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4341发布日期:2022-08-09 21:3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对于地上河,不同河段因为地形不同,其流速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地上河的河底泥沙淤积状况不同,流速较慢的河段,河底泥沙淤积较多,河面上升,大堤承受压力增大,其破堤的安全隐患增加,特别是雨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实现了把地上悬河治理成地下河,减少决堤危险,治理后可通航,提升河道经济价值。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基础桩,基础桩浇筑而成,基础桩上方设有柱模块和护坡:
5.护坡包括若干相互配合插接的护坡模块,柱模块外周与护坡模块配合插接。
6.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7.大堤做好后,先挖河道,挖好后的河道水平面在地平面以下,形成了地下河后再治理河两岸大堤。
8.在河堤上各处桩位先进行基础桩的浇筑;在基础桩的顶部设有柱模块和护坡,柱模块和护坡配合插接成一体,
9.用钻机钻到河下地平面,注水后用钻机将原大堤土壤搅拌成泥浆,再用泥浆泵抽出泥浆,用运输车辆运往指定地点。将大堤底部下降到河水水平面位置,这时护坡模块下滑形成新的大堤。
10.优选地,柱模块为预制柱模块,简化现场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
11.优选地,预制柱模块外周向内设有柱凹槽,柱凹槽用于与护坡模块配合插接,配合插接,加强预制柱模块与护坡插接牢固度。
12.优选地,护坡模块外周向外设有插接突块和插接凹槽,插接突块与插接凹槽相适配设置,插接突块和插接凹槽相适配设置。
13.优选地,预制柱模块截面为方形,预制柱模块每一侧面均开设柱凹槽,护坡从预制柱模块每个侧面均配合插接固定好预制柱模块,确保基础桩、预制柱模块和护坡从整体上连接牢固,不容易发生移动,确保治理效果。
14.优选地,护坡模块截面为方形,护坡模块至少一个侧面设有插接突块,护坡模块其余侧面开设插接凹槽,能够适应多种插接配合需要,确保插接稳固。
15.优选地,护坡倾斜布置,与垂直于护坡倾斜方向的预制柱模块的侧面布置相适配的过渡护坡模块,过渡护坡模块为倾斜过渡护坡模块或弧形过渡护坡模块。预制柱模块与护坡模块在平面上插接配合,护坡模块倾斜布置,适应河底形状的同时,加强预制柱模块与护坡模块的插接牢固度。
16.优选地,护坡至少布置一层。
17.优选地,还包括钻机,钻机连接钻杆,钻杆设于护坡下方;钻杆用于将大堤土壤搅拌成泥浆,泥浆抽出后,护坡下滑形成新的河大堤,增加河底的基础强度,降低河底的高度,从而实现了降低河面高度,减轻了河堤压力,降低了决堤危险。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础桩、柱模块和护坡,护坡和柱模块相互配合形成新的具有基础强度的河底,配合基础桩,能够牢固地扎根于河底,不会被冲走,经过将护坡底部的泥浆抽出,护坡下滑形成新的大堤,相当于增加了河的深度,实现了把地上悬河治理成地下河,减少决堤危险,治理后可通航,提升河道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20.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图2的右视图,
23.图4:图2的仰视图,
24.图5:主模块与护坡模块装配示意图,
25.图6:护坡模块示意图之一,
26.图7:护坡模块示意图之二,
27.图8:护坡模块示意图之三,
28.图9:护坡模块示意图之四,
29.图10:基础桩与柱模块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钻机;2、钻杆;3、柱模块;4、护坡;5、河底;6、基础桩;
31.31、柱凹槽;
32.41、护坡模块一;42、护坡模块二;43、护坡模块三;44、护坡模块四; 45、插接突块;46、插接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1
34.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基础桩6,基础桩6浇筑而成,基础桩6上方设有柱模块3 和护坡4。
35.其中:
36.护坡4包括若干相互配合插接的护坡模块,柱模块3外周与护坡模块配合插接。
37.护坡模块外周向外设有插接突块45和插接凹槽46,插接突块45与插接凹槽46相适配设置,插接突块45和插接凹槽46相适配设置。护坡模块截面为方形,护坡模块至少一个侧面设有插接突块45,护坡模块其余侧面开设插接凹槽46。护坡倾斜布置,与垂直于护坡倾斜方向的预制柱模块的侧面布置相适配的过渡护坡模块,过渡护坡模块为倾斜过渡护坡模块或弧形过渡护坡模块。
38.如图6所示,护坡模块包括护坡模块一41,护坡模块一41包括相邻两个侧面设有插接突块,护坡模块一另两个侧面设有插接凹槽。
39.如图7所示,护坡模块还可以包括护坡模块二42,护坡模块二42为弧形过渡护坡模块,护坡模块二42两个侧面设有插接突块,护坡模块二另两个侧面设有插接凹槽。
40.如图8所示,护坡模块还可以包括护坡模块三43,护坡模块三43一侧面设有插接突块,护坡模块三43另三个侧面设有插接凹槽。
41.如图9所示,护坡模块还可以包括护坡模块四44,护坡模块四44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插接突块,护坡模块四另两个侧面设有插接凹槽。
42.护坡模块还可以包括护坡模块五,护坡模块五一侧面设有插接凹槽,护坡模块五另三个侧面设有插接突块。
43.护坡至少布置一层,护坡布置的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柱模块3 为预制柱模块。预制柱模块外周向内设有柱凹槽31,柱凹槽31用于与护坡模块配合插接。预制柱模块截面为方形,预制柱模块每一侧面均开设柱凹槽31。
44.还包括钻机1,钻机1连接钻杆2,钻杆2设于护坡下方;钻杆2用于将大堤土壤搅拌成泥浆,泥浆抽出后,护坡下滑形成新的河大堤。
45.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46.大堤做好后,先挖河道,形成新的河底5,挖好后的河道水平面在地平面以下,形成了地下河后再治理河两岸大堤。
47.在河堤上各处桩位先进行基础桩的浇筑;在基础桩的顶部预制柱模块3,预制柱模块四周预留柱凹槽;再安装预制护坡模块,护坡模块四周预留插接凹槽或者插接突块,护坡模块与预制柱模块相互适配插接,护坡模块相互适配插接,预制柱模块和护坡模块连接成一体,形成新的大堤。
48.用钻机钻到河下地平面,注水后用钻机将原大堤土壤搅拌成泥浆,再用泥浆泵抽出泥浆,用运输车辆运往指定地点。将大堤底部下降到河水水平面位置,这时预制护坡模块下滑形成新的大堤,做成新的河大堤;如遇特大洪水可在柱模块上纵向加装护坡模块,增加大堤高度挡住洪水,洪水无法溢出河道。
49.本实用新型中对结构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描述,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为描述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基础桩(6),基础桩(6)浇筑而成,基础桩(6)上方设有柱模块(3)和护坡(4):护坡(4)包括若干相互配合插接的护坡模块,柱模块(3)外周与护坡模块配合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柱模块(3)为预制柱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制柱模块外周向内设有柱凹槽(31),柱凹槽(31)用于与护坡模块配合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护坡模块外周向外设有插接突块(45)和插接凹槽(46),插接突块(45)与插接凹槽(46)相适配设置,插接突块(45)和插接凹槽(46)相适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制柱模块截面为方形,预制柱模块每一侧面均开设柱凹槽(3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护坡模块截面为方形,护坡模块至少一个侧面设有插接突块(45),护坡模块其余侧面开设插接凹槽(4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护坡倾斜布置,与垂直于护坡倾斜方向的预制柱模块的侧面布置相适配的过渡护坡模块,过渡护坡模块为倾斜过渡护坡模块或弧形过渡护坡模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护坡至少布置一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上悬河大堤河道治理装置,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基础桩,基础桩浇筑而成,基础桩上方设有柱模块和护坡:护坡包括若干相互配合插接的护坡模块,柱模块外周与护坡模块配合插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把地上悬河治理成地下河,减少决堤危险,治理后可通航,提升河道经济价值。提升河道经济价值。提升河道经济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宁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2/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