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0670发布日期:2023-02-28 22:4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


背景技术:

2.针对位于江、河附近水池类结构,由于地下水位较高,设计中必须解决的就是结构的抗浮问题。如不采取可靠有效的抗浮措施,可能会造成水池结构上浮隆起变形,进而造成底板开裂、结构失稳等问题。常用的抗浮处理方法主要有:自重抗浮、锚固抗浮(抗拔桩、锚杆抗浮)等。
3.由于水池结构无顶板,无法通过增加覆土厚度的方式来增加自重,仅能通过水池侧壁及底板厚度才能增加一些重量,同时也会造成体积的增大,进而增大浮力,因此通过增加水池自重进行抗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锚固抗浮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抗拔桩抗浮与土层锚杆抗浮。此方法对于大体积的水池抗浮效果显著,但是大部分水养池底板为平板基础,采用桩基进行抗浮,则必须采取对底板局部的加强或改变底板结构布置方式,会进一步增加造价。且由于水养池结构无顶板的特性,水位较高情况下,抗拔桩或土层锚杆使用数量较多,造价较高。
4.基于上述抗浮处理方法,在水位较高的前提下,针对水池结构施工,其地基处理必须综合考虑地基承载力及抗浮设计,地基处理成本及处理难度相对低水位区域大大提高。结合水文地质、周边建(构)筑物、兼顾水养池用途、降低造价及施工便利等因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富水地区通过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并结合水池供水系统提高用水使用率的抗浮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包括:多个水养池,设置在所述水养池底部下方及所述水养池的墙趾上方的碎石盲沟,位于所述碎石盲沟底部的金属滤管,设置在所述水养池周边、且与所述金属滤管相接通的集水管道,与所述集水管道相接通的多个集水井,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水井内部、适于抽取所述集水井内部积水的排水泵。
7.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水养池的墙趾上方的碎石盲沟底部沿着垂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水位检测装置。
8.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金属滤管底部设置有阳极棒;所述阳极棒、金属滤管分别与直流电的正、负极相连接。
9.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抗浮水池还包括蓄水池及泵房工程;在所述蓄水池及泵房工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水养池。
10.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排水泵的出水管道与所述蓄水池及泵房工程的进水口相连接。
11.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排水泵的出水管道设置有智能止回阀。
12.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抗浮水池抗拔桩设置40根抗拔桩。
13.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碎石盲沟包括:沟渠,铺设在所述沟渠上表面的多层土工布,设置在所述土工布内的碎石层,以及平铺在所述碎石层上方的底板垫层。
1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碎石盲沟收集地下水或雨水,然后汇聚至排水井,然后采用水位监控—水泵—止回阀三级联动排水措施,通过智能疏导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从而节约抗拔桩的工程造价,并将排水泵的出水管道与蓄水池及泵房工程的供水系统结合设置,达到节约水养池用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池平面分布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排水系统节点断面图。
17.附图标记为:水养池1、碎石盲沟2、底板垫层3、金属滤管4、集水管道5、集水井6、排水泵7、水位检测装置8、阳极棒9、蓄水池及泵房工程10、智能止回阀11、河道补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19.参阅附图1至2,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包括:蓄水池及泵房工程10,在蓄水池及泵房工程10两侧设置有多个水养池1,本实施例中共计8个水养池,所述水池深度约为3m。其中,所述蓄水池及泵房工程10通过管道与外界江、河、湖相连接,为水养池1提供符合规定管片养护的水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及泵房工程10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过滤池、水池处理池和收集池,为本领域常规设置,在此不做具体介绍。
20.在所述水养池1底部设置有降排水系统,所述降排水系统主要是在水养池1周边布置一圈集水管道5,并连接降水集水井6,在所述水养池1底部下方及所述水养池1的墙趾设置级配碎石盲沟2,通过管道接入集水井6,在所述集水井6内部设置有排水泵7,并在所述排水泵7的出水管道设置有智能止回阀11,适于抽取所述集水井6内部积水。所述碎石盲沟2包括: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的沟渠,铺设在所述沟渠上表面的多层土工布,以及设置在所述土工布内的碎石层;并在在所述碎石盲沟2上方平铺有底板垫层3,形成地基,用于建造水养池1。另外,在所述水养池1的墙趾上方的碎石盲沟2底部沿着垂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水位检测装置8,通过多个水位检测装置8获取地下水的高度,确定合适的降水方案,有效控制抗浮水位,提高整个抗浮水池的抗浮及承载力。
21.采用传统锚固抗浮处理方案,需设置200根抗拔桩,现通过设置排水系统来降低地下水,并结合水养池1供水系统将所抽取地下水用于水养池1日常用水的抗浮处理方法,抗拔桩仅需设置40根,大幅减少抗拔桩用量,节约土建建设成本约166万元。
22.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泵7的出水管道与河道补水管12相连接,将集水井6
中的积水排至河道补水管12,再接入蓄水池及泵房工程10的进水口,供水养池1利用。
23.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滤管4底部设置有阳极棒9;所述阳极棒9、金属滤管4分别与直流电的正、负极相连接。通过针对阳极棒9持续放电,阳极棒9、金属滤管4之间形成电泳,进一步确保地下水向渗透管内流动,从而达到降水目的。
24.为了方便理解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的技术方案,对其工作原理做出简要说明:在工作过程中,水养池1控制室通过多个水位检测装置8监控抗浮水位,当抗浮水位过高时,地下水可以沿着碎石盲沟2、金属滤管4、集水管道5汇聚至集水井6,根据设计抗浮水位启动集水井6泵进行抽水,形成水位监控—水泵—止回阀三级联动排水措施,保证水位在可控范围,提高整个抗浮水池的抗浮及承载力。
2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水养池,设置在所述水养池底部下方及所述水养池的墙趾上方的碎石盲沟,位于所述碎石盲沟底部的金属滤管,设置在所述水养池周边、且与所述金属滤管相接通的集水管道,与所述集水管道相接通的多个集水井,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水井内部、适于抽取所述集水井内部积水的排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养池的墙趾上方的碎石盲沟底部沿着垂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水位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滤管底部设置有阳极棒;所述阳极棒、金属滤管分别与直流电的正、负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水池还包括蓄水池及泵房工程;在所述蓄水池及泵房工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四个水养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的出水管道与所述蓄水池及泵房工程的进水口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的出水管道设置有智能止回阀。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水池的底部设置40根抗拔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盲沟包括:沟渠,铺设在所述沟渠上表面的多层土工布,以及设置在所述土工布内的碎石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碎石盲沟上方平铺有底板垫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富水地区抗浮水池,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多个水养池,设置在所述水养池底部下方及所述水养池的墙趾上方的碎石盲沟,位于所述碎石盲沟底部的金属滤管,设置在所述水养池周边、且与所述金属滤管相接通的集水管道,与所述集水管道相接通的多个集水井,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水井内部、适于抽取所述集水井内部积水的排水泵。本实用新型通过碎石盲沟收集地下水或雨水,然后汇聚至排水井,然后采用水位监控—水泵—止回阀三级联动排水措施,通过智能疏导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从而节约抗拔桩的工程造价。从而节约抗拔桩的工程造价。从而节约抗拔桩的工程造价。


技术研发人员:陆婷婷 张宝利 郑钰 姜吉龙 徐方磊 张天雨 王永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天盈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3/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