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限开挖基坑的局部双排桩和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4700发布日期:2023-04-29 16:3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限开挖基坑的局部双排桩和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尤其是涉及一种受限开挖基坑的局部双排桩和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在毗邻建筑物的工程项目开挖基坑时,由于距离建筑物距离较近,因此基坑开挖对建筑物影响较大。毗邻基坑的建筑物对基坑开挖、降水或施工产生的影响更为敏感,因此对基坑施工的变形要求高于一般基坑工程。

2、相关技术中,对于紧邻既有建筑的深基坑,一般采用桩加内支撑支护结构,桩加内支撑支护结构包括桩墙和内支撑,桩墙包括多个单排桩,单排桩沿基坑的侧壁连续设置,内支撑设置在基坑内用来固定桩墙。

3、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由于基坑除紧邻既有建筑的其他三面侧壁存在放坡开挖条件,因此不满足内支撑的条件,使得当基坑深度较大时,单排桩墙的支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支护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受限开挖基坑的局部双排桩和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受限开挖基坑的局部双排桩和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受限开挖基坑的局部双排桩和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基坑内的固定桩,多个所述固定桩沿基坑的侧壁连续排布,所述固定桩远离基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加强桩,所述加强桩沿固定桩的排布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桩与相邻固定桩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梁的第一锚固件,所述加强桩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加强桩位置的第二锚固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桩远离基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加强桩,通过第一锚固件固定加强桩与固定桩之间的连接梁,通过第二锚固件固定加强桩,从而当不具备内支撑和锚索条件时,优化了单排桩墙的受力状态,有利于在基坑除紧邻既有建筑不便使用内支撑时提高支护效果。

5、可选的,所述第一锚固件设置为锚固杆,所述锚固杆穿设在连接梁内,所述锚固杆的一端贯通连接梁固定设置在地面内,另一端与连接梁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杆固定在地面内的一端为锚固杆提供了锚固点,而锚固杆的张力形成的锚固力对固定桩而言是一个沿远离基坑方向的拉力,从而使得固定柱贴进基坑的侧壁,从而实现同时固定连接梁和固定桩的目的。

7、可选的,所述第二锚固件包括锚固索和第一锚固头,所述加强桩内穿设有第一套管,所述锚固索穿设在第一套管内,所述锚固索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地面内,所述锚固索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与第一锚固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锚固头用于与连接梁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件为锚固索提供了锚固点,锚固索的张力形成锚固力,锚固力通过锚固索与第一锚固头对连接梁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从而阻止加强桩和连接梁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将加强桩固定在基坑的侧壁内。

9、可选的,所述第一锚固件设置为第一锚索,所述连接梁内穿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锚索穿设在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一锚索的一端与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锚固件设置为第二锚索,所述加强桩内穿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二锚索穿设在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二锚索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在地面内,另一端与第一锚索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件为第一锚索和第二锚索提供了锚固点,第二锚索的张力形成的锚固力在沿竖直方向拽拉连接梁和加强桩的同时拽拉第一锚索,使得第一锚索对固定桩提供一个沿远离基坑方向的拉力,从而使得固定柱贴进基坑的侧壁,提高基坑的支护效果。

11、可选的,所述连接梁远离加强桩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杆,所述第一锚固件的一端可拆卸设置有锚固块,所述第一锚固件穿设过加强杆,所述锚固块用于与加强杆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有利于提高多个连接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锚固块与加强杆抵接有利于实现第一锚固件与连接梁固定连接的目的。

13、可选的,所述连接梁靠近加强杆的侧壁上沿远离加强杆的方向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加强杆沿靠近或远离连接梁的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沿靠近或远离加强杆的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加强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上开设有供第一插块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锚固件同时穿设在第一滑动块、第一插块和加强杆内,所述第一容置槽内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一滑动块沿远离基坑的方向滑动的第一弹性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块插入第一插槽内使得加强杆与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当第一锚固件的张力形成锚固力使得第一滑动块沿靠近加强桩的方向滑动时,此时第一滑动块压缩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挤压连接梁,从而使得第一锚固件的锚固力更加均匀的传递至加强桩和固定桩上,从而提升了支护结构的抗力,增加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加强桩间隔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梁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固定桩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桩间隔均匀设置有利于平衡支护结构每一处的受力,同时便于节约材料缩短工期,通过支撑梁有利于提高相邻固定桩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相邻连接梁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梁靠近加强杆的侧壁上沿远离加强杆的方向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连通,所述加强杆滑动设置在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沿靠近或远离加强杆的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加强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上开设有供第二插块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二滑动块沿远离基坑的方向滑动的第二弹性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插块插入第二插槽内使得加强杆与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当第一锚固件的张力形成锚固力使得第一滑动块沿靠近加强桩的方向滑动时,此时加强杆带动第二滑动块滑动,使得第二滑动块压缩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挤压支撑梁,进一步使得第一锚固件的锚固力更加均匀的传递至加强桩和固定桩上,从而提升了支护结构的抗力,增加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 固定桩远离基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加强桩,通过第一锚固件固定加强桩与固定桩之间的连接梁,通过第二锚固件固定加强桩,从而当不具备内支撑和锚索条件时,优化了单排桩墙的受力状态,有利于在基坑除紧邻既有建筑不便使用内支撑时提高支护效果;

21、2. 锚固杆固定在地面内的一端为锚固杆提供了锚固点,而锚固杆的张力形成的锚固力对固定桩而言是一个沿远离基坑方向的拉力,从而使得固定柱贴进基坑的侧壁,从而实现同时固定连接梁和固定桩的目的;第一固定件为锚固索提供了锚固点,锚固索的张力形成锚固力,锚固力通过锚固索与第一锚固头对连接梁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从而阻止加强桩和连接梁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将加强桩固定在基坑的侧壁内;

22、3. 第一插块插入第一插槽内使得加强杆与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当第一锚固件的张力形成锚固力使得第一滑动块沿靠近加强桩的方向滑动时,此时第一滑动块压缩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挤压连接梁,从而使得第一锚固件的锚固力更加均匀的传递至加强桩和固定桩上,从而提升了支护结构的抗力,增加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