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4280发布日期:2022-12-17 09:3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2.灌注桩后注浆指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3.相关技术中,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主要包括钢筋笼以及设置于钢筋笼上的注浆导管,注浆导管包括竖直注浆导管以及连通于竖直注浆导管的水平注浆导管,水平注浆导管的侧壁开设有注浆孔,使用时,往竖直注浆导管远离水平注浆导管的一端注浆,浆液依次流经竖直注浆导管和水平注浆导管后从注浆孔出浆,从而对灌注桩的桩侧的土地进行加固。
4.然而,相关技术中竖直注浆导管与水平注浆导管之间通常采用焊接进行固定,施工现场焊接接头时容易出现孔洞、夹渣等现象,导致后注浆施工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竖直注浆导管与水平注浆导管之间焊接固定的连接方式,导致注浆施工质量较差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包括钢筋笼以及设置于钢筋笼上的注浆导管,注浆导管包括竖直注浆导管以及连通于竖直注浆导管的水平注浆导管,水平注浆导管的侧壁开设有注浆孔,所述竖直注浆导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平注浆导管的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的转接口处设置有螺纹导管,所述水平注浆导管套设于螺纹导管,所述水平注浆导管外套设有用于驱使水平注浆导管的内壁贴紧于螺纹导管的外壁的箍片,所述箍片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箍片的一端朝靠近箍片的另一端的方向运动,以令箍片收紧的驱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竖直注浆导管的一端设置转换接头,转换接头的转换口处设置螺纹导管,水平注浆导管套设于螺纹导管,箍片套设于水平注浆导管外,驱动组件驱使箍片的一端朝靠近箍片的另一端靠近,此时,箍片收紧,箍片收紧时驱动水平注浆导管的内壁抵紧于螺纹导管的外壁,从而将水平注浆导管与螺纹导管连接固定,进而使得水平注浆导管与竖直注浆导管连接固定。这种连接固定的方式无需焊接,也不易出现焊接接头会产生孔洞,夹渣的现象,注浆施工效果较佳。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箍片的一端的第一转轴,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箍片另一端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螺栓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箍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
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穿设有螺栓,螺栓转动时,其中一个转轴可朝靠近或远离另一个转轴的方向运动;当其中一个转轴朝靠近另一个转轴的方向运动时,另一个转轴受到螺栓的螺母头的限制而不再移动,此时,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换而言之,箍片两端的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箍片逐渐收紧,以令箍片驱动水平注浆导管的内壁抵紧于螺纹导管的外壁。
11.优选的,所述箍片靠近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内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转轴的第一容置腔,第一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第一穿槽,所述第一穿槽贯通第一容置腔;所述箍片靠近第二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内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二转轴的第二容置腔,第二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螺栓穿过的第二穿槽,所述第二穿槽贯通第二容置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轴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二转轴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的设置给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提供了转动空间,以令螺杆带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移动时不易发生卡涩。
13.优选的,所述箍片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滑移片,所述滑移片与所述箍片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端滑移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转动时,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可沿螺栓的长度方向滑移,此时,箍片靠近第二转轴的一端在滑移片上滑移,从而使得箍片在收紧或松脱时不易发生变形。
15.优选的,所述滑移片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箍片滑移位置的限位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沿的设置限制了箍片靠近第二转轴的一端在滑移片上的滑移位置,以令箍片靠近第二转轴的一端在滑移片上滑移时不易脱离滑移片。
17.优选的,所述竖直注浆导管以及水平注浆导管的数量均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水平注浆导管与多根竖直注浆导管一一对应,所述水平注浆导管沿钢筋笼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着钢筋笼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水平注浆导管,从而使得在后注浆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向灌注桩的桩侧的不同高度位置注入浆泥,进而对灌注桩的桩侧的不同高度位置的泥皮及土壤进行固化,以令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19.优选的,所述水平注浆导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注浆孔,多个注浆孔沿水平注浆导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注浆孔的设置提高了注浆效率,且使得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较为分散,以令灌注桩不易受到单侧的注浆压力而倾斜。
21.优选的,所述水平注浆导管外设置有用于保护注浆孔的胶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带的设置使得注浆孔在预埋阶段和灌注桩桩身浇筑阶段受到保护,以令浇筑灌注桩时不易堵塞注浆孔,在后注浆的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撑开胶带,从而对灌注桩的周侧进行注浆。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水平注浆导管外套设箍片,通过旋转螺栓使得第二转轴朝靠近第一转轴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箍片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以令箍片收紧,箍片收紧时,箍片驱使水平注
浆导管的内壁贴紧于螺纹导管的外壁,进而使得水平注浆导管与竖直注浆导管连接固定。这种连接固定的方式无需焊接,也不易出现焊接接头会产生孔洞,夹渣的现象,注浆施工效果较佳;
25.2.通过沿着钢筋笼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水平注浆导管,多个注浆管的设置使得在后注浆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对灌注桩的桩侧的不同高度位置注入浆泥,进而对灌注桩的桩侧的不同高度位置的泥皮及土壤进行固化,以令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竖直注浆导管与水平注浆导管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箍片与螺栓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钢筋笼;2、注浆导管;201、竖直注浆导管;202、水平注浆导管;3、注浆孔;4、胶带;5、转换接头;6、螺纹导管;7、箍片;8、第一固定块;9、第一容置腔;10、第一转轴;11、螺栓;12、第一穿槽;13、第二固定块;14、第二容置腔;15、第二转轴;16、第二穿槽;17、滑移片;18、限位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一种灌注桩后注浆自适应导管系统,参照图1,包括钢筋笼1以及固定连接于钢筋笼1上的注浆导管2,注浆导管2包括竖直注浆导管201以及水平注浆导管202,竖直注浆导管201沿钢筋笼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呈中空的圆柱状,水平注浆导管202与竖直注浆导管201垂直且呈弧形设置。竖直注浆导管201的一端伸入钢筋笼1内,竖直注浆导管201伸入钢筋笼1的一端连通于水平注浆导管202。
32.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竖直注浆导管201采用薄壁铝管,水平注浆导管202采用pvc钢丝管,竖直注浆导管201以及水平注浆导管202均使用钢丝绑扎固定在钢筋笼1上。
33.参照图1与图2,水平注浆导管202的侧壁开设有注浆孔3,注浆孔3的截面呈菱形设置。本实施例中,注浆孔3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注浆孔3沿水平注浆导管202的周向间隔设置。水平注浆导管202的侧壁缠绕有用于保护注浆孔3的胶带4。
34.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中,竖直注浆导管201与水平注浆导管202的数量均设置有多根,多根水平注浆导管202与多根竖直注浆导管201一一对应,且多根水平注浆导管202沿钢筋笼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5.参照图2,竖直注浆导管201伸入钢筋笼1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水平注浆导管202的转换接头5,本实施例中,转换接头5为三通转换接头,共有三个转接口,其中两个转接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另一个转接口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转接口呈垂直设置。
36.参照图2,转换接头5的三个转接口处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导管6,其中两个螺纹导管6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水平设置,另一个螺纹导管6竖直设置。竖直注浆导管201与竖直设置的螺纹导管6螺纹连接,水平注浆导管202的两个端部分别套设于两个水平的螺纹导管6。
37.参照图2,水平注浆导管202处套设有用于驱使水平注浆导管202的内壁贴紧于螺
纹导管6的外壁的箍片7,箍片7位于水平注浆导管202与螺纹导管6的连接处,且箍片7呈弧形设置。
38.参照图3,箍片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8,第一固定块8内开设有第一容置腔9,第一容置腔9内转动放置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上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内穿设有螺栓11,螺栓11与第一转轴10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块8的侧壁开设有供螺栓11贯穿的第一穿槽12,第一穿槽12贯通第一容置腔9。
39.参照图3,箍片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3内开设有第二容置腔14,第二容置腔14内转动放置有第二转轴15,第二固定块13的侧壁开设有供螺栓11贯穿的第二穿槽16,第二穿槽16贯通第二容置腔14。螺栓11远离第一转轴10的一端穿过第二穿槽16后贯穿第二转轴15,且第二转轴15与螺栓11螺纹连接。
40.参照图3,箍片7靠近第一固定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移片17,滑移片17呈弧形设置,箍片7靠近第二固定块13的一端与滑移块滑移连接。滑移片1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沿18,箍片7靠近第二固定块13的一端在滑移片17上滑移时,箍片7的边沿抵接于限位沿18,从而限制箍片7靠近第二固定块13的一端在滑移片17上滑移的位置,以令箍片7不易发生变形。
41.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
42.在需要安装连接水平注浆导管202和竖直注浆导管201时,将水平注浆导管202和竖直注浆导管201均使用钢丝绑扎固定在钢筋笼1上。取一转换接头5(三通转换接头),并在转换接头5的转接口处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导管6,将竖直注浆导管201伸入钢筋笼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竖直设置的螺纹导管6,在水平注浆导管20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箍片7后,将水平注浆导管20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位于水平方向上的两个螺纹导管6。
43.转动箍片7上的螺栓11,以令与第二转轴15之间的距离缩短,此时,箍片7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箍片7收紧,从而使得箍片7驱使水平注浆导管202的内壁贴紧于螺纹导管6的外壁,进而使得水平注浆导管202与竖直注浆导管201连接固定。这种连接固定的方式无需焊接,也不易出现焊接接头会产生孔洞,夹渣的现象,注浆施工效果较佳。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