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4163发布日期:2022-07-19 22:3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下凹式绿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灌溉结构。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城市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且再需要时能够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凹式绿地便是城市绿地的典型代表、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下凹式绿地是指一种高程低于路面的公共绿地,是海绵城市在雨水利用方面一种最简便的运用技术,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从而达到减少径流外排、削减径流污染物、增加地下水资源、减轻城市面源污染、调节区域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节约绿地用水量的效果。
4.绿地设置在城市道路之间,在绿地中间凹陷处沿绿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的溢流井,若干溢流井上端均突出绿地中间凹陷处,且溢流井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截污盖,溢流井下端连通输水管,输水管与用于蓄积雨水的调蓄池连通,绿地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滞水层、绿地层、生物过滤层、砾石层以及素土层。
5.降雨天气降落至城市道路以及绿地上的雨水,一部下渗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通过溢流井蓄积至调蓄池内经过净化,再次加以利用,但是在降雨量较少的天气,绿地内的绿植需要人工利用额外的水源进行洒水灌溉,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实现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灌溉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灌溉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绿地两侧的若干路缘石以及设置在绿地内部的蓄水池,所述绿地一侧的若干路缘石沿绿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绿地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灌溉组件,每组所述灌溉组件均包括若干灌溉单元,所述绿地一侧的若干灌溉单元沿绿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灌溉单元均包括设置在对应路缘石靠近绿地一侧的灌溉件以及一根抽水管,所述路缘石一侧设置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入水口与抽水管上端连通,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与灌溉件连通,所述灌溉件面向绿地,所述灌溉件用于灌溉绿地;
7.所述路缘石靠近道路一侧面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槽口设置有过滤板,所述排水槽与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入口与排水槽连通,所述排水通道的出口与蓄水池连通,所述抽水管下端穿过路缘石,所述抽水管设置在排水通道内,且所述抽水管的下端伸入蓄水池底部,溢流井下端与蓄水池上端连通,输水管远离调蓄池一端与蓄水池侧面连通,且输水管与蓄水池连通一端高于蓄水池底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地内部设置蓄水池,在降雨天气,降落至道路上的雨水一部分穿过相邻路缘石之间间隙,下渗补充地下水或通过溢流井进入蓄水池内,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从排水槽进入蓄水池内,而后进入蓄水池内的雨水蓄积在蓄水池内,水位超
过输水管高度后,通过输水管传输至调蓄池内进行收集利用,蓄水池内存留一部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可有效避免雨水资源的浪费,且加快排放路面上的雨水;待降雨量减少,绿地需要人工进行浇灌时,可人工打开抽水泵,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蓄水池内的雨水抽送至灌溉件处,通过灌溉件喷洒至绿地上及逆行灌溉,即可实现对雨水的搜集,并利用搜集雨水进行绿地灌溉。
9.可选的,所述灌溉件包括设置在路缘石靠近绿地一侧的喷淋头、设置在喷淋头端部的通水管以及设置在通水管上的控制阀,所述通水管远离喷淋头一端穿过路缘石侧壁,且与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喷淋头两侧分别设置侧喷头,所述侧喷头与喷淋头之间夹角为锐角,所述喷淋头、侧喷头的喷水孔均对准绿地。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绿地灌溉时,将控制阀打开,而后控制抽水泵进行抽水,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雨水抽出,通过喷淋头喷洒至绿地上,通过在喷淋头两侧设置侧喷头,可有效增加灌溉件的灌溉面积,进而有效减少灌溉单元的设置,降低灌溉成本。
11.可选的,所述抽水管由上至下依次与排水槽上侧内壁、排水槽内远离排水槽槽口一侧壁以及排水通道内远离道路一侧壁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通过排水槽进入路缘石内时,雨水在重力作用下,贴合排水槽下侧壁以及排水通道靠近道路一侧内壁下排至蓄水池内,进而减少在雨水收集时,雨水与抽水管的接触,降低抽水管受到雨水锈蚀而破损的可能。
13.可选的,所述绿地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一个灌溉单元,所述喷淋头、侧喷头的喷水孔沿水平方向开设。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绿地宽度方向设置一个灌溉单元,喷淋头以及侧喷头在进行绿地灌溉时,沿水平方向喷洒,喷洒范围较大,减少灌溉单元的设置,有效降低灌溉成本。
15.可选的,所述绿地内沿绿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蓄水池,两个所述蓄水池均沿绿地长度方向设置,沿绿地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溢流井分别与两个蓄水池连接,两个所述蓄水池分别位于绿地内部靠近对应一侧道路处,且所述蓄水池上侧面倾斜设置,所述蓄水池上侧面靠近道路一端高于蓄水池上侧面远离道路一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地内分别设置两个蓄水池,两个蓄水池之间间隔,且蓄水池的上侧面倾斜设置,当道路上的雨水透过相邻路缘石之间间隙流动至绿地上,下渗至地下水的内的雨水顺着蓄水池倾斜的上侧面可加速下渗至绿地下方与地下水汇聚,降低蓄水池对雨水下渗的阻碍,提高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的排水速率。
17.可选的,所述蓄水池底壁均倾斜设置,所述蓄水池底壁靠近道路一端低于蓄水池底壁远离道路一端,所述抽水管下端位于蓄水池底壁较低一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底壁倾斜,当蓄水池内蓄积雨水含量较低时,雨水堆积至蓄水池底部较低处,便于完全利用蓄水池内的雨水,节约雨水资源。
19.可选的,所述抽水管上端以及通水管远离喷淋头一段均位于排水槽内,所述过滤板上端与排水槽槽口的上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过滤板以绿地长度方向的水平轴线为转动轴线转动,所述排水槽的槽口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设置在排水槽槽口的磁吸条以及设置在过滤板内部靠近下端处的磁铁,所述抽水泵与抽水管、通水管均为可拆卸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与抽水管、通水管均为可拆卸连接,进行绿地灌溉
时,首先将需要灌溉的一段绿地一侧的过滤板翻转,使得排水槽槽口打开,而后,将抽水泵分别与抽水管以及通水管连通,即可驱动抽水泵抽取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绿地灌溉,待一段绿地灌溉完毕,将抽水泵与对应灌溉单元内的抽水管以及通水管分离,翻转过滤板将排水槽槽口遮蔽,而后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成绿地灌溉,不需要浇水时,将抽水泵收纳,进一步降低灌溉成本。
21.可选的,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以及入水口处均设置有连接管,所述通水管远离喷淋头一端以及抽水管上端均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通水管、抽水管一端与过滤板相抵,且端口面向排水槽底壁,所述软管的管口的直径与连接管管口的直径相同。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水管以及抽水管与抽水泵连接一端设置软管,软管具有弹性,在连接通水管以及抽水管时,将软管套设于对应连接管的端口,即可实现抽水泵与抽水管、通水管的连接,不使用时将软管收纳于排水槽内,软管与过滤板相抵,端部向下翻着,此时软管的端口朝下,可减少杂志颗粒进入抽水管、通水管内堵塞管道的可能,便于操作使用,提高灌溉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降雨天气,道路上的雨水可蓄积至蓄水池内,当绿地需要灌溉时,翻转过滤板,将排水槽槽口打开,而后将软管与对应一根连接管连接,使得抽水管可将蓄水池内的雨水抽送至灌溉件处进行喷洒,有效实现雨水的收集、蓄存以及利用,实现绿地灌溉;
25.2.蓄水池内底壁倾斜设置,抽水管的下端插入蓄水池底部较低处,当蓄水池内雨水存量较少时,少量的雨水蓄存于蓄水池底部较低处,当蓄水池内雨水含量较少时,便于抽水泵将雨水抽出进行喷洒;
26.3.抽水泵与抽水管以及通水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采用一个抽水泵对整个绿地进行灌溉,有效降低灌溉成本,想要高效浇灌绿地时,可同时采用多个抽水泵进行工作,待浇灌完毕,将抽水泵收纳,减小灌溉装置的占地面积,减小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凹式绿地一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绿地;2、道路;3、路缘石;31、排水槽;32、通孔;4、蓄水池;5、灌溉单元;51、灌溉件;511、喷淋头;512、通水管;513、控制阀;52、抽水管;6、抽水泵;7、过滤板;8、排水通道;9、溢流井;10、输水管;20、侧喷头;30、磁吸条;40、连接管;50、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灌溉结构,如图1、2所示,两条道路2之间设有下凹式绿地1,在绿地1凹陷处沿绿地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若干的溢流井9,相邻两个溢流井9分别位于绿地1凹陷处的两侧。包括若干路缘石3以及安装于绿地1内的两个蓄水
池4,蓄水池4沿绿地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两个蓄水池4对称布置在绿地1凹陷处的两侧。绿地1每侧的若干路缘石3均沿绿地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实际使用时路缘石3的数量依据绿地1以及道路2长度决定,本技术实施例的图示中,为一段绿地1得截取,在绿地1两侧分别排布三块路缘石3。
35.绿地1两侧分别设有灌溉组件,灌溉组件均包括若干灌溉单元5,绿地1每侧的若干灌溉单元5均沿绿地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沿绿地1长度方向上的相邻两个路缘石3中一个路缘石3上安装灌溉单元5,沿绿地1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路缘石3中一个路缘石3上安装有灌溉单元5。
36.安装有灌溉单元5的一个路缘石3靠近路面一侧面上开设有排水槽31,排水槽31槽口的下侧内壁与道路2上侧面平齐,排水槽31槽口处安装有过滤板7,排水槽31与蓄水池4之间形成排水通道8,排水通道8为混凝土砌筑而成的闭合通道,排水通道8的入口与排水槽31连通,排水通道8的出口与蓄水池4的上侧连通。灌溉单元5用于将蓄水池4内的雨水抽出进行绿地1灌溉,溢流井9分别与下方一个蓄水池4上侧连通,两个蓄水池4相互靠近一侧面均安装有输水管10,输水管10另一端与调蓄池(图中未示出)连通,输水管10位于蓄水池4高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37.在降雨天气,道路2上的雨水一部分通过相邻两个路缘石3之间缝隙,排放至绿地1上,而后雨水透过溢流井9蓄积至蓄水池4内,或从两个蓄水池4之间缝隙下渗至地下水内,道路2上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通过排水槽31以及排水通排放至蓄水池4内,在降雨量较少时,可人工驱动灌溉单元5,将蓄水池4内的雨水抽出用于绿地1灌溉。
38.当蓄水池4内蓄积的雨水液面高于输水管10高度时,高出输水管10位置的雨水通过输水管10排放至调蓄池处进行处理、利用,蓄水池4内保留一部分雨水进行绿地1灌溉,可有效节约雨水资源。
39.如图2、3所示,在路缘石3靠近绿地1一侧面中部开设有通孔32,过滤板7的上端与排水槽31槽口的上侧壁转动连接,过滤板7的转动轴线与绿地1长度方向平行,排水槽31内安装有锁定件,锁定件包括固定在排水槽31内靠近槽口处的磁吸条30以及预设在过滤板7内的磁铁,当过滤板7翻转至插接于排水槽31槽口时,过滤板7下端与磁吸条30相抵,过滤板7内的磁铁与磁吸条30相吸,可有效防止过滤板7受到路缘石3外侧的垃圾等杂物的推力而将过滤板7推动翻转至排水槽31内,进而有效起到对道路2上垃圾的格挡,且方便翻转打开排水槽31槽口。
40.如图1、4所示,灌溉单元5包括安装在路缘石3靠近绿地1一侧的灌溉件51以及一根抽水管52,灌溉件51包括插接于通孔32内的通水管512、安装在通水管512一端的喷淋头511以及安装在通水管512上的控制阀513,喷淋头511位于路缘石3外靠近绿地1一侧,通水管512的另一端伸入通孔32内,且插入排水槽31内,抽水管52的下端穿过排水通道8,且插入至蓄水池4底部,抽水管52上端位于排水槽31内。
41.抽水管52由上至下依次贴合排水槽31上侧壁、排水槽31远离槽口一侧内壁以及排水通道8远离道路2一侧壁设置,使得雨水进入排水槽31内,且排入蓄水池4内的过程中,减少雨水浸泡抽水管52的可能,进而降低排水管锈蚀损坏的可能。抽水管52的上端端口连接有软管50,通水管512远离喷淋头511一端端口连接有软管50。在路缘石3一侧放置有抽水泵6,抽水泵6的出水口以及入水口处均安装有连接管40,与抽水管52连接的软管50的另一端
套设在与抽水泵6的入水口连接的连接管40上,与通水管512连接的软管50的另一端套设在与抽水泵6的出水口连接的连接管40上,当过滤板7遮蔽排水槽31槽口时,软管50远离通水管512、抽水管52一端与过滤板7相抵,且端口朝下弯折。
42.在进行绿地1灌溉时,首先将过滤板7翻转,而后将抽水泵6放置路缘石3一侧的道路2上,将软管50套接于对应一根连接管40上,而后驱动抽水泵6,将蓄水池4内的雨水抽出,打开控制阀513,即可进行绿地1浇灌,待浇灌完毕,将软管50与抽水泵6分离,而后翻转过滤板7,使得过滤板7再次将排水槽31遮蔽,此时,软管50向下弯折,可有效阻碍雨水流入排水槽31内时,进入软管50内,进而降低雨水中的固体砂石等顺着雨水进入抽水管52或通水管512内堵塞管道的可能。
43.如图2、3所示,喷淋头511沿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侧喷头20,两个侧喷头20与喷淋头511之间夹角为锐角,且喷淋头511以及侧喷头20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相比较于单个喷淋头511,在喷淋头511的两侧增加两个侧喷头20,可扩大单个灌溉单元5的洒水面积,进而整体上可进一步减少灌溉组件的设置,减小灌溉成本。
44.两个蓄水池4的上侧面均为倾斜面,两个蓄水池4的上侧相互靠近一端均低于相互远离的一端,且两个蓄水池4内部底壁均倾斜设置,两个蓄水池4的底壁相互靠近一端高于相互远离一端,抽水管52的下端均插接于蓄水池4内底壁较低一端。
45.下渗至绿地1内的雨水经过蓄水池4上侧面,受到倾斜面的导向作用,可快速下渗,蓄水池4内底壁倾斜,当蓄水池4内蓄积雨水量较少时,雨水积于底壁较低处,进而增加较低处水量,便于抽水泵6将雨水抽出进行绿地1灌溉,便于完全利用蓄水池4内的雨水,节约雨水资源。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1灌溉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7.降雨天气降落至道路2上的雨水通过排水槽31或溢流井9进入蓄水池4内,需要灌溉绿地1时,将需要灌溉的一段绿地1一侧的过滤板7翻转,而后将抽水泵6上两个连接管40分别与对应一根软管50连接,驱动抽水泵6将蓄水池4内的雨水抽出,打开控制阀513,雨水从喷淋头511以及侧喷头20内喷洒至绿地1上,待一段绿地1喷洒完毕,将抽水泵6与软管50分离,而后将过滤板7翻转至遮蔽排水槽31槽口,继续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完成整个绿地1的浇灌。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