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及地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1563发布日期:2022-08-05 20:3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及地下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降低抗浮设防水位的排水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用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地下空间的开发与使用应用面越来越广,特别是岩石、淤泥质土、黏性土等透水性较差的地质条件且抗浮水位较高的地下空间结构,这种建筑物的抗浮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受丰水期影响,以及短期内强降水,地下水位上升,同时施工过程中排水不及时,造成筏板基础在水浮力作用下上浮,底板出现隆起与裂缝,出现渗水现象,地下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影响地下建筑物正常使用。例如发生在南昌一地下车库因地下水浮力增大导致地基下沉,同时还伴随着部分墙体开裂,造成40余根承重柱无端开裂,地车车库因水浮力而发生破坏的现象在多雨季节多有发生。
3.抗浮设防水位是勘察过程中非常难于确定的一个数据,水位提的过高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过多无用投资浪费在地下室抗浮上面,水位提的过低在使用上就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地下室在水压力作用下整体隆起,地下室顶板因地下水压力作用导致变形,地下室柱头开裂等等。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因抗浮水位提的偏低而导致的工程事故比比皆是,而此类事故以目前的手段非常难解决。第二代抗浮泄压系统可以完美的解决抗浮水位提不准的问题,它自身可以设置地下室的承压能力,超出承压范围的水头自动泄去,起到完美的保护地下室不被破坏的作用。
4.传统的抗浮手段是:1,配重法;2,抗浮锚杆、抗浮桩。概念上讲都是堵的概念,新型抗浮系统是疏堵结合的概念。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堵、疏相结合,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下室本身的自重来压住可以压住的水头,当超出自重压水头能力范围时,采取泄水的方式把过高的水头泄下来,防止地下水对地下室造成损害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度排空地下水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其包括蓄水部分,蓄水部分包括蓄水仓,蓄水仓内部设置活塞式应力装置,蓄水仓下方设置往复运动泄压器,活塞式应力装置底部和往复运动泄压器连接,蓄水仓侧面设置导流管。
8.优选地,活塞式应力装置包括活塞筒,活塞筒内设置弹簧,弹簧上方设置压力旋钮,压力旋钮穿过蓄水仓顶部突出设置,活塞筒内设置润滑油。
9.优选地,蓄水仓下方设置滤水装置,滤水装置包括滤水布和滤水钢网,滤水装置和地下水位连通。
10.优选地,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穿过蓄水仓伸入到滤水装置处,压力传
感器的显示表设置在蓄水仓上方。
11.优选地,其包括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包括cpu和显示器,由cpu进行集中控制显示,压力传感器和cpu连接。
12.优选地,蓄水仓顶部设置压力检修顶盖。
13.优选地,蓄水仓外部下方设置止水钢板。
14.一种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的地下建筑,其设置低于地平面的集水槽,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设置在集水槽内,蓄水仓的上半部分露出集水槽,其余部分埋入集水槽下方。
15.优选地,集水槽和排水部分连接。
16.本技术方案的其包括蓄水仓,蓄水仓内部设置活塞式应力装置,蓄水仓下方设置往复运动泄压器,活塞式应力装置底部和往复运动泄压器连接,蓄水仓侧面设置导流管。巧妙的利用了堵和疏的原理,将低于弹簧设定压力值的地下水压住不会流出来,当地下水的压力值大于弹簧设定的压力值时,地下水就会推动往复运动泄压器向上运动,地下水就会进入蓄水仓,然后从导流管流出,完成地下水水位过高时的泄压和水排放。
17.本技术方案活塞式应力装置包括活塞筒,活塞筒内设置弹簧,弹簧上方设置压力旋钮,压力旋钮穿过蓄水仓顶部突出设置,活塞筒内设置润滑油。活塞式的压力装置比较常见,也容易操作,可以通过旋转压力旋钮调整压力。
18.本技术方案的蓄水仓下方设置滤水装置,滤水装置包括滤水布和滤水钢网,滤水装置和地下水位连通。滤水装置可以将排出的地下水过滤,防止下陷和设备堵塞。
19.本技术方案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穿过蓄水仓伸入到滤水装置处,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表设置在蓄水仓上方。用户可以通过观察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观察地下水的压力,根据需要调整活塞式压力装置的压力。
20.本技术方案的压力传感器设置为远程压力传感器,物业或者其他的部门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设置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包括cpu和显示器,由cpu进行集中控制显示控制。
21.本技术方案蓄水仓外部,集水槽的上面设置止水板,这样可以防止水位高的时候,水通过降低抗浮设防水位的排水系统冒出。
22.本技术方案的地下建筑,其包括上述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其设置低于地平面的集水槽,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设置在集水槽内,蓄水仓的上半部分露出集水槽,其余部分埋入集水槽下方。集水槽和地下建筑的排水系统连接,当地下建筑的水位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水可以直接从排水系统排走。
23.本技术方案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和地下建筑,结构简单,利用堵和疏从根本解决了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地下建筑在水位升高的时候的泄压排水问题,避免了地下室、地下车库被淹无能为力的情况。
24.本技术方案还可以设置专利号为2020215351266,名称为:一种降低抗浮设防水位的排水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导流管和本技术方案的集水槽连接。
25.本技术方案的系统是自动运行的,丰水期地下过多,地下水压大将水压入蓄水仓,泄压器运动是因为水压力大顶开,从而做往复运动的实现排水。
26.在符合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既得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方案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方案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的使用在地下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30.1-显示表;2-压力传感器;3-活塞筒;4-润滑油;5-弹簧;6-蓄水仓;7-泄压器;8-滤水钢网;9-滤水布;10-止水钢板;11-导流管;12-压力旋钮;13-集水槽;14-第二排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述。
32.实施例1
33.一种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其包括蓄水仓6,蓄水仓6内部设置活塞式应力装置,蓄水仓6下方设置往复运动泄压器7,活塞式应力装置底部和往复运动泄压器7连接,蓄水仓6侧面设置导流管11。活塞式应力装置包括活塞筒3,活塞筒3内设置弹簧5,弹簧5上方设置压力旋钮12,压力旋钮12穿过蓄水仓6顶部突出设置,活塞筒3内设置润滑油4。
34.实施例2:
35.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蓄水仓6下方设置滤水装置,滤水装置包括滤水布9和滤水钢网8,滤水装置和地下水位连通。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2穿过蓄水仓6伸入到滤水装置处,压力传感器2的显示表1设置在蓄水仓6上方。蓄水仓6顶部设置压力检修顶盖。蓄水仓6外部下方设置止水钢板10,其包括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包括cpu和显示器,由cpu进行集中控制显示,压力传感器和cpu连接。
36.实施例2
37.如图2所示,一种地下室,其包括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其设置低于地平面的集水槽13,分布式疏压结合抗浮稳定系统设置在集水槽13内,蓄水仓的上半部分露出集水槽13,其余部分埋入集水槽13下方。
38.实施例3:
39.本实施例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为地下车库,其还设置有多种排水系统。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排水系统14集水槽低于排水平面;耐压仓,耐压仓设置为密闭罐体,底部设置于集水槽内和集水槽贯通,上部伸出排水平面;导流管,导流管一端伸入耐压仓,另一端伸出,高于排水平面一定高度;排水阀,排水阀设置在导流管的底部,高于排水平面;水位观察孔,水位观察孔设置在导流管上;泄压管,泄压管和导流管连通且平行设置,出口伸到排水沟;排气管,导流管上端设置排气管,两种排水系统共存,排水效果更好。
4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