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水系统及其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286发布日期:2023-03-21 19:1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冲水系统及其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水系统及其坐便器。


背景技术:

2.坐便器具有便捷、卫生的特点,可使用冲水功能方便地进行排污,现有坐便器的冲水管路均是直接连通自来水,冲水系统由控制装置及冲水管路组成,通过控制装置对冲水管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冲刷排污。现有坐便器中通常需要设置多个管路进行冲水且需要通电控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控制装置难以同时对多个管路进行高效控制,易导致冲水量不足而影响冲水效率,通常需要多次反复冲水才能实现彻底排污,导致坐便器的冲刷效果较差,且当处于断电状态下,无法使用控制装置控制冲水管路进行有效冲水。因而,现有技术方法中应用于坐便器的冲水系统存在冲水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水系统及其坐便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应用于坐便器的冲水系统所存在的冲水效率较低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水系统,所述冲水系统应用于坐便器中,其中,所述冲水系统包括进水阀、冲水换向阀、洗刷管路、喷射管路、水箱、水泵及控制装置;
5.所述进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
6.所述进水阀的进水口与自来水入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阀的第一出水口与喷射管路相连通,所述进水阀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洗刷管路相连通;
7.所述水箱及所述水泵均安装在喷射管路中,所述水箱的入水口与进水阀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射管路相连通;
8.所述控制装置对进水阀进行控制;
9.所述喷射管路的端部设有喷射喷头,所述洗刷管路的端部设有洗刷喷头,所述喷射喷头及所述洗刷喷头分别安装于所述坐便器中陶瓷体的喷射口及洗刷口;
10.所述冲水系统还包括对所述喷射喷头与所述冲水换向阀进行连通的辅助喷射管路;
11.所述喷射喷头包括第一入水管、第二入水管及出水喷头;所述第一入水管及所述第二入水管分别连通所述喷射管路的两路进水管路;所述第一入水管的出水口为副出水口,所述第二入水管的出水口为主出水口,所述主出水口与所述副出水口组合为所述出水喷头的出水口。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坐便器,其中,包括坐便器主机、坐便器盖板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冲水系统;
13.所述坐便器主机包括陶瓷体及设置于所述陶瓷体内的洗刷管路、喷射管路;所述
喷射管路的端部设有喷射喷头,所述洗刷管路的端部设有洗刷喷头,所述喷射喷头及所述洗刷喷头分别安装于所述坐便器中陶瓷体的喷射口及洗刷口。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水系统及其坐便器,冲水系统应用于坐便器中,冲水系统包括进水阀、冲水换向阀、洗刷管路、喷射管路、水箱、水泵及控制装置;进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进水阀的进水口与自来水入水口相连通,进水阀的第一出水口与喷射管路相连通,进水阀的第二出水口与洗刷管路相连通;水箱及水泵均安装在喷射管路中,水箱的入水口与进水阀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水箱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喷射管路相连通。上述的冲水系统通过控制装置对进水阀进行控制,通过洗刷管路进行洗刷并通过喷射管路进行喷射冲水,提高了冲水系统的控制效率并提高了对坐便器的冲水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的管路连接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的另一管路连接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的又一管路连接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喷射喷头的整体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喷射喷头的剖面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喷射喷头的局部结构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喷射喷头的安装结构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诱导式换向阀的整体结构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诱导式换向阀的局部结构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诱导式换向阀的剖面结构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双路诱导阀的整体结构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双路诱导阀的局部结构图;
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双路诱导阀的剖面结构图;
2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诱导阀的剖面结构图;
3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机械开关的整体结构图;
3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机械开关的内部结构图;
32.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机械开关的局部结构图;
33.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机械开关的剖面结构图;
34.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机械开关的控制示意图;
35.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阀的整体结构图;
36.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阀的另一整体结构图;
37.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过滤器的整体结构图;
38.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过滤器的剖面结构图;
39.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阀的局部结构图;
40.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阀的剖面结构图;
41.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阀的另一剖面结构图;
42.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阀的另一局部结构图;
43.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水系统中进水阀的又一局部结构图;
44.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的整体结构图;
45.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的另一整体结构图;
46.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便器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49.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50.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51.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0。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水系统,冲水系统应用于坐便器1中,其中,所述冲水系统包括进水阀 70、洗刷管路121、喷射管路122、水箱80、水泵20及控制装置63;所述进水阀70上设置有进水口712、第一出水口714及第二出水口715;所述进水阀70 的进水口712与自来水入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阀70的第一出水口714与喷射管路122相连通,所述进水阀70的第二出水口714与所述洗刷管路121相连通;所述水箱80及所述水泵20均安装在喷射管路122中,所述水箱80的入水口与进水阀70的第一出水口714连通,所述水箱80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2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20的出水口与所述喷射管路122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63 对进水阀70进行控制;所述喷射管路122的端部设有喷射喷头50,所述洗刷管路121的端部设有洗刷喷头123,所述喷射喷头50及所述洗刷喷头123分别安装于所述坐便器1中陶瓷体13的喷射口及洗刷口。具体管路连接方式如图1及图31所示。
52.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冲水系统还包括冲水换向阀61及对所述喷射喷头 50与所述冲水换向阀61进行连通的辅助喷射管路125;所述喷射喷头50包括第一入水管51、第二入水管52及出水喷头53;所述第一入水管51及所述第二入水管52分别连通所述喷射管路122的两路进水管路,喷射管路122的两路进水管路分别对应原始喷射管路122以及附加的
辅助喷射管路125。所述第一入水管51的出水口为副出水口511,所述第二入水管52的出水口为主出水口521,所述主出水口521与所述副出水口511组合为所述出水喷头50的出水口,所述副出水口511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主出水口521的截面积。具体的,所述辅助喷射管路125包括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辅助喷射管路125的出水端与所述喷射喷头53的第一入水管51连通,第二入水管52与初始喷射管路122的出水端相连通。具体的管路连接方式如图2、图3及图31所示。
53.具体的,所述主出水口521与所述副出水口511在所述出水喷头53内同向排列以组合为所述出水喷头53的出水口,所述副出水口511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主出水口521的截面积。
54.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副出水口511排出高水压低流量水流,主出水口521 排出低水压高流量水流,从而实现对坐便器进行高压大水流冲刷,大幅提高了坐便器的冲刷效果。
55.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入水管52与所述出水喷头53进行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入水管51与所述出水喷头53的侧面相连接。或者是,所述第二入水管52及所述第一入水管51均与所述出水喷头53的侧面相连接并形成“y”型连接结构。
5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喷射管路的两路进水管路同时使用时,所述主出水口521及所述副出水口511同时喷射出水;或者是,所述喷射管路中的任意一路进水管路使用时,所述主出水口521或所述副出水口511喷射出水。喷射管路中的两路进水管路可同时使用,则主出水口521及副出水口511同时喷射出水;喷射管路中还可仅使用其中一路进水管路,另一路进水管路堵塞,则可使用主出水口521或副出水口511喷射出水。
57.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入水管52与出水喷头53进行同轴连接,两者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第一入水管51与出水喷头53的侧面相连接,也即是第一入水管51的轴线与出水喷头53的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可设置第二入水管52与出水喷头53进行同轴连接、第一入水管51与出水喷头 53进行垂直连接,此连接方式即为附图8及附图9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入水管52及第一入水管51均与出水喷头53的侧面相连接,则第一入水管51及第二入水管52的轴线均不予出水喷头53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此时第一入水管51、第二入水管52及出水喷头53组合形成“y”型连接结构。
58.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副出水口511设置于所述出水喷头53内,所述主出水口521为所述出水喷头53内的剩余空间,所述主出水口521及所述副出水口511均与所述出水喷头53的轴向平行。具体的,所述副出水口511为弧形扁平状出水口。其中,所述副出水口511紧贴所述出水喷头53的下侧内壁进行设置。具体的,副出水口511设置与出水喷头53内,出水喷头53内剩余空间即可作为主出水口521使用,也即主出水口521的管道结构由出水喷头53的内壁及副出水口511的外壁围合形成。具体实施例中可设置副出水口511为弧形扁平状出水口,可进一步设置副出水口511紧贴出水喷头53的下侧内壁进行设置,副出水口511的弧度与出水喷头53的内壁相适配,如可设置副出水口511 的弧度为与出水喷头53的内壁对应同心圆上的圆弧。
59.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喷头53的出水口过水面积小于或等于其对应入水口的过水面积。具体的,所述出水喷头53的外壁上还设有安装螺纹54。具体的,出水喷头53的出水口过水面积即等于主出水口过水面积与副出水口过水面积之和,出水喷头53的入水口过水面积即等于第一入水管51的入水口面积与第二入水管52的入水口面积之和,可设置
出水喷头53的出水口过水面积小于等于其入水口的过水面积,这一设置方式有利于出水喷头53喷射水压力的提升。具体实施例中,可设置主出水口521过水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入水管52 的入水口面积,以提升主出水口521喷射的水压力;可设置副出水口511过水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入水管51的入水口面积,以提升副出水口511喷射的水压力;通过两个出水口分别减小过水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出水喷头53的出水口喷射的水压力。
6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冲水换向阀61包括一个入水口及两个出水口,所述冲水换向阀61的入水口612与所述进水阀70的第二出水口715相连通,所述冲水换向阀61的第一出水口613与所述辅助喷射管路125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冲水换向阀61的第二出水口614与所述洗刷管路121相连通。具体的,所述冲水换向阀61为诱导式换向阀;所述诱导式换向阀包括诱导式换向阀阀体611 及设置于所述诱导式换向阀体611上的换向阀进水口612、第一出水口613、第二出水口614、第一出水控制口615、第二出水控制口616;所述诱导式换向阀的换向阀进水口612与所述进水阀70的第二出水口715相连通,所述诱导式换向阀的第一出水口613与所述辅助喷射管路125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诱导式换向阀的第二出水口614与所述洗刷管路121相连通。
61.具体的,所述诱导式换向阀中,诱导水流通过所述第一出水控制口615控制所述换向阀进水口612与所述第一出水口613连通或断开,诱导水流通过所述第二出水控制口616控制所述换向阀进水口612与所述第二出水口614连通或断开;常态下,所述诱导式换向阀的第一出水口613为开路、第二出水口614 为闭路,这一换向结构也即是诱导式换向结构。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诱导式换向阀6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诱导式换向阀体611内的第一控制腔体67及第二控制腔体68;所述第一控制腔体67与所述第一出水控制口615相连通,第一密封水垫671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腔体67内;当所述第一出水控制口615被封闭时,所述第一密封水垫671在水压作用下对所述第一出水口613与换向阀进水口612之间的通路进行封堵,当所述第一出水控制口615被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水垫671受到前后不相等压力差的作用对所述第一出水口613与所述换向阀进水口612之间的通路进行导通;所述第二控制腔体68与所述第二出水控制口616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水垫681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腔体68内;当所述第二出水控制口616被封闭时,所述第二密封水垫68在水压作用下对所述第二出水口614与换向阀进水口612之间的通路进行封堵,当所述第二出水控制口616被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水垫681受到前后不相等压力差的作用对所述第二出水口614与所述换向阀进水口612之间的通路进行导通。其中,所述冲水换向阀的换向结构73为开关门式换向结构、球阀式换向结构或叠片式换向结构。冲水换向阀的换向结构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诱导式换向结构,也可以是开关门式换向结构、球阀式换向结构或叠片式换向结构。
62.具体的,当第一出水控制口615被封闭时,第一控制腔体67内压力增加,水压推动第一密封水垫671对通路进行封闭,从而对第一出水口613与换向阀进水口612之间的通路进行封堵;当第一出水控制口615保持连通时,第一密封水垫671两侧产生压力差异,水压推动第一密封水垫671脱离封闭位置,以对第一出水口613与换向阀进水口612之间的通路进行导通。第二密封水垫681 在第二出水控制口616的作用下对相应通路进行控制的具体方式与上述第一密封水垫671的工作方式相同。
63.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阀70为组合式进水阀,所述组合式进水阀包括换向阀7;所述换向阀71包括阀体711及设置于所述阀体711上的组合阀进水口712、换向入水口
713、第一出水口714、第二出水口715及进水诱导口716;所述换向阀71的组合阀进水口712与换向入水口713形成所述组合式进水阀的进水通路;所述换向阀71的换向入水口713、第一出水口714及第二出水口715 形成所述组合式进水阀的换向通路;水流通过所述进水诱导口716控制所述换向阀71的进水通路连通或断开;所述组合阀进水口712作为所述进水阀70的进水口与自来水入水口相连通;所述换向阀71的第一出水口714与所述水箱80 的入水口相连通。由于上述换向阀71中同时包含进水水路及换向水路,因此具有进水与换向的组合功能,也即为组合式进水阀。
64.在具体实施例中,组合式进水阀70还包括机芯进水阀72,所述机芯进水阀 72的进水口723与所述组合阀进水口712相连通,所述机芯进水阀72上还设有机芯进水电磁阀721及机芯减压阀722;所述机芯进水电磁阀721对所述机芯进水阀72的进水口723与出水口进行连通控制;所述机芯减压阀722的进水口与所述机芯进水阀72的出水口进行连通,所述机芯减压阀722的出水口724作为所述组合阀对坐便器盖板进行供水的末端出水口。用户可利用机芯减压阀722 输出的水流对臀部进行冲洗。
65.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进水阀还包括第一进水诱导口716和第二进水诱导口717,所述第一进水诱导口716及所述第二进水诱导口717均与设置于所述组合式进水阀的阀体711内的进水阀诱导腔77相连通;进水阀阀片771 设置于所述进水阀诱导腔77内;当所述第一进水诱导口716的诱导通路或第二进水诱导口717的诱导通路被连通时,所述进水阀阀片771受到水压作用对所述组合阀进水口712与换向入水口713之间的通路进行导通;当所述第一进水诱导口716的诱导通路及第二进水诱导口717的诱导通路同时被封闭时,所述进水阀阀片771在水压作用下对所述组合阀进水口712与换向入水口713之间的通路进行封堵。
66.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进水阀还包括设置于换向阀71上的换向结构73包括换向电机731及换向阀阀门732,所述换向电机731与所述换向阀阀门732相连接,以对所述换向阀阀门732进行开闭控制。具体的,所述换向阀71还包括换向容置腔733;所述换向阀阀门732设置于所述换向容置腔733 内;所述换向入水口713、第一出水口714及第二出水口715均与所述换向容置腔733相连通;所述换向阀阀门732上设有换向阀密封件734,所述换向阀阀门 732在所述进水阀70的第一出水口714及所述第二出水口715之间进行摆动,以控制所述换向入水口713与所述第一出水口714及所述第二出水口715中至少一个出水口进行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阀片式阀门作为换向阀阀门732,在其它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采用球阀阀门作为换向阀阀门732,球阀阀门中设有一连通孔,换向电机731控制球阀阀门转动,以对换向入水口713与进水阀 70的第一出水口714或与进水阀70的第二出水口715进行连通。
67.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换向容置腔733内设置换向阀阀门732,通过设置于换向容置腔733外部的换向电机731对换向阀阀门732进行控制,其中换向阀阀门732上设有换向阀密封件734,换向阀密封件734可以是硅胶、橡胶等柔性密封件,换向电机731控制换向阀阀门732在进水阀70的第一出水口714与第二出水口715之间进行摆动,从而实现对其中任意一个出水口进行封堵,换向阀阀门732也可被控制于进水阀70的第一出水口714与第二出水口715之间,此时两个出水口与换向入水口713相连通。
68.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进水阀还包括进水过滤器74,所述进水过滤器
74的过滤阀出水口741与所述组合阀进水口712相连通,所述进水过滤器74内还设有对排入所述组合阀进水口712的水流进行过滤的过滤网742。具体的,所述进水过滤器74中过滤阀进水口741的下游还设有过滤阀膜片支架 743,所述过滤阀膜片支架743的下游设有过滤腔体744;所述过滤网742设置于所述过滤腔体744内;所述过滤阀膜片支架743上设有过滤阀单向膜片745,所述过滤阀单向膜片745控制过滤阀进水口746通入的水流单向流入至过滤腔体744内。过滤阀单向膜片745确保水流单向流入至过滤腔体744内,从而避免水流回流,过滤网742可用于对流经过滤腔体744的水流进行过滤除杂,其中过滤网742可以是一种定期更换的可消耗组件。
69.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进水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换向阀71的换向入水口713与所述进水阀阀片771之间通路中的呼吸组件78;所述呼吸组件 78包含设置于所述换向阀71外壳上的呼吸进排气口781及设置于所述呼吸进排气口781下端的呼吸口密封垫782;进水压力为负时,外界空气通过所述呼吸进排气口781进入所述换向入水口713,所述呼吸口密封垫782与所述呼吸进排气口781脱离接触,以避免污水向所述换向入水口713回流;进水压力为正时,水流推动所述呼吸口密封垫782对所述呼吸进排气口781进行密封,以确保进水无外溢。
7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63对所述进水阀70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对所述诱导式换向阀61进行换向控制。
71.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阀70设有第一进水诱导口716及第二进水诱导口716;所述进水阀诱导腔77同时与两个进水诱导口相连通;其中一个进水诱导口可通过所述进水电磁阀75进行通断控制、另一个进水诱导口可与通过上述控制装置63进行通断控制或封堵不使用,如将第二进水诱导口716与诱导阀控制口643进行连通,通过诱导控制口643对第二进水诱导口716的流路进行通断控制,以实现通过控制装置63对进水阀70进行进水控制。
72.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63包括进水诱导阀64、双路诱导阀65及机械开关66;所述进水诱导阀64包括诱导阀体641,设置于所述诱导阀体641上的诱导阀进口642、诱导阀控制口643,以及设置于所述诱导阀体641内的进水诱导阀芯644;所述诱导阀控制口643与所述组合式进水阀的进水诱导口相连通,具体的,诱导阀控制口643可与组合式进水阀的第一进水诱导口716及第二进水诱导口717中任意一个进水诱导口相连通。通过所述机械开关66控制所述进水诱导阀芯644运动以控制所述诱导阀进口642与所述诱导阀控制口643连通或断开;所述双路诱导阀65包括双路诱导阀体651,设置于所述双路诱导阀体 651上的第一诱导接头652、第二诱导接头653、第一控制口654、第二控制口 655,以及设置于所述双路诱导阀体651内的换向诱导阀芯656;所述双路诱导阀65的第一控制口654与第一出水控制口615相连通,所述双路诱导阀65的第二控制口655与所述第二出水控制口616相连通;通过所述机械开关66控制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44运动以控制所述双路诱导阀65的第一诱导接头652与第一控制口654连通并控制所述双路诱导阀65的第二诱导接头653与第二控制口 655断开,或者是控制所述双路诱导阀65的第一诱导接头652与第一控制口654 断开并控制所述双路诱导阀65的第二诱导接头653与第二控制口655连通;所述机械开关66包括开关杆661、固定设置于所述开关杆661上的第一拨杆662 及第二拨杆663,所述第一拨杆662嵌入所述进水诱导阀芯644的凹口内,以通过所述第一拨杆662带动所述进水诱导阀芯644运动;
所述第二拨杆663嵌入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的凹口内,以通过所述第二拨杆663带动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运动。
73.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双路诱导阀65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两端的端部密封件657及设置于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与所述双路诱导阀体651连接处的阀芯密封件658,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与所述双路诱导阀体651之间还设有诱导复位弹簧659;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两端的端部密封件 657分别对所述第一诱导接头652与所述第一控制口654之间的通路进行封闭、所述第二诱导接头653与所述第二控制口655之间的通路进行封闭。
74.端部密封件657可用于提高换向诱导阀芯656对通路进行封闭的密封性,阀芯密封件658用于对换向诱导阀芯656与双路诱导阀体651之间的间隙进行紧密密封。诱导复位弹簧659可产生弹性力,以在无外力作用下推动换向诱导阀芯656对第一诱导接头653与第一控制口655之间的通路进行封闭,也即是在初始状态下对洗刷管路121进行连通。
75.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诱导阀6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水诱导阀芯 644一端的进水密封件645及设置于所述进水诱导阀芯644与所述诱导阀体641 连接处的密封件646,所述进水诱导阀芯644的另一端与所述诱导阀体641之间还设有进水复位弹簧647;所述进水诱导阀芯645上设置的进水密封件646对所述诱导阀进口642与所述诱导阀控制口643之间的通路进行封闭。
76.进水密封件645可用于提高进水诱导阀芯644对通路进行封闭的密封性,密封件646用于对进水诱导阀芯644与诱导阀体641之间的间隙进行紧密密封。进水复位弹簧647可产生弹性力,以在无外力作用下推动进水复位弹簧647对诱导阀进口642与诱导阀进口642之间的通路进行封闭,从而控制进水阀进水口622与进水阀出水口623之间的通路为封闭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推动进水诱导阀芯644运动并压缩弹簧,以使诱导阀进口642与诱导阀进口642 之间的通路连通。
77.其中,机械开关66控制第一诱导接头652与第一控制口654之间的通路及第二诱导接头653与第二控制口655之间的通路同时断开,当换向诱导阀芯644 运动到一端控制第二诱导接头653与第二控制口655之间的通路断开时,则第一诱导接头652与第一控制口654之间的通路相连通;当换向诱导阀芯644运动到另一端控制第一诱导接头652与第一控制口654之间的通路断开时,则第二诱导接头653与第二控制口655之间的通路相连通。除此之外,当换向诱导阀芯644运动到中间位置时,可控制第一诱导接头652与第一控制口654之间的通路及第二诱导接头653与第二控制口655之间的通路同时连通。
78.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械开关66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关杆661外部的开关盖664;所述开关盖664固定设置于所述双路诱导阀65及所述进水诱导阀66上,所述开关杆661与所述开关盖664之间设有开关弹簧665,所述开关杆661上还设有用于弹簧固定杆666,所述开关弹簧套665设于所述弹簧固定杆 666上;所述开关杆661通过手动按压及开关弹簧665弹力驱动,以进行往复运动。
79.如在停电状态下,用户可按压开关杆661控制进水阀70打开,此时开关弹簧665被压缩,开关杆661推进的前半段控制诱导式换向阀61与洗刷管路121 进行连通,此时通过洗刷管路121洗刷出水完成对陶瓷体13的洗刷;之后继续按压开关杆661,开关杆661进一步推进并被进一步压缩,开关杆661推进的中间段对控制诱导式换向阀61进行流路切换,开关杆
661推进的后半段中打开喷射管路122以通过喷射管路122喷射出水,在陶瓷体13内引起虹吸效益并完成对陶瓷体13进行虹吸冲刷;完成冲水后用户松开开关杆661,此时开关弹簧665 提供弹力驱动开关杆661逐步回复至初始位置,开关杆661回复的前半段中控制控制诱导式换向阀61打开喷射管路122,开关杆661回复至中间段对控制诱导式换向阀61进行流路切换,开关杆661回复的后半段控制诱导式换向阀61 与洗刷管路121进行连通,打开洗刷管路121以通过洗刷管路121继续洗刷出水补充所述陶瓷体13内的水封面,开关杆661回复至初始位置时进水阀70关闭。
80.在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63在对所述组合式进水阀的进水通路、换向通路以及对所述诱导式换向阀61进行控制时,所述控制装置63的驱动机构为电机或电磁阀。具体的,除了采用上述机械开关66对进水诱导阀64及双路诱导阀65进行机械控制之外,还可同时采用电机或电磁阀作为驱动机构对进水诱导阀64及双路诱导阀65进行控制。具体的,所述开关杆661通过电磁阀或电机驱动,以进行往复控制运动;或者是,所述进水诱导阀芯644及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均直接通过电磁阀或电机驱动,以进行往复控制运动。如在有电状态下,可通过电磁阀或电机驱动开关杆661进行往复运动,冲水控制的具体方式与上述手动控制方式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如在有电状态下,还可通过电磁阀或电机直接驱动进水诱导阀芯644及所述换向诱导阀芯656进行往复运动。
8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冲水控制方法,该冲水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冲水系统
82.不使用冲水换向阀而只使用进水阀,控制装置包括进水电磁阀,冲水控制方法包括:所述进水阀控制所述洗刷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进水电磁阀打开并通过所述洗刷管路洗刷出水,完成对所述陶瓷体的洗刷;关闭所述进水阀,启动所述水泵并通过所述喷射管路喷射出水,在所述陶瓷体内引起虹吸效益并完成对所述陶瓷体进行虹吸冲刷;打开所述进水阀继续洗刷出水补充所述陶瓷体内的水封面;所述进水阀控制所述喷射管路处于连通状态以对所述水箱进行补水。
83.停电时水泵无法工作,只使用冲水换向阀,通过非电动式(机械式、液压式)控制装置控制冲水换向阀工作,冲水控制方法包括:使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进水阀打开,并控制所述诱导式换向阀打开所述洗刷管路,以通过所述洗刷管路洗刷出水完成对所述陶瓷体的洗刷;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诱导式换向阀进行流路切换,打开所述喷射管路以通过所述喷射管路喷射出水,在所述陶瓷体内引起虹吸效益并完成对所述陶瓷体进行虹吸冲刷;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诱导式换向阀进行流路切换,打开所述洗刷管路,以通过所述洗刷管路继续洗刷出水补充所述陶瓷体内的水封面,使用控制装置控制进水阀关闭。
84.还可同时使用换向阀与水泵,冲水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换向阀控制所述洗刷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进水电磁阀打开并通过所述洗刷管路洗刷出水,通过自来水直冲完成对所述陶瓷体的洗刷;控制所述诱导式换向阀进行流路切换以打开喷射管路,使用自来水直冲的同时启动所述水泵喷射水流共同喷射冲水,以通过所述喷射管路喷射出水在所述陶瓷体内引起虹吸效益并完成对所述陶瓷体进行虹吸冲刷;所述进水阀继续洗刷出水补充所述陶瓷体内的水封面;所述换向阀控制所述喷射管路处于连通状态以对所述水箱进行补水。
8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坐便器,其中,该坐便器1包括坐便器主机12、
坐便器盖板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冲水系统,所述坐便器应用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冲水控制方法进行冲水;所述坐便器主机12包括陶瓷体13及设置于所述陶瓷体13内的洗刷管路121、喷射管路122;所述喷射管路122的端部设有喷射喷头50,所述洗刷管路121的端部设有洗刷喷头123,所述喷射喷头 50及所述洗刷喷头123分别安装于所述坐便器1中陶瓷体13的喷射口及洗刷口。坐便器1的具体结构如图29-30所示。
8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冲水系统及其坐便器,冲水系统应用于坐便器中,冲水系统包括进水阀、冲水换向阀、洗刷管路、喷射管路、水箱、水泵及控制装置;进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进水阀的进水口与自来水入水口相连通,进水阀的第一出水口与喷射管路相连通,进水阀的第二出水口与洗刷管路相连通;水箱及水泵均安装在喷射管路中,水箱的入水口与进水阀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水箱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喷射管路相连通。上述的冲水系统通过控制装置对进水阀进行控制,通过洗刷管路进行洗刷并通过喷射管路进行喷射冲水,提高了冲水系统的控制效率并提高了对坐便器的冲水效率。
8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