一种易洁超旋冲洗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1503发布日期:2022-09-30 18:2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洁超旋冲洗马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洁超旋冲洗马桶。


背景技术:

2.作为日常生活中每天需要使用的产品,马桶成为了很多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卫浴家具。
3.但是在现有的马桶冲洗技术中,通过在马桶座的顶端设置一条密封的冲水通道;相应地,在马桶座冲洗腔的顶部设置多个喷射孔与冲水通道连通,使得水在冲洗腔的顶部喷出,并且形成水旋涡,从而对整个冲洗腔进行冲洗。但是这样设置的缺点在于,当水流从喷射孔喷射至冲洗腔时,水流的冲力会得到减弱,使得形成的水旋涡的冲力减小,从而可能导致冲洗不干净,不利于清洁。更重要的是,因为水流从喷射孔喷出后,要形成水旋涡以及形成的水旋涡的冲力,因此在设计生产马桶时,要考虑喷射孔的数量和喷射问题,从而给增加设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易洁超旋冲洗马桶,保证了水流的冲洗力,方便清洁。并且降低了马桶的制造成本。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易洁超旋冲洗马桶,包括冲水箱、马桶座和排污管;所述冲水箱安装于所述马桶座的顶部;所述冲水箱的内部设有存水腔,所述存水腔的底部设有排水阀安装口;所述马桶座的内部设有冲洗腔、封水结构、排水冲道和旋涡导流槽;所述排水冲道的进水端通过所述排水阀安装口与所述存水腔连通;所述排水冲道包括冲洗喷射口;所述旋涡导流槽设置于所述冲洗腔的顶部;所述冲洗腔顶部的腔面与所述旋涡导流槽连接;所述排水冲道通过所述冲洗喷射口与所述旋涡导流槽连通;所述封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冲洗腔底部,所述封水结构的顶部与所述冲洗腔连通;所述封水结构的底部与所述排污管连通。
7.优选地,所述排水冲道还包括增压冲道和主冲道;所述主冲道从上往下倾斜设置;所述主冲道的进水端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连通;所述增压冲道的进水端设有增压进水口;所述增压冲道通过所述增压进水口与所述主冲道连通;所述冲洗喷射口设置于所述增压冲道的出水端,且所述增压冲道通过所述冲洗喷射口与所述旋涡导流槽连通;所述增压进水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冲洗喷射口的截面面积。
8.优选地,所述增压冲道的长度范围为90-120mm。
9.优选地,所述冲洗喷射口的直径范围为15-20mm。
10.优选地,所述排水冲道还设有虹吸冲道,所述虹吸冲道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封水结构设有虹吸喷射孔;所述虹吸冲道的进水端与所述主冲道连通;所述虹吸冲道的出水端通过所述虹吸喷射孔与所述封水结构连通;所述排污管设有排污入口,所述排污管通过所述排污入口与所述封水结构连通;所述虹吸喷射孔与所述排污入口正对设置。
11.优选地,所述主冲道包括第一增压部和分流部;所述第一增压部和所述分流部均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增压部位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的正下方;所述增压进水口和所述虹吸冲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分流部连通。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增压部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35
°
;所述分流部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8-22
°

13.优选地,所述虹吸冲道的进水端还设有第二增压部;所述第二增压部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增压部的倾斜角度范围45-60
°

14.优选地,所述封水结构设有污物接收凸起部;所述污物接收凸起部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使得所述污物接收凸起部的顶面朝向所述排污管的排污入口。
15.优选地,所述排水管沿水流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上升管段、第一弯管段、第二弯管段和水平段;所述排污入口设置于所述上升管段;所述排污出口设置于所述水平段,且所述排污出口呈向下设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所述冲洗喷射口与所述旋涡导流槽连通,使得水流冲力只经过一个冲洗喷射口的减弱,确保所述水流的冲洗力,从而使得冲洗方便,确保冲洗干净。更优地,水流可以沿着所述旋涡导流槽流动就可以形成水旋涡,并不需要考虑水流喷出的角度,并且只设置一个冲洗喷射口即可,从而在生产制造上可以减少时间,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马桶整体的等轴侧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马桶整体的后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马桶的剖面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马桶的另一方向的剖面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增压部、分流部和第二增压部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排污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6.本技术中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易洁超旋冲洗马桶,包括冲水箱1、马桶座2和排污管3;所述冲水箱1安装于所述马桶座2的顶部;所述冲水箱1的内部设有存水腔12,所述存水腔12的底部设有排水阀安装口 11;所述马桶座2的内部设有冲洗腔21、封水结构26、排水冲道22和旋涡导流槽23;所述排水冲道22的进水端通过所述排水阀安装
口11与所述存水腔12 连通;所述排水冲道22包括冲洗喷射口221;所述旋涡导流槽23设置于所述冲洗腔21的顶部;所述冲洗腔21顶部的腔面与所述旋涡导流槽23连接;所述排水冲道22通过所述冲洗喷射口221与所述旋涡导流槽23连通;所述封水结构 26设置于所述冲洗腔21底部,所述封水结构26的顶部与所述冲洗腔21连通;所述封水结构26的底部与所述排污管3连通。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冲水箱1的内部设有与外界水源连通的存水腔12,所述存水腔12用于存放冲洗马桶的水;而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用于安装排水阀,通过所述排水阀来控制所述存水腔12与所述主流道的连通或关闭连接。当连通时,存水腔12的水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流至所述排水冲道22上。当处于关闭连接时,水不能通过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流进所述排水冲道22。当水流流进所述排水冲道22后,通过所述冲洗喷射口221喷射至所述旋涡导流槽2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涡导流槽23呈圆形形状,所以当所述水流在所述旋涡导流槽23上流动后,水流的形状会形成螺旋状,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落至所述冲洗腔21的腔面后,变为水旋涡,进而对冲洗腔21的腔面进行冲洗。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冲洗腔21的腔面是从上至下呈倾斜设置,且所述冲洗腔21 的开口从上之下逐渐变小,这样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水流的势能变为动力,确保水流的速度,从而确保水流的冲洗力,使得清洗简易。水流冲洗完所述冲洗腔21后,流落至所述封水结构26,然后再从所述排污管3排出至所述马桶外。所述封水结构26用于避免污物从所述排污管3回流,从而避免所述马桶残留污物。因此,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所述冲洗喷射口221与所述旋涡导流槽23连通,使得水流冲力只经过一个冲洗喷射口221的减弱,确保所述水流的冲洗力,从而确保冲洗干净,有利于清洁。更优地,水流可以沿着所述旋涡导流槽23流动就可以形成水旋涡,并不需要考虑水流喷出的角度,并且只设置一个冲洗喷射口221即可,从而在生产制造上可以减少时间,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2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冲道22还包括增压冲道222和主冲道223;所述主冲道223从上往下倾斜设置;所述主冲道223的进水端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连通;所述增压冲道222的进水端设有增压进水口241;所述增压冲道222通过所述增压进水口241与所述主冲道223连通;所述冲洗喷射口221设置于所述增压冲道222的出水端,且所述增压冲道222通过所述冲洗喷射口221与所述旋涡导流槽23连通;所述增压进水口241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冲洗喷射口221的截面面积。所述排水冲道22分为所述增压冲道222和所述主冲道223。因为所述主冲道223从上往下倾斜设置,并且呈前低后高,所以当存水腔12的水流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流至所述主冲道223时,所述主冲道223的倾斜设置可以把水流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确保水流的速度,从而确保水流的冲洗力。水流在所述主冲道223加速后,进入至所述增压冲道222。又因为所述增压进水口241 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冲洗喷射口221的截面面积,使得所述增压冲道222的进水速度大于其的出水速度;并且所述主冲道223会不断的往所述增压冲道222 排水,所以会导致所述增压进水口241的压强会大于所述冲洗喷射口221的压强,使得增压冲道222内形成压力,所述压力的方向是从所述增压井水口沿所述冲洗喷射口221,所以加快了水流的速度,使得水流的冲力增大,从而保证冲洗干净。
29.优选地,所述增压冲道222的长度范围为90-120mm。当所述增压冲道222 的长度小于90mm时,所述增压冲道222对所述水流的压力过于小,使得所述水流增速小,会导致水流的冲力不足,可能在冲洗所述冲洗腔21时力度不足,无法完全冲洗干净所述冲洗腔21。当所
述增压冲道222的长度大于所述120mm时,所述水流在所述增压冲道222的流动时间太长,导致刚开始时所述增压冲道222 喷水时间长,使得冲洗时间长,冲洗效率低。因此,当所述增压冲道222设置于所述90-120mm时,既能保证水流的冲力,又能保证冲洗效率。
30.更优地,所述冲洗喷射口221的直径范围为15-20mm。当所述冲洗喷射口 221的直径小于15mm时,会造成所述增压冲道222的出水量少,形成的水旋涡小,会导致冲洗时间长,效率低,更严重的是水量时,冲力不足,清洗不干净。当所述冲洗喷射口221的直径大于20mm时,所述冲洗喷射口221与所述增压进水口241之间的压强差小,所述增压冲道222的压力时,从而造成水流冲力少。因此,所述冲洗喷射口221的直径范围优先为15-20mm。
3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冲道22还设有虹吸冲道225,所述虹吸冲道225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封水结构26设有虹吸喷射孔261;所述虹吸冲道225的进水端与所述主冲道223连通;所述虹吸冲道225的出水端通过所述虹吸喷射孔261 与所述封水结构26连通;所述排污管3设有排污入口300,所述排污管3通过所述排污入口300与所述封水结构26连通;所述虹吸喷射孔261与所述排污入口300正对设置。主冲道223一部分的水流从所述增压冲道222进入至所述冲洗腔21,且冲洗腔21的水流将冲洗腔21面的污物排放至所述封水结构26上。而所述主冲道223的另一部分水流会流动至所述虹吸冲道225,且会沿着所述虹吸冲道225,从所述虹吸喷射孔261喷出至所述封水结构26的底部,使得所述封水结构26产生虹吸,从而将冲洗腔21上落下的污物冲洗进排污管3,然后排出至所述马桶座2。
32.更优地,所述主冲道223包括第一增压部271和分流部272;所述第一增压部271和所述分流部272均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增压部271位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的正下方;所述增压进水口241和所述虹吸冲道225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分流部272连通。
33.具体地,所述第一增压部271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35
°
;所述分流部272 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8-22
°

34.如图5所示,所述主冲道223可以划分为第一增压部271和分流部272。所述第一增压部271设置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的正下方,使得存水腔12的水流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11流进所述主冲道223后,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增压部271 将水流的势能转化为动力,增加水流的速度。而所述第一增压部271的倾斜方范围为30-35
°
,因此当所述第一增压部271的倾斜角度大于35
°
时,水流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转化率低,从而水流的速度小,导致冲洗不干净。当所述第一增压部271的倾斜角度小于30
°
时,所述第一增压部271与所述排水阀安装口 11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主冲道223的进水量太少,从而影响冲洗效率。更进一步地,当水流在所述第一增压部271加速后,主冲道223的水流会在所述分流部272形成分流,一部分流进所述增压冲道222,另一部分流进所述虹吸冲道225。而所述分流部272在本设计中,其倾斜角度为18-22
°
,因为当所述水流大于22度时,主冲道223的水流会大部分流进所述虹吸冲道225中,而增压冲道222的水流时,造成所述冲洗腔21的清洗不干净。当所述分流部272的倾斜角度小于18度时,而主冲道223的水流会大部分流进所述增压冲道222中,造成虹吸冲道225的进水量小,这样会造成所述封水结构26板造成的虹吸力度小,排污能力差,马桶可能会残留污物,从而产生异味。
35.进一步地,所述虹吸冲道225的进水端还设有第二增压部251;所述第二增压部251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增压部251的倾斜角度范围45-60
°
因为水流在分流部272分流后,会丧失一部分的动力,因此在所述虹吸冲道225的顶端再设置所述第二增压部251,将水
流的势能在进一步地转化为动力,保证虹吸冲道225的水流速度,从而保证产生虹吸的力度。
36.具体地,所述封水结构26设有污物接收凸起部262;所述污物接收凸起部 262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使得所述污物接收凸起部262的顶面朝向所述排污管3的排污入口300。所述污物接收凸起部262通过所述顶面,将污物更好地引导至所述排污入口300中,从而所述封水结构26在产生虹吸时能更方便地将污物冲进排污管3,加快冲洗速度,提高冲洗效率。
37.优选地,所述排水管沿水流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上升管段31、第一弯管段 32、第二弯管段33和水平段34;所述排污入口300设置于所述上升管段31;所述排污出口310设置于所述水平段34,且所述排污出口310呈向下设置。所述上升管段31与所述水平端之间存在高度,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封水结构26 更容易产生虹吸,并且形成的虹吸的力量更强。并且水流在是所述第一弯管段 32和第二弯管段33可以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即水流可以得到两次加速,从而提高排污速度。因此,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轻松排污,提高排污管3的输送性能和排污效率。
3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