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水池合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7831发布日期:2022-12-10 01:43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水池合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水排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水池合建系统。


背景技术:

2.石化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水体环境风险综合预防与控制体系,确保全部事故排水处于受控状态,事故水池收集的主要为生产事故废水、消防废水、初期雨水等,为保证事故水池不挪作他用,《石化企业水体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要求》qsh 0729-2018规定:事故水池非事故状态下需占用时,占用容积不得超过1/3。现状事故水池基本为一个大的池子,难以直观判断非事故时事故水池占用是否超过1/3,易导致非事故状态下事故水池占用容积过大。
3.雨水在排出厂界前应设置监控池,监控池应具有切断、返回不达标雨水的设施,全厂设置雨水监控池,用于监控厂区外排清净雨水水质和雨水提升。厂区内各区域经清污分流后的清净雨水汇流至雨水监控池,理论上清净雨水均为达标雨水,可直接外排,但实际会因为众多因素导致清净雨水不达标,例如:(1)初期雨水截留池设计过小;(2)雨污切换装置采用人工控制造成反应滞后,部分超标初期雨水溢流外排;(3)污染汇流区设置不合理,部分可能产生跑冒滴漏污染且受降雨冲刷的区域未考虑初期雨水截留。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水池合建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检测方式导流进入雨水池的雨水,达标清净雨水直接提升至厂外,不达标雨水提升至事故水池暂存,之后提升至污水处理场处理;事故废水经雨水监控池直接提升至事故水池。因事故水池进行了分格,第一格容积不超过事故水池总有效容积的1/3。非事故状态下,若事故水池第一格水已满,则打开电动闸板,经事故水提升泵提升至污水处理场处理。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6.一种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水池合建系统,包括雨水监控池、多格事故水池和事故水提升池;所述雨水监控池的进水口设置机械格栅;所述雨水监控池内设置有雨水提升泵,所述雨水提升泵出口设置有两路管线,两路管线分别连通厂外雨水系统和事故水池,每路管线均设置有控制管线通断的电动阀,所述雨水监控池内设置在线水质检测仪,在线水质检测仪与控制系统相连,控制系统基于水质检测仪检测结果,判断进入雨水监控池的水是事故污水、不达标清净雨水或达标清净雨水,进而控制各电动阀的启闭状态;每格事故水池与雨水提升池之间均设置有电动闸门,所述事故水提升池内设置有事故水提升泵,所述事故水提升泵出口设置有两路管线,两路管线分别连通污水处理厂和事故水分流池;所述事故水池与雨水监控池之间设置有手动闸门。
7.优选的,所述雨水监控池、事故水提升池和事故水池内均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控制系统相连。
8.优选的,多个事故水池之间均设置有溢流洞。
9.优选的,雨水监控池前方设置有格栅池,所述格栅位于格栅池与雨水监控池之间。
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降雨工况下和雨水监控池合建的事故水池排水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1.步骤1、经初期雨水截留后的雨水经雨水管网自流排入格栅池,经过机械格栅拦截大块漂浮物,然后进入雨水监控池;
12.步骤2、水质检测仪在线检测雨水水质,若满足雨水排放标准,雨水提升泵将雨水排放至厂外,若不满足雨水排放标准,雨水提升泵将雨水提升至事故水池;
13.步骤3、降雨结束后,根据事故水池充水情况打开电动闸门,不达标雨水从事故水池进入事故水提升池,事故水提升泵将不达标雨水提升至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14.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雨水在雨水监控池内停留时间为10min。
15.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随着时间推移,雨水监控池内雨水增多,水质逐步改善,满足雨水排放标准后,雨水提升泵将雨水排放至厂外。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事故工况下和雨水监控池合建的事故水池排水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7.步骤1、事故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进入雨水监控池,经雨水提升泵提升至事故水池;
18.步骤2、事故水经溢流洞依次溢流入其他事故水池,事故水池达到报警液位后,控制室报警,远程开启电动闸门,事故水进入事故水提升池,事故水提升泵将事故水提升至事故水分流池;
19.步骤3、待事故结束后,对事故水进行人工检测,若检测不合格,打开相关电动阀,经事故水提泵提升至污水处理场处理;若检测合格,经手动闸门回流至雨水监控池后经雨水提升泵排至厂外。
20.需要注意的是:
21.1、事故水提升泵站按一级负荷设计,一组为运行泵,采用电动机泵,另一组为备用泵,采用柴油机泵,供停电工况使用。
22.2、事故水提升泵一和二均可现场手动启/停,根据液位连锁停泵,控制室可远程手动停泵;
23.3、雨水收集系统兼做事故排水收集系统。
24.4、事故水池等分为3格,三格之间经溢流洞联通,当事故水池a2水满时依次溢流入事故水池b3和事故水池c4,事故水池c4设有液位报警计。
25.5、第一、二、三电动闸门常关,事故水泵开启前可根据事故水池内充水情况选择现场打开电动闸门;闸门可现场手动开启/关闭;
26.6、手动闸门常闭,为联通事故水池与雨水监控池的备用通道,供事故水达标回流至雨水监控池的情况下使用。
27.7、第一电动阀为常闭阀门,第二电动阀为常开阀门,第三电动阀15、第四电动阀16处于常闭状态。
28.8、全厂各事故水池采用管道联通,当其中一座事故水池容积不足时,通过事故水转输泵将事故水提升排入其他事故水池中。或与周边企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事故水池互联互通,提高防控能力。
29.9、事故水池进行分格联通,事故水池a2有效容积不超过事故水池总有效容积的1/3,非事故工况下,若事故水池a2已满,应及时排空事故水池,以满足非事故状态下,事故水池占用容积不得超过事故水池容积的1/3的要求。
30.10、溢流洞尺寸为h
×
b=1m
×
2m,前面事故水池溢流洞底与池底平,后面事故水池洞底标高根据溢流水位确定。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2.(1)对清净雨水进行有效监控,不达标清净雨水提升至事故水池进行暂存,清净雨水直接排至厂外。
33.(2)雨水监控池水质达标情况可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工检测滞后的风险,减小外排水质不达标的风险,并且能有效控制进入事故水池的清净雨水量,减小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负荷。
34.(3)事故水池进行分格,第一格事故水池有效容积不超过事故水池总有效容积的1/3,能直观判断非事故状态下,事故水池占用容积不超过事故水池容积的1/3。更好的控制非事故状态下,事故水池占用容积不得超过事故水池容积的1/3的要求。
35.(4)事故水池分格,设置同样的事故水泵停泵水位,使停泵后事故水池内剩余水量更少,减少非事故时的容积占用;
36.(5)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水池合建可减少整体容积,降低工程造价,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38.图2是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39.图3是图1中ⅱ的局部放大图;
40.图4是图1的a-a剖面图;
41.图5是图1的b-b剖面图;
42.图6是图1的c-c剖面图;
43.图7是图1的d-d剖面图;
44.图中,1雨水监控池,2事故水池a,3事故水池b,4事故水池c,5事故水提升池,6格栅池,7水质检测仪,8液位计a,9液位计b,10液位计c,11雨水提升泵,12事故水提升泵,13第一电动阀,14第二电动阀,15第三电动阀,16第四电动阀,17手动闸门,18第一电动闸门,19第二电动闸门,20第三电动闸门,21机械格栅,22溢流洞,23通气孔,24人孔,25厂区雨水管,26至厂外管线,27至事故水池管线,28至污水处理厂管线,29转输管线,30雨水提升池集水坑,31事故水提升池集水坑,32钢筋混凝土盖板,34控制中心dcs。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雨水监控池和事故水池合建系统,该系统中的事故水池采用3格事故水池分格连通的形式,系统包括雨水监控池1、事故水池a2、事故水池b 3、事故水池c4和事故水提升池5,雨水监控池1用于监控雨水水质和雨水提升,在雨水监控池前方设置格栅池6,格栅池与雨水监控池之间设置机械格栅21,并设置在线水质检测仪7,水质检测仪7与控制系统dcs 34相连,基于水质检测仪检测结果,判断进入雨水监控池的水是事故污水、不达标清净雨水或达标清净雨水,进而控制系统控制各电动阀的启闭状态,监控达标清净雨水由雨水提升泵11经厂外管线26直接提升排至厂外,事故雨水和不合格清净雨水切换提升进入事故水池a2储存。非事故状态下,根据事故水池充水情况,选择打开事故水提升池5电动闸板,不达标雨水进入事故水提升池,由事故水提升泵12经污水处理厂管线28将不达标清净雨水提升至污水处理场;事故状态下若事故水量巨大,液位计c10报警远程打开事故水提升区闸门,事故水提升泵将事故水转输至其他联通的事故水池,即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中提到的事故水分流池。
47.2、该发明包括两种工况:
48.工况一:下雨的时候,前15min的雨水为初期雨水,初期雨水被单独收集到厂区设置的初期雨水池,下雨15min之后,经初期雨水截留后的清净雨水自厂区雨水管25自流排入雨水监控池1的格栅池6,先经过机械格栅21拦截大块漂浮物,然后进入雨水监控池1,雨水监控池停留时间10min。根据在线检测仪7检测数据,若不满足雨水排放标准,雨水经雨水提升泵11提升至事故水池a 2;随着时间推移,水质逐步改善,水质达标后,连锁关闭第二电动阀14,开启第一电动阀13,雨水提升泵将清净雨水经至厂外管线26提升至厂外。降雨结束后,根据事故水池2、3、4充水情况打开电动闸门18、19、20,事故水提升池5充水,事故水提升泵12根据液位计c 12反馈的信号启动事故水提升泵12,第三电动阀15开启,第四电动阀16关闭,将不达标雨水经至污水处理厂管线28提升至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
49.工况二:事故状态下,事故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进入雨水监控池1后,经雨水提升泵11提升至事故水池a 2,若事故水量较大,各事故水池间经溢流洞22联通,事故水依次溢流进入事故水池b、事故水池c。事故水池c设有液位报警计b9,事故水池c4达到报警液位后,控制室报警,控制中心dcs远程开启3个电动闸门,事故水提升泵12根据液位计c10反馈的液位信号启动事故水提升泵12,第四电动阀16开启,第三电动阀15关闭,将事故水提升至其他事故水池。待事故结束后,对事故水进行人工检测,若检测合格,经手动闸门17回流至雨水监控池1后排至厂外26;若检测不合格,根据事故水池充水情况打开电动闸门,事故水提升池内5充水,事故水提升泵12根据液位计c 10反馈的信号连锁启/停水泵,将不达标雨水提升至污水处理场28进行处理。
50.1、第一、二、三电动闸门常关,事故水提升泵12开启前可根据事故水池内充水情况选择现场或远程打开电动闸门,闸门可现场手动开启/关闭;
51.2、手动闸门17所连渠道为不合格的雨水监控池水流至事故水池a2的备用通道,供停电工况使用。
52.3、雨水监控池1内设有雨水提升泵11,提升不达标清净雨水和事故水至事故水池a2;事故水提升池设置事故水提升泵12,输送事故水至污水处理场28,或转输至其他事故水池29。
53.4、雨水提升泵11、事故水提升泵12与控制系统相dcs 34连,雨水监控池1和事故水提升池5均设有液位计a 8、液位计c 10,基于预设的液位,实现泵连锁启/停、远程手动启泵以及就地手动启停泵操作。
54.5、事故水提升泵由启泵液位和停泵液位,控制泵的启停。
55.6、在雨水监控池上方局部地方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板32,在事故水提升池5上方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板32,用于安装泵体,在水泵吸水管位置,设置雨水提升池集水坑30和事故水提升池集水坑31,便于泵体汲水。
56.7、控制系统选用dcs自动控制,现场箱上的“手动/自动”开关选择“自动”方式时,dcs自动采集进水tod检测仪和液位计数据,清净雨水分流设置、事故水提升泵排水去向由dcs自动控制,控制雨水提升泵、事故水提升泵和电动闸门的启闭也由dcs控制。
57.8、手动控制:当dcs出现故障或需要进行手动操作时,把现场箱上的“手动/自动”开关选择“手动”,即可通过现场箱上的起停按钮控制电动阀门的开关。
58.9、以上检测及连锁开阀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60s,具体延迟时间可以人为进行调节;控制中心dcs设置显示屏幕和操作面板,可以看到电动闸门的开关状态,以及进水tod检测数值,显示屏同时能显示设备故障信号,具备现场手动修改设定数据等控制功能。
59.10、本工程拦截格栅间隙为5mm,材质采用ss304不锈钢材质。
60.11、雨水提升池集水坑、事故水提升池集水坑低于相应池底高度不小于800mm。另外,水池内还包括通气管23、人孔2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