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冲洗系统及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7846发布日期:2022-12-21 02:1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冲洗系统及座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便器冲洗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冲洗系统及座便器。


背景技术:

2.智能座便器会配置有冲洗系统,冲洗系统包括有喷管/喷嘴和供水系统。用户需要使用时,喷管/喷嘴伸出喷水,以为用户冲洗隐私部位。
3.喷管/喷嘴中长期有水。当用户使用时,喷管/喷嘴中的水会变为冷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用于将喷管/喷嘴中的冷水预先排出的预冲洗系统及座便器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将喷管/喷嘴中的冷水预先排出的预冲洗系统及座便器。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预冲洗系统,包括喷管和排水阀;
7.所述排水阀具有用于与热水进水端连接的排水阀进水管、用于向所述喷管供给热水的排水阀出水管;
8.所述排水阀中具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水阀出水管开关的排水阀膜片;
9.所述排水阀出水管与所述喷管连接;
10.所述预冲洗系统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水阀膜片开关的控制机构;
11.在所述控制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排水阀膜片处于关闭状态;
12.在所述控制机构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排水阀膜片处于开启状态。
1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阀还包括有排水阀卸压管,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排水阀卸压管连接;
14.在所述控制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排水阀卸压管处于停止排水状态;
15.在所述控制机构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排水阀卸压管处于排水状态。
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具有蓄水腔的蓄水阀;
17.所述蓄水阀连接有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蓄水阀进水管和蓄水阀排水管,所述蓄水阀进水管中配置有进水控制阀,所述蓄水阀排水管中配置有排水控制阀;
18.所述蓄水阀进水管与所述排水阀卸压管连通;
19.在所述控制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进水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排水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
20.在所述控制机构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进水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排水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
2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有与所述蓄水阀进水管和所述蓄水阀排水管连接的切换阀;
22.所述切换阀包括具有通道的切换阀壳体和与所述通道间隙配合的切换轴;
23.所述切换轴能够交替触发所述排水控制阀和所述进水控制阀;
24.在所述切换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切换轴触发所述排水控制阀,所述排水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
25.在所述切换轴处于触发位置时,所述切换轴触发所述进水控制阀,所述进水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
2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切换阀壳体与所述切换轴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切换轴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切换轴复位件。
2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控制阀包括第一滑阀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阀复位至关闭状态的第一复位件;
28.所述排水控制阀包括第二滑阀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阀复位至关闭状态的第二复位件;
29.在所述切换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滑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滑阀由所述切换轴驱动开启;
30.在所述切换轴处于触发位置时,所述第二滑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滑阀由所述切换轴驱动开启。
3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切换轴上间隔地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滑阀的端部的第一凹部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滑阀的端部的第二凹部;
32.在所述切换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滑阀的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凹部中,所述第二滑阀的一端与所述切换轴的圆周面接触;
33.在所述切换轴处于触发位置时,所述第二滑阀的一端处于所述第二凹部中,所述第一滑阀的一端与所述切换轴的圆周面接触。
3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水阀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
35.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排水阀卸压管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蓄水腔与所述第一凹部;
36.所述进水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中或处于所述第二进水管中。
3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水阀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
38.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在所述切换阀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凹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腔与所述第二凹部;
39.所述排水控制阀处于所述第一排水管中或处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中。
4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切换轴上处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两侧及所述第二凹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4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水腔的顶板上具有蓄水腔排水孔,所述蓄水腔中具有用于开关所述蓄水腔排水孔的浮动阀;
42.在所述蓄水腔中蓄水至预设水位时,所述浮动阀关闭所述蓄水腔排水孔。
4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蓄水阀还包括有处于所述蓄水腔上方的水槽,所述水槽中配置有水浮子;
44.所述浮动阀与所述水浮子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间隙穿过所述蓄水腔排水孔。
4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槽的侧部具有溢流管。
4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座便器,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预冲洗系统。
4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冲洗系统及座便器,在用户使用座便器时,根据需要,在采用喷管冲洗前,可触发控制机构,排水阀中的温热水流入喷管中,将喷管中的冷水预先冲出,冲出的冷水可排入座便器的陶瓷筒中起到清洁作用,在用户后续使用喷管时,从喷管中喷出的水基本都为温热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49.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5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冲洗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51.图2为排水阀的立体图;
52.图3为排水阀的剖视图;
53.图4为控制机构的立体图;
54.图5为第一滑阀配置在第二进水管中,第一滑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滑阀处于开启状态时的剖视图;
55.图6为第一滑阀配置在第二进水管中,第一滑阀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滑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
56.图7为第一滑阀配置第一进水管中,第二滑阀配置在第二排水管中,第二滑阀处于开启状态时的剖视图;
57.图8为第一滑阀配置第一进水管中,第一滑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58.图9为蓄水阀进水管、第一滑阀、第一复位件及切换阀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59.图10为蓄水阀排水管、第二滑阀、第二复位件及切换阀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6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冲洗系统,包括喷管2和排水阀3。
62.排水阀3具有用于与热水进水端11连接的排水阀进水管31、用于向喷管2供给热水的排水阀出水管32。
63.排水阀3中具有用于控制排水阀出水管32开关的排水阀膜片33。
64.排水阀出水管32与喷管2连接。
65.预冲洗系统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排水阀膜片33开关的控制机构4。
66.在控制机构4处于初始状态时,排水阀膜片33处于关闭状态。
67.在控制机构4处于触发状态时,排水阀膜片33处于开启状态。
6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冲洗系统用于座便器中,其可安装在座圈装置后端的安装座中,安装座的底座1上具有热水进水端11和底座溢流管12。热水进水端11与热水管路连接,以为座便器提供热水或温水。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热水是与冷水相对的概念,水温可在38℃左右,适于用户冲洗。底座溢流管12用于将多余的水排出至座便器的陶瓷体中。
69.预冲洗系统包括喷管2、排水阀3和控制机构4。喷管2具有喷头21,喷管2可安装在底座1上,也可安装在座圈的前部或侧部。喷管2可伸缩。在用户使用喷管2时,喷管2伸出;在常态时,喷管2处于收缩状态。喷管2与座便器的供水系统连接,供水系统可为喷管2供给热水或温水。喷管2为现有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70.在用户使用喷管2时,喷管2中的热水也许会降温为冷水,直接喷出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71.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水阀3和控制机构4为喷管2提供预冲洗功能,以在用户使用喷管2前,将喷管2中的冷水通过热水冲出,在喷管2中充满热水。用户使用时,喷头21直接喷出热水。
72.排水阀3安装在底座1上。
73.排水阀3上连接有排水阀进水管31和排水阀出水管32,排水阀3中具有排水阀膜片33。排水阀出水管32通过水管与喷管2上的进水端21连接,用于向喷管2供给热水。排水阀膜片33可以控制排水阀出水管32的开关,以控制排水阀出水管32向喷管2中供水。
74.控制机构4可为电控机构或机械机构。控制机构4可被触发作动,以控制排水阀膜片33的开关,进而控制排水阀出水管32的开关。控制机构4可直接控制排水阀膜片33作动或间接控制排水阀膜片33作动。如控制机构4为电控机构或机械机构,在电控机构或机械机构的输出端上安装连杆,排水阀膜片33套在连杆上,由连杆带动排水阀膜片33作动。控制机构4也可通过水压的方式驱使排水阀膜片33作动。
75.在控制机构4处于初始状态时,排水阀膜片33处于关闭状态,排水阀出水管32关闭。
76.在控制机构4处于触发状态时,排水阀膜片33处于开启状态,排水阀出水管32向喷管2中供给热水,以将喷管2中的冷水冲出。
77.当用户使用座便器时,在使用喷管2之前,喷管2处于收缩状态。当用户触发控制机构4后,排水阀出水管32向喷管2中供给热水,热水填充喷管2,以将喷管2中的冷水冲出。喷管2中的水可经喷头21排出,流入陶瓷体中。因排水阀出水管32的水压不会太大,喷管2中的水经喷头21缓慢流出而不是喷出。
78.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冲洗系统,在用户使用座便器时,根据需要,在采用喷管2冲洗前,可触发控制机构4,排水阀3中的温热水流入喷管2中,将喷管2中的冷水预先冲出,冲出的冷水可排入座便器的陶瓷筒中起到清洁作用,在用户后续使用喷管2时,从喷管2中喷出的水基本都为温热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7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排水阀3还包括有排水阀卸压管34,控制机构4与排水阀卸压管34连接。
80.在控制机构4处于初始状态时,排水阀卸压管34处于停止排水状态。
81.在控制机构4处于触发状态时,排水阀卸压管34处于排水状态。
82.本实施例中,采用水压的方式控制排水阀膜片33开关。
83.排水阀3中具有上部水腔35和下部水腔36。排水阀出水管32安装在排水阀3的顶部,排水阀出水管32的进水口处具有一圈向下延伸的隔筋37。排水阀膜片33处于上部水腔35和下部水腔36,排水阀膜片33上具有连通孔331。
84.当排水阀卸压管34不向外排水时,上部水腔35中的水进入下部水腔36后,逐渐使得上部水腔35与下部水腔36中的水压平衡,排水阀膜片33密封住隔筋37,排水阀出水管32不排水。
85.当排水阀卸压管34向外排水时,下部水腔36中的水压减小,排水阀膜片33向下离开隔筋37,排水阀出水管32排水。
86.控制机构4用于控制排水阀卸压管34排水或停止排水,控制机构4可为与排水阀卸压管34连接的阀结构。
87.在控制机构4处于初始状态时,排水阀卸压管34不排水,排水阀出水管32不排水。
88.在控制机构4处于触发状态时,排水阀卸压管34排水,排水阀出水管32排水。
89.从排水阀卸压管34中排出的水可经管道流入底座溢流管12,清洁陶瓷体。
9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控制机构4包括具有蓄水腔411的蓄水阀41。
91.蓄水阀41连接有与蓄水腔411连通的蓄水阀进水管42和蓄水阀排水管43,蓄水阀进水管42中配置有进水控制阀44,蓄水阀排水管43中配置有排水控制阀45。
92.蓄水阀进水管42与排水阀卸压管34连通。
93.在控制机构4处于初始状态时,进水控制阀44处于关闭状态,排水控制阀45处于开启状态。
94.在控制机构4处于触发状态时,进水控制阀44处于开启状态,排水控制阀45处于关闭状态。
95.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4采用蓄水阀41,具有延时功能,以延长排水阀出水管32的排水时间。
96.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4包括蓄水阀41、蓄水阀进水管42、蓄水阀排水管43、进水控制阀44和排水控制阀45。
97.蓄水阀41中具有蓄水腔411,蓄水阀进水管42和蓄水阀排水管43分别与蓄水腔411连通。进水控制阀44安装在蓄水阀进水管42中,用于控制蓄水阀进水管42的开关。排水控制阀45安装在蓄水阀排水管43中,用于控制蓄水阀排水管43的开关。进水控制阀44与排水控制阀45交替开关。
98.蓄水阀进水管42与排水阀卸压管34连通,两者可直接连接,也可通过管道间接连接。
99.如进水控制阀44与排水控制阀45为电磁阀,则由控制机构4中的电控机构控制。如进水控制阀44与排水控制阀45为机械阀,则由控制机构4中的机械机构控制。
100.在控制机构4处于初始状态时,进水控制阀44处于关闭状态,蓄水阀进水管42关闭,则排水阀卸压管34不排水,排水阀膜片33关闭,排水阀出水管32不排水。而此时,排水控制阀45处于开启状态,蓄水阀排水管43将蓄水腔411中的水排出至预设低水位,以为下一次蓄水做准备。蓄水阀排水管43与底座溢流管12连通,从蓄水阀排水管43排出的水可经管道流入底座溢流管12,清洁陶瓷体。
101.在控制机构4处于触发状态时,进水控制阀44处于开启状态,蓄水阀进水管42开启,则排水阀卸压管34排水,排水阀膜片33开启,排水阀出水管32排水。此时,排水控制阀45处于关闭状态,以为蓄水腔411蓄水。在蓄水腔411中蓄水至预设高水位时,水不再继续进入蓄水腔411,进水控制阀44关闭。在该过程中,蓄水腔411中的水从低水位蓄至高水位的时间为延时时间,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延时时间基本为排水阀出水管32的排水时间。延时时间由蓄水腔411的体积及蓄水阀进水管42中的水流量决定。
102.蓄水阀进水管42和蓄水阀排水管43的高度、安装方式及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附图中仅示出了一种或两种安装方式,并不代表其必然如此安装。
103.优选地,蓄水阀排水管43与蓄水腔411的底部连通,蓄水阀进水管42与蓄水腔411的顶部连通。
10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控制机构4还包括有与蓄水阀进水管42和蓄水阀排水管43连接的切换阀46。
105.切换阀46包括具有通道461的切换阀壳体460和与通道461间隙配合的切换轴462。切换轴462能够交替触发排水控制阀45和进水控制阀44。
106.在切换轴462处于初始位置时,切换轴462触发排水控制阀45,排水控制阀45处于开启状态。
107.在切换轴462处于触发位置时,切换轴462触发进水控制阀44,进水控制阀44处于开启状态。
108.本实施例中,切换阀46采用切换轴462来交替触发进水控制阀44和排水控制阀45。
109.切换阀46中具有竖直延伸的通道461,切换轴462的主体部分间隙配合在通道461中。切换轴462的上端处于切换阀壳体460的上方,用于被按压触发。在切换轴462处于初始位置时,切换轴462的上端在切换阀壳体460的上方处于较高位置。在切换轴462被按压触发后,切换轴462的上端在切换阀壳体460的上方处于较低位置。
110.切换轴462上具有用于触发进水控制阀44和排水控制阀45的触发部或驱动部,其可为设置在切换轴462上的凸部、凹部或伸缩元件等。
111.蓄水阀进水管42和蓄水阀排水管43分别与切换阀壳体460连接,并与通道461连通。因此,当切换轴462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后,切换轴462上的触发部/驱动部可触发进水控制阀44或排水控制阀45。在进水控制阀44被触发后,进水控制阀44开启蓄水阀进水管42。在排水控制阀45被触发后,排水控制阀45开启蓄水阀排水管43。
112.其中,当切换轴462处于初始位置时,此时,切换轴462触发排水控制阀45开启,而进水控制阀44没有被触发保持关闭,蓄水腔411处于排水状态。
113.当切换轴462被按压至触发位置后,切换轴462触发进水控制阀44开启,进水控制阀44没有被触发保持关闭,蓄水腔411处于蓄水状态。
114.如此布置,通过切换轴462控制进水控制阀44和排水控制阀45的交替开关,以控制蓄水腔411蓄水及排水功能。
1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在切换阀壳体460与切换轴462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切换轴462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切换轴复位件463。切换轴复位件463连接在切换轴462与切换阀壳体460的顶部之间,用于驱使切换轴462上移至初始位置以复位。切换阀壳体460可选用弹簧。
1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10所示,进水控制阀44包括第一滑阀441和用于驱动第一滑阀441复位至关闭状态的第一复位件442。
117.排水控制阀45包括第二滑阀451和用于驱动第二滑阀451复位至关闭状态的第二复位件452。
118.在切换轴46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滑阀44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滑阀451由切换轴462驱动开启。
119.在切换轴462处于触发位置时,第二滑阀45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滑阀441由切换轴462驱动开启。
120.本实施例中,进水控制阀44和排水控制阀45都采用机械滑阀结构,具体如下:
121.如图9所示,进水控制阀44包括第一滑阀441和第一复位件442。第一滑阀441可滑动地安装在蓄水阀进水管42中。在切换阀壳体46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601,蓄水阀进水管42连接至第一通孔4601,从而与通道461连通。蓄水阀进水管42靠近第一通孔4601的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423,根据需要可在第一止挡部423上配置密封圈。
122.第一滑阀441包括较粗的第一滑阀主体4411和与第一滑阀主体4411连接的第一滑阀滑杆4412,第一滑阀滑杆4412朝向第一通孔4601延伸,并可穿过第一通孔4601。在第一滑阀滑杆4412与第一滑阀主体441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台阶部4413。在第一滑阀44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台阶部4413与第一止挡部423接触密封,从而关闭蓄水阀进水管42。
123.第一复位件442与第一滑阀主体441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滑阀441朝向切换阀壳体460侧移动,以使得开启后的第一滑阀441能够自动复位至关闭位置。第一复位件442可选用弹簧。
124.如图10所示,排水控制阀45包括第二滑阀451和第二复位件452。第二滑阀451可滑动地安装在蓄水阀排水管43中。在切换阀壳体46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602,蓄水阀排水管43连接至第二通孔4602,从而与通道461连通。蓄水阀排水管43靠近第二通孔4602的一端具有第二止挡部433,根据需要可在第二止挡部433上配置密封圈。
125.第二滑阀451包括较粗的第二滑阀主体4511和与第二滑阀主体4511连接的第二滑阀滑杆4512,第二滑阀滑杆4512朝向第二通孔4602延伸,并可穿过第二通孔4602。在第二滑阀滑杆4512与第二滑阀主体451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台阶部4513。在第二滑阀45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台阶部4513与第二止挡部433接触密封,从而关闭蓄水阀排水管43。
126.第二复位件452与第二滑阀主体4511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滑阀451朝向切换阀壳体460侧移动,以使得开启后的第二滑阀451能够自动复位至关闭位置。第二复位件452可选用弹簧。
127.在切换阀46处于初始位置时:
128.在第一复位件442的作用下,第一滑阀滑杆4412经第一通孔4601伸入通道461中,第一台阶部4413与第一止挡部423接触密封,第一滑阀441关闭蓄水阀进水管42,不会向蓄水腔411供水。
129.切换轴462的触发部/驱动部与第二滑阀451的第二滑阀滑杆4512接触配合,并克服第二复位件452的作用力,推动第二滑阀滑杆4512从通道461中后退,使得第二台阶部4513与第二止挡部433分离,打开蓄水阀排水管43,蓄水腔411可排水。
130.在切换阀46处于触发位置时:
131.切换轴462的触发部/驱动部与第一滑阀441的第一滑阀滑杆4412接触配合,并克服第一复位件442的作用力,推动第一滑阀滑杆4412从通道461中后对,使得第一台阶部4413与第一止挡部423分离,打开蓄水阀进水管42,蓄水腔411可蓄水。
132.在第二复位件452的作用下,第二滑阀滑杆4512经第二通孔4602伸入通道461中,第二台阶部4513与第二止挡部433接触密封,第二滑阀451关闭蓄水阀排水管43,蓄水腔411不排水。
1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切换轴462上间隔地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滑阀441的端部的第一凹部4621和用于容纳第二滑阀451的端部的第二凹部4622。
134.在切换轴46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滑阀441的一端处于第一凹部4621中,第二滑阀451的一端与切换轴462的圆周面接触。
135.在切换轴462处于触发位置时,第二滑阀451的一端处于第二凹部4622中,第一滑阀441的一端与切换轴462的圆周面接触。
136.本实施例中,切换轴462上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凹部4621和第二凹部4622,第一凹部4621和第二凹部4622可为设置在切换轴462上的环形槽。第一凹部4621用于容纳第一滑阀441的端部,第二凹部4622用于容纳第二滑阀451的端部。
137.在切换轴46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凹部4621与第一通孔4601对齐,第一滑阀441的端部(即第一滑阀滑杆4412的一端)经第一通孔4601插入第一凹部4621中。此时,在第一复位件442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台阶部4413与第一止挡部423接触密封,第一滑阀441关闭蓄水阀进水管42。
138.在切换轴46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凹部4622与第二通孔4602错开,第二滑阀451的端部(即第二滑阀滑杆4512的一端)离开第二凹部4622,并与切换轴462的圆周面或凸部接触,从而驱使第二滑阀451压缩第二复位件452,并使得第二台阶部4513与第二止挡部433分离,第二滑阀451开启,打开蓄水阀排水管43。
139.在切换轴462处于触发状态时,第一凹部4621与第一通孔4601错开,第一滑阀441的端部(即第一滑阀滑杆4412的一端)离开第一凹部4621,并与切换轴462的圆周面或凸部接触,从而驱使第一滑阀441压缩第一复位件442,并使得第一台阶部4413与第一止挡部423分离,第一滑阀441开启,打开蓄水阀进水管42。
140.在切换轴462处于触发状态时,第二凹部4622与第二通孔4602对齐,第二滑阀451的端部(即第二滑阀滑杆4512的一端)经第二通孔4602插入第二凹部4622中。此时,在第二复位件452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台阶部4513与第二止挡部433接触密封,第二滑阀451关闭蓄水阀排水管43。
1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8所示,蓄水阀进水管42包括第一进水管421和第二进水管422。
142.第一进水管421连通排水阀卸压管34与第一凹部4621,第二进水管422连通蓄水腔411与第一凹部4621。
143.进水控制阀44处于第一进水管421中或处于第二进水管422中。
144.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4621作为水腔使用。蓄水阀进水管42包括第一进水管421和第二进水管422,切换阀壳体460连接在第一进水管421和第二进水管422之间。第一进水管421与排水阀卸压管34连通,第一进水管421还与第一凹部4621连通。第二进水管422的一端
与蓄水腔411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一凹部4621连通。
145.在进水控制阀44开启时,排水阀卸压管34中的水可经第一进水管421、第一凹部4621和第二进水管422进入蓄水腔411。
146.如图5-6所示,进水控制阀44可布置在第二进水管422中。该种结构中,进水的水流方向与第一复位件442的作用方向相反,需要第一复位件442提供较大的弹性力克服进水的水压,以避免第一滑阀441被水流冲开,以确保第一滑阀441可关闭。
147.优选地,如图7-8所示,进水控制阀44布置在第一进水管421中。该种结构中,进水的水流方向与第一复位件442的作用方向相同,第一复位件442与进水的水压一同作用于第一滑阀441,便于保持第一滑阀441处于关闭状态。
1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蓄水阀排水管43包括第一排水管431和第二排水管432。
149.第一排水管431连接在切换阀壳体460上并与第二凹部4622连通,第二排水管432连通蓄水腔411与第二凹部4622。
150.排水控制阀45处于第一排水管431中或处于第二排水管432中。
151.本实施例中,第二凹部4622作为水腔使用。蓄水阀排水管43包括第一排水管431和第二排水管432,切换阀壳体460连接在第一排水管431和第二排水管432之间。第一排水管431与切换阀壳体460连接,第一排水管431与第二凹部4622连通。第二排水管432的一端与蓄水腔411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二凹部4622连通。
152.在排水控制阀45开启时,蓄水腔411中的水可经第二排水管432、第二凹部4622和第一排水管431排出。第一排水管431可与底座溢流管12连通,以将水排入陶瓷体中进行冲洗。
153.排水控制阀45可布置在第一排水管431中。该种结构中,排水的水流方向与第二复位件452的作用方向相反,需要第二复位件452提供较大的弹性力克服进水的水压,以避免第二滑阀451被水流冲开,以确保第二滑阀451可关闭。
154.优选地,如图5-7所示,排水控制阀45布置在第二排水管432中。该种结构中,排水的水流方向与第二复位件452的作用方向相同,第二复位件452与排水的水压一同作用于第二滑阀451,便于保持第二滑阀451处于关闭状态。
155.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进水控制阀44布置在第一进水管421中,排水控制阀45布置在第二排水管432中,进水控制阀44、排水控制阀45的关闭方向与对应处的水流方向一致,可以减小复位件的作用力,并利于实现密封。
1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切换轴462上处于第一凹部4621的两侧及第二凹部46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464,提高密封性能,以确保第一凹部4621和第二凹部4622中的水不会经通道461流出。
15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蓄水腔411的顶板412上具有蓄水腔排水孔413,蓄水腔411中具有用于开关蓄水腔排水孔413的浮动阀415。
158.在蓄水腔411中蓄水至预设水位时,浮动阀415关闭蓄水腔排水孔413。
15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蓄水腔411中配置浮动阀415以自动开关蓄水腔排水孔413。在蓄水腔411蓄水至预设水位时(高水位),浮动阀415上浮并关闭蓄水腔排水孔413,排水阀卸压管34中的泄压水停止进入蓄水腔411,排水阀膜片33关闭,排水阀排水管32自动停止排
水。
160.在排水控制阀45开启后,蓄水腔411中的水排出,浮动阀415下落打开蓄水腔排水孔413。
16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蓄水阀41还包括有处于蓄水腔411上方的水槽414,水槽414中配置有水浮子416。
162.浮动阀415与水浮子416之间连接有连杆417,连杆417间隙穿过蓄水腔排水孔413。
163.本实施例中,水槽414设置在蓄水腔411的上方,用于配置水浮子416。水浮子416的体积大,浮力大。水浮子416通过连杆417与下方的浮动阀415连接,有助于带动浮动阀415上移密封蓄水腔排水孔413。
164.本实施例中,蓄水腔411中的水一直处于充满状态,水位变化出现水槽414在中,
165.当水浮子416在水槽414中上升预设距离时,水浮子416带动浮动阀415上移密封蓄水腔排水孔413。
1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水槽414的侧部具有溢流管418,从溢流管418流出的水可经管道流入底座溢流管12,清洁陶瓷体。
16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便器,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冲洗系统。预冲洗系统可安装在座便器的座圈装置中。
168.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16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