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2564发布日期:2023-01-06 23:2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控制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中闸口装置是很常见的设备,闸口多与闸门共同使用,打开闸门,水流从闸口通过。
3.常见的闸口多为钢筋混凝土铸造,在闸口的进水口多设置有过滤网,防止杂物进入,但是杂物随着水流动到闸口处,容易对过滤网造成堵塞,人工清理较为不易,对于小型闸口采用人工控制闸阀的开关程度,不能根据水的流量实现自动控制,使用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通过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实现自动清理过滤网表面的垃圾,利用气囊的漂浮性控制步进电机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闸阀的开关程度的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阀圈,所述阀圈的进水口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阀圈的出水口端设置有闸阀,所述阀圈的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清理机构,所述外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提升机构;
7.所述自动清理机构包括中心轴、刮板、圆杆和扇板,所述中心轴的外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过滤网的中部,所述中心轴的前端均匀分布有若干刮板,所述圆杆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凹槽的底端内壁,所述圆杆的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扇板;
8.所述自动提升机构包括气囊、立杆、顶块、步进电机和第一杆件,所述气囊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立杆的底端,所述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顶板的内部,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件。
9.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清理机构还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圆杆的顶端,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
10.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清理机构还包括从动轮、轮带和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内周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在第二锥齿轮的内周,所述主动轮的外周通过轮带啮合连接在从动轮的外周,所述从动轮的内周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在中心轴的后端中部。
11.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提升机构还包括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的固定在顶板的内部,所述触碰开关电性连接有步进电机。
12.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提升机构还包括底片,所述底片的内周固定连接在立杆的外
周。
13.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闸阀的中部。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中,水流从阀圈的内部经过时会冲击扇板,扇板受到冲击会带动圆杆转动,圆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由于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主动轮转动,然后主动轮通过轮带的啮合带动从动轮转动,由于从动轮固定在中心轴的后端,进而会带动中心轴与刮板旋转,刮板在转动的同时会刮除过滤网表面的垃圾,达到了自动清理过滤网的效果,省去了人工清理,利用水的动能即可完成清理。
16.2、本实用新型中,若水的流量大于闸阀的开启程度,阀圈内的水面会上升,气囊会随着水面上浮推动立杆与顶块上移,顶块上移到一定程度会挤压触碰开关,触碰开关控制步进电机工作,步进电机驱动端转动带动第一杆件旋转,第一杆件带动第二杆件转动,第二杆件转动的同时会拉动闸阀上移,加大了开口的面积,增大了水的流量,实现了自动控制闸阀开关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的自动清理机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的自动清理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的自动提升机构示意图。
22.图例说明:
23.1、外壳体;2、阀圈;3、顶板;4、过滤网;5、自动清理机构;501、中心轴;502、刮板;503、从动轮;504、轮带;505、圆杆;506、扇板;507、第一锥齿轮;508、第二锥齿轮;509、主动轮;6、凹槽;7、闸阀;8、自动提升机构;801、气囊;802、立杆;803、顶块;804、触碰开关;805、步进电机;806、第一杆件;807、第二杆件;808、底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利工程闸口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阀圈2,阀圈2的进水口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4,过滤网4可以将水中的垃圾拦截在外,阀圈2的出水口端设置有闸阀7,闸阀7起放水和拦截水流的作用,阀圈2的内壁设置有凹槽6,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清理机构5,利用水的动能实现自动清理,外壳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顶板3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提升机构8,实现了自动控制闸阀7开关的效果;
26.自动清理机构5包括中心轴501、刮板502、圆杆505和扇板506,中心轴501的外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过滤网4的中部,中心轴501的前端均匀分布有若干刮板502,圆杆505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凹槽6的底端内壁,圆杆505的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扇板506,自动清理机构5还包括第一锥齿轮507和第二锥齿轮508,第一锥齿轮507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圆杆505的顶端,第一锥齿轮507的外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08,自动清理机构5还包括从动轮503、轮带504和主动轮509,主动轮509的内周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在第二锥齿轮508的内周,主动轮509的外周通过轮带504啮合连接在从动轮503的外周,从动轮503的内周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在中心轴501的后端中部,水流从阀圈2的内部经过时会冲击扇板506,扇板506受到冲击会带动圆杆505转动,圆杆505带动第一锥齿轮507转动,第一锥齿轮507由于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508转动,第二锥齿轮508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主动轮509转动,主动轮509通过轮带504的啮合带动从动轮503转动,由于从动轮503固定在中心轴501的后端,进而会带动中心轴501与刮板502旋转,刮板502在转动的同时会刮除过滤网4表面的垃圾,达到了自动清理过滤网4的效果,省去了人工清理,利用水的动能即可完成清理;
27.自动提升机构8包括气囊801、立杆802、顶块803、步进电机805和第一杆件806,气囊80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立杆802的底端,立杆8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块803,步进电机805设置在顶板3的内部,步进电机805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件806,自动提升机构8还包括触碰开关804,触碰开关804的固定在顶板3的内部,触碰开关804电性连接有步进电机805,自动提升机构8还包括底片808,底片808的内周固定连接在立杆802的外周,底片808的设计可以保证立杆802与气囊801处于悬空状态,自动提升机构8还包括第二杆件807,第二杆件807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杆件806,第二杆件80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闸阀7的中部,若水的流量大于闸阀7的开启程度,阀圈2内的水面会上升,气囊801会随着水面上浮推动立杆802与顶块803上移,顶块803上移到一定程度会挤压触碰开关804,触碰开关804控制步进电机805工作,步进电机805驱动端转动带动第一杆件806旋转,第一杆件806带动第二杆件807转动,第二杆件807转动的同时会拉动闸阀7上移,加大了开口的面积,增大了水的流量,实现了自动控制闸阀7开关的效果。
28.工作原理:水流从阀圈2的内部经过时会冲击扇板506,扇板506受到冲击会带动圆杆505转动,圆杆505带动第一锥齿轮507转动,第一锥齿轮507由于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508转动,第二锥齿轮508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主动轮509转动,主动轮509通过轮带504的啮合带动从动轮503转动,由于从动轮503固定在中心轴501的后端,进而会带动中心轴501与刮板502旋转,刮板502在转动的同时会刮除过滤网4表面的垃圾,达到了自动清理过滤网4的效果,省去了人工清理,利用水的动能即可完成清理,若水的流量大于闸阀7的开启程度,阀圈2内的水面会上升,气囊801会随着水面上浮推动立杆802与顶块803上移,顶块803上移到一定程度会挤压触碰开关804,触碰开关804控制步进电机805工作,步进电机805驱动端转动带动第一杆件806旋转,第一杆件806带动第二杆件807转动,第二杆件807转动的同时会拉动闸阀7上移,加大了开口的面积,增大了水的流量,等水面降低后,顶块803不再挤压触碰开关804,步进电机805断电,闸阀7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回原处,实现了自动控制闸阀7开关的效果。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