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6245发布日期:2022-10-12 04:3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站的功能,即是把进入污水站的污水都处理达标再排放,但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由于成本原因,部分污水站不会配备处理能力极强的污水处理装置,这导致污水站内的各个池子的污水在污水处理装置后,其表面仍然有一定量的上浮污泥和悬浮物,如果不进行二次处理会造成污水处理不达标,但是目前未有较为简单的装置来处理这一小部分浮污泥和悬浮物,而采用专业设备,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由于成本原因,部分污水站不会配备处理能力极强的污水处理装置,这导致污水站内的各个池子的污水在污水处理装置后,其表面仍然有一定量的上浮污泥和悬浮物,如果不进行二次处理会造成污水处理不达标,但是目前未有较为简单的装置来处理这一小部分上浮污泥和悬浮物,而采用专业设备,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成本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轻松实现上浮污泥和悬浮物的打捞,解决了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具体包括如下结构:
6.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用于置于污水池中,所述打捞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供浮泥或悬浮物吸入的开口;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应保证上端开口较大,能够一次性吸入较大面积的浮泥或悬浮物;
7.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一端与打捞装置下端连通,另一端与污泥浓缩池连通;所述动力系统为打捞装置提供负压,用于将浮泥或悬浮物吸入打捞装置内,并输送至污泥浓缩池;即所述动力系统提供吸力,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打捞装置放置在污水池内,并低于池内水面,然后使开口位于浮泥或悬浮物下方,此时打开动力系统,产生吸力,从而将浮泥或悬浮物吸入至污泥浓缩池内,做到二次污水处理。
8.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呈圆形漏斗状;优选地,可直接采用现有漏斗进行二次改造,进一步节省制作成本。
9.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的下端通过管道与动力系统一端连通,动力系统的另一端通过输送管连通至污泥浓缩池;优选地,所述管道包括硬管段和软管段;所述硬管段的一端与打捞装置下端连通,所述硬管段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段与动力系统连通;
10.所述硬管段便于打捞装置的控制,所述软管段便于打捞装置的移动;优选地,所述硬管段可直接采用钢管即可,所述软管段采用钢丝真空管;钢管的设置,可以为装置提供刚性,方便操作人员控制打捞装置,而钢丝真空管具有一定形变能力,可供操作人员实时调整打捞装置的位置,实现多处打捞的作用。
11.优选地,所述动力系统为真空隔膜泵;所述真空隔膜泵的基本原理:电机的圆周运动,通过机械装置的偏心运动带动泵内部的隔膜做往复式运动,从而对固定容积的泵腔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压缩时在排气口形成正压,抽气口关闭)、拉伸(拉伸时在抽气口形成负压,排气口关闭),在泵抽气口处与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气体压(吸)入泵腔,再从排气口排出。
12.优选地,所述硬管段的一端呈弧形状;设置为弧形状一方面是硬管段的一端可直接弯呈弧形状后与打捞装置连接,且相较于直角,其具有更好地通联性,可以便于浮泥或悬浮物的移动,且由硬管段直接弯成,也避免了采用其他接头进行连接,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间接节省了制作成本。
13.优选地,所述硬管段上设置有手持装置;所述手持装置供操作人员拿持,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拿住手持装置,从而控制打捞装置,这相较于光面的钢管,可以在花费较少成本的前提下,获取一定好的使用体验。
14.优选地,手持装置为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硬管段上;即所述手持装置可采用现有的把手直接焊接在硬管段上,其可以进一步降低其制作成本。
15.优选地,所述手持装置还可以为握持套,所述握持套固定设置在硬管段上,所述握持套上设置有防滑凸起。
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包括: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用于置于污水池中,所述打捞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供浮泥或悬浮物吸入的开口;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一端与打捞装置下端连通,另一端与污泥浓缩池连通;所述动力系统为打捞装置提供负压,用于将浮泥或悬浮物吸入打捞装置内,并输送至污泥浓缩池;通过动力系统提供负压,由操作人员控制打捞装置直接进行打捞即实现上浮污泥和悬浮物的打捞,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操作非常方便,而且打捞非常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打捞装置,2-动力系统,3-污泥浓缩池,4-硬管段,5-软管段,6-输送管,7-手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2.实施例一
23.由于成本原因,部分污水站不会配备处理能力极强的污水处理装置,这导致污水站内的各个池子的污水在污水处理装置后,其表面仍然有一定量的上浮污泥和悬浮物,如果不进行二次处理会造成污水处理不达标,但是目前未有较为简单的装置来处理这一小部分上浮污泥和悬浮物,而采用专业设备,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成本。
24.本实施例针对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通过动力系统提供负压,由操作人员控制打捞装置直接进行打捞即实现上浮污泥和悬浮物的打捞,解决了上述问题。
25.请参阅图1,一种污水站浮泥打捞抽取装置,具体包括如下结构:
26.打捞装置1,所述打捞装置1用于置于污水池中,所述打捞装置1的上端设置有供浮泥或悬浮物吸入的开口;优选地,所述打捞装置1应保证上端开口较大,能够一次性吸入较大面积的浮泥或悬浮物;
27.动力系统2,所述动力系统2一端与打捞装置1下端连通,另一端与污泥浓缩池3连通;所述动力系统2为打捞装置1提供负压,用于将浮泥或悬浮物吸入打捞装置1内,并输送至污泥浓缩池3;即所述动力系统2提供吸力,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打捞装置1放置在污水池内,并低于池内水面,然后使开口位于浮泥或悬浮物下方,此时打开动力系统2,产生吸力,从而将浮泥或悬浮物吸入至污泥浓缩池3内,做到二次污水处理。
28.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打捞装置1呈圆形漏斗状;优选地,可直接采用现有漏斗进行二次改造,进一步节省制作成本。
29.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打捞装置1的下端通过管道与动力系统2一端连通,动力系统2的另一端通过输送管6连通至污泥浓缩池3;优选地,所述管道包括硬管段4和软管段5;所述硬管段4的一端与打捞装置1下端连通,所述硬管段4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段5与动力系统2连通;
30.所述硬管段4便于打捞装置1的控制,所述软管段5便于打捞装置1的移动;优选地,所述硬管段4可直接采用钢管即可,所述软管段5采用钢丝真空管;钢管的设置,可以为装置提供刚性,方便操作人员控制打捞装置1,而钢丝真空管具有一定形变能力,可供操作人员实时调整打捞装置1的位置,实现多处打捞的作用。
3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动力系统2为真空隔膜泵;所述真空隔膜泵的基本原理:电机的圆周运动,通过机械装置的偏心运动带动泵内部的隔膜做往复式运动,从而对固定容积的泵腔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压缩时在排气口形成正压,抽气口关闭)、拉伸(拉伸时在抽气口形成负压,排气口关闭),在泵抽气口处与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气体压(吸)入泵腔,再从排气口排出。
3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硬管段4的一端呈弧形状;设置为弧形状一方面是硬管段4的一端可直接弯呈弧形状后与打捞装置1连接,且相较于直角,其具有更好地通联性,可以便于浮泥或悬浮物的移动,且由硬管段4直接弯成,也避免了采用其他接头进行连接,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间接节省了制作成本。
33.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硬管段4上设置有手持装置7;所述手持装置7供操作人员拿持,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拿住手持装置7,从而控制打捞装置1,这相较于光面的钢管,可以在花费较少成本的前提下,获取一定好的使用体验。
34.实施例二
35.实施例二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手持装置7为把手(图中未示出),所述把手设置在硬管段4上;即所述手持装置7可采用现有的把手直接焊接在硬管段4上,其可以进一步降低其制作成本。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装置7还可以为握持套,所述握持套固定设置在硬管段4上,所述握持套上设置有防滑凸起(图中未示出)。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