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5314发布日期:2023-01-20 19:2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市政园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


背景技术:

2.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
3.目前,水渠的侧壁均为水泥或石砌,水渠中心凹陷处供水流通过,渠道的功能单一,造景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其具有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的优点。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包括一般渠段和生态渠段,所述一般渠段和生态渠段均包括倾斜的第一边坡和第二边坡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渠底;所述生态渠段的渠底包括自下而上的聚氯乙烯膜、黏土层,所述生态渠段的渠底设有沿纵向布置且位于两侧的生态带,生态带包括混凝土栅格和设于混凝土栅格内的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渠段的第一边坡和第二边坡均包括自下而上的基础层和防护层,防护层包括朝向渠底一侧的下段和连接下段的上段,上段设有第一浆砌卵石,下段设有生态孔洞。
7.进一步设置:所述基础层为c15混凝土垫层,防护层为第一c10混凝土垫层,生态孔洞和第一浆砌卵石均设于第一c10混凝土垫层上。
8.进一步设置:所述一般渠段的第一边坡、第二边坡和渠底均为第二c10混凝土垫层,一般渠段的第一边坡和第二边坡的上半段均自下而上设有黏土垫层和第二浆砌卵石层以及种植孔,第二c10混凝土垫层的中间层设有保湿毯,保湿毯连接种植孔和渠底。
9.进一步设置:所述一般渠段的渠底设有旋转叶轮。
10.进一步设置:所述一般渠段和生态渠段的顶部均设有混凝土封顶,且在混凝土封顶处设有护栏。
11.进一步设置:所述生态孔洞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孔洞,且相邻孔洞之间间距为80cm。
1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第一,由于本发明对一般渠道进行了改进,并且增加了生态渠段,在经济和运营管理上没有显着差异,对污染物的去除、水的循环利用和达标率有很好的效果。
14.第二,本发明中沟渠内的水生植物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农药等污染物,净化水质;运河植物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运河内的温度变化,促进作物生长。
附图说明
15.图1是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横向截面图;
16.图2是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竖向截面图;
17.图3是生态渠段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一般渠段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0、一般渠段;101、第一边坡;102、第二边坡;103、聚氯乙烯膜;104、黏土层;105、混凝土栅格;106、生态带;107、基础层;108、防护层;109、第一浆砌卵石;110、生态孔洞;111、渠底;
20.200、生态渠段;201、黏土垫层;202、第二浆砌卵石层;203、保湿毯;204、旋转叶轮;205、种植孔;206、第二c10混凝土垫层;
21.300、混凝土封顶;301、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24.一种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如图1所示,包括纵向方向上布置的一般渠段100和生态渠段200,一般渠段100和生态渠段200为一组,在纵向方向上等长的布置多组。
25.如图2所示,一般渠段100和生态渠段200均包括倾斜的第一边坡101和第二边坡10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渠底111。第一边坡101和第二边坡102的坡度比均为1:2。
26.如图1和图3所示,生态渠段200的渠底111包括自下而上的聚氯乙烯膜103、黏土层104,生态渠段200的渠底111设有沿纵向布置且位于两侧的生态带106。生态带106包括混凝土栅格105和设于混凝土栅格105内的水生植物。混凝土栅格105为无砂混凝土框格,渠底111的水生植物可以对于农业水生植物源的营养化处理,水生植物可以通过直接面组织利用其直接组织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本实施例中,举例一些水生植物,比如凤眼蓝、荇菜、花菖蒲、碗莲、荷花、雨久花等,一方面可以得到生态修复的效果,另一方面造景也美观。在不同的生态渠段200内可以养殖不同的水生植物。
27.生态渠段200的第一边坡101和第二边坡102均包括自下而上的基础层107和防护层108,基础层107为c15混凝土垫层,防护层108为第一c10混凝土垫层,防护层108包括朝向渠底111一侧的下段和连接下段的上段,上段设有第一浆砌卵石109,第一浆砌卵石109突出防护层108所在表面,形成逃生坡面,坡面为方便动物迁移逃生生的通道,方便动物通过。下段设有生态孔洞110。生态孔洞110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孔洞,且相邻孔洞之间间距为80cm,每个孔洞的直径为10cm。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隧道底下设置等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
28.如图4所示,一般渠段100的第一边坡101、第二边坡102和渠底111均为第二c10混凝土垫层206,一般渠段100的第一边坡101和第二边坡102的上半段均自下而上设有黏土垫层201和第二浆砌卵石层202以及种植孔205,第二c10混凝土垫层206的中间层设有保湿毯203,保湿毯203连接种植孔205和渠底111。一般渠段100的渠底111设有旋转叶轮204。在一般渠道内的边坡上,种植部分的植被,并且利用旋转叶轮204可以在水流冲击的过程中,将雨水向坡面两侧引导,起到浇水的作用。水的流速不够时,底下的保湿毯203可以吸收渠底
111的水分,供给上部的植物吸收。该处的制备可以形成上部的造景,又可以得到一定的绿化作用。
29.如图1、 图3和图4所示,一般渠段100和生态渠段200的顶部均设有混凝土封顶300,且在混凝土封顶300处设有护栏301,对渠道进行防护,避免人体坠入。
30.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般渠段(100)和生态渠段(200),所述一般渠段(100)和生态渠段(200)均包括倾斜的第一边坡(101)和第二边坡(10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渠底(111);所述生态渠段(200)的渠底(111)包括自下而上的聚氯乙烯膜(103)、黏土层(104),所述生态渠段(200)的渠底(111)设有沿纵向布置且位于两侧的生态带(106),生态带(106)包括混凝土栅格(105)和设于混凝土栅格(105)内的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渠段(200)的第一边坡(101)和第二边坡(102)均包括自下而上的基础层(107)和防护层(108),防护层(108)包括朝向渠底(111)一侧的下段和连接下段的上段,上段设有第一浆砌卵石(109),下段设有生态孔洞(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107)为c15混凝土垫层,防护层(108)为第一c10混凝土垫层,生态孔洞(110)和第一浆砌卵石(109)均设于第一c10混凝土垫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般渠段(100)的第一边坡(101)、第二边坡(102)和渠底(111)均为第二c10混凝土垫层(206),一般渠段(100)的第一边坡(101)和第二边坡(102)的上半段均自下而上设有黏土垫层(201)和第二浆砌卵石层(202)以及种植孔(205),第二c10混凝土垫层(206)的中间层设有保湿毯(203),保湿毯(203)连接种植孔(205)和渠底(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般渠段(100)的渠底(111)设有旋转叶轮(20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般渠段(100)和生态渠段(200)的顶部均设有混凝土封顶(300),且在混凝土封顶(300)处设有护栏(3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孔洞(110)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孔洞,且相邻孔洞之间间距为8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态修复型生态水渠,涉及市政园林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一般渠段和生态渠段,所述一般渠段和生态渠段均包括边坡、渠底;所述生态渠段的渠底包括自下而上的聚氯乙烯膜、黏土层,所述生态渠段的渠底设有沿纵向布置且位于两侧的生态带,生态带包括混凝土栅格和设于混凝土栅格内的水生植物;生态渠段的边坡包括自下而上的基础层和防护层,防护层包括朝向渠底一侧的下段和连接下段的上段,上段设有第一浆砌卵石,下段设有生态孔洞。由于本发明对一般渠道进行了改进,并且增加了生态渠段,在经济和运营管理上没有显着差异,对污染物的去除、水的循环利用和达标率有很好的效果。率有很好的效果。率有很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宁亚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中恒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