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4517发布日期:2023-03-31 15:1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常用的基坑支护方式包括桩支护、连续墙支护、喷锚支护等,上述支护方式的成本较高,且对支护时的施工空间有一定要求。
3.对于土质较好,不会发生滑坡或影响周边建筑安全的基坑,通常不会进行支护,仅进行简单的放坡处理。基坑内的建筑在主体结构建设完成后,建筑外墙会与基坑内壁之间构成新的窄基坑;当施工人员在窄基坑内施工,或从窄基坑内通过时,基坑边壁可能会掉落松散的土石,砸到基坑内的人员,且由于窄基坑下部较窄,难以躲避上部的落石,施工人员比较容易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施工人员受到的伤害,本技术提供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
5.本技术提供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包括
7.护板,所述护板用于与基坑坡面固定;
8.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可伸缩并能够在伸缩后固定长度的伸缩杆以及用于与建筑外墙抵接的抵接部,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护板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抵接部之间设置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伸缩杆远离护板的一端与抵接部之间距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板能够覆盖基坑内壁,当抵接部抵紧建筑外墙时,通过伸缩杆及调节部能够调节护板到建筑外墙之间的距离,与木桩配合,使得护板抵紧基坑内壁,减少土石滑落对处于基坑与建筑之间的施工人员造成伤害,通过伸缩杆和调节部共同调节抵接部与护板之间的距离,使得可调节范围更大,支护装置能够适用于外墙与基坑内壁不同距离的情况,支护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10.可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外杆及与护板转动连接的内杆,所述外杆内部中空,所述内杆位于外杆内与所述外杆滑动连接,所述内杆上沿内杆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销孔,所述外杆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插接至销孔内的插接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杆上滑动的插接件及内杆上的销孔能够调节伸缩杆的长度,并将伸缩杆的长度锁定,使得护板能够抵紧基坑内壁;同时,销孔及插接件使得内杆与外杆总长度的调节范围大,使得支护装置能够适用于外墙与基坑内壁不同距离的情况,扩大支护装置的适用范围。
12.可选的,所述抵接部包括连接杆以及与建筑外墙抵接的抵接板,所述调节部包括套设于连接杆外的套筒,所述套筒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套筒远离抵接板一端与所述
伸缩杆远离护板一端螺纹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能够通过转动调节套筒与伸缩杆螺纹连接的长度,从而通过套筒推动抵接板移动,调节抵接板与伸缩杆之间的距离,使得护板能够抵紧基坑内壁,套筒与伸缩杆螺纹连接,使得对伸缩杆与抵接板之间的距离调节更精确,使得抵接板能保持较好抵接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建筑外墙上防水保温层的破坏。
14.可选的,所述抵接板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靠近抵接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使得伸缩杆与建筑外墙之间的角度能够任意调整,便于调节抵接板与建筑外墙抵接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套筒使得抵接板与建筑外墙抵紧;第一限制部使得套筒能够通过与第一限制部抵接,从而推动连接杆移动,以推动抵接板抵紧建筑外墙。
16.可选的,所述抵接板远离连接杆的一面设置有垫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能够增大抵接板与建筑外墙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抵接板更好的抵接建筑外墙,同时能够减少对建筑外墙上的防水保温层的破坏。
18.可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抵接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限制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制部能够限制套筒在连接杆上沿连接杆轴线方向的滑动,减少限制套筒脱离连接杆的发生,使得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
20.可选的,所述套筒靠近抵接板的一端连接有转动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能够便于转动套筒,以调节抵接板与伸缩杆之间的距离。
22.可选的,所述护板与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板与伸缩杆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使得在安装支护装置时,能够先调节好伸缩杆的长度,再将护板与伸缩杆连接,便于伸缩杆的调节;同时在运输装置时能够将伸缩杆与护板分离后运输,便于装置的运输。
24.可选的,所述护板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穿设有木桩。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木桩穿过连接部与基坑底部进行连接,能够便于将护板固定在基坑内壁,同时使得护板在基坑内壁上固定得更加稳定。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7.1.窄基坑支护装置能够通过与建筑外墙抵接实现对基坑内壁的支护,减少土石下落对处于基坑与建筑外墙之间的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28.2.窄基坑支护装置结构简单,拆卸及安装方便,运输便捷;
29.3.窄基坑支护装置在抵接建筑外墙时,不易破坏建筑外墙上的防水保温层。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显示连接杆及套筒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护板;11、连接部;2、支撑机构;21、伸缩杆;211、内杆;212、外杆;22、套筒;221、转动部;23、抵接部;231、连接杆;232、抵接板;233、垫片;234、第一限制部;235、第二限制部;3、木桩。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参照图1,包括护板1以及支撑机构2,护板1能够覆盖基坑内壁,支撑机构2通过与建筑外墙抵接将护板1抵紧在基坑内壁上。
35.支撑机构2包括可伸缩并能够在伸缩后固定长度的伸缩杆21、套筒22和抵接部23;伸缩杆21一端与护板1顶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套筒22螺纹连接;抵接部23包括连接杆231和用于与建筑外墙抵接的抵接板232,套筒22套设在连接杆231上,且能够绕连接杆231轴线方向转动,连接杆231远离伸缩杆21一端与抵接板232转动连接。
36.套筒22通过转动能够调节抵接板232与伸缩杆21之间的距离,通过伸缩杆21及套筒22能够调节护板1到建筑外墙之间的距离,使得护板1抵紧基坑内壁,对基坑内壁进行支护,减少土石滑落对处于基坑与建筑之间的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同时,通过伸缩杆21和套筒22共同调节抵接部23与护板1之间的距离,使得调节范围更大,支护装置能够适用于外墙与基坑内壁不同距离的情况,支护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大。
37.连接杆231与抵接板232转动连接,使得伸缩杆21与建筑外墙之间的角度能够任意调整,便于调节抵接板232与建筑外墙抵接的位置,使得抵接板232与建筑外壁抵接的位置,能够处于操作人员在建筑内接触到的地方,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套筒22使得抵接板232与建筑外墙抵紧。
38.参照图1,伸缩杆21包括外杆212及与护板1转动连接的内杆211,外杆212内部中空,内杆211部分位于外杆212内与外杆212滑动连接,内杆211外壁上沿内杆211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销孔,外杆212外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滑动设置有用于插接至销孔内的销钉。通过外杆212上滑动的销钉插接至内杆211上不同的销孔,能够调节伸缩杆21的长度,使得伸缩杆21的可伸缩长度较长,且便于调节,同时能够将伸缩杆21的长度锁定,便于伸缩杆21支撑在抵接部23与护板1之间。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外杆212上的通孔为螺纹孔,销钉为螺栓,螺栓在螺纹孔内能够配合转动,通过螺栓的转动插入销孔内,实现对伸缩杆21伸缩后的固定,同时减少伸缩杆21在使用中螺栓脱离销孔的情况发生,使得支护装置在使用中更加稳定。
39.参照图1,套筒22靠近抵接板232的一端连接有转动部221,转动部221能够便于转动套筒22,以调节抵接板232与伸缩杆21之间的距离。
40.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杆231靠近抵接板23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制部234,第一限制部234使得套筒22一端能够与第一限制部234抵接,从而在套筒22转动使得自身移动时,能够推动连接杆231移动,以推动抵接板232抵紧建筑外墙。连接杆231远离抵接板2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制部235,第二限制部235能够限制套筒22在连接杆231上沿连接杆231轴线方向的滑动,减少限制套筒22脱离连接杆231的情况发生,使得装置在运输过程及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第二限制部235可以在套筒22套入连接杆231后,与连接杆231焊接固定。
41.参照图1,抵接板232远离连接杆231的一面设置有垫片233,垫片233能够增大抵接板232与建筑外墙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抵接板232更好的抵接建筑外墙,同时能够减少对建筑外墙上的防水保温层的破坏。
42.参照图1,护板1与伸缩杆2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先调节好伸缩杆21的长度,再将护板1与伸缩杆21连接,便于支护装置的安装;同时,在运输装置时,能够将伸缩
杆21与护板1分离后运输,便于装置的运输;护板1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部11,通过木桩3穿过连接部11与基坑坡底连接,通过木桩3穿过连接部11与基坑底部进行连接,使得护板1在基坑内壁上固定得更加稳定。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窄基坑支护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护板1覆盖在基坑内壁上,通过木桩3穿过连接部11固定在基坑坡底;然后通过销钉调节伸缩杆21至合适的长度,使得伸缩杆21与护板1连接时,抵接板232能够抵接在建筑外墙上靠近窗户等位置,调节完成后,从建筑内将伸缩杆21伸出,将伸缩杆21与护板1通过螺栓连接,操作人员在建筑内转动伸缩杆21,将抵接板232设置有垫片233一面靠近建筑外墙,然后转动套筒22进行微调,使得抵接板232向靠近建筑外墙方向移动,抵接在建筑外墙上,完成对基坑内壁的支护,以减少土石坠落对处于基坑与建筑之间的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