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5865发布日期:2023-03-24 14:1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在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多采用碎石海绵体和蓄水模块海绵体,其中,碎石海绵体的承重、净水效果好,但存在蓄水性差,易淤堵的缺点;而蓄水模块海绵体的蓄水性好,但存在承重、净水效果差,价格贵的缺点,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包括碎石海绵体带、设置在其中的单排或多排钢带波纹管和钢带波纹管连通槽,及设置在其上部的多个雨水转换井;钢带波纹管连通槽上设有与地上连通的检查井;雨水转换井通过进水管与雨水井连通,还通过溢流管与检查井或钢带波纹管连通槽连通,多个雨水转换井之间连有打孔布水管,进水管、溢流管和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均设置在转换井的中部,且打孔布水管的端头底部较进水管和溢流管的端头底部低。充分利用碎石海绵体承重、渗透、过滤、净化性好、造价低特性和钢带波纹管蓄水性好、承重力高特性,将两者结合,既能对雨水进行循环渗透、过滤,又能消纳储蓄、沉淀、防止内涝、补充提取地下。
3.但是,上述结构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上述结构在对地面绿化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来对绿化道路地面的水进行吸收和储存,因此利用率较低。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以达到对绿化道路地面的雨水进行渗透和存贮的目的,使其兼具排水和抑制洪灾的功能,因此具有良好的节水功能和环境生态的效益的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上的透水结构、渗透结构和设置在绿化上的滞留结构;所述透水结构包括土基、垫层、基层、平层和面层,所述垫层设置在土基的顶部上,所述基层设置在垫层的顶部上,所述平层设置在基层的顶部上,所述面层设置在平层的顶部上;所述滞留结构包括有绿化坑、砂石层、排水管、透水土工布、换土层、树皮覆盖层和蓄水层,所述砂石层设置在绿化坑内,所述排水管设置在砂石层的顶部上,所述透水土工布设置在砂石层的上方并与排水管相接处,所述换土层设置在透水土工布的顶部上,所述树皮覆盖层设置在换土层的顶部上,所述蓄水层设置在树皮覆盖层的顶部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砂石层上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内设有溢
流管,所述溢流管上设有接雨水管,所述接雨水管的一端延伸至砂石层的一侧外,所述溢流管的顶部高于蓄水层的顶部100mm,所述溢流管的顶部设有透水土工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渗透结构包括有基础层、渗井、防渗土工膜、滤水土工布、碎石层和连接管,所述渗井设置在基础层的顶部上,所述防渗土工膜设置在渗井的外壁上,所述滤水土工布设置在渗井的内壁上,所述碎石层设置在渗井内,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渗井上,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与接雨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垫层为透水级配碎石,所述垫层的铺设厚度为150-200mm,所述基层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所述基层的铺设厚度为100-150mm,所述平层为中砂,所述平层的铺设厚度为20-30mm,所述面层为透水砖,所述面层的砖厚度为60-80m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绿化坑内设有防渗膜,所述砂石层的铺设厚度为250-300mm,所述排水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换土层的铺设厚度为250-1200mm,所述树皮覆盖层的铺设厚度为50-100mm,所述蓄水层的铺设厚度为200-300mm。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基础层为粗砂,所述基础层的铺设厚度为100-120mm,所述碎石层的铺设厚度为200-250,所述连接管内设有过滤网。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水结构、渗透结构和滞留结构的配合下,使得操作简单,可以达到对绿化道路地面的雨水进行渗透和存贮的目的,使其兼具排水和抑制洪灾的功能,因此具有良好的节水功能和环境生态的效益。
附图说明
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滞留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渗透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土基;2、垫层;3、基层;4、平层;5、面层;6、绿化坑;7、砂石层;8、排水管;9、透水土工布;10、换土层;11、树皮覆盖层;12、蓄水层;13、溢流口;14、溢流管;15、接雨水管;16、基础层;17、渗井;18、防渗土工膜;19、滤水土工布;20、碎石层;21、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滞留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渗透结构示意图。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上的透水结构、渗透结构和设置在绿化上的滞留结构;
20.所述透水结构包括土基1、垫层2、基层3、平层4和面层5,所述垫层2设置在土基1的顶部上,所述基层3设置在垫层2的顶部上,所述平层4设置在基层3的顶部上,所述面层5设置在平层4的顶部上;
21.所述滞留结构包括有绿化坑6、砂石层7、排水管8、透水土工布9、换土层10、树皮覆盖层11和蓄水层12,所述砂石层7设置在绿化坑6内,所述排水管8设置在砂石层7的顶部上,所述透水土工布9设置在砂石层7的上方并与排水管8相接处,所述换土层10设置在透水土
工布9的顶部上,所述树皮覆盖层11设置在换土层10的顶部上,所述蓄水层12设置在树皮覆盖层11的顶部上。
22.所述砂石层7上设有溢流口13,所述溢流口13内设有溢流管14,所述溢流管14上设有接雨水管15,所述接雨水管15的一端延伸至砂石层7的一侧外,所述溢流管14的顶部高于蓄水层12的顶部100mm,所述溢流管14的顶部设有透水土工布。
23.所述渗透结构包括有基础层16、渗井17、防渗土工膜18、滤水土工布19、碎石层20和连接管21,所述渗井17设置在基础层16的顶部上,所述防渗土工膜18设置在渗井17的外壁上,所述滤水土工布19设置在渗井17的内壁上,所述碎石层20设置在渗井17内,所述连接管21设置在渗井17上,所述连接管21的顶端与接雨水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
24.所述垫层2为透水级配碎石,所述垫层2的铺设厚度为150-200mm,所述基层3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所述基层3的铺设厚度为100-150mm,所述平层4为中砂,所述平层4的铺设厚度为20-30mm,所述面层5为透水砖,所述面层5的砖厚度为60-80mm。
25.所述绿化坑6内设有防渗膜,所述砂石层7的铺设厚度为250-300mm,所述排水管8的外壁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换土层10的铺设厚度为250-1200mm,所述树皮覆盖层11的铺设厚度为50-100mm,所述蓄水层12的铺设厚度为200-300mm。
26.所述基础层16为粗砂,所述基础层16的铺设厚度为100-120mm,所述碎石层20的铺设厚度为200-250,所述连接管21内设有过滤网。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循环渗透蓄水海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28.第一步骤:通过设备挖掘机挖出符合规格的土基1,然后将垫层2铺设在土基1的顶部上,高度为150-200mm,之后通过设备进行压实,随后将基层3铺设在垫层2的顶部上,高度为100-150mm,然后通过设备进行压实,之后将平层4铺设在基层3的顶部上,高度为20-30mm,然后进行压实,最后将面层5铺设在平层4的顶部上,所述面层5的高度为60-80mm,所述面层5与地面的水平保持一致,而通过设有透水结构,使其能够渗透、处理并存储雨水的铺装表面,使得在土壤利用率很高和雨洪处理有问题的地方,进而使得透水结构十分有效,而城市绿地内的硬化地面应采用透水结构入渗,根据土基1的透水性可采用半透水和全透水的透水结构;
29.第二步骤:通过设备挖出绿化坑6(可根据绿化的规格进行调整),然后将砂石层7铺设到绿化坑6内,铺设高度为200-300mm,之后将排水管8铺设到砂石层7上(排水管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铺设,数量最后为1个),随后在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9,所述透水土工布9的规格与绿化坑6的规格相适配,之后将换土层10铺设在透水土工布9上,且高度为250-1200,然后将树皮覆盖层11在铺设到换土层10的顶部上,高度为50-100mm,最后将蓄水层12铺设到树皮覆盖层11的顶部上,高度为200-300mm,随后通过工具在绿化坑6内打出一道溢流口13,然后将溢流管14铺设到溢流口13内,且溢流管14的顶端高处蓄水层12顶部100mm左右(可根据城市的数量来设置不同的高度),当雨量过大漫过溢流管14时,水量会通过透水土工布进入到溢流管14内,然后通过接雨水管15进入到连接管21内,使其排放到渗井17内(渗井17为现有技术,因此没有过多细说),而透水土工布则起到过滤作用,使其可以避免泥土进入到溢流管14内,来对溢流管14和接雨水管15造成堵塞,因此在滞留结构和渗透结构的配合下,使得可以达到雨水渗透和存贮的目的,且兼具排水和抑制洪灾的功能,因此具有良好的节水功能和环境生态效益。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31.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2.尽管已经表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