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孔径水体围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5138发布日期:2022-11-09 04:1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可调孔径水体围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


背景技术:

2.在各种河道、湖泊、水库等自然或人工水体水环境治理中水体围格是一种常用的工具。水体围格能将部分区域水体与周边水域隔开,控制动植物的生长范围,限制水中污染物的转移,方便水体的分区治理。水体围格根据围格布透水性不同,可分为不透水围格和透水围格。不透水围格的围格布上无孔洞,可将围格两侧水体完全分隔开,对水体的分隔控制效果最好但是会阻断水体交换。透水围格的围格布上一般设有均匀布置的透水孔,根据孔径大小不同可分为多种规格,透水围格能限制水生动植物在固定区域生长且不影响围格两侧的水体交换,生态性较好,但对水中污染物的扩散限制能力较差,而且不同水域或相同水域在不同时期对透水围格透水孔孔径需求不同,在围格布置后调整起来较为麻烦。除此之外,受微生物生长及水中杂质影响,透水孔孔径较小的透水围格较易发生透水孔堵塞,影响水体正常运维。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一种透水孔孔径可调,不易发生堵塞的水体围格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包括,
6.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埋设于水体底泥中,上端沿竖向伸出水面;
7.网片单元,所述网片单元布置于相邻两根立柱之间与立柱形成下端埋设在水体底泥、上端沿竖向伸出水面的围格结构,所述网片单元包括至少两片沿水平方向平行布置的网片,每组网片单元中至少有一片网片可沿竖向移动的连接于两侧的立柱上,所述网片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的透水孔;
8.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网片单元中可竖向移动的网片竖向移动,使同组网片单元中相邻两片网片的透水孔在水平方向上重叠或是交错布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所述网片两侧设置有竖向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可竖向移动的穿设于立柱侧部的竖向滑槽内。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同组网片单元中相邻两片网片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0~20mm。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12.若干个气囊,所述气囊是固定在网片侧部的可充气结构;
13.充气泵,所述充气泵固定在立柱上,通过软管与气囊连通,用于向气囊充气或是抽气调节对应网片的竖向高度;
14.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固定在立柱上,用于向充气泵供电。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所述气囊固定于每组网片单元中最外侧或是最内侧的网片上。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还包括,
17.堵塞感应单元,所述堵塞感应单元设置于立柱上,用于获取网片的堵塞情况;
18.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立柱上,用于根据堵塞感应单元获取的堵塞情况对充气泵进行控制。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所述堵塞感应单元包括,
20.内侧传感器,所述内侧传感器用于获取围格内侧水体流速;
21.外侧传感器,所述外侧传感器用于获取围格外侧水体流速;
22.所述内侧传感器和外侧传感器分置于网片单元的内外两侧,并两两相对布置。
2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所述每组网片单元对应一组内侧传感器和外侧传感器。
2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每组网片单元包括两片网片。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每组网片单元中相邻两片网片的透水孔孔径相同或是不同。
2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片单元和立柱形成位于水体中的围格结构,网片单元中至少有一片网片是可以在立柱上上下移动的,而相邻网片的透水孔在一片网片竖向移动过程中相互重叠的面积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网片的竖向位置从而改变网片单元的透水面积,使围格的透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透水需求;
27.2、本实用新型在网片的两侧设置固定条,在立柱的侧部开设滑槽,利用滑槽限制固定条的非竖向方向移动,整个网片的安装非常方便,网片的操作也极为简单;
28.3、本实用新型同组网片单元中的相邻两片网片的间距很小,相邻网片产生沿竖向的相对位移,可以将卡在透水孔内的杂质给去除掉,避免网片透水孔出现堵塞情况;
29.4、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通过气囊驱动网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完全自动化进行,无需人员操作;
30.5、本实用新型将气囊安装在同组网片单元中最外侧或者是最内侧的网片上,气囊的移动不会对其他网片产生干扰,操作简单;
31.6、本实用新型还在网片上设置堵塞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堵塞感应单元检测的情况控制充气泵,在网片单元出现堵塞时,驱动网片上下移动,产生相对位移,使堵塞透水孔的杂质掉落,还可以根据需求自动调整网片,产生所需的透水效果;
32.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片单元的内外两侧设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监测网片单元内外两侧的流速,通过比较内外两侧的流速即可判断网片的堵塞情况,判断方式极为简单;
33.8、本实用新型在每组网片单元上设置一组传感器,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测该网片单元的堵塞情况,针对该网片单元的堵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控制,控制方式更加贴合网片单元的真实情况;
34.9、本实用新型的每组网片单元包括两片网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5.10、本实用新型的网片的透水孔可以是相同孔径也可以是不同孔径,网片的结构
布置方式比较简单。
3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相邻网片可产生沿竖向相对位移,从而使透水孔相互重合或是交错,从而改变透水效果,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适用范围极为广泛。
附图说明
37.图1:本实用新型的围格主视图(透水孔完全重合时);
38.图2:本实用新型的围格主视图(透水孔不完全重合时);
39.图3:本实用新型图1的a-a视图;
40.图4: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41.其中:1—立柱;2—网片;3—透水孔;4—太阳能板;5—支架;6—充气泵;7—气囊;8—内侧传感器;9—外侧传感器;10—滑槽;11—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6.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可调孔径水体围格,本技术的围格布置水体中,围格的下端插入到水体底泥中,上端伸出水面,围格的本体是透水的结构,即围格的内侧水体和围格外侧水体可以相互流动。
47.具体的,本技术的围格包括若干根立柱1以及安装在立柱1上的网片单元,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围格有四根立柱1(实际应用时不限于四根,大于两根即可),四根立柱1分置于正方形或是长方形的四角,立柱1下端埋设于水体底泥中,上端沿竖向伸出水面,立柱1可以是不锈钢钢管结构,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只要能够将围格稳定的固定在水体内即可。
48.网片单元布置于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与立柱1形成下端埋设在水体底泥、上端沿竖向伸出水面的围格结构,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围格包含四组网片单元,每组网片单元中至少有一片网片2可沿竖向移动的连接于两侧的立柱1上,网片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的透水孔3。每组网片单元中至少有一片网片是可以沿竖向移动的,即当可移动的网片2在竖向方向上移动时,相邻网片2上的透水孔3的相对位置是发生变化的,当可移动网片2的透水孔
3移动到完全与相邻网片2的透水孔3重合时,此时整个网片单元的透水面积是最大的,如图1所示,透水效果是最好的,当可移动网片2移动到透水孔3与相邻网片2的透水孔3完全错开时,即可移动网片2的片体与相邻网片2的透水孔3在水平方向上重合的,此时网片单元的透水面积是最小的,透水效果是最差的。网片2在最大透水面积和最小透水面积之间切换,即可实现不同的透水效果,如图2所示,此时透水孔3是交错排列的。
49.为了调节整个网片单元的透水效果,本技术还设置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用于驱动网片单元中可竖向移动的网片2竖向移动,使同组网片单元中相邻两片网片2的透水孔3在水平方向上重叠或是交错布置。
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网片2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网片2两侧设置有竖向的固定条11,固定条11为竖向的杆状结构。立柱1的侧部开设有沿竖向的滑槽10,固定条11可竖向移动的穿设于立柱1侧部的竖向滑槽10内。
51.安装时将固定条11插入到滑槽10内,即可将网片2固定在相邻立柱1之间,当需要对透水效果进行调节时,驱动结构驱动网片2上下移动,固定条11在滑槽10内上下移动。
52.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网片单元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同组网片单元中相邻两片网片2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为0~20mm。
53.即本实施例的相邻网片2距离很近,当相邻网片2产生沿竖向的相对位移时,相邻网片2的相邻透水孔3之间会产生相对移动,可以将卡在透水孔3内的杂质给去除掉,避免杂质堵塞透水孔3影响透水效果。
54.在本技术的优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驱动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本技术的驱动结构包括若干个气囊7、充气泵6和太阳能板4,如图1和2所示,气囊7是固定在网片2侧部的可充气结构。充气泵6固定在立柱1上,通过软管与气囊7连通,用于向气囊7充气或是抽气调节对应网片2的竖向高度。太阳能板4通过支架5固定在立柱1上,用于向充气泵6供电。
55.使用时,太阳能板4向充气泵6供电,充气泵6对气囊7进行充气或是抽气,改变气囊7的浮力,调节对应网片2的竖向高度,从而网片单元的透水效果。
56.其中,本技术的气囊7固定于每组网片单元中最外侧或是最内侧的网片2上。这样的布置结构方便气囊7的安装,避免气囊7移动对其他网片2的干涉。
57.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在立柱1上增加了堵塞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堵塞感应单元设置于立柱1上,用于获取网片2的堵塞情况。控制单元设置于立柱1上,用于根据堵塞感应单元获取的堵塞情况对充气泵6进行控制。
58.具体的堵塞感应单元包括内侧传感器8和外侧传感器9,内侧传感器8用于获取围格内侧水体流速,外侧传感器9用于获取围格外侧水体流速。
59.使用时,内侧传感器8和外侧传感器9分别获取围格内外两侧的流速,然后控制单元获取到围格内外两侧的流速后,将内侧流速与外侧流速的比值与设定阈值进行比对,本技术的阈值为10%(不限于这一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比值大于10%时,认为此时网片单元没有堵塞,或是堵塞没有达到需要清理的效果,当比值小于等于10%时,认为此时网片单元堵塞,达到了需要清理的效果。
60.控制单元是plc控制器,与内侧传感器8和外侧传感器9信号连接,并与充气泵6电连接,当控制单元对内侧传感器8和外侧传感器9获取的内外两侧流速进行分析,判断需要对网片单元进行清理时,控制单元向充气泵6发送驱动信号,充气泵6按照一定的频率向气
囊7充气和抽气,使对应的网片2按照一定的频率上下移动,移动的网片2会对堵塞在透水孔3内的杂质进行竖向的切割,可以很方便的将杂质去掉,解除透水孔3的堵塞。当比值重新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单元向充气泵6发送停止驱动的指令。
61.实际应用时,控制单元还可以根据围格的透水需求向充气泵6发送相应的指令,比如当前对围格的透水需求是要求围格内侧水流流速与围格外侧水流流速的比值为40%,而此时实际的内侧水流流速与外侧水流流速的比值为20%,控制单元可以向充气泵6发送控制指令,充气泵6向气囊7抽气,气囊7抽气后浮力减小,驱动网片2下移,透水孔3重叠的面积增大,网片2的透水性增强,直至实时监测到的比值达到40%,完成调节。
62.在一些水体中,本技术的围格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围格上不同网片单元的堵塞情况不一致,有的网片单元需要清理,有的网片单元不需要清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本技术的每组网片单元对应一组内侧传感器8和外侧传感器9,内侧传感器8和外侧传感器9分置于网片单元的内外两侧,并两两相对布置。本技术的传感器为常规的流速传感器。
6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网片单元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的每组网片单元包括两片网片2,也可以是两片以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
64.每组网片单元中相邻两片网片2的透水孔3孔径相同或是不同,本技术的网片2采用pvc柔性围格布,网片2上的透水孔孔径为10~20cm,水平方向间距为10~15cm,竖直方向间距为20~25cm,均匀排列。
6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