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单元及复合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5157发布日期:2023-02-04 01:2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廊单元及复合管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廊单元及复合管廊。


背景技术:

2.管廊修建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过程为前期进行开挖支护,后续采用人工支模编织钢筋后浇筑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围挡,容易长时间阻碍交通;且部分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3.混凝土预制管廊构件较重,运输安装不便,后期还需做防水处理,施工程序较为繁琐。纯钢结构管廊的承载能力有限,且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量控制不精确,施工环境差,浇筑混凝土后还需对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后处理。
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管廊单元及复合管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单元及复合管廊,以解决现有管廊修建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廊单元,包括顶墙、底墙和侧支撑,所述侧支撑连接于顶墙和底墙之间;所述顶墙的顶部设有浇筑口一,所述顶墙、底墙和侧支撑内部连通形成整体中空结构,所述顶墙、底墙和侧支撑的内部均设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顶部设有流通槽。
7.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板上还设有若干个流通孔。
8.优选的,所述顶墙包括顶板一、底板一和侧板一;多块侧板一连接于顶板一和底板一之间,组合形成顶墙内部的浇筑腔体一;所述浇筑腔体一内部均匀设置多块竖立的加强筋板;
9.所述浇筑口一设置于顶板一上,所述底板一上设有用于与侧支撑连通的浇筑口二;
10.所述顶板一上还设有透气孔。
11.优选的,所述底墙包括顶板二、底板二和侧板二;多块侧板二连接于顶板二和底板二之间,组合形成底墙内部的浇筑腔体二;所述浇筑腔体二内部均匀设置多块竖立的加强筋板;
12.所述顶板二上设有用于与侧支撑连通的浇筑口三;
13.所述顶板二上还设有可开合的观察孔。
14.优选的,所述侧支撑为支撑柱和/或支撑墙。
15.优选的,所述侧支撑包括多个支撑侧板,支撑侧板连接于底板一和顶板二之间,组合形成侧支撑内部的浇筑腔体三;所述浇筑腔体三内部均匀设置多块竖立或横置的加强筋板。
16.优选的,一种管廊单元还包括用于与相邻的管廊单元连接的连接组件。
17.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销轴定位孔和安装孔。
18.优选的,一种管廊单元还包括用于实现吊装的吊耳组件。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管廊,设有上述的一种管廊单元,包括多个连接的管廊单元,在顶墙、底墙和侧支撑合围区域内形成管廊通道;所述顶墙、底墙和侧支撑均为钢结构预制件;所述整体中空结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层。
20.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预制管廊单元的钢结构,并在钢结构的顶墙顶部设置混凝土浇筑口一,进行管廊施工时,只需将模块化设计的管廊单元进行拼接,再向管廊单元内部的整体中空结构浇筑混凝土即可实现管廊施工,提高了管廊施工效率。在管廊单元的顶墙、底墙和侧支撑内部设置加强筋板,可增强管廊单元钢结构的结构强度,在加强筋板顶部设置流通槽,可保证各腔室之间的混凝土流通,并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不会在顶墙、底墙或侧支撑顶部出现空洞。
22.(2)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板上的流通孔、流通槽和边角槽的设置,可使加强筋板在提升管廊单元钢结构强度的同时,保证管廊单元钢结构内部具有良好的混凝土流动性。
23.(3)本实用新型中,顶墙顶部设有浇筑口一,可对管廊单元内部的整体中空结构进行整体浇筑,顶墙顶部设有透气孔,便于浇筑时的气体从透气孔溢出,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
24.(4)本实用新型中,浇筑口一、浇筑口二和浇筑口三之间为上下同心设置,有利于保证整体中空结构内部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25.(5)本实用新型中,底墙的顶板二上设有可开合的观察孔,施工人员可通过观察孔查看底墙的浇筑情况,并通过观察孔对底墙内部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保证底墙内部的混凝土浇筑密实;底墙的底板二上还可设置浇筑口四,便于将混凝土通过底墙浇筑至地基上的管廊安装基坑中,实现管廊单元与地基的整体连接,提升管廊单元的安装稳固性。
26.(6)本实用新型中,侧支撑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支撑墙或支撑柱形式,便于将管廊单元应用于管廊的各个部位。
27.(7)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管廊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中的连接板、定位销轴和螺栓组件实现定位安装,可有效提升管廊的装配精度,提升管廊装配效率。
28.(8)本实用新型中,管廊单元还包括用于实现吊装的吊耳组件,将管廊单元放入地下的安装基坑时,可通过起重设备将管廊单元吊起,实现管廊单元的位置移动,从而实现管廊单元的铺设,提升管廊施工效率。
29.(9)本实用新型中,顶墙、底墙、侧支撑、加强筋板、连接组件和吊耳组件均可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及生产,根据管廊走向进行拼接焊接,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施工精度,提升装配效率。
30.(10)本实用新型中,顶墙、底墙和侧支撑均为钢结构预制件;在顶墙、侧支撑和底墙连通的整体中空结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层,形成钢砼结构的复合管廊;顶墙、底墙和侧支撑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相邻的管廊单元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定位连接后,在相邻的管廊单元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使复合管廊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管廊单元安装便捷、装配精度高,与混凝土层结合,使管廊单元受力更加均匀,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可提升管廊整体的强度和
抗裂性能。
3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3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管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1中顶墙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部分侧板);
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2中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1中底墙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1中侧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5中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复合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管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一种管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一种管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5中一种管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6中一种管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5.其中,1、顶墙,1a、顶墙一,1b、顶墙二,1.1、浇筑口一,1.2、顶板一,1.3、底板一,1.4、侧板一,1.5、浇筑口二,1.6、透气孔,2、底墙,2a、底墙一,2b、底墙二,2.1、顶板二,2.2、底板二,2.3、侧板二,2.4、浇筑口三,2.5、观察孔,2.6、浇筑口四,3、侧支撑,3a、侧支撑一,3b、侧支撑二,3.1、支撑侧板,4、加强筋板,4a、加强筋板一,4b、加强筋板二,4.1、流通槽,4.2、流通孔,4.3、边角槽,5、连接组件,5.1、连接板,6、吊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47.实施例1:
48.参见图1至图7,一种管廊单元及复合管廊,本实施例应用于地下管廊修建施工。
49.一种管廊单元,包括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所述侧支撑3连接于顶墙1和底墙2之间,在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合围形成的区域内形成管廊通道;多个管廊单元沿管廊铺设线路长度方向拼接,完成管廊的修建施工。本实施例中,在顶墙1的左右两侧设置侧支撑3,形成前后开口的管廊通道,如图1所示。
50.所述顶墙1的顶部设有浇筑口一1.1,所述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的内部连通形成整体中空结构,可通过浇筑口一1.1向顶墙1内部、侧支撑3内部和底墙2内部浇筑混凝土,在整体中空结构内部形成混凝土层,与钢制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形成钢砼结构,提升管廊单元的结构强度;所述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的内部均设有加强筋板4,所述加强筋板4的
顶部设有流通槽4.1,这是由于加强筋板4将顶墙1、底墙2或侧支撑3内部分隔成了多个腔室,在加强筋板4的顶部设置流通槽4.1,可保证各腔室之间的混凝土流通,并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不会在顶墙1、底墙2或侧支撑3顶部出现空洞。
51.所述加强筋板4上还设有若干个流通孔4.2,可便于各个腔室之间的混凝土实现快速流通,如图2和图3所示。
52.顶墙1和底墙2的形状可根据管廊单元所处位置进行调整,当该管廊单元处于管廊通道中间段时,顶墙1和底墙2均为规则的矩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管廊单元应用于管廊通道的中间段,为图2中的顶墙一1a所示的形式。
53.顶墙一1a包括矩形顶板一1.2、矩形底板一1.3和四块矩形侧板一1.4;多块侧板一1.4连接于顶板一1.2和底板一1.3之间,组合形成顶墙1内部的浇筑腔体一;所述浇筑腔体一内部均匀设置多块竖立的加强筋板一4a,用于加强顶墙一1的结构强度;
54.所述浇筑口一1.1设置于顶板一1.2上,所述底板一1.3上设有用于与侧支撑3连通的浇筑口二1.5,在顶墙一1a顶部的浇筑口一1.1进行浇筑时,混凝土会因重力作用通过浇筑口二1.5进入侧支撑3中,对侧支撑3内部进行混凝土填充;所述顶板一1.2上还设有透气孔1.6,便于浇筑时的气体溢出,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本实施例中,在顶板一1.2均匀设置三列浇筑口一1.1,用于对加强筋板一4a隔断形成的各个横向腔室进行均匀浇筑,透气孔1.6可以位于浇筑口一1.1的四周,也可位于每个腔室上方,保证浇筑过程中的气体溢出效果,从而确保各腔室的混凝土浇筑密实。
55.在顶墙一1a中设置的加强筋板一4a如图3所示,在加强筋板一4a的顶部设有两个矩形流通槽4.1,在加强筋板一4a的中部设有两个流通孔4.2,在加强筋板一4a的四角设有四个边角槽4.3,便于混凝土穿过加强筋板一4a实现流动。
56.参见图4,所述底墙一2a包括矩形顶板二2.1、矩形底板二2.2和四块矩形侧板二2.3;多块侧板二2.3连接于顶板二2.1和底板二2.2之间,组合形成底墙2内部的浇筑腔体二;所述浇筑腔体二内部均匀设置多块竖立的加强筋板一4a,增强底墙2的结构强度;
57.所述顶板二2.1上设有用于与侧支撑3连通的浇筑口三2.4,使混凝土经过顶墙1、侧支撑3后流至底墙2中,实现底墙2内部的浇筑;浇筑口一1.1、浇筑口二1.5和浇筑口三2.4之间为上下同心设置,有利于保证整体中空结构内部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58.所述顶板二2.1上还设有可开合的观察孔2.5,施工人员可通过观察孔2.5查看底墙2的浇筑情况,并通过观察孔2.5对底墙2内部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保证底墙2内部的混凝土浇筑密实。在浇筑后期可对观察孔2.5进行封堵,如采用钢板进行焊接密封等。
59.底板二2.2上还可设置浇筑口四2.6,便于将混凝土通过底墙2浇筑至地基上的管廊安装基坑中,实现管廊单元与地基的整体连接,提升管廊单元的安装稳固性。
60.所述侧支撑3为支撑柱和/或支撑墙,本实施例中,侧支撑3为支撑墙,即图5所示的侧支撑一3a,两个支撑墙连接于顶墙1和底墙2之间,形成前后两通式管廊单元,可应用于管廊通道的中间段。
61.本实施例中,侧支撑一3包括多个支撑侧板3.1,支撑侧板3.1连接于底板一1.3和顶板二2.1之间,组合形成侧支撑3内部的浇筑腔体三;所述浇筑腔体三内部均匀设置多块竖立或横置的加强筋板二4b,在侧支撑一3a内部形成多个竖向腔室。加强筋板二4b的顶部和底部各设有一个流通槽4.2,在加强筋板二4b的中部设有多个流通孔4.2,加强筋板二4b
的四角设有四个边角槽4.3,便于实现侧支撑一3a内部的混凝土流动。
62.一种管廊单元,还包括用于与相邻的管廊单元连接的连接组件5,用于实现多个管廊单元之间的拼接,完成地下管廊修建施工。
63.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板5.1,所述连接板5.1上设有销轴定位孔和安装孔,如图1和图7所示。
64.一种管廊单元,还包括用于实现吊装的吊耳组件6,将管廊单元放入地下的安装基坑时,可通过起重设备将管廊单元吊起,实现管廊单元的位置移动,从而实现管廊单元的铺设。
65.本技术中的顶墙1、底墙2、侧支撑3、加强筋板4、连接组件5和吊耳组件6均可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及生产,根据管廊走向进行拼接焊接,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施工精度,提升装配效率。
66.一种复合管廊,设有上述的管廊单元,多个所述管廊单元连接,在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合围区域内形成管廊通道;所述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均为钢结构预制件;所述整体中空结构内部填充有混凝土层,形成钢砼结构的复合管廊。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相邻的管廊单元通过连接组件5实现定位连接后,在相邻的管廊单元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使复合管廊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管廊单元的钢结构可提前预制,将管廊单元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只需进行管廊单元之间的安装和管廊单元的混凝土浇筑,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管廊单元安装便捷、装配精度高,与混凝土层结合,使管廊单元受力更加均匀,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可提升管廊整体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67.上述的一种管廊单元和复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如下:
68.步骤一:分别制作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在顶墙1、底墙2和侧支撑3内部焊接加强筋板4;再完成管廊单元的整体组装焊接;
69.步骤二:通过起重设备和吊耳组件6配合,将管廊单元起吊至安装位置,将该管廊单元与前一个管廊单元的连接板进行对接,通过定位销轴和连接螺栓实现该管廊单元与前一个管廊单元的定位连接;在管廊单元的连接处进行焊接;
70.步骤三:通过顶墙1顶部的浇筑口一1.1向管廊单元内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通过加强筋板4上的流通孔、流通槽和边角槽在管廊单元内部实现流动;依次实现基坑、底墙2、侧支撑3和顶墙1的浇筑,浇筑过程中,通过底墙2的顶板二2.1上的观察孔2.5观察浇筑情况,并对底墙2内部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在底墙2浇筑密实后封闭观察孔2.5;
71.步骤四:通过浇筑口一1.1观察管廊单元内部的浇筑情况,在管廊单元浇筑密实后停止浇筑,即可实现复合管廊的修建施工。
72.实施例2:
7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管廊单元应用于管廊的坡道段,侧支撑3为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支撑墙,相应的,顶墙1和底墙2与侧支撑3连接处的侧板(即侧板一1.4和侧板二2.3)也是平行四边形结构,如图8所示。
74.实施例3:
7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管廊单元应用于管廊的变径段,即前段的管廊高度为c,后段的管廊高度为d;通过本实施例的管廊单元实现不同高度的管廊段之间的连接。
76.本实施例中,侧支撑3为梯形结构的支撑墙,相应的,顶墙1和底墙2与侧支撑3连接
处的侧板(即侧板一1.4和侧板二2.3)是平行四边形结构,如图9所示。
77.实施例4:
7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管廊单元应用于管廊的拐角处,顶墙1和底墙2的形状与拐角形状匹配,具体的顶墙1为图10中顶墙二1b所示的结构,底墙2为图10中底墙二2b所示结构。在顶墙二1b与底墙二2b的内转角处设置的侧支撑3为支撑柱,如图10中的侧支撑二3b所示;在顶墙二1b与底墙二2b的外转角处设有两个支撑墙(即侧支撑一3a)。
79.实施例5:
8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管廊单元应用于三条管廊交汇处,侧支撑3包括两根支撑柱(即侧支撑二3b)和一个支撑墙(即侧支撑一3a),如图11所示,形成三通式管廊单元,实现三条管廊的连接。
81.实施例6:
8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管廊单元应用于四条管廊交汇处,侧支撑3包括四根支撑柱(即侧支撑二3b),如图12所示,形成四通式管廊单元,实现四条管廊的连接。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