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方便且牢固的水池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5480发布日期:2023-01-06 22:0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方便且牢固的水池围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池围板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安装方便且牢固的水池围板。


背景技术:

2.水池是用自然形成的装有水的小型坑洼或者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而为了避免出现溺水事故,会在水池外侧围上一圈围板作为防护,但传统围板存在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牢固的水池围板。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安装方便且牢固的水池围板,其特征在于,该水池围板包括有:
6.围板主体,所述围板主体两侧分别设置连接部和嵌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卡槽,所述嵌入部和所述卡槽形成卡合结构,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卡槽的侧壁设置限位孔,连接部的外侧设置凸起的第一限位部;
7.衔接件,所述衔接件为弹性材质,所述衔接件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侧壁的两端均固定限位销,固定槽内侧壁内还固定凸起的第二限位部;其中,
8.拼接的两所述围板主体中,两所述围板主体的所述连接部对齐,所述衔接件的所述固定槽套在两所述连接部外,并且所述固定槽内两端的所述限位销分别嵌入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限位孔,所述衔接件内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将两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限位部卡在所述固定槽内。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嵌入部侧边设置凸出的第一卡合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卡槽内壁设置凸出的第二卡合部,所述嵌入部嵌入至所述卡槽内之后,所述第二卡合部将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在所述卡槽内,形成卡合结构。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嵌入部嵌入至所述卡槽内的一端具有镜像倾斜的两第一斜面,两所述第一斜面连接位置为第一棱角,所述第一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斜面远离所述第一棱角的一边。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卡槽槽口的一端具有镜像倾斜的两第二斜面,所述固定槽套在所述第二斜面外,两所述第二斜面连接位置为第二棱角,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斜面远离所述第二棱角的一边。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衔接件包括上衔接板和该上衔接板的两侧均固定的下衔接板,所述上衔接板和所述下衔接板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固定槽,所述限位销固定在所述下衔接板。
13.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水池围板包括围板主体和衔接件。围板主体两侧分别设置连接部和嵌入部,连接部设
置卡槽,嵌入部和卡槽形成卡合结构,连接部在卡槽的侧壁设置限位孔,连接部的外侧设置凸起的第一限位部。衔接件为弹性材质,衔接件设置固定槽,固定槽内侧壁的两端均固定限位销,固定槽内侧壁内还固定凸起的第二限位部。在操作时,通过卡槽与嵌入部的卡合,实现两围板主体的竖向稳定叠加,再将衔接件的固定槽套在两围板主体的连接部外,实现两围板主体的横向稳定连接,从而完成水池围板的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围板主体竖向叠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围板主体横向叠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围板主体横向相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衔接部和限位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围板主体竖向叠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相邻围板主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相邻围板主体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围板主体安装形成围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4.如附图1和5所示,一种安装方便且牢固的水池围板,该水池围板包括有围板主体1和衔接件2。其中,所述衔接件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所述围板主体1,且所述衔接件2为弹性材质,具体可以是合成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韧性,受力后可变形但不易折断。
25.如附图1和2所示,所述围板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连接部11和嵌入部12,所述连接部11设置卡槽13,所述嵌入部12和所述卡槽13形成卡合结构。具体的说, 所述嵌入部12侧边设置凸出的第一卡合部121,所述连接部11在所述卡槽13内壁设置凸出的第二卡合部111。纵向拼接两所述围板主体1时,所述嵌入部12嵌入至所述卡槽13内,过程中所述连接部11的两侧弹性的外扩,至所述第二卡合部111将所述第一卡合部121卡在所述卡槽13内,即形成卡合结构,使纵向拼接的两所述围板主体1难以直接的拉开分离。进一步地,所述嵌入部12嵌入至所述卡槽13内的一端具有镜像倾斜的两第一斜面122,两所述第一斜面122连接位置为第一棱角,所述第一卡合部121位于所述第一斜面122远离所述第一棱角的一边,此第一斜面122的结构相当于所述嵌入部12嵌入所述卡槽13一端的两侧均具有导向的斜面,通过此斜面的导向作用可便于嵌入部12嵌入至所述卡槽13内。
26.如附图3至6所示,所述衔接件2设置固定槽21,所述固定槽21内侧壁的两端均固定限位销22,固定槽21内侧壁内还固定凸起的第二限位部23。具体的,所述衔接件包括上衔接板2a和该上衔接板2a的两侧均固定的下衔接板2b,所述上衔接板2a和所述下衔接板2b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固定槽21,所述限位销22固定在所述下衔接板2b,所述第二限位部23固定为所述上衔接板2a相对所述下衔接板2b向外延伸形成,其中,横向拼接的两所述围板主体1时,将两所述围板主体1的所述连接部11对齐,再将所述衔接件2的所述固定槽21套在两所述连接部11外,至所述固定槽21内两端的所述限位销22分别嵌入两所述连接部的所述限位
孔14,以及所述衔接件2内的所述第二限位部23将两所述连接部11的第一限位部15卡在所述固定槽21内即可。此安装后的结构中,利用第二限位部23对第一限位部15起到的限制作用,以及限位孔14对限位销22的限制、定位作用,避免衔接件2在使用过程中脱离连接部11,而衔接件2的设置可增强两所述围板主体1上连接部11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两所述围板主体1上连接部1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分离的风险,从而增强横向相邻围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水池围板散架,提高水池围板的牢固性。
27.上述安装过程中,由于衔接件2为弹性材质,因此在安装水池围板时,只需将衔接件2扣在连接部11上进行按压,使第二限位部23向外变形扩张,将连接部11扣进固定槽21内即可,便于围板的快速安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11背向所述卡槽13槽口的一端具有镜像倾斜的两第二斜面112,两所述第二斜面112连接位置为第二棱角,所述第一限位部15位于所述第二斜面112远离所述第二棱角的一边,所述固定槽21套在所述第二斜面112外,此第二斜面112的结构相当于所述连接部11嵌入所述固定槽21内一端的两侧均具有导向的斜面,通过此斜面的导向作用可便于固定槽21套在所述连接部11外。
28.另外,如附图1所示,所述围板主体1上矩形阵列有若干加强筋16,该加强筋16均设于连接部11和嵌入部12之间,该加强筋16的设置,可增强围板主体1的强度,降低围板主体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折断的风险,同时在安装时,如附图7至9所示,可根据客户定制水池的高度,将围板主体1进行竖向叠加。
29.此外,如附图9所示,这个围板主体1的长度也可根据客户所定制的水池直径,直接一次成型作出围板主体1的长度,而后将围板主体1的首尾端通过衔接件2进行衔接固定即可,更为方便快捷。
30.在安装时,根据客户定制水池的高度,将围板主体1进行拼接,纵向拼接两围板主体1时,嵌入部12嵌入至卡槽13内,过程中所述连接部11的两侧弹性的外扩,至所述第二卡合部111将所述第一卡合部121卡在所述卡槽13内,即形成卡合结构,使纵向拼接的两所述围板主体1难以直接的拉开分离,从而增强纵向相邻围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横向拼接两围板主体1时,将两围板主体1的连接部11对齐,再将衔接件2的固定槽21套在两连接部11外,至固定槽21内两端的限位销22分别嵌入两连接部的限位孔14,以及衔接件2内的第二限位部23将两连接部11的第一限位部15卡在固定槽21内即可,利用第二限位部23对第一限位部15起到的限制作用,以及限位孔14对限位销22的限制、定位作用,避免衔接件2在使用过程中脱离连接部11,而衔接件2的设置,可增强两围板主体1上连接部11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两围板主体1上连接部1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分离的风险,从而增强横向相邻围板主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水池围板散架,提高水池围板的牢固性。且在安装时,由于连接部11和衔接件2为弹性材质,因此在安装水池围板时,只需将连接部11扣在嵌入部12上,以及衔接件2扣在连接部11上进行按压,即可实现围板主体1之间,以及连接部11和衔接件2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便于水池围板的快速安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卡槽13与嵌入部12的卡合,实现两围板主体1的竖向稳定叠加,再将衔接件2的固定槽21套在两围板主体1的连接部11外,实现两围板主体1的横向稳定连接,从而完成水池围板的快速安装。
31.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