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漏盖及具有该地漏盖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3744发布日期:2023-03-24 16:2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漏盖及具有该地漏盖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地漏盖及具有该地漏盖的地漏。


背景技术:

2.地漏,是连接建筑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
3.在申请号cn201510516997.0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回水防臭地漏装置,其公开了本体上端活动安装有过滤盖,本体内的中部通过内外台阶配合依靠自身重力安装有凸型圆环且凸型圆环底部套有硅胶原料的弹性漏斗,弹性漏斗的下部出水处呈扁平状并弹性贴合密封构成密闭隔臭结构,本体下端的出口安装有弹簧漏水器,弹簧漏水器上端为下水管,下水管中间安装有弹簧,弹簧上端通过上接板与下水管连接,上接板上设有流水间隙,弹簧的下端与底盖固定连接,底盖与下水管的下端出口相配合。此专利申请中虽然设置有过滤盖,但是该过滤盖平行设置,毛发及衣物上纤维等细小线状物容易钩挂在地漏盖上,在淋浴时很容易就堵塞过滤盖的下水孔或下水缝,需要经常对钩挂在地漏盖上的毛发及衣物上纤维等细小线状物进行清理,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同时还容易滋生细菌。
4.在申请号为cn20162023081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漏,其公开了各下水通道缝通过地漏盖中心下水孔互相连通,相互间无结构间隔连接;将地漏盖的各下水通道缝间的地漏盖结构肢制作成向地漏盖中心下水孔往下倾斜的构造,形成向中心下凹的形状;将地漏盖的各下水通道缝制作成弯曲的形状。将地漏篦子制作成锥形,中间高四周低;地漏篦子的相邻两条篦子条只两端结构相连接,中间无连接,形成相邻两篦子条间的过水缝为一条单缝;篦子条从篦子的底部周围向顶部的数量逐渐减少,成“人”字形结构形式,使每条过水缝都为从上至下的单缝。此申请中的地漏盖不具备加强筋,使用时的强度和刚性较差,容易影响地漏盖的使用寿命,另外,地漏篦子不具备防臭效果,建筑排水管道系统内的臭气很容易会从地漏盖上的孔中溢出,使屋内空间充满难闻的气味。
5.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漏盖及具有该地漏盖的地漏。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地漏盖,其包括盖本体及分别贯穿盖本体设置的下水孔和多个下水缝隙,多个所述下水缝隙经由下水孔相互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地漏盖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盖本体上的多个相互连接的盖板,所述下水缝隙由相邻的两个盖板的内侧壁围设而成;多个所述盖板靠近下水孔的一端均向下倾斜。
10.进一步地,所述地漏盖还包括与盖板连接的加强筋。
11.一种具有该地漏盖的地漏,其包括前文所述的地漏盖、地漏筒、贯穿地漏筒设置的排水结构及设置于地漏筒的内腔内的防臭内套,所述地漏盖盖设于防臭内套的开口处,所述下水孔和下水缝隙经由防臭内套的出水口与地漏筒的内腔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防臭内套包括落水漏斗及设置于落水漏斗上并与落水漏斗的内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地漏盖设置于落水漏斗的开口处,所述出水口能与地漏筒的内腔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地漏还包括与地漏筒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的提手。
14.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位于地漏筒的内腔的中部。
15.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于地漏筒的周向及底端的多个排水孔一。
1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设置于地漏筒的顶端周向的多个排水孔二,多个所述排水孔二整齐地排列在地漏筒的顶端周向,所述出水口突伸至最底端的排水孔二的下方。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毛发等细小线状物堵塞下水孔或/和下水缝隙的问题;建筑排水管内的异味或虫子被出水口阻绝在地漏筒的内腔内,防虫防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被毛发堵塞的频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地漏被毛发堵塞导致需要清理的频率,且地漏的清理方便、迅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地漏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地漏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地漏筒;2、排水结构;3、防臭内套;4、加强筋;5、盖本体;6、下水孔;7、下水缝隙;8、建筑排水管;9、落水漏斗;10、出水口;11、盖板;12、提手;13、排水孔二;14、排水孔一。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漏盖,其包括盖本体5及分别贯穿盖本体5设置的下水孔6和多个下水缝隙7,多个所述下水缝隙7经由下水孔6相互连通。所述下水缝隙7的俯视投影呈弧形。
27.具体地,所述下水孔6和多个下水缝隙7组成一个下水结构,所述下水结构的数量设置多个,优选地,下水结构的数量可根据建筑排水管8的直径大小来选择性增减,下水结构的数量设置为1-4个。一种具有该地漏盖的地漏,其包括前文所述的地漏盖、地漏筒1、贯穿地漏筒1设置的排水结构2及设置于地漏筒1的内腔内的防臭内套3,所述地漏盖盖设于防臭内套3的顶端开口处,所述下水孔6或/和下水缝隙7分别经由防臭内套3的底端的出水口10与地漏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地漏筒1插设于建筑排水管8内,所述地漏筒1的内腔经由排水结构2与建筑排水管8连通;所述防臭内套3包括落水漏斗9及设置于落水漏斗9的底端并
与落水漏斗9的内腔连通的出水口10,所述地漏盖设置于落水漏斗9的顶端开口处,所述出水口10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硅胶或硅橡胶等材料制成,所述出水口10具有弹性收缩功能,所述出水口10能与地漏筒1的内腔连通,未排放污水时,出水口10处于收缩密封状态,建筑排水管8内的异味或虫子被有弹性收缩功能的出水口10阻绝在地漏筒1的内腔内,防虫防臭效果好。
2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污水经由下水缝隙7或/和下水孔6流至防臭内套3的内腔,污水中夹杂着的毛发等细小线状物容易从下水缝隙7或者/和下水孔6进入到落水漏斗9的内腔内,毛发等细小线状物不易钩挂在地漏盖的盖板11上,有效避免了毛发等细小线状物导致下水孔6和多个下水缝隙7堵塞的问题。在落水漏斗9内腔内的污水的重力及冲击力的作用下,出水口10产生弹性形变并张大,落水漏斗9的内腔内的污水和毛发等细小线状物流经出水口10并流至地漏筒1的内腔内,地漏筒1的内腔内的污水经由排水结构2流至建筑排水管8内,从而实现污水的排放。由于部分毛发等细小线状物无法经由排水结构2排出地漏筒1的内腔,所以会导致部分毛发等细小线状物滞留在地漏筒1的内腔内,又由于地漏筒1的内腔的面积相对于接近于平面状的地漏盖的面积要大很多,排水结构2占用地漏筒1的内腔的面积可相应的增大,在同样多毛发等细小线状物的情况下,完全堵塞排水结构2的概率要明显少于完全堵塞下水孔6或/和下水缝隙7的概率,地漏筒1的内腔内能存留大量的毛发等细小线状物并且不影响排水结构2的正常排水;当滞留在地漏筒1的内腔内的毛发等细小线状物数量较少时不会影响排水结构2的污水排放,随着污水的排放量的增加,滞留在地漏筒1的内腔内毛发等细小线状物的数量积累较多并不断堆积时,排水结构2逐渐被被毛发等细小线状物封堵,排水结构2的污水排放速度减慢,使用者感受到污水排放速度减缓后,可将地漏盖和防臭内套3从地漏筒1上拆卸下来,再将地漏筒1从建筑排水管8中提出,然后再对存留地漏筒1内的毛发等丝状物进行清理,从而完成了对排水结构2的疏通,清理完毕后再将地漏筒1、地漏盖和防臭内套3分别复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排水结构2不易堵塞,排水结构2的清理频率低、清理方便、清理速度快,大大节约使用者的清理时间。
29.进一步地,所述地漏盖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盖本体5上的多个相互连接的盖板11,所述下水缝隙7由相邻的两个盖板11的内侧壁围设而成;多个所述盖板11靠近下水孔6的一端均向下倾斜。
3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污水流动至地漏盖上的毛发等细小线状物若钩挂在盖板11上,由于多个所述盖板11靠近下水孔6的一端向靠近防臭内套3的方向向下凸起,钩挂在盖板11上的毛发等丝状物在污水的带动下能沿着向下倾斜设置的盖板11向靠近下水孔6的方向滑动,最后从下水孔6滑入防臭内套3的内腔内,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毛发钩挂在盖板11上导致下水孔6或/和下水缝隙7堵塞的问题。
31.进一步地,所述地漏盖还包括设置于盖板11靠近防臭内套3的一侧的加强筋4。增设加强筋4,提高了盖本体5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和刚性,提高了盖本体5的使用寿命。
32.进一步地,所述地漏还包括与地漏筒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的提手12。所述提手12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3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需要将地漏筒1从建筑排水管8内拆出进行清理,可依次将地漏盖和防臭内套3从地漏筒1上拆卸下来,首先转动提手12至合适手提的位置,然后手提提手12将地漏筒1从建筑排水管8内取出并进行清理,清理完后复位即可,地漏筒1的手提和
清理方便。将提手12与地漏筒1转动地连接,当不需要使用提手12时,可将提手12转动至靠在地漏筒1的内侧壁上,避免提手12与防臭内套3抵触,导致影响防臭内套3的正常使用、安装和排水的问题。
34.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10突伸至地漏筒1的内腔的中部。
35.具体地,所述排水结构2包括设置于地漏筒1的周向及底端的多个排水孔一1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出水口10突伸至地漏筒1的内腔的中部内,污水能从地漏筒1的底端及周向的多个排水孔一14流入建筑排水管8内,提高排水孔一14的排水效率高,同时,还能避免沉积于地漏筒1的底端毛发堵塞在出水口10的周向,导致出水口10无法正常打开并出水的问题,有利于地漏筒1的快速排水。
36.具体地,所述地漏筒1和地漏盖均可采用塑胶、不锈钢、铜等材料制成,地漏筒1和地漏盖的生产成本低,加工和制造方便。
37.实施例二。
38.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排水结构2包括设置于地漏筒1的顶端周向的多个排水孔二13,多个所述排水孔二13整齐地排列在地漏筒1的顶端周向,所述出水口10突伸至最底端的排水孔二13的下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污水能从出水口10流至地漏筒1的内腔内,毛发等细小线状物沉积在地漏筒1的底端,污水在地漏筒1的底端内沉积直至污水漫过最下方的排水孔二13并通过最下方的排水孔二13流至建筑排水管8内,从而实现污水的排放。当污水排放完毕后,位于排水孔二13下方的地漏筒1内会积存有污水,将出水口10突伸至最底端的排水孔二13的下方,当没有污水冲击出水口10时,出水口10处于收紧状态,并且积存在地漏筒1的腔体内的污水会没过出水口10,通过积存在地漏筒1的腔体内的污水对出水口10进行密封,使得建筑排水管8内的异味和虫子被出水口10更好地阻绝在地漏筒1的内腔内,从而实现了双重防臭和防虫的效果。
39.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其余结构相同,相同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的解析,在此不一一赘述。
40.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4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