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8033发布日期:2023-01-24 22:5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雨水收集装置是以屋顶为依托,进行污水的蓄水、净水、用水为一体的空间节水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用于公共绿色屋顶的雨水收集方案都是将与水存储在罐中,以便后期再利用,但是长期存储在罐中也会影响水质,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具备罐体长期存储水,并且水质不下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储水罐长期存储会影响水质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包括:
6.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上端开口,底端设有泵体;
7.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上端开口与第一罐体上的开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罐体位于第二罐体内侧,并通过多个隔板与第二罐体内壁固定,所述第二罐体外壁附有用于对其加热的太阳能吸收器件;
8.所述泵体用于将第一罐体中的水送入第二罐体中,并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之间回流至第一罐体内。
9.其中,所述第一罐体内部具有进出水管,且进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上的开口,并延伸至第二罐体外侧。
10.其中,所述隔板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之间呈环状分布。
11.其中,所述太阳能吸收器件为石墨烯太阳能加热膜。
12.其中,所述第二罐体底端处设有沉积腔,且沉积腔的底端设有排渣阀。
13.其中,所述第二罐体的材质为高导热陶瓷。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在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附着在第二罐体外壁上的太阳能吸收器件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热能对第二罐体及其内部流经的雨水加热,以便杀死水中的微生物,以保证水质稳定,避免长时间存储导致收集的雨水中微生物滋生带来的水质降低。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7.图1为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8.图2为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中撑架的俯视图;
19.图3为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中撑架的俯视图。
20.图中:1、第一罐体;2、泵体;3、第二罐体;4、隔板;5、阳能吸收器件;6、进出水管;7、沉积腔;8、排渣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申请实施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应当认为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22.请参考图1-3:
23.为了解决现有储水罐长期存储会影响水质的技术问题,本方案对现有雨水收集中的储水罐进行了改进,具体改进将通过以下实施例说明。
24.首先设置第一罐体1,第一罐体1为用于存储收集雨水的主要存储部件,其外部套设有一个第二罐体3,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3间隙配合,且通过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3之间均匀分布的多个隔板4,实现两者间的固定,为使隔板4受力均匀,故使其在一水平面上呈环形分布。此外第一罐体1内侧底端处的泵体2的出水端位于第二罐体3内,工作时,用于实现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3内部水的循环流动,并且水中的杂质、异物沉积在沉积腔7中,通过其底端的排渣阀8的开启,即可实现杂质和异物的排放。
25.在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附着在第二罐体3外壁上的太阳能吸收器件5(即石墨烯太阳能加热膜)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热能对第二罐体3及其内部流经的雨水加热,以便杀死水中的微生物,以保证水质稳定,避免长时间存储导致收集的雨水中微生物滋生带来的水质降低。
26.为使第二罐体3具有较好的导热保温性能,故第二罐体3的材质为高导热陶瓷,如聚晶金刚石陶瓷、碳化硅陶瓷和四氮化三硅陶瓷
27.其中,用于向第一罐体1中送入或抽取收集雨水的管路可以集成到一根进出水管6,以减少管路布置,同时进出水管6的端部穿过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3上的开口,并延伸至第二罐体3外侧,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1),所述第一罐体(1)上端开口,底端设有泵体(2);第二罐体(3),所述第二罐体(3)上端开口与第一罐体(1)上的开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罐体(1)位于第二罐体(3)内侧,并通过多个隔板(4)与第二罐体(3)内壁固定,所述第二罐体(3)外壁附有用于对其加热的太阳能吸收器件(5);所述泵体(2)用于将第一罐体(1)中的水送入第二罐体(3)中,并从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3)之间回流至第一罐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1)内部具有进出水管(6),且进出水管(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3)上的开口,并延伸至第二罐体(3)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在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3)之间呈环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吸收器件(5)为石墨烯太阳能加热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罐体(3)底端处设有沉积腔(7),且沉积腔(7)的底端设有排渣阀(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罐体(3)的材质为高导热陶瓷。

技术总结
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公共建筑绿色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上端开口,底端设有泵体;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上端开口与第一罐体上的开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罐体位于第二罐体内侧,并通过多个隔板与第二罐体内壁固定,所述第二罐体外壁附有用于对其加热的太阳能吸收器件;所述泵体用于将第一罐体中的水送入第二罐体中。在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附着在第二罐体外壁上的太阳能吸收器件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热能对第二罐体及其内部流经的雨水加热,以便杀死水中的微生物,以保证水质稳定,避免长时间存储导致收集的雨水中微生物滋生带来的水质降低。水质降低。水质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春 刘小毛 曾绍勤 苗小强 陈泽杭 刘闻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城建集团南昌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3/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