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78780发布日期:2023-05-06 23:1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属于水利工程。


背景技术:

1、堤坝为节省工程量和投资,设防浪墙通过其安全超高作用来降低堤坝顶高程,实现防浪、防洪、阻水功能。为防止波浪翻越坝顶而在坝顶挡水前沿设置墙体,多以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为主料,用模板浇筑而成。防浪墙高度为1.0~1.2m,其造型式样简单,但美观度差,难以适合当今宜居、和谐、景观化的主体要求。

2、堤坝顶防汛道路,根据实际通行环境安全需要,临水侧设安全护栏。护栏种类形式较多,常见有混凝土护栏、波形护栏和缆索护栏等。其中,封闭式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护栏具有一定的防浪、阻水功能。通过仿真和造型,可实现景观舒适目标。如仿真石景观防浪墙将防浪墙与传统栏杆相结合,增加立柱、横梁扶手、装饰块等结构造型,并在外表面喷涂防水、耐腐蚀的天然石粉,实现景观与防洪并重的现代新型防浪墙的特性与要求。但混凝土结构存在剥落、裂缝缺陷和再生利用性较差等问题。同时,封闭固定式结构对动物迁徙、基因交流和微生物穿透,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3、另外,防浪墙功能的实现与水库、河道、湖泊汛期洪水频率有较大的关系,为移动式防浪墙出现提供了机会。移动式防浪墙多采用铝合金材质耐腐蚀抗老化,由立柱、防洪挡板组成,护栏立柱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基础固定,有着坚固耐用、结构轻便、施工周期短、拆装便捷等优点,主要用于堤防河滩地、公园出入口等应急防漫地方。但美观性较差,完成汛期阻水拆装过后,将失去安全防护功能。

4、现阶段,一般将移动式防浪墙和永久安全护栏分开设置,分别实现防浪和阻水功能。因此,针对现有堤坝防浪墙和安全护栏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耦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不仅保留防浪墙的整体性、连续性,并能较好地实现景观与防洪功能,同时增加视觉通透和亲水感受,减少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包括设置在堤坝顶部临水侧的防浪墙本体和安全护栏本体;所述防浪墙本体位于所述安全护栏本体的临水侧;

3、所述防浪墙本体、所述安全护栏本体采用共同的立柱件和地面混凝土基础;所述立柱件的底部设有托台,所述托台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

4、所述安全护栏本体还包括横梁扶手,所述横梁扶手固定在所述立柱件的顶部;所述横梁扶手的背水侧形成有装饰部,所述装饰部设有装饰槽,所述装饰槽的内部设有灯带。

5、作为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件采用带竖向矩形槽的方钢立柱或带螺栓孔的方钢立柱。

6、作为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优选方案,所述防浪墙本体固定在所述立柱件的临水侧。

7、作为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优选方案,若干所述立柱件沿所述防浪墙本体等间距的分布;所述防浪墙本体的高度低于所述立柱件的高度。

8、作为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优选方案,所述防浪墙本体由若干叠梁板上下组接形成,所述叠梁板端部由上至下依次镶嵌在所述立柱件的竖向卡槽内;或所述叠梁板端部由上至下依次用活动螺丝与所述立柱件固定。

9、作为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优选方案,所述横梁扶手的内部形成有电线容纳腔,所述电线容纳腔用于向所述灯带通过电线进行供电。

10、作为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件的顶部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横梁扶手底部采用自攻螺钉连接。

11、作为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优选方案,所述横梁扶手的底部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加强板处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有封板。

12、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堤坝顶部临水侧的防浪墙本体和安全护栏本体;防浪墙本体位于安全护栏本体的临水侧;防浪墙本体、安全护栏本体采用共同的立柱件和地面混凝土基础;立柱件的底部设有托台,托台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安全护栏本体还包括横梁扶手,横梁扶手固定在立柱件的顶部;横梁扶手的背水侧形成有装饰部,装饰部设有装饰槽,装饰槽的内部设有灯带。本实用新型在堤坝顶临水侧的地面混凝土基础结构,不仅作为支撑立柱件的固定结构,传递并分散荷载至地面,也可兼作防汛道路的路肩,保护路面结构,还可作为临水侧护坡的护肩;防浪墙本体和安全护栏本体形成线性连续体,布置在临河侧,具有明细的视线导向作用;竖向立柱件作为防浪墙本体和安全护栏本体耦合结构,防浪阻水时,传递、扩散并削弱风浪荷载作用;立柱件通过横梁、灯带相连,形成一道临河侧的安全护栏本体,具有安全防护作用;还可根据环境需要,通过不同的造型装饰设计成通透美观的风景线,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增加视觉通透和亲水感受,减少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堤坝顶部临水侧的防浪墙本体(1)和安全护栏本体(2);所述防浪墙本体(1)位于所述安全护栏本体(2)的临水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件(3)采用带竖向矩形槽的方钢立柱或带螺栓孔的方钢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墙本体(1)固定在所述立柱件(3)的临水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立柱件(3)沿所述防浪墙本体(1)等间距的分布;所述防浪墙本体(1)的高度低于所述立柱件(3)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墙本体(1)由若干叠梁板(11)上下组接形成,所述叠梁板(11)端部由上至下依次镶嵌在所述立柱件(3)的竖向卡槽内;或所述叠梁板(11)端部由上至下依次用活动螺丝与所述立柱件(3)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扶手(7)的内部形成有电线容纳腔(12),所述电线容纳腔(12)用于向所述灯带(10)通过电线进行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件(3)的顶部设有加强板(13),所述加强板(13)和所述横梁扶手(7)底部采用自攻螺钉(1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扶手(7)的底部形成有容纳槽(15),所述加强板(13)处于所述容纳槽(15)中;所述容纳槽(15)的底部连接有封板(16)。


技术总结
一种堤坝移动式防浪墙与安全护栏的耦合结构,其在堤坝顶临水侧的地面混凝土基础结构,不仅作为支撑立柱件的固定结构,传递并分散荷载至地面,也可兼作防汛道路的路肩,保护路面结构,还可作为临水侧护坡的护肩;防浪墙本体和安全护栏本体形成线性连续体,布置在临河侧,具有明细的视线导向作用;竖向立柱件作为防浪墙本体和安全护栏本体耦合结构,防浪阻水时,传递、扩散并削弱风浪荷载作用;立柱件通过横梁、灯带相连,形成一道临河侧的安全护栏本体,具有安全防护作用;还可根据环境需要,通过不同的造型装饰设计成通透美观的风景线,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增加视觉通透和亲水感受,减少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何彬,王导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