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侧支撑模板阴角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7911发布日期:2023-02-04 01:5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侧支撑模板阴角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侧支撑模板阴角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地下室外墙边线距离围护桩边距离较小,外墙外边至围护桩内侧的净尺寸无法对外墙两侧进行支模并加固施工,所以只能采用室内单侧支模。但地下室外墙厚度后,层高较高,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较大,因此必须在模板外侧设置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的支撑体系,以对模板进行有效支撑。
3.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仅在模板外侧设置支撑体系,发现在阴角处有涨模的现象,影响后期装饰装修,需要剔凿处理,并且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单侧支撑模板阴角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能有效避免阴角处涨模现象的发生,保证施工质量。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单侧支撑模板阴角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阴角两侧的模板,在模板外侧设有第一支撑单元,以对阴角两侧的模板进行支撑,在阴角处设有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于两模板外侧,以对两模板进行支撑,从而避免阴角处发生涨模。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由若干三脚支撑架构成,位于同一模板外的所有三脚支撑架间隔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三脚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斜撑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柱外侧且第一斜撑杆上端与第一支撑柱固定,沿高度方向,在第一斜撑杆和第一支撑柱之间水平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柱与对应的模板连接,从而实现三脚支撑架与对应模板的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柱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二斜撑杆设置在第二支撑柱外侧且第二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支撑柱固定,沿高度方向,在第二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水平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柱由两根竖直且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构成,使得支撑柱的截面呈l形,两支撑板分别与对应的两侧模板连接,以对阴角处的两侧模板进行支撑。
10.进一步地,两支撑板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第二支撑柱。
11.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顶端设有挑架。
12.进一步地,所述挑架包括水平设置在支撑柱顶端的横杆,横杆一端与支撑柱固定,另一端上方设置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下端与横杆固定,并在横杆上方用于铺设竹跳板,以形成操作平台,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所述竖杆构成防护杆。
13.进一步地,位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端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外侧均水平设有回顶支撑杆,用于对对应的支撑梁进行回顶。
14.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底端分别设有第三斜撑杆和第四斜撑杆,第三斜撑杆上端与第一支撑柱连接,第三斜撑杆下端与位于第一支撑柱底端的第一支撑梁连接;第四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支撑柱连接,第四斜撑杆下端与位于第二支撑柱底端的第二支撑梁连接。
15.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第一地锚螺栓和第二地锚螺栓,第一地锚螺栓和第二地锚螺栓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地锚螺栓倾斜向下依次穿过第三斜撑杆和第一支撑柱插入基础地面以下,第二地锚螺栓倾斜向下依次穿过第四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柱插入基础地面以下。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在阴角两侧的模板外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可以对模板进行支撑,同时在阴角处设置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二支撑单元可以同时对阴角两侧的模板进行支撑,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阴角处发生涨模,进而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18.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时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20.图2-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21.其中:01-三脚支撑架;02-第二支撑单元;1-基础地面;2-第一地锚螺栓;3-第三斜撑杆;4-外墙;5-模板;6-挑架;7-第一支撑柱;7
’‑
第二支撑柱;8第一斜撑杆;9-紧固件;10-回顶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参见图1和图2,一种单侧支撑模板阴角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阴角两侧的模板5,在模板5外侧设有第一支撑单元,以对阴角两侧的模板5进行支撑,在阴角处设有第二支撑单元02,所述第二支撑单元02设于两模板5外侧,以对两模板5进行支撑,从而避免阴角处发生涨模。
24.这样,在阴角两侧的模板外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可以对模板进行支撑,同时在阴角处设置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二支撑单元可以同时对阴角两侧的模板进行支撑,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阴角处发生涨模,进而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25.位于同一侧外墙的模板由若干模板单元构成,每个模板单元通常由贴合在外墙表面的支撑模板、若干竖直间隔设置在支撑模板外侧的竖背楞以及若干水平设置在钢背楞外侧的横背楞构成,在此不做限定。相邻两模板单元之间通过在高度方向上设置若干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26.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由若干三脚支撑架01构成,位于同一模板5外的所有三脚支撑架01间隔设置。
27.为保证三脚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所有三脚支撑架之间水平设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在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每个三脚支撑架高度方向上设有若干紧固件9用于固定连接杆。
28.具体实施时,所述三脚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7和倾斜设置的第一斜
撑杆8,所述第一斜撑杆8设置在第一支撑柱7外侧且第一斜撑杆8上端与第一支撑柱7固定,沿高度方向,在第一斜撑杆8和第一支撑柱7之间水平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柱与对应的模板5连接,从而实现三脚支撑架01与对应模板5的连接。
29.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支撑单元02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柱7’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二斜撑杆设置在第二支撑柱7’外侧且第二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支撑柱7’固定,沿高度方向,在第二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柱7’之间水平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柱7’由两根竖直且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构成,使得支撑柱的截面呈l形,两支撑板分别与对应的两侧模板连接,以对阴角处的两侧模板进行支撑。
30.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支撑单元和三脚支撑架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柱的截面呈l形,这样,第二支撑柱的两直角边就可以分别与阴角两侧的模板进行接触,以对阴角两侧的模板进行有效支撑,避免阴角处出现涨模。
31.具体实施时,两支撑板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第二支撑柱7’。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强度和刚度,提高支撑稳定性。
32.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7’顶端设有挑架6。
33.具体实施时,所述挑架6包括水平设置在支撑柱顶端的横杆,横杆一端与支撑柱固定,另一端上方设置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下端与横杆固定,并在横杆上方用于铺设竹跳板,以形成操作平台,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所述竖杆构成防护杆。
34.这样,在第一支撑柱上设置的挑架6包括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撑柱顶端的横杆,横杆一端与第一支撑柱固定,另一端上方设置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下端与横杆固定;在第二支撑柱上设置的挑架6包括水平设置在第二支撑柱顶端的横杆,横杆一端与第一支撑柱固定,另一端上方设置设有竖杆,所述竖杆下端与横杆固定。然后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横杆上方铺设竹跳板,从而形成操作平台,便于施工人员施工,竖杆构成防护杆,然后在防护杆上绑扎钢丝绳,从而形成防护栏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5.如图2所示,为保证挑架的结构安全性,还在横杆下设有斜撑和加固杆。
36.具体实施时,位于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7’底端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外侧均水平设有回顶支撑杆10,用于对对应的支撑梁进行回顶。
37.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回顶支撑杆为顶丝。
38.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7’底端分别设有第三斜撑杆3和第四斜撑杆,第三斜撑杆3上端与第一支撑柱7连接,第三斜撑杆3下端与位于第一支撑柱7底端的第一支撑梁连接;第四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支撑柱7’连接,第四斜撑杆下端与位于第二支撑柱7’底端的第二支撑梁连接。
39.具体实施时,还包括若干第一地锚螺栓2和第二地锚螺栓,第一地锚螺栓2和第二地锚螺栓分别与第一支撑柱7和第二支撑柱7’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地锚螺栓2倾斜向下依次穿过第三斜撑杆3和第一支撑柱7插入基础地面1以下,第二地锚螺栓倾斜向下依次穿过第四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柱7’插入基础地面1以下。
4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