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5151发布日期:2023-01-14 07:2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治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土保持治理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的黄土层或松散风化带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且在暴雨增多的情况下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一般会种植植物,但是在植物未生长到有能力固定水土之前,极易被暴雨冲走,不但不能固定水土,还损失植物,造成浪费。在植物的根部安装水土紧固装置对地表以下进行加固,避免发生暴雨时将沙土连同植物一起冲走。
3.现有技术为了保持治理树木根部水土的装置包括第一挡土板和第二挡土板,第一挡土板设置有两个且两端设置有凹槽,第二挡土板设置有两个且两端设置有凸块;两个第一挡土板相对平行设置,两个第二挡土板平行设置在两个第一挡土板之间,第二挡土板上设置的凸块配合安装进第一挡土板上设置的凹槽内,使得第二挡土板与第一挡土板相互垂直形成水土保持治理装置。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调节装置内空间的大小,而需要被固定的植物的根部尺寸大小并不相同,当植物的根部太大时就无法使用该装置。所以需要开发一种尺寸大小可调节的水土保持治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土保持治理装置使用时无法根据植物根部大小调节装置大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包括: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
6.所述第一桶体侧壁设有上下贯穿所述第一桶体内的开口,且所述第一桶体包括第一外壁和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上且靠近所述开口处横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弹性件;
7.所述开口内套设有所述第二桶体,并且所述第二桶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槽背离所述第二桶体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桶体。
8.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壁上端、下端均设置有所述滑槽,且所有的所述滑槽平行设置,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设置。
9.优选的,所述滑槽为内嵌于所述第一内壁的长方体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壁的顶面、底面、朝向所述第二桶体的侧面均为敞口的立方体形状。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一内壁之间形成设置有第一反渗透膜。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桶体的用于与所述第一桶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凸起,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凸起连接,并且所述凸起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桶体包括第二外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外壁和所述第二内壁
之间设置有第二反渗透膜。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桶体底部设置插接头。
15.优选的,所述插接头为倒三角形或者倒置的锥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通过将第二桶体套设于第一桶体的开口处,且用弹性件连接,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可相对移动,二者围绕的空间内部尺寸可调,当需要固定的植物的根部比较大时,根据需要的大小拉开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至合适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植物根部,应用广泛;通过设置弹性件,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受弹性件的作用力,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套设部分重合,装置体积变小,储存时不占空间,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的第一桶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的第二桶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第一桶体;11-第一外壁;12-第二外壁;2-第二桶体;21-第二外壁;22-第二内壁;3-第一反渗透膜;4-第二反渗透膜;5-滑槽;6-凸起;7-插接头;8-弹性件;9-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治理装置,包括:第一桶体1和第二桶体2;
25.第一桶体1侧壁设有贯穿第一桶体1内的开口9,且第一桶体1包括第一外壁11和第一内壁12,第一内壁12上且靠近开口9处横向设置有滑槽5,滑槽5内设置有弹性件8,弹性件8为弹簧,弹性件8自然伸展时的长度小于滑槽5长度的1/4;
26.开口9内套设有第二桶体2,第二桶体2与第一桶体1形成闭合通体,并且第二桶体2滑动连接在滑槽5上,弹性件8的一端连接滑槽5背离第二桶体2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桶体2。弹性件8自然伸展时的长度小于滑槽5长度的1/4,以便于给第二桶体的滑动留较多的空间。
27.将第二桶体2套设在第一桶体1的开口9处,是为了在需要增大桶内空间时,拉出第二桶体2将空间调大,横向设置滑槽5是为了使第二桶体2在拉伸或收回时能够按照滑槽5的方向移动,且顺利收回或拉开第二桶体2。
28.使用该装置时,根据树根部的大小调节决定是否需要拉开第二桶体2。当树根太大时,使用外力拉开第二桶体2,将树根放入该装置,放入后,由于弹性件8的作用,弹性件8会拉紧第二桶体2紧贴树根,最后连同植物根部以及水土保持治理装置一起放到需要水土保持治理的位置,起到水土保持治理作用。不使用该装置时,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弹性件8将第二桶体2拉进第一桶体1,放置时不占太大空间,便于收纳。
29.第一内壁12顶部、底部均设置有滑槽5,且所有的滑槽5平行设置,弹性件8与滑槽5
一一对应设置。在第一内壁12顶部、底部设置滑槽5和弹性件8,是为了在拉伸第二桶体2时,第二桶体2上下部受力均匀,不会卡住。
30.滑槽5为内嵌于第一内壁12的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一方面使第二桶体2只能在滑槽5内滑动,拉出时不会与第一桶体1彻底分开;另一方面进一步保证第二桶体2拉伸或收回时的方向。
31.第一内壁12的顶面、底面、朝向第二桶体2的侧面均为开口的立方体形状。
32.第一外壁11和第一内壁12之间形成第一夹层,第一夹层内设置有反渗透膜3。设置反渗透膜3使水只能从该装置的外面流入里面,不会从里面流到外面,保证了该装置的蓄水能力。优选的,反渗透膜3采用陶氏bw30-365反渗透膜,它是通过增大膜面积来提高产水量的而并非是通过提高膜通量及增加操作压力,所以,陶氏bw30-365可以保持治理很低的污堵速率,从而维持长期的高产水量,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寿命。
33.第二桶体2与第一桶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凸起6,弹性件8与凸起6连接,并且凸起6滑动连接在滑槽5内。弹性件8与第二桶体2直接连接时,第二桶体2不易顺着滑槽5滑动,设置凸起6后,凸起6在弹性件8的带动下,在滑槽5内滑动,从而带动第二桶体2收回或拉开。
34.第二桶体2包括第二外壁21和第二内壁22,第二外壁21和第二内壁22均为弧形、且端部分别相交,中间形成第二夹层,第二夹层内设置有反渗透膜3。
35.第一桶体1底部铺设有干草碎屑。铺设干草碎屑一方面可以保持治理水分,另一方面干草碎屑时间长了会腐烂发酵,变成有机肥给该装置内的植物提供养分。
36.因为设置了反渗透膜3和干草碎屑,保证了该装置的蓄水能力和提供养分的作用。
37.第一桶体1底部设置3个以上插接头7。优选的,设置4个插接头7。4个插接头保证了该装置放置时平衡性好,不易倾斜倾倒。
38.插接头7为倒三角形或者倒置的锥形。插接头7设置成倒三角形或倒置的锥形是为了使用该装置时,更容易将其插入土里。
39.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