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连跨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7910发布日期:2022-09-27 20:4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连跨闸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孔连跨闸门。


背景技术:

2.闸门是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闸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主体活动部分,用以封闭或开放孔口,通称闸门门叶;其二是埋固部分,主要包括主轨、导轨、铰座、门楣、底槛、止水座等;其三是启闭设备,用以操作控制闸门门叶的位置。
3.当河道跨度较大时,往往须在河道内布置多个闸门单元,从而形成多孔连跨闸门;多孔连跨闸门往往包括设置于河道两侧的边建筑物和设置于相邻闸门单元之间的中建筑物,边建筑物和中建筑物通常为容纳启闭机室的闸墩,但在一些情况下,如为避免闸墩对行洪产生障碍或影响河道景观,也会取消闸墩的设计,直接将启闭机室下移。
4.基于景观需要,闸门经常安装灯光、喷头(用以形成喷泉效果)等用电单元,用电单元通常设置于闸门门叶、中建筑物上方、河道内等处,用电单元须通过电缆供电。由于闸门门叶需要转动,因此电缆的进线口往往设计于闸门门叶下部,即进线口位于河道内。由此使得,现有技术通过在河道内布置管沟以用于电缆的走线。当河道跨度较大而布置多个闸门以形成多孔连跨时,由于电缆的数量极大,河道中的管沟横截面积也须相应的做大,这对闸底板的整体安全造成威胁。并且,电缆布设于河道内,排查检修也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连跨闸门,电缆管路无须全部从河道里走线,不会破坏闸底板的结构稳定性,在保障闸门安全性能的同时,便于电缆管路的检修。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技术方案:
7.一种多孔连跨闸门,包括若干个闸门单元、廊道、电缆管路、以及设置于河道两侧的边建筑物和设置于相邻闸门单元之间的中建筑物;
8.所述闸门单元包括用电单元;所述廊道设于河道内,任一边建筑物、以及中建筑物和/或另一边建筑物设置有供电缆管路穿行的管路通道,所述管路通道均与廊道连通;
9.所述电缆管路包括密封管道和设置于密封管道内的电缆,任一电缆途经管路通道、或管路通道与廊道后延伸至与对应的用电单元连通。
1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任一电缆途经管路通道、或管路通道与廊道后延伸至与对应的用电单元连通。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电缆管路无须全部布置在河道内,由此在保障闸底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对电缆管路进行检查及维修。进一步地,电缆管路包括密封管道以及设置于密封管道内的电缆,由此使得即使密封管道进水,水也只是在密封管道中,并不会进入廊道、管路通道等途经位置。
11.须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多孔连跨闸门为两孔及以上,当为两孔时,闸门单
元为两个。就管路通道来说,其可仅设置于河道两侧的两个边建筑物上,也可以是设置于任一边建筑物和中建筑物上,也可以是同时设置于两个边建筑物和中建筑物上,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边建筑物和中建筑物为启闭机室时,启闭机室的内部空间即可作为管路通道的一部分供电缆管路走线。此外,对于电缆的穿行路线来说,本技术方案中,所谓“任一电缆途经管路通道、或管路通道与廊道后延伸至与对应的用电单元连通”,指电缆可直接通过管路通道而无须通过廊道到达用电单元所在位置,也可通过管路通道以及廊道到达用电单元所在位置。
12.优选地,所述电缆包括若干第一电缆,各第一电缆依次途经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廊道、中建筑物或另一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后延伸至与对应的用电单元连通。
1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第一电缆通过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到达与该管路通道相通的廊道,而后又经廊道到达与廊道相通的中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或另一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而后延伸至该中建筑物或该另一边建筑物附近的用电单元所在位置,以为这些用电单元供电。本技术方案结构设计简单,且使得大部分电缆管路无须从河道中走线,在保障闸门安全性能的同时,便于电缆管路的检修。
14.优选地,所述电缆包括第二电缆,第二电缆途经任一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后延伸至与对应的用电单元连通。
15.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对于位于两个边建筑物附近的用电单元来说,第二电缆可无须经过廊道,直接通过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即可延伸至附近的用电单元所在位置,以为这些用电单元供电。同样地,这样的结构设计也使得电缆管路无须全部布置在河道内,在保障闸底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对电缆管路进行检查及维修。
16.须说明的是,对于每个闸门单元而言,其横跨两个建筑物,电缆可途经两个建筑物中的任意一个从而为该闸门单元所包含的用电单元供电。对于位于河道两侧的闸门单元(以下称“边闸门单元”)而言,当多孔连跨闸门仅单侧进行供电时,与控制室位于同侧的边闸门单元,其用电单元可通过电缆直接穿过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后进行供电,电缆无须经过廊道;而对于位于对侧的边闸门单元而言,其用电单元可通过电缆依次途经同侧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廊道、中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或对侧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的方式进行供电。当多孔连跨闸门采用双侧进行供电时,两个边闸门单元的用电单元,均可通过电缆直接穿过边建筑物设置的管路通道的方式进行供电。而具体选择何种供电方式,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17.优选地,所述密封管道包括供电缆穿入的入线口和供电缆穿出的出线口,所述入线口和/或出线口设置有密封装置。
18.密封管道进水虽对廊道、管路通道等途经位置不造成安全隐患,但密封管道的入线口通常设置于控制室内,而控制室须确保干燥,避免进水,否则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密封管道的入线口和/或出线口进行密封设计。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密封管道的入线口和/或出线口设置密封装置,可很大程度避免水进入密封管道内,由此基本保障控制室的用电安全。
19.优选地,所述出线口的高度高于河道的正常水位高度。
2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使出线口的高度高于正常水位高度,正常水位高度为河道日常情况下的水位高度,为测算所得。出线口的高度高于正常水位高
度,由此使得,除非出现特大洪水等较为极端的天气情况,密封管道的出线口均不会被水淹没,由此进一步降低进水风险。
21.优选地,所述入线口的高度不低于出线口的高度。
2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使密封管道的入线口的高度不低于密封管道出线口的高度,如将控制室设置的相对较高,由此使得即使密封管道的出线口进水,水也难以沿密封管道从进线口流出,由此进一步保障控制室的用电安全。
23.优选地,所述密封管道设置有放水装置。
2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在密封管道上设置放水装置,由此可将密封管道内的水及时排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水在密封管道内聚积,另一方面,将密封管道内的水排出也可避免冬天时水结冰从而对电缆管路造成影响。
25.优选地,所述放水装置为管路放水球阀。
2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放水装置为管路放水球阀,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27.优选地,所述放水装置设置于密封管道的最低位置。
2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将放水装置设置于密封管道的最低位置,便于密封管道内的水排出。
29.优选地,所述密封管道包括若干个管道单元,相邻管道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
3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相邻管道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由此可非常便捷的拆卸管道单元,使电缆的检查和维修更加容易进行。
31.优选地,相邻管道单元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3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通过法兰实现相邻管道单元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3.优选地,所述电缆管路包括若干个管路单元,各管路单元均包括管道单元及设置在管道单元内的电缆单元,相邻电缆单元之间电连接。
3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所述结构设计,电缆管路包括若干个管路单元,当任意一个管路单元中的电缆单元发生故障时,均可便捷的进行拆卸及更换。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孔连跨闸门,任一电缆途经管路通道、或管路通道与廊道后延伸至与对应的用电单元连通。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电缆管路无须全部布置在河道内,由此在保障闸底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对电缆管路进行检查及维修。
3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孔连跨闸门,电缆管路包括密封管道以及设置于密封管道内的电缆,即使密封管道进水,水也只是在密封管道中,并不会进入廊道、管路通道等途经位置,由此能够确保廊道及管路通道不进水。
附图说明
3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9.图1为第1实施例所述多孔连跨闸门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第1实施例所述多孔连跨闸门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42.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43.图5为如2沿c-c线的剖视图;
44.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图;
45.图7为图5中d部的放大图;
46.图8为第二实施例所述多孔连跨闸门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47.图9为第三实施例所述多孔连跨闸门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48.图10为第四实施例所述多孔连跨闸门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49.图中示出:
50.100-多孔连跨闸门;
51.10-闸门单元;
52.11-转轴;
53.12-闸门门叶;
54.13-拐臂;
55.14-液压油缸;
56.21-第一边启闭机室;
57.22-第二边启闭机室;
58.31-中启闭机室;
59.40-用电单元;
60.51-第一电缆;
61.52-第二电缆;
62.53-管道单元;
63.54-法兰;
64.60-电缆引出井;
65.70-电缆沟;
66.80-廊道;
67.90-放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6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6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本技术中所
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底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进一步地,在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71.第1实施例
7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连跨闸门100,如图1至图5所示,该闸门包括两个闸门单元10、廊道80、电缆管路、设置于河道两侧的两个边建筑物以及设置于两个闸门单元10之间的一个中建筑物。其中,两个边建筑物分别为容纳闸门单元10驱动装置的第一边启闭机室21和第二边启闭机室22,中建筑物30为容纳两个闸门单元10驱动装置的中启闭机室31。廊道80从河道一侧穿至河道另一侧,廊道80与第一边启闭机室21、中启闭机室31、以及第二边启闭机室22均相通。
73.每个闸门单元10均包括转轴11、闸门门叶12、拐臂13以及作为驱动装置的液压油缸14,其中,闸门门叶12焊接在转轴11上,液压油缸14设置在启闭机室内,转轴11的两端分别穿入启闭机室,拐臂13的一端与转轴11连接,拐臂13的另一端与液压油缸14的伸出端连接,液压油缸14通过拐臂13驱动转轴11旋转,由此带动闸门门叶12立起以拦水或卧倒以放水。为实现良好的景观效果,闸门门叶12上、中启闭机室31上方以及河道内均设置有灯光、喷泉等用电单元40。
74.电缆管路包括密封管道及设置于密封管道内的电缆,电缆用于为用电单元40供电。如图2所示,河岸一侧设置有控制房,电缆从控制房引出后途经电缆沟70及电缆引出井60。
75.与控制室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边启闭机室21设置有供电缆管路穿行的管路通道,该管路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左墙以供电缆管路进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的左墙通道、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以及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右墙以供电缆管路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穿出的右墙通道。
76.同时,中启闭机室31亦设置有供电缆管路穿行的管路通道,该管路通道包括中启闭机室31内部空间、以及设置于中启闭机室31右墙以供电缆管路从中启闭机室31内部空间穿出的右墙通道。
77.电缆包括第一电缆51和第二电缆52,如图2、图3及图4箭头方向所示,第一电缆51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左墙通道进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后,经廊道80到达中启闭机室31内部空间,进而从中启闭机室31的右墙通道穿出以延伸至位于该中启闭机室31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该中启闭机室31右侧的闸门门叶12、中启闭机室31上方以及河道内等位置,第一电缆51与这些用电单元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为避免第一电缆51外包覆的密封管道的设计导致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及中启闭机室31进水,包覆第一电缆51的密封管道采用预埋穿墙的方式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及从中启闭机室31穿出。
78.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箭头方向所示,第二电缆52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左墙通道进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内部空间后,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右墙通道直接穿出以延伸至位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右侧的闸门门叶12、以及河道内等位置,第二电缆52与这些用电单元
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同时,为避免第二电缆52外包覆的密封管道的设计导致第一边启闭机室21进水,包覆第二电缆52的密封管道通过预埋穿墙的方式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及从第一边启闭机室21穿出。
79.以上结构设计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孔连跨闸门100,电缆管路无须全部布置在河道内,由此在保障闸底板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便于对电缆管路进行检查及维修。同时,电缆管路包括密封管道以及设置于密封管道内的电缆,由此使得即使密封管道进水,水也只是在密封管道中,并不会进入廊道80、启闭机室等途经位置,由此能够确保廊道80及启闭机室不进水。
80.密封管道包括供电缆穿入的入线口和供电缆穿出的出线口,为避免密封管道的出线口进水,使密封管道的出线口位于正常水位以上位置。可采取的措施之一是使密封管道从启闭机室的顶部穿出,由此使得密封管道的出线口位置足够高,从而使得除非遭遇特大洪水等极端天气,密封管道的出线口均不会被水淹没。同时,为进一步降低密封管道出线口的进水概率,在密封管道的出线口位置设置密封装置,以使水无法经出线口进入密封管道内。
81.尽管概率极低,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遭遇特大洪水天气),密封管道出线口一端仍然有漏水的风险,由于密封管道的进线口一端位于控制室,若控制室的位置相对出线口低,则水可能顺着密封管道进入控制室,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本实施例将控制室的位置设置的相对出线口高,或者是至少保证位于控制室内的密封管道的进线口设置的相对出线口高,由此使得即使密封管道的出线口一端漏水,水也不会从密封管道的进线口一端流出。此外,为进一步防范漏水的可能性,在密封管道的进线口位置亦设置密封装置,由此杜绝水进入控制室的可能性。另外,鉴于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水,电缆本身亦具有良好的防水密封性,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82.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密封管道的最低位置设置放水装置90,放水装置90可以是管路放水球阀等,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倘若密封管道进水,则可通过开启放水装置90以使积水及时排出,由此不仅可保护密封管道内设置的电缆,还可避免冬天时积水结冰而对密封管道及电缆造成损伤。
83.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为便于电缆管路的检查及维修,将电缆管路设计为多个管路单元,每个管路单元均包括管道单元53及设置在管道单元53内的电缆单元,相邻管道单元53之间通过法兰54实现可拆卸连接,相邻电缆单元之间电连接。由此使得,当任意一段的电缆单元出现故障后,能够非常便捷的进行拆卸及更换,由此延长电缆管路的使用寿命。
84.第2实施例
8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连跨闸门100,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孔连跨闸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电缆仅包括延伸过程中会途经廊道80的第一电缆51。
86.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及中启闭机室31均设置有供电缆管路穿行的管路通道,其中,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管路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左墙以供电缆管路进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的左墙通道、以及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中启闭机室31的管路通道包括中启闭机室31内部空间、以及分别设置于中启闭机室31左墙和右墙以供电缆管路从中启闭机室31内部空间穿出的左墙通道和右墙通道。
87.如图8箭头方向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条分别为两个闸门单元10的用电单元40供电的第一电缆51,其中一条第一电缆51在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左墙通道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内部空间后,经廊道80到达中启闭机室31的内部空间,而后从中启闭机室31的左墙通道穿出以延伸至位于该中启闭机室31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该中启闭机室31左侧的闸门门叶12、中启闭机室31上方、及河道内等位置,第一电缆51与这些用电单元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
88.而另外一条第一电缆51在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左墙通道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后,经廊道80到达中启闭机室31,而后从该中启闭机室31的右墙通道穿出以延伸至位于该中启闭机室31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该中启闭机室31右侧的闸门门叶12上、以及河道内等位置,第一电缆51与这些用电单元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
89.第3实施例
9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连跨闸门100,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孔连跨闸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电缆仅包括延伸过程中会途经廊道80的第一电缆51。
91.第一边启闭机室21、中启闭机室31、第二边启闭机室22均设置有供电缆管路穿行的管路通道。其中,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管路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左墙以供电缆管路进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的左墙通道、以及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中启闭机室31的管路通道包括中启闭机室31内部空间、以及设置于中启闭机室31左墙以供电缆管路从中启闭机室31内部空间穿出的左墙通道;第二边启闭机室22的管路通道包括第二边启闭机室22内部空间、以及设置于第二边启闭机室22左墙以供电缆管路从第二边启闭机室22内部空间穿出的左墙通道。
92.如图9箭头方向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条分别为两个闸门单元10的用电单元40供电的第一电缆51,其中一条第一电缆51在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左墙通道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内部空间后,经廊道80到达中启闭机室31的内部空间,而后从该中启闭机室31的左墙通道穿出以延伸至位于该中启闭机室31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该中启闭机室31左侧的闸门门叶12上、中启闭机室31上方、及河道内等位置,第一电缆51与这些用电单元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
93.而另外一条第一电缆51在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左墙通道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后,经廊道80到达第二边启闭机室22的内部空间,而后从第二边启闭机室22的左墙通道穿出以延伸至位于该第二边启闭机室22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该第二边启闭机室22左侧的闸门门叶12上、河道内等位置,第一电缆51与这些用电单元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
94.第4实施例
9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连跨闸门100,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孔连跨闸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电缆虽也包括延伸过程中会途经廊道80的第一电缆51以及延伸过程中不会途径廊道80的第二电缆52,但第一电缆51的延伸路线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
9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启闭机室21、第二边启闭机室22均设置有供电缆管路穿行
的管路通道。其中,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管路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左墙以供电缆管路进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的左墙通道、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以及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右墙以供电缆管路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内部空间穿出的右墙通道;第二边启闭机室22的管路通道包括第二边启闭机室22内部空间、以及设置于第二边启闭机室22左墙以供电缆管路从第二边启闭机室22内部空间穿出的左墙通道。
97.如图10箭头方向所示,本实施例电缆包括分别为两个闸门单元10的用电单元40供电的第一电缆51和第二电缆52,其中第一电缆51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左墙通道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后,经廊道80到达第二边启闭机室22,而后从第二边启闭机室22的左墙通道穿出以延伸至位于第二边启闭机室22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该第二边启闭机室22左侧的闸门门叶12上、河道内等位置,第一电缆51与这些用电单元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
98.而第二电缆52通过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左墙通道穿入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内部空间后,直接从第一边启闭机室21的右墙通道穿出以延伸至位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外的对应供电的用电单元40所在位置,这些用电单元40设置于第一边启闭机室21右侧的闸门门叶12上、中启闭机室31上方、河道内等位置,第二电缆52与这些用电单元40连通从而为这些用电单元40供电。
99.须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均是采用单侧供电,但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选择双侧供电的方式,此外,以上实施例的多孔连跨闸门100均只包括两个闸门单元10,但在河道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多孔连跨闸门100也可相应的增加闸门单元10的数量。
10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