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9372发布日期:2023-02-07 18:0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城市水利或市政工程中,挡墙施工常常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过去国内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地下很多雨污水管道、电力等其它管线管道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很多竣工图纸也被遗失,导致施工期间常常会挖出各种地下管线。常见的挡墙形式有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桩基挡墙、锚杆式挡墙等,这类挡墙都对基础宽度有要求,桩基挡墙还对基础深度有要求。实际城市建设过程中,因用地原因或挡墙墙址位于陡坡上等其它原因,施工单位往往无法按设计图纸上的挡墙宽度施工;桩基挡墙还需要桩基成孔,由于城区地下管线众多,且不少竣工资料遗失,施工前并不清楚桩基下的管线分布,从而造成桩基成孔过程挖到雨污水等管道或其它障碍物,导致无法成孔。综上所述,实际城区里挡墙基础的施工常常会受到宽度和深度的限制,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按图施工。在宽度和深度均受限条件下,如何既经济又安全且切实可行地开挖挡墙基础,是工程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1456081a提供了一种桩基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下部的灌注桩、中部的冠梁、贯穿整个挡墙结构的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上部的混凝土预制板,次受力h型钢处在两根主受力h型钢之间,混凝土预制板插入主受力h型钢和次受力h型钢钢槽内。该发明的h型钢与灌注桩基础组合作用,保证挡墙满足抗滑和抗倾要求。该组合结构可减少灌注桩的工程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挡墙上部为装配式结构,提高了建筑速度,也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挡墙高度。与传统的桩板墙方案相比,该挡墙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施工简便、耐久性好、节能环保、减少建筑垃圾以及节约造价等显著特点。但是,这种挡墙结构仍然不能解决挡墙基础施工时宽度和/或深度受限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挡墙结构,可解决挡墙基础施工时宽度和深度的受限问题,具有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施工便利等优点,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挡墙结构,包括挡墙和设置于挡墙底部的灌注桩,其结构特点是:多根所述灌注桩沿所述挡墙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灌注桩的桩长小于或等于5m;相邻所述灌注桩之间通过桩间板一体相连,所述桩间板设置于所述灌注桩的上部。
7.通过桩间板与灌注桩连成一体共同抵抗洪水的压力,因灌注桩的桩长较短,与传统的桩基挡墙相比,施工更加快速、布置灵活,不易受地下管线的限制。由于桩间板插入地下,与纯桩基挡墙相比,增加了基底水的渗流路径,起到止水帷幕的作用,阻水效果更好。桩间板施工完后,因开挖面会略大些,需要回填,若用填土回填,因场地问题,无法压实,板前后均可采用低标号的砼回填,解决填土不密实问题。这种挡墙结构尤其适应于水利挡墙,水
利挡墙因基底存在扬压力,故水利挡墙基础往往比市政和公路行业挡墙基础宽很多。这种挡墙结构工程量没有大量增加,造价低,经济性和阻水效果好;施工所需要场地小,施工作业快,甚至不需要机械设备进场,全靠人工也可完成,很适用于场地受限、机械进场困难或机械进场需要大挖大填;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桩基不用到持力层,适应性强,布置灵活;通过灌注桩和桩间墙的结合实现挡墙宽基础的抗倾覆效果,安全得到保障。
8.优选的,所述挡墙包括承台,所述承台设置于所述灌注桩的顶部;所述承台沿所述挡墙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桩间板顶部与所述承台一体相连。桩间板顶部与承台一体相连,共同抵抗挡墙传递的洪水推力。
9.优选的,所述灌注桩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直径为d;相邻所述灌注桩的间距为l,l的取值范围为2.5d≤l≤5d。
10.具体的,所述灌注桩为挖孔灌注桩。由于灌注桩的桩长较短,不需要机械设备进场,全靠人工完成。
11.具体的,多根所述灌注桩沿挡墙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12.优选的,多根所述灌注桩沿所述挡墙宽度方向布置两排。在场地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挡墙所需抗倾覆力大小,可以设置双排灌注桩。
13.具体的,所述桩间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桩间板顶部预设的钢筋与所述承台连成一体结构。
14.具体的,所述桩间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m,所述桩间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cm。
15.具体的,所述挡墙还包括墙体和钢化玻璃,所述墙体和钢化玻璃均沿所述挡墙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墙体设置于所述承台顶部,所述钢化玻璃设置于所述墙体顶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的挡墙结构,工程量没有大量增加,造价低,经济性和阻水效果好。
18.2、本实用新型的挡墙结构施工所需要场地小,施工作业快,甚至不需要机械设备进场,全靠人工也可完成,很适用于场地受限、机械进场困难或机械进场需要大挖大填。
19.3、本实用新型的挡墙结构,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桩基不用到持力层,适应性强,布置灵活。
20.4、本实用新型的挡墙结构,通过灌注桩和桩间墙的结合实现挡墙宽基础的抗倾覆效果,安全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挡墙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c-c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d-d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1中a-a处立面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1中桩间板钢筋立面结构示意图。
27.在图中,1-灌注桩;2-桩间板;3-承台;4-墙体;5-钢化玻璃;6-建筑物;7-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29.某防洪墙项目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主要的防洪建筑物为混凝土防洪挡墙。该防洪墙穿过沿河风光带,沿河风光带地下有很多市政雨污水管、电力高压线等。2022年2月施工到一处建筑物时,因防洪挡墙基础位于填土斜坡上,且场地狭小,下方又有人行观光道,导致挡墙基础宽度受限,故将挡墙基础改成桩基,桩基上设1.2m宽承台,可解决宽度受限问题。然而在桩基开挖过程中并不顺利,每根桩都没有达到设计桩长,如遇到污水管或者是建筑物地下基础等障碍物。
30.如图1所示,在建筑物6前方设防洪挡墙,挡墙长23.5m。挡墙底部设有灌注桩1,所述灌注桩1用于支撑所述挡墙。位于建筑物6西侧的灌注桩1的桩间距为3.2m,位于建筑物6北侧的灌注桩1的桩间距为2.7m,灌注桩1的桩基垂直与建筑物6墙轴方向错开半个桩径。
31.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相邻灌注桩1之间设有桩间板2,所述桩间板2设置于所述灌注桩1的上部。所述挡墙包括承台3、墙体4和钢化玻璃5,所述承台3、墙体4和钢化玻璃5均沿着所述挡墙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灌注桩1顶部设置所述承台3,所述墙体4设置于所述承台3顶部,所述墙体4顶部设置所述钢化玻璃5。所述灌注桩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灌注桩1的桩长4m。所述桩间板2为钢筋砼板,板厚60cm,板高1.4m。所述桩间板2与灌注桩1一体相连,共同形成一面地下墙,通过墙后的被动土压力抵抗挡墙外侧洪水的水平推力。因场地问题,全部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基础采用松木桩木桩临时支护。人工挖桩跳孔作业,成孔后下放桩基钢筋笼。如图6所示,桩间板2的水平分布钢筋7插入灌注桩1的桩基钢筋笼,灌注桩1和桩间板2一并浇筑砼,连接成一体。桩间板2的顶部预留伸入承台3的钢筋7,确保锚固长度。桩间板2施工完后,因开挖面会略大些,需要回填,若用填土回填,因场地问题,无法压实。因此,桩间板2的超挖面采用低标砼c15回填,确保地基土密实。灌注桩1的桩基水平和竖向承载力视业主要求是否检测,如要求检测,则检测完成合格后,再浇筑承台3和墙体4;如不要求检测,则可直接浇筑承台3和墙体4。桩间板2顶部预设钢筋7与现浇承台3连成一体基础,共同抵抗由上部墙体4和钢化玻璃5传递的洪水推力。桩间板2插入地下可有效增加基底水的渗流路径,起到止水帷幕的效果。该挡墙结构具有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施工便利等优点,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
32.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