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吊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2242发布日期:2022-12-07 07:4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笼吊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筋笼吊架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筋笼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纵向钢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轴向拉力。在桥涵或者高层建筑施工时,根据要求可能要求基础进行打桩,方法是用利用机器冲孔和水磨钻孔,并且孔深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向桩孔下放钢筋笼,再插入导管进行混凝土浇注。另外,当混凝土结构物为柱状或者条状构件时,其中心部分不需要配筋,只在混凝土构件接触空气的面底下配置钢筋。如果这个构件是独立的,我们把这个构件周边设置的钢筋预先制作好,这个就是钢筋笼。
3.传统采用“十”字吊架吊运钢筋笼,存在上部钢丝绳较多、易缠绕等问题,且当吊运钢筋笼的尺寸较大时,“十”字吊架变形较大,焊接质量要求高,并且结构体系较简单,超静定次数少,一旦个别节点出现问题,将大概率造成钢筋笼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吊架容易变形、钢丝绳容易缠绕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筋笼吊架装置,该装置整体结构受力均衡,将受力分散至装置各处,避免应力集中发生变形,同时避免绳索发生缠绕,也降低了对焊接质量的要求。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钢筋笼吊架装置,其包括架体、吊杠和吊耳,架体呈顶窄底宽的框架状,吊杠设在架体的顶部,吊耳设在架体的底部边缘处,吊杠用于绳索穿过连接至起吊设备,吊耳用于绳索穿过起吊钢筋笼;通过架体的顶部吊杠将绳索收拢在一起,一起进行起吊操作,避免相互间隔的绳索发生缠绕的问题,通过架体顶窄底宽的结构增强了吊架装置的结构强度,分散了受力,避免装置发生变形的情况,通过吊耳对钢筋笼进行悬吊,方便起吊。
7.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架体的底部外侧具有四边形结构,吊耳分别设在架体的四边形结构的四角处;通过四边形结构将整体的起吊受力分散到架体底部的四个边上,有利于起吊和受力平衡。
8.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架体包括顶板、主承力柱和十字架,主承力柱的顶底两端分别连接至顶板和十字架中心处,吊杠安装在顶板顶部;通过主承力柱和十字架,增强了吊架装置的结构强度,避免发生结构变形的问题,通过顶板方便吊杠的安装。
9.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主承力柱设置在竖直方向,十字架的中心处位于架体底部的中心轴上;通过主承力柱和十字架的设置,能够将钢筋笼对吊架装置的受力分配到吊架装置的各处,避免发生侧偏的现象。
10.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架体还包括底框架,底框架呈四边形,十字架的各端点分别连接至底框架的四边形对应内侧的中心处,吊耳位于底框架的四角底部;通
过底框架的设置,便于平衡受力,保持起吊过程中钢筋笼的稳定平衡。
11.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架体还包括边部连接杆,边部连接杆的顶端连接至顶板的底部,边部连接杆的底端连接至底框架的对应边中心处;通过边部连接杆分散受力且减小了主承力柱的受力,增强了架体的底部结构强度,避免吊架装置发生变形。
12.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架体还包括斜撑,斜撑的顶端连接至顶板的底部,斜撑的底端连接至底框架的四角处;通过斜撑,分散受力且减小了主承力柱和边部连接杆的受力,增强了架体的底部结构强度,避免吊架装置发生变形。
13.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十字架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结构,底框架呈正方形;通过对称结构的设置,能够对钢筋笼的起吊更加稳定,减少晃动的情况。
14.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架体关于主承力柱呈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结构;通过对称结构的设置,能够均衡吊装装置的整体受力,使得起吊过程中受力均衡,增加平稳性。
15.在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吊耳设有便于穿过绳索进行绑扎的穿孔;通过吊耳的设置,方便对钢筋笼进行悬挂。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该装置通过架体的顶部吊杠将绳索收拢在一起,一起进行起吊操作,避免相互间隔的绳索发生缠绕的问题,通过边部连接杆、斜撑、主承力柱、十字架和底框架的连接结构,增强了吊架装置的结构强度,分散了受力,将受力分散至装置各处,避免应力集中发生变形,同时避免绳索发生缠绕,也降低了对焊接质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笼吊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筋笼吊架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21.图中标记:1-架体;11-顶板;12-主承力柱;13-边部连接杆;14-斜撑;15-底框架;16-十字架;2-吊杠;3-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1
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笼吊架装置,其包括架体1、吊杠2和吊耳3,架体1呈顶窄底宽的框架状,吊杠2设在架体1的顶部,吊耳3设在架体1的底部边缘处,吊杠2用于绳索穿过连接至起吊设备,吊耳3用于绳索穿过起吊钢筋笼;架体1包括顶板11、主承力柱12、边部连接杆13、斜撑14、底框架15和十字架16,顶板11位于架体1顶部,底框架15位于架体1底部,十字架16连接在底框架15内,主承力柱12的顶底两端分别连接顶板11和十字架16,边部连接杆13和斜撑14分别连接在顶板11和底框架15之间;该装置通过架体1的顶部吊杠2将绳索收
拢在一起,一起进行起吊操作,避免相互间隔的绳索发生缠绕的问题,通过架体1顶窄底宽的结构增强了吊架装置的结构强度,分散了受力,避免装置发生变形的情况,通过吊耳3对钢筋笼进行悬吊,方便起吊。
26.本实施例中,下述的所有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架体1为装置的主要结构,顶板11的顶部用于安装吊杠2,顶板11的底部用于连接主承力柱12、边部连接杆13和斜撑14,顶板11的顶部两侧分别凸设有挡片,两个吊杠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上述两侧的挡片,而吊杠2和顶部顶面之间间隔,这样,绳索能够通过吊杠2而与吊架装置连接,该绳索的顶端用于连接至起吊设备,如车吊,这样位于吊架装置上方的多根绳索能够相互靠在一起,避免了缠绕打结的情况发生;主承力柱12的顶底两端分别连接至顶板11和十字架16中心处,十字架16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结构,十字架16为工字钢结构,主承力柱12设置在竖直方向,十字架16的中心处位于架体1底部的中心轴上;底框架15为四根工字钢首尾相接组成的四边形结构,具体为正方形,便于保持起吊过程中钢筋笼的稳定平衡,而十字架16的四个端点处分别连接至底框架15的四边内侧中心处,这样在各个方向上,通过主承力柱12对十字架16和底框架15受力均衡,通过主承力柱12和十字架16,增强了吊架装置的结构强度,避免发生结构变形的问题,通过顶板11方便吊杠2的安装,通过对称结构的设置,能够对钢筋笼的起吊更加稳定,减少晃动的情况;而吊耳3分别设在架体1的四边形结构的四角处,吊耳3呈板状,吊耳3的顶端与底框架15的四角处的底部连接,吊耳3设有贯穿两侧的穿孔,穿孔便于穿过绳索进行绑扎,该绳索与吊耳3绑扎后,绳索的底端用于连接至钢筋笼,这样对钢筋笼进行起吊施工;通过吊耳3的设置,方便对钢筋笼进行悬挂,通过四边形结构将整体的起吊受力分散到架体1底部的四个边上,避免发生侧偏的现象,有利于起吊和受力平衡。
27.本实施例中,边部连接杆13和斜撑14都采用工字钢,边部连接杆13的顶端连接至顶板11的底部,边部连接杆13的底端连接至底框架15的对应边中心处,斜撑14的顶端连接至顶板11的底部,斜撑14的底端连接至底框架15的四角处,上述两种连接处均位于底框架15的顶部,这样共设有四根边部连接杆13和四根斜撑14,这样,整个架体1关于主承力柱12呈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结构,通过对称结构的设置,能够均衡吊装装置的整体受力,使得起吊过程中受力均衡,增加平稳性;通过边部连接杆13分散受力且减小了主承力柱12的受力,增强了架体1的底部结构强度,避免吊架装置发生变形;通过斜撑14,分散受力且减小了主承力柱12和边部连接杆13的受力,增强了架体1的底部结构强度,避免吊架装置发生变形。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