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8296发布日期:2022-11-15 18:1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挂网固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包括采用围护桩式进行基坑开挖支护的结构,桩后土体因“土拱效应”,桩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土压力,桩间土在开挖后桩间土因土体自身侧向失去约束力,自身无法稳定,在外界环境,如地下水、地表振动、雨水冲刷等的影响下会逐渐地剥离原位,基坑开挖期间有可能会造成局部坍塌或形成孔洞,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当,对桩后土的稳定.基坑的安全都会造成很大隐患。桩间土连续防护通常采用钢筋网、挂网钢筋和横向植入拉筋等构成。挂网即在植筋完成后在表面铺设钢丝网,随后注入水泥浆固定,而在注入水泥浆之前要确保植筋和挂网的支护固定没有问题。目前在支护挂网和植筋时,大多是是使用水泥钉和铁丝固定支护板,水泥钉钉入基体时容易再次产生破坏,影响施工质量,当支护高度较大时,支护效果不理想,需要大量的固定装置,繁琐且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其解决了目前在支护挂网和植筋时,大多是是使用水泥钉和铁丝固定支护板,水泥钉钉入基体时容易再次产生破坏,影响施工质量,当支护高度较大时,支护效果不理想,需要大量的固定装置,繁琐且复杂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被设置在围护桩远离深基坑土壁一侧,用于支护植筋和挂网,包括坑底锚座、坑顶锚座、支护板、主支护杆和副支护杆,所述支护板设置在所述挂网远离所述深基坑土壁一侧,所述主支护杆与所述支护板抵接,所述主支护杆一端与所述坑底锚座铰接,所述主支护杆另一端与所述副支护杆一端铰接,所述副支护杆另一端与所述坑顶锚座连接。
5.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坑底锚座铰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主支护杆中部抵接。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坑底锚座的一端设置有搭扣锁,所述主支护杆中部间隔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搭扣锁与一所述挂钩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护杆与所述支护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抵块,若干所述抵块设置在所述主支护杆上。
8.进一步的,所述副支护杆远离所述主支护杆的一端通过自锁拉紧器与所述坑顶锚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副支护杆包括基础杆和延长杆,所述基础杆一端与所述主支护杆铰接,所述基础杆上设置有第一锁孔,所述延长杆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锁孔,所述基础杆同时适配在第一锁孔与所述第二锁孔内的螺栓连接在所述延长杆上,所述延长杆远离所述
基础杆一端通过所述自锁拉紧器与所述坑顶锚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坑底锚座与所述支护板底端抵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和主支护杆分别铰接在所述坑底锚座的两端。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被设置在围护桩远离深基坑土壁一侧,用于支护植筋和挂网,包括坑底锚座、坑顶锚座、支护板、主支护杆和副支护杆,主支护杆下端通过坑底锚座固定,主支护杆上端通过铰接的副支护杆与坑顶锚座固定,支撑杆与主支护杆中部形成三角形的支持结构,进而对主支护杆中部进行支撑,进一步增加了主支护杆的稳固性,避免主支护杆中部形变。施工时同时采用多组固定装置对支护板支护固定,支护简单快速,避免传统支护时使用水泥钉和铁丝固定支护板,解决了水泥钉钉入基体时容易再次产生破坏,影响施工质量,当支护高度较大时,支护效果不理想,需要大量的固定装置,繁琐且复杂等问题。不仅使用简单,效率高,还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副支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标:1、围护桩,2、深基坑土壁,3、植筋,4、挂网,5、坑底锚座,6、坑顶锚座,7、支护板,8、主支护杆,9、副支护杆,901、基础杆,902、延长杆,903、第一锁孔,904、第二锁孔,10、支撑杆,11、搭扣锁,12、挂钩,13、抵块,14、自锁拉紧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植筋挂网固定装置,被设置在围护桩1远离深基坑土壁2一侧,用于支护植筋3和挂网4,包括坑底锚座5、坑顶锚座6、支护板7、主支护杆8和副支护杆9,支护板7设置在挂网4远离深基坑土壁2一侧,主支护杆8与支护板7抵接,主支护杆8一端与坑底锚座5铰接,主支护杆8另一端与副支护杆9一端铰接,副
支护杆9另一端与坑顶锚座6连接。坑底锚座5与支护板7底端抵接。支撑杆10和主支护杆8分别铰接在坑底锚座5的两端。
21.如图1所示,在随着深基坑挖掘的深度不断增大,若干围护桩1之间深基坑土壁2的土因土体自身侧向失去约束力,自身无法稳定,在外界环境,如地下水、地表振动、雨水冲刷等的影响下会逐渐地剥离原位,进而在若干维护桩1之间转孔并植入植筋3,然后在植筋3内外两侧固定上挂网,最后在外侧支护好浇筑的模具支护板7,对植筋和挂网进行浇筑固化即可解决基坑开挖期间有可能会局部坍塌或形成孔洞等问题。
22.具体实施时,当植筋3和挂网4安装好之后,根据需要浇筑的厚度,将支护板7竖直设置在外侧挂网远离深基坑土壁2一侧,并调整好距离后,将坑底锚座5固定在深基坑土壁2底部的土壤上,在固定时要确保坑底锚座5与支护板7下端抵接,随后将坑基坑土壁2顶部固定上坑顶锚座6,随后将主支护杆8与支护板7的外壁抵接,同时将主支护杆8顶部铰接的副支护杆9与坑顶锚座6连接固定,进而使主支护杆8和副支护杆9框住支护板7,主支护杆8下端通过坑底锚座5固定,主支护杆8上端通过铰接的副支护杆9与坑顶锚座固定,施工时同时采用多组固定装置对支护板7支护固定,支护简单快速,避免传统支护时使用水泥钉和铁丝固定支护板7,解决了水泥钉钉入基体时容易再次产生破坏,影响施工质量,当支护高度较大时,支护效果不理想,需要大量的固定装置,繁琐且复杂等问题。
23.还包括支撑杆10,支撑杆10一端与坑底锚座5铰接,支撑杆10另一端与主支护杆8中部抵接。
24.支撑杆10远离坑底锚座5的一端设置有搭扣锁11,主支护杆8中部间隔设置有若干挂钩12,搭扣锁11与一挂钩12连接。
25.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支护板7的高度要低于主支护杆8的高度,避免支护板7顶住副支护杆9,影响副支护杆9自由端的固定,当主支护杆8的支护高度过高时,将坑底锚座5上铰接的支撑杆10调整过来支持住主支护杆8的中部,并通过搭扣锁11与主支撑杆8上对应的一挂钩12连接固定,进而使支撑杆10与主支护杆8中部形成三角形的支持结构,进而对主支护杆8中部进行支撑,进一步增加了主支护杆8的稳固性,避免主支护杆8中部形变。同时支撑杆10和主支撑杆8分别铰接在坑底锚座5的两端,进而使支撑杆10和主支撑杆8形成的三件形支撑形状最大,同时即便是深基坑底部与深基坑土壁不是垂直状态,进而坑底锚座5与主支撑杆8不是垂直状态,也不会影响正常的支护,只需要将支撑杆10与对应位置的挂钩12连接固定即可。
26.主支护杆8与支护板7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抵块13,若干抵块13设置在主支护杆8上。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由于支护板7与主支护杆8均是可回收,多次使用的装置,进而在日常的使用中,支护板7或者主支护杆8均容易发生形变,进而通过在主支护杆8与支护板7之间设置若干垫块13,使主支护杆8与支护板7之间均匀抵接,不会有镂空部分,镂空部分极易导致支护板7和主支护杆8形变。
27.副支护杆9远离主支护杆8的一端通过自锁拉紧器14与坑顶锚座6连接。
28.副支护杆9包括基础杆901和延长杆902,基础杆901一端与主支护杆8铰接,基础杆901上设置有第一锁孔903,延长杆902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锁孔904,基础杆901同时适配在第一锁孔903与第二锁孔904内的螺栓连接在延长杆902上,延长杆902远离基础杆901一端通过自锁拉紧器14与坑顶锚座6连接。
29.如图1和2所示,具体实施时,由于部分的土壤流失或者崩塌,进而导致主支护杆8顶部距离坑顶锚座6的距离不同,进而副支护杆9的长度为可以调节的结构,基础杆901一端与主支护杆8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孔903与延长杆902上对应位置的第二锁孔904配合,并通过螺栓将基础杆901和延长杆902连接起来,最后再将延长杆902通过自锁拉紧器14与坑顶锚座6连接即可,通过自锁拉紧器14尽可能将副支护杆9拉紧,进而将主支护杆8的上端固定紧,综上所述,主支护杆8的上、中和下均被支持固定,进而对支护板7进行全方位的支护固定,不仅使用简单,效率高,还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