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0558发布日期:2022-12-24 04:5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边坡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2.景区道路边坡往往强调在稳定性前提下的美观、美化。在台风影响区域常因短期密集的降雨导致地表径流过大,对浅表为残坡积物、下部为基岩的边坡浅层坡积物形成强烈的冲刷,常形成一定数量、一定尺度的边坡局部冲刷凹坑、凹陷,深度多以底部基岩为界限,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和美观,如不做处理,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凹陷坑将逐渐扩大,影响凹陷坑的稳定性。
3.在传统的边坡治理措施,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其一:依托形成的凹陷冲沟,在沟底修建导流槽或急流槽,同时对冲沟两侧壁进行硬化封闭甚至采用污垢防护;其二:采用土体或码砌植生袋将冲沟回填夯实,恢复原坡面形态,并进行支挡和复绿。对于第一种方法,保留坡面凹坑对景区边坡的整体美观性不利,其次,水毁塌陷凹坑相当于重新形成了临空面,对周围土层的稳定性不利,在后期强降雨作用下易发生再次垮塌,导致冲沟塌陷范围扩大,即便坡面进行过硬化封闭处理,但对非岩质坡体效果并不理想。对于第二种回填夯实方案,虽然保证了坡面的形态平整美观,但存在再次受冲刷水毁的风险,同时回填夯实土体的强度不足、且对下部坡体存在填充体自重重新加载作用,不利于坡体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能够提高修复后的边坡坡面稳定性。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凹陷坑修复结构用于对边坡的凹坑进行修复,凹陷修复结构包括填充体和抗倾覆锚固组件,填充体填充浇筑于凹坑内,填充体用于回填凹坑以恢复边坡的坡面形态;抗倾覆锚固组件倾斜插设于凹坑的岩土体内,抗倾覆锚固组件用于增强填充体与凹坑的土层结合性;其中,凹坑的坑底沿坡度方向铺设有排水组件,凹坑沿其坡度方向的下边缘设置有急流槽,排水组件的末端与急流槽相通,以用于将凹坑内的积水排至急流槽。
6.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填充体回填于凹坑内,实现了凹坑内临空面的封闭反压,恢复边坡的坡面形态,并在凹坑内插设的抗倾覆锚固组件的作用下,抗倾覆锚固组件可以增强填充体与凹坑的土层的结合,使得填充体更加稳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凹坑的坑底埋设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沿凹坑的坡度方向设置,利用排水组件可以对凹坑内的水进行排出至急流槽,避免水在凹坑内堆积影响填充体的稳定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组件包括塑料盲沟和土工布,塑料盲沟沿凹坑的坡度方向铺设于凹坑的坑底,土工布包裹于塑料盲沟的外周侧,以阻止塑料盲沟的孔隙被岩土颗粒堵塞。
8.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塑料盲沟具有多向高孔隙性、耐腐蚀性和轻质抗压性,土工布包裹于塑料盲沟的外周侧,防止泥土颗粒进入于塑料盲沟内堵塞塑料盲沟的孔隙,而塑料盲沟的高孔隙性可以利于凹坑内的水渗透进入,耐腐蚀性可以延长塑料盲沟的使用寿命,并且塑料盲沟在填充体的压力作用下,依然能够保持孔隙,便于凹坑内的水排至急流槽,利用急流槽引排到公路边沟。
9.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倾覆锚固组件包括多根第一锚钉,多根第一锚钉间隔分布于凹坑的坑底表面以及坑侧壁,第一锚钉垂直凹坑的坡面方向插设于凹坑的岩土体内,另一端露出于凹坑外,以使填充体与凹坑的岩土体相结合。
1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抗倾覆锚固组件包括多根第一锚钉,第一锚钉共同配合,可以起到临时固定填充体,增强填充体的抗倾覆能力。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包括泡沫混凝土和钢丝网片,泡沫混凝土浇筑于凹坑内,钢丝网片铺设于泡沫混凝土内。
1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填充体采用为泡沫混凝土填筑,钢丝网片可以加强填充体的整体性,泡沫混凝土在向凹坑内浇筑过程中为稀性流体状态,能渗入周围岩土介质裂隙、空隙中,较传统的土体回填材料而言,泡沫混凝土更能与凹坑内的周围介质紧密结合;其次,泡沫混凝土密度远小于通常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甚至小于水的密度,填充体对其下部边坡的加载作用小,利于边坡的稳定,同时,泡沫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强度、抗冲刷能力远好于土体。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坑修复结构还包括锚杆,锚杆穿过填充体后锚入于凹坑底部的基岩内第一预设深度,锚杆位于填充体外的一端具有锚墩,以对锚杆的外端封锚固定。
14.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有锚杆,在锚杆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将填充体加固于凹坑内,进一步加固边坡的稳定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锚杆的数量设为多根,多根锚杆在填充体上间隔分布。
1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有多根锚杆,多根锚杆共同配合,使得填充体与边坡具有多个加固点位,从而更好的将填充体一同固定在边坡的凹坑内,边坡的稳定性更强。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坑修复结构还包括植被绿化层,植被绿化层种植于填充体的表面。
1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填充体的表面设置有植被绿化层,实现后期植被的恢复,植被的根系扎根于填充体中,利于植被的营养吸收。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植被绿化层包括木条植生和厚层基材,木条植生包括钢筋、木板条、植生袋和植生孔,厚层基材铺设于填充体的坡面上。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植生孔和第二锚钉,木板条设置于第二锚钉上,以供植生袋布置。
21.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钻孔工具对泡沫混凝土坡面开设植生孔,并架设木板条与植生袋,有利于后期草类、灌木等根系能顺利扎入泡沫混凝土坡体中,可确保植被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质,稳定附着坡面并充分提供相应养分,实现后期植被的恢复。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的坡面还铺设有金属网和sns柔性防护网。
2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有金属网、sns柔性防护网可使喷播基质均匀的分布在边坡坡面上,使营养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脱落,为后期植被生长整齐提供有利平台。
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填充体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回填凹坑并结合沟底耐腐蚀的塑料盲沟进行排水,并采用锚杆加固,对凹坑进行封闭回填,即实现了凹坑临空面的封闭反压,减轻了对下部边坡的加载作用,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同时,采用钻孔工具对填充体的坡面开设植生孔,并架设木板条与植生袋,有利于后期草类、灌木等根系能顺利扎入泡沫混凝土坡体中,可确保植被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质,稳定附着坡面并充分提供相应养分,实现后期植被的恢复。通过金属网、sns柔性防护网可使喷播基质均匀的分布在边坡的坡面上,使营养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脱落,为后期植被生长整齐提供有利平台。
25.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的剖面图;
29.图3为图2中锚杆与填充体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30.图4为图2中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标:1-边坡;2-sns柔性防护网;3-植生袋;4-木板条;5-植生孔;6-凹坑;7-填充体;8-塑料盲沟;9-急流槽;10-锚墩;11-锚杆;12-铁丝网;13-锁定螺母;14-第二锚钉;15-厚层基材;16-钢丝网片;17-第一锚钉;18-钢筋网;19-垫板;20-锚头;21-对中支架;22-注浆预留孔;23-钢筋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
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也可以是可拆卸相连,或一体地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实施例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修复结构,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用于对边坡1的凹坑6进行修复,请参阅图1至图4,凹陷修复结构包括填充体7和抗倾覆锚固组件,填充体7填充浇筑于凹坑6内,填充体7用于回填凹坑6以恢复边坡1的坡面形态;抗倾覆锚固组件倾斜插设于凹坑6的岩土体内,抗倾覆锚固组件用于增强填充体7与凹坑6的土层结合性;其中,凹坑6的坑底沿坡度方向铺设有排水组件,凹坑6沿其坡度方向的下边缘设置有急流槽9,排水组件的末端与急流槽9相通,以用于将凹坑6内的积水排至急流槽9。
39.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填充体7回填于凹坑6内,实现了凹坑6内临空面的封闭反压,恢复边坡1的坡面形态,并在凹坑6内插设的抗倾覆锚固组件的作用下,抗倾覆锚固组件可以增强填充体7与凹坑6的土层的结合,使得填充体7更加稳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凹坑6的坑底埋设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沿凹坑6的坡度方向设置,利用排水组件可以对凹坑6内的水进行排出至急流槽9,避免水在凹坑6内堆积影响填充体7的稳定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组件包括塑料盲沟8和土工布,塑料盲沟8沿凹坑6的坡度方向铺设于凹坑6的坑底,土工布包裹于塑料盲沟8的外周侧,以阻止塑料盲沟8的孔隙被岩土颗粒堵塞。由于塑料盲沟8具有多向高孔隙性、耐腐蚀性和轻质抗压性,土工布包裹于塑料盲沟8的外周侧,防止泥土颗粒进入于塑料盲沟8内堵塞塑料盲沟8的孔隙,而塑料盲沟8的高孔隙性可以利于凹坑6内的水渗透进入,耐腐蚀性可以延长塑料盲沟8的使用寿命,并且塑料盲沟8在填充体7的压力作用下,依然能够保持孔隙,便于凹坑6内的水排至急流槽9,利用急流槽9引排到公路边沟。
41.其中,塑料盲沟8的外侧可以包裹两层土工布,可以采用镀锌铁丝将塑料盲沟8固定在凹坑6的沟底。塑料盲沟8的下端与急流槽9相接,急流槽9与公路边沟相接,将上部边坡和凹坑6底内汇入、渗入凹坑6中的水引入到公路边沟,急流槽9可以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倾覆锚固组件包括多根第一锚钉17,多根第一锚钉17间隔分布于凹坑6的坑底表面以及坑侧壁,第一锚钉17垂直凹坑6的坡面方向插设于凹坑6的岩土体内,另一端露出于凹坑6外,以使填充体7与凹坑6的岩土体相结合。通过抗倾覆锚固组件包括多根第一锚钉17,第一锚钉17共同配合,可以起到临时固定填充体7,增强填充体7的抗倾覆能力。
43.其中,第一锚钉17可以是垂直坡面打入的短锚钉(型号为c22hrb400),坡面间距2m
×
2m,长度视填充体7的回填深度而定,常为回填深度的1/2,其中短锚钉1/2的长度锚入岩土体,另外1/2的长度悬空于凹坑6内。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7包括泡沫混凝土和钢丝网片16,泡沫混凝土浇筑于凹坑
6内,钢丝网片16铺设于泡沫混凝土内。通过将填充体7采用为泡沫混凝土填筑,钢丝网片16可以加强填充体7的整体性,泡沫混凝土在向凹坑6内浇筑过程中为流体状态,能渗入周围岩土介质裂隙、空隙中,相较于传统的土体回填材料而言,泡沫混凝土更能与凹坑6内的周围介质紧密结合;其次,泡沫混凝土密度远小于通常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甚至小于水的密度,填充体7对其下部边坡的加载作用小,利于边坡的稳定。同时,泡沫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强度、抗冲刷能力远好于土体。
45.其中,钢丝网片16的尺寸可以是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网片16采用为6mm。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修复结构还包括锚杆11,锚杆11穿过填充体7后锚入于凹坑6底部的基岩内第一预设深度,锚杆11位于填充体7外的一端具有锚墩10,以对锚杆11的外端封锚固定。通过设置有锚杆11,在锚杆11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将填充体7加固于凹坑6内,进一步加固边坡的稳定性。
47.其中,锚杆11的数量设为多根,锚杆11的布置间距可以为2.25m
×
2.25m,锚杆11打设角度为15
°
,钻孔深度超过锚杆11的设计长度不应小于50cm。在锚杆11长度为3m~9m时,杆体材料采用hrb400钢筋;在锚杆11长度为9m~15m时,锚杆11的杆体材料可以采用为精轧螺纹钢筋,注浆材料采用水灰比为0.4~0.45的纯水泥浆。锚杆11的钢筋顶部加工成长度为5-7cm的螺纹。锚头20采用镀锌钢垫板19和锁定螺母13进行锁定,垫板19尺寸为20cm
×
20cm
×
20cm,垫板19中间预留有钢筋预留孔23,钢筋预留孔23的大小为26mm,螺母为六角螺母,其螺纹与钢筋螺纹匹配,螺母与垫板19之间设置有楔形钢垫块。垫板19上还开设有注浆预留孔22,通过注浆预留孔22进行注浆。锚杆11的锚头20采用c30砼进行封锚,封锚顶部距离锚杆11钢筋顶部≥5cm。
48.在一些实施例中,锚杆11的数量设为多根,多根锚杆11在填充体7上间隔分布。通过设置有多根锚杆11,多根锚杆11共同配合,使得填充体7与边坡具有多个加固点位,从而更好的将填充体7一同固定在边坡的凹坑6内,边坡的稳定性更强。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坑修复结构还包括植被绿化层,植被绿化层种植于填充体7的表面。通过在填充体7的表面设置有植被绿化层,实现后期植被的恢复,植被的根系扎根于填充体7中,利于植被的营养吸收。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植被绿化层包括木条植生和厚层基材15,木条植生包括钢筋、木板条4、植生袋3和植生孔5,厚层基材15铺设于填充体7的坡面上。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7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植生孔5并插设有第二锚钉14,木板条4设置于第二锚钉上14,以供植生袋3布置。采用钻孔工具对泡沫混凝土坡面开设植生孔5,并架设木板条4与植生袋3,有利于后期草类、灌木等根系能顺利扎入泡沫混凝土坡体中,可确保植被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质,稳定附着坡面并充分提供相应养分,实现后期植被的恢复。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7的坡面还铺设有金属网和sns柔性防护网2。通过设置有金属网、sns柔性防护网2可使喷播基质均匀的分布在边坡坡面上,使营养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脱落,为后期植被生长整齐提供有利平台。
53.其中,植生袋3通过铁丝或塑料绑扎带绑扎在木档条、第二锚钉14或金属网上,植生袋3为管状,其直径为50mm~70mm,长度为50mm~2000mm,袋内装有当地草类、灌木等植被生长的营养成份。金属网为裹塑镀锌铁丝网12,铁丝直径≥2.0mm,网孔为50mm
×
50mm~
70mm
×
70mm,网与网之间的搭接宽度≥50mm,采用18#铁丝间隔30cm绑扎牢固,所述的植生孔5直径50mm,孔间距500m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40
°
,孔深250mm。第二锚钉14采用螺纹钢筋,直径为14mm,第二锚钉14的钻孔直径为20mm,孔眼间距为30cm。将植生袋3通过铁丝或塑料绑扎带绑扎在木档条、第二锚钉14或内层镀锌铁丝网12上,sns柔性防护网2是通过采用所述锚杆11代替原钢绳锚杆11,将传统sns柔性防护网2固定到需要防护治理的岩质边坡上。
54.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公路路堑边坡水毁凹陷坑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边坡坡面,清除坡面松散堆积及局部松动开裂岩土,适当拓宽凹坑6(凹陷冲沟)的沟底。b、在浇筑填充体7前,先在凹坑6的沟底增设轻质、抗腐蚀性较好的塑料盲沟8,塑料盲沟8的外侧包裹两层土工布,防止土颗粒堵塞塑料盲沟8中的空隙,然后采用镀锌铁丝将塑料盲沟8固定在凹坑6的沟底,塑料盲沟8的下侧与坡面的急流槽9相接,急流槽9与公路边沟相接,将上部边坡和凹陷坑底内汇入、渗入凹陷坑中的水引入到公路边沟。c、在凹坑6底和侧壁中设置垂直坡面打入的第一锚钉17(型号为c22hrb400),坡面间距2m
×
2m,第一锚钉17的长度根据填充体7的回填深度而定,第一锚钉17的长度常为回填深度的1/2,其中第一锚钉17的1/2长度锚入岩土体,另外1/2长度悬空,起到临时固定泡沫混凝土,增强抗倾覆能力。然后按照水毁前原斜坡的坡率搭立临时模板,进行泡沫混凝土的分层修复回填至原始坡面的高程,保证回填区域与两侧坡面顺接。临时模板每次搭立高度1m,随后在模板内浇筑泡沫混凝土,每次浇筑厚度宜为30~80cm。每层浇筑体顶面水平铺设一层焊接钢丝网,钢丝网规格为φ6mm10cm
×
10cm,纵向搭接长度20cm,横向搭接长度30cm。d、泡沫混凝土回填完成后,待强度达到预定值后拆除临时模板,在泡沫混凝土的坡面上开设植生孔5,植生孔5内种有根系较发达的草灌,钻孔直径10~15cm,深度为20~30cm,钻孔倾斜与水平夹角呈45
°
,钻孔间距为50cm
×
50cm。e、在填充体7上进行锚杆11和第二锚钉14钻孔的布设和钻孔,增设第二锚钉14和锚杆11,第二锚钉14采用螺纹钢筋,直径为14mm,第二锚钉14的钻孔直径为20mm,孔眼间距为30cm;锚杆11采用d25psb930精轧螺纹钢筋,长度宜穿过泡沫混凝土的填充体7,并进入凹坑6的底部稳定基岩中的长度大于2m,多根锚杆11间隔分布,水平间距4.5m,纵向坡面间距2.25m。f、在锚钉孔中插入第二锚钉14(钢筋),在锚杆11的钻孔位置插入设置好若干对中支架21的锚杆11,并通过伸入钻孔底的注浆管,进行钻孔内一次注浆,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g、在经过f步骤处理后的填充体7的坡面上设置木板条4,其放置并固定在第二锚钉14之上,然后在坡面上铺设第一层镀锌铁丝网12,其铁丝网12与铁丝网12之间的搭接宽度≥50mm,采用18#铁丝间隔30cm绑扎牢固;铁丝网12中铁丝直径≥2.0mm,网孔为50mm
×
50mm~70mm
×
70mm,网与网之间的搭接宽度≥50mm,采用18#铁丝间隔30cm绑扎牢固。h、在木板条4上放置植生袋3,植生袋3为管状,其直径为50mm~70mm,长度为50mm~2000mm,袋内装有当地草类、灌木等植被生长的营养成份。植生袋3通过铁丝或塑料绑扎带绑扎在木板条4、锚钉14或金属网12上。从上至下铺设第二层sns柔性防护网2;其通过采用锚杆11代替原钢绳锚杆11,将传统sns柔性防护网2固定到需要防护治理的边坡坡面上;对坡面锚杆11端部安装带有预留锚杆11钢筋孔的镀锌钢垫板19后,设置楔形钢垫板19,并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通过锁定螺母13对锚杆11进行拧紧锁定,采用c30砼对锚头20进行封锚,浇筑形成锚墩10。i、用机械或人工作业将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基材混合物喷播至岩质边坡的坡面上,喷播应从上到下分块喷播。j、浇水、病虫害防治养护管理。
5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5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