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河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7564发布日期:2023-03-10 22:5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河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河道。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河道分为自然河道和人工渠道。对于自然河道来说,由于自然河道的河底未硬化,污水、未净化达标的中水、含有农药残留的农田雨水等水质进入河道将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且污染极难消除。对于人工渠道来说,通常对人工渠道的河底以及边坡进行硬化处理,虽然能够避免水质进入河道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但是,一方面,优质地表水进入河道后无法渗入地下;另一方面,混凝土护坡易风化,也不易生长水生植物,导致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以对人工渠道中流动的水质进行自然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生态河道的新技术方案。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态河道,包括:
5.河道本体,所述河道本体包括混凝土护底和混凝土护坡,所述混凝土护底形成所述河道本体的河底,所述混凝土护底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混凝土护坡,所述混凝土护坡形成所述河道本体的边坡;
6.横格板和纵格板,所述混凝土护底的上表面以及所述混凝土护坡的上表面分别布置多个横格板以及多个纵格板,所述横格板与所述纵格板围成多个方格,所述方格内填土。其中,所述纵格板是沿河道方向的格板,所述横格板是垂直河道方向的格板。
7.土工布,所述土工布设置于所述河道本体的下侧;
8.补排水管道和滤水层,所述补排水管道设置于所述土工布的下侧,所述补排水管道的两端与控制室连通,所述补排水管道上密布渗水孔,所述补排水管道外面包裹滤水层;
9.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能通过所述补排水管道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
10.可选地,生态河道还包括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设置于河底,所述控制室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所述控制室与所述补排水管道连通;
11.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通过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控制室内,并由所述补排水管道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
12.可选地,沿所述河底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控制室,相邻的所述控制室之间通过所述补排水管道连通。
13.可选地,所述控制室的顶面与河底处横格板以及多个纵格板的顶面平齐,所述进水孔设置于所述控制室的顶面,所述控制室穿过所述混凝土护底和所述土工布。
14.可选地,生态河道还包括控水建筑物,所述控水建筑物沿所述河底的纵向分布;所述控水建筑物的顶面高于河底处横格板以及多个纵格板的顶面,用于雍水。控水建筑物可以是水闸、水坝等。
15.可选地,所述控制室包括集水室、进水管、拦污单元和滤水单元,所述集水室的顶部低于河底,所述集水室连接所述进水管,进水管的远离所述集水室的一端形成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中设置有滤水单元,靠近所述进水孔设置所述拦污单元;
16.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依次经过拦污单元、所述滤水单元进入所述集水室。
17.可选地,所述控制室还包括进排水闸阀和控制单元,所述进排水闸阀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排水闸阀的打开或者关闭。
18.可选地,所述补排水管道位于地下透水层。
19.可选地,所述补排水管道与所述土工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2米。
20.可选地,所述补排水管道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补排水管道沿所述河底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补排水管道沿所述河底的纵向延伸。
21.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护底的上表面以及混凝土护坡的上表面分别布置多个横格板以及多个纵格板,所述横格板与所述纵格板围成多个方格,所述方格内填土。横格板与所述纵格板不仅能够较好地保护方格内的土,避免方格内的土被水流冲走,以更好地保护混凝土护坡避免风化,而且通过在方格内种植水生植物为水生物提供生长繁育的基本条件,使生态河道中生物多样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以对生态河道中流动的水质进行自然净化。
23.进一步地,土工布设置于河道本体的下侧,补排水管道设置于土工布的下侧,补排水管道的两端与控制室连通,补排水管道上密布渗水孔,补排水管道外面包裹滤水层。其中,河道本体和土工布能够有效避免劣质地表水渗入地下,有效地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24.因此,当生态河道中流动优质地表水时,打开控制室的闸阀经补排水管道,从而使得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能通过补排水管道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从而补充地下水;而当生态河道中流动劣质地表水时,关闭控制室的闸阀,使得劣质地表水无法通过补排水管道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另外,当地下水富裕时,也可通过控制室的闸阀,使得地下水由补排水管道反向进入生态河道中,从而能够较好地调节地下水位。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生态河道的横断面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生态河道的纵断面示意图。
27.图中:1、补排水管道;2、土工布;3、混凝土护底;4、混凝土护坡;5、横格板;6、纵格板;7、土;8、控水建筑物;9、控制室。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9.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
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河道,其包括河道本体、横格板5、纵格板6、土工布2、补排水管道1和滤水层。
34.具体地,所述河道本体包括混凝土护底3和混凝土护坡4,所述混凝土护底3形成所述河道本体的河底,所述混凝土护底3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混凝土护坡4,所述混凝土护坡4形成所述河道本体的边坡。
35.所述混凝土护底3的上表面以及所述混凝土护坡4的上表面分别布置多个横格板5以及多个纵格板6,所述横格板5与所述纵格板6围成多个方格,所述方格内填土7。
36.需要说明的是,横格板5以及纵格板6的高度为0.5—1.5米,厚度0.1—0.2米,围成的方格边长2—5米,其尺寸大小,根据所处位置、最大水流速度、种植的植物、冻土厚等因素选定。例如:河底,格板高可选1—1.5米,方格边长可选2米;水面以上的河坡,格板高可选0.5米,方格边长可选5米;种植芦苇处,格板高可选1.5米,方格边长可选5米;方格内土的体积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河底、河坡混凝土裸露面积比例小,对生态影响很小。
37.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土工布2设置于所述河道本体的下侧;所述补排水管道1设置于所述土工布2的下侧,所述补排水管道的两端与控制室9连通,所述补排水管道1上密布渗水孔,所述补排水管道外面包裹滤水层。例如,补排水管道1的外表面包裹一层滤水材质以形成覆盖在渗水孔的滤水层。而且,滤水层能够有效避免地下土壤等进入补排水管道1中堵塞补排水管道1。
38.所述横格板5与所述纵格板6围成多个方格内填充的土7为水生物提供生长繁育的基本条件,使生物多样化,保护混凝土护坡4,减缓混凝土风化。对于土7的选择,尽量选择粘土,粘土会逐渐形成胶泥,胶泥即抗冲又防渗,有助于提高生态河道的安全性能,延长混凝土护坡4、混凝土护底3的寿命。
39.需要说明的是,土工布2能够防止污水渗入地下,也能防止堤防渗水引起管涌、流土、坍塌等险情,防止堤防湿软、湿陷。混凝土护底3能够防止大洪水冲刷河底,保护、伸展土
工布2,形成横格板5、纵格板6的稳定基础。混凝土护坡4能够防止洪水冲刷生态河道的边坡,保护、伸展土工布,形成横格板5、纵格板6的稳定的基础。
40.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能通过所述补排水管道1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护底3的上表面以及混凝土护坡4的上表面分别布置多个横格板5以及多个纵格板6,横格板5与纵格板6围成多个方格,方格内填充土7。横格板5与纵格板6不仅能够较好地保护方格内的土7,避免方格内的土7被水流冲走,以更好地保护混凝土护坡4避免风化,而且通过在方格内种植水生植物为水生物提供生长繁育的基本条件,使生态河道中生物多样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以对生态河道中流动的水质进行自然净化。
42.进一步地,土工布2设置于河道本体的下侧,补排水管道1设置于土工布2的下侧,所述补排水管道的两端与控制室连通,补排水管道1上密布渗水孔,补排水管道外面包裹滤水层。其中,河道本体和土工布2能够有效避免劣质地表水渗入地下,有效地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43.因此,当生态河道中流动优质地表水时,打开控制室的闸阀经补排水管道,从而使得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能通过补排水管道1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从而补充地下水;而当生态河道中流动劣质地表水时,关闭控制室的闸阀,使得劣质地表水无法通过补排水管道1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另外,当地下水富裕时,也可通过控制室的闸阀,使得地下水由补排水管道1反向进入生态河道中,从而能够较好地调节地下水位。
44.可选地,生态河道还包括控制室9,所述控制室9设置于河底,所述控制室9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孔,所述控制室9与所述补排水管道1连通;
45.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通过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控制室9内,并由所述补排水管道1的渗水孔渗入至地下。
4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室9能够较好地控制生态河道内的优质地表水顺利通过补排水管道1进入地下,以调节地下水位。
47.可选地,沿所述河底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控制室9,相邻的所述控制室9之间通过所述补排水管道1连通。多个控制室9和补排水管道1的配合能够实现生态河道内的优质地表水迅速渗入地下。
48.可选地,所述控制室9的顶面与河底处横格板5、纵格板6的顶面平齐,所述进水孔设置于所述控制室9的顶面,所述控制室9穿过所述混凝土护底3和所述土工布2。这使得控制室9的结构非常合理,有利于实现混凝土护底3和控制室9共同施工,提高生态河道的施工效率。
49.可选地,生态河道还包括控水建筑物8,所述河底设置有控水建筑物8,所述控水建筑物8沿所述河底的纵向分布;所述控水建筑物8的顶面高于河底处横格板5、纵格板6的顶面,用于雍水。控水建筑物8能够根据需要在生态河道中的水位低时壅水以及在生态河道中的水位高时泄水以保持生态河道的水位,满足生态河道的基本功能。
50.可选地,所述控制室9包括集水室、进水管、拦污单元和滤水单元,所述集水室的顶部低于河底,所述集水室连接所述进水管,进水管的远离所述集水室的一端形成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中设置有滤水单元,靠近所述进水孔设置所述拦污单元;
51.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依次经过拦污单元、所述滤水单元进入所述集水室。
5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室9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够对渗入地下的优质地表水首先进行拦污操作和滤水操作,从而有效地避免对地下水进行污染。
53.可选地,所述控制室9还包括进排水闸阀和控制单元,所述进排水闸阀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排水闸阀的打开或者关闭。这使得通过控制室9实现进排水管道打开或者关闭的操作非常简单,从而能实现通过进排水管道向地下渗水或者由补排水管道1反向进入生态河道中。
54.例如,优质地表水可采用两种补排水方式。一种是无压自然渗水、排水,此时,水泵不开。当自然补水时,关闭补排水管道1的下游闸阀,打开补排水管道1的上游闸阀;当自然排水时,关闭补排水管道1的上游闸阀,打开补排水管道1的下游闸阀。另一种是有压补排水,有压补水时,关闭补排水管道1的下游闸阀,打开补排水管道1的上游闸阀,开泵补水;有压排水时,关闭补排水管道1的上游闸阀,打开补排水管道1的下游闸阀,开泵排水。
5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控制室9所处的地下情况、地表水位情况采用两种补排水方式,一是无压自然渗水、排水,二是增设补排水泵,有压补排水。通过管道和进排闸阀组合,补排水泵的功能可以转换,一泵双用。
56.可选地,所述补排水管道1位于地下透水层。这能够较好地实现补排水管道1的渗水过程。
57.可选地,所述补排水管道1与所述土工布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2米。这能够较好地保证补排水管道1的补排水功能。
58.可选地,所述补排水管道1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补排水管道1沿所述河底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补排水管道1沿所述河底的纵向延伸。这能够使得生态河道中的优质地表水能够通过补排水管道1快速渗入地下。
59.需要说明的是,该生态河道适用于缺水的平原地区,也适应于中小河流。
60.该生态河道具有如下优点:第一,通过混凝土护底3和混凝土护坡4能够有效地防止生态河道中的劣质地表水污染土壤以及地下水。第二,能够根据需要补充地下水,也可以根据需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得地下水位位于最优范围内。第三,有利于节约水资源。由于生态河道本身不渗水,通过控水建筑物8能够在生态河道内水位低时实现壅水功能,以维持生态河道的最佳水位,从而减少向生态河道中补水,从而能够较好地节约水资源。第四,生态向好,寿命长。由于生态河道能够壅水或泄水,使得生态河道水深、水位、宽度长期稳定,利于水生植物、芦苇、水生昆虫、水藻、鱼类生长繁育,有利于形成鸟、昆虫栖息地,进而形成丰厚的食物链、生物链。同时,水生植物、芦苇、水生昆虫、水藻能够净化水质,并能吸纳扬尘、沙尘、调节空气湿度。第五,生态河道能够壅水,利于引水,利于灌溉,降低用水成本。第六,保持生态河道具有合适的水位利于通航,防洪安全,投资增加少,功能提升大。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劣质地表水是指地表水水质超标,不具有向地下渗透的条件,从而较好地保护地下水。需要说明的是,劣质地表水是指水质不好,不符合向地下水排放的要求。而优质地表水是指符合向地下水排放的要求。而生态河道中富裕的优质地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当地下水位过高时能够抽取地下水调节地下水位,以防土地盐碱化。而且,该生态河道的水质净化能力强,食物链、生物链丰厚,水位、水深长期稳定,防洪安全,能够人为控制的智能生态河道。
6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生态河道的横格板5、纵格板6围成的方格内放土7,方
格内种植花草。例如,壅水线以上0.3米至壅水线以下1.5米的范围内种植芦苇之类的高杆深根水生植物,给鱼虾提供食物,是鸟、昆虫的栖息地,能净化水质,同时,高杆深根水生植物不易被水冲走,能够较好地保护混凝土护坡4。混凝土护坡4处位于水面以上的部分种植花草。
63.进一步地,每适当距离设置一个控制室9,控制室9之间的距离的远近由地下水、地表水情况等因素决定,如10公里、5公里、1公里等。控制室9的作用是地表水多而优质、地下水位低时,向地下供水;而当地下水位高时,向生态河道内排水,以防土地盐碱化。
64.同时,每适当距离设置控水建筑物8,以提高生态河道的水深,使水位稳定,距离远近由地形坡度及用途等因素决定,如50公里、100公里、150公里等。控水建筑物8的作用是地表水少时壅水,保持生态河道具有足够水深、水位,维持生态河道的生态。而地表水多且优质时,壅高水位,快速向地下渗水。但是,当地表水水质极差时无法依靠生态河道自然净化,通过开闸下泄水。并且在大洪水时,开闸下泄水。另外,生态河道壅水增大自流引水范围,降低用水成本。
65.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