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修复的组合式加强型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8787发布日期:2023-03-08 04:5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修复的组合式加强型泄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修复的组合式加强型泄水结构,属于边坡深层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工程建设中,边坡富水带常因其高孔隙率、低密实度而存在大量孔隙水、裂隙水,局部砂土、砂卵石土还存在径流水,受地下水的影响,边坡土体有效抗剪强度低、级配不良时细小黏粒可能随地下水渗流而流失,造成坡体渗流失稳。对于基坑工程一般采用抽水井抽排来降低地下水埋深,而边坡工程一般受地形、场区施工条件及土体颗粒级配影响,难以实现地下水抽排,工程中常采用仰斜式泄水管进行地下水的引排设计。目前,常采用预钻孔施工,孔内穿插单层带孔泄水管设计,管外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在泄水管穿插过程中透水土工布极易受孔内粗颗粒刮刺破坏,难以达到完全隔离效果,导致细粒黏土进入管内影响排水效果。
3.另外,随着地下水的渗流及细颗粒的流失,泄水孔四周地下水下降,土体有效应力增加,后期运营过程中泄水管易受挤压破坏而导致泄水孔失效。而工程上采用的泄水管有pvc管、不锈钢管等,管内充填透水砂层,使用过程中,pvc管容易压坏,且透水砂层充填细粒黏土后排水效果不理想,泄水孔难以达到设计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修复的组合式加强型泄水结构,满足边坡深层排水要求,同时不影响坡体内固体颗粒,有效提高边坡在后期营运过程中的排水能力及深层排水效果,同时还可对泄水孔进行定期检查、修复,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可修复的组合式加强型泄水结构,包括带有若干泄水小孔的套管和泄水管,泄水管套装在套管内且与之活动连接;在套管外表面设有第一滤层结构,在套管和泄水管之间形成隔腔,且隔腔内设有第二滤层结构及用于清理隔腔内沉积物的清淤结构。
7.前述清淤结构为套装在泄水管外的胶圈结构。
8.前述胶圈结构为设置在泄水管体前端的螺旋状胶圈,且螺旋状胶圈的外径与套管内径匹配。
9.前述胶圈结构设有为多个沿泄水管长度方向、分段卡固在泄水管外侧的密封清理胶圈,且密封清理胶圈的外径与套管内径匹配。
10.还包括用于清理套管与泄水管之间隔腔内的沉积物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鼓风管道与套管连接。
11.前述第一过滤层结构为包裹在套管外表面的第一透水土工布;
12.前述第二滤层结构包括设置在泄水管外圆周侧的第二透水土工布,第二透水土工布通过多块环形均布在泄水管外表面的肋板支撑起来,使泄水管外圆周侧和第二透水土工
布之间形成泄水腔。
13.在前述泄水管外圆周侧开设径向螺孔,肋板通过带有橡胶垫圈的防锈蚀螺丝钉固定在泄水管外侧。
14.前述泄水管上的径向螺孔和泄水小孔依次间隔且呈120
°
分布,使肋板呈120
°
分布在泄水管外表面。
15.前述套管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筒,套筒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定向的锥形管帽,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带有密封垫圈的固定管塞。
16.前述泄水管包括泄水管体,泄水管体前端可拆卸连接有锥形卡头;所述泄水管体套装在套管内,且前端的锥形卡头卡入锥形管帽内,末端通过固定管塞抵接密封起来。
17.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修复的组合式加强型泄水结构,其包括带有若干泄水小孔的套管和泄水管,泄水管套装在套管内且与之活动连接;在套管外表面设有第一滤层结构,在套管和泄水管之间形成隔腔,且隔腔内设有第二滤层结构及用于清理隔腔内沉积物的清淤结构。施工时,将其设置在边坡富水带内的仰斜式泄水孔内,仰斜式泄水孔与水平面呈3%~5%的坡度以便于排水,富水边坡内孔隙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第一透水土工布进入套管内,套管和泄水管之间形成的隔腔底部存在一定范围的蓄水能力,再通过泄水管将坡体孔隙水排出,最后通过排水沟引排至附近排水系统,从而增加边坡整体稳定。其中,在隔腔中内增加第二滤层结构,第二滤层结构包括设置在泄水管外圆周侧的第二透水土工布,第二透水土工布通过多块环形均布在泄水管外表面的肋板支撑起来,使泄水管外圆周侧和第二透水土工布之间形成泄水腔,通过两层过滤,不仅可有效预防细小黏粒进入泄水管,保持良好的泄水效果,而且第二滤层结构的泄水腔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抗压强度好,泄水能力强。另外可通过清淤结构及时清理隔腔内沉积物,便于清理修复,使其重新恢复透水能力,实现重复利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且其采用的制造材料易于采购,制造成本低廉;安装便捷高效,泄水管和套管可分离安装,便于后期营运养护拆卸,排水寿命周期长,排水效果较理想,且抗压强度高,实用性强。
2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侧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1中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套管的锥形管帽的放大示意图。
27.图6为套管的固定管塞的放大示意图。
28.图7为泄水管的锥形卡头的放大示意图。
29.图8为泄水管上肋板的放大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图9中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3.以下将参照附图1~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修复的组合式加强型泄水结构,包括带有若干泄水小孔的套管1和泄水管2,泄水管2套装在套管1内且与之活动连接;在套管1外表面设有第一滤层结构,在套管1和泄水管2之间形成隔腔,且隔腔内设有第二滤层结构及用于清理隔腔内沉积物的清淤结构。
34.所述套管1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筒,套筒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定向的锥形管帽101,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带有密封垫圈103的固定管塞102。具体地,在套筒一端设有外螺纹,锥形管帽101内设有与之匹配的内螺纹,使锥形管帽101螺接固定在套筒一端,套筒另一端设有内螺纹,而固定管塞102上设有与之适配的外螺纹,使固定管塞102螺接固定在套筒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套管1为钢管,使用过程中不易受挤压破坏。
35.所述泄水管2包括泄水管体,泄水管体前端可拆卸连接有锥形卡头201;所述泄水管体套装在套管1内,且前端的锥形卡头201卡入锥形管帽101内,末端通过固定管塞102抵接密封起来。
36.具体地,锥形卡头201通过螺纹接头与泄水管体螺接固定。
37.所述的清淤结构为套装在泄水管2外的胶圈结构。
38.优选地,所述胶圈结构为设置在泄水管体前端靠近锥形卡头201处的螺旋状胶圈3,且螺旋状胶圈3的外径与套管1内径匹配;其中,在泄水管体上设有与螺旋状胶圈3匹配的卡槽,所述螺旋状胶圈3卡固在卡槽,有必要时可增加橡胶黏合剂,增加螺旋状胶圈3的牢固性。当泄水孔排水效果较差时,可采用抽出泄水管,螺旋状胶圈3可清理套管1与泄水管2之间隔腔内的沉积物。
39.所述第一过滤层结构为包裹在套管1外表面的第一透水土工布8。
40.所述第二滤层结构包括设置在泄水管2外圆周侧的第二透水土工布5,第二透水土工布5通过多块环形均布在泄水管2外表面的肋板6支撑起来,使泄水管2外圆周侧和第二透水土工布之间形成泄水腔,泄水能力强,且抗压强度好。
41.在所述泄水管2外圆周侧开设径向螺孔,肋板2通过带有橡胶垫圈的防锈蚀螺丝钉7固定在泄水管2外侧。
42.所述泄水管2上的径向螺孔和泄水小孔依次间隔且呈120
°
分布,使肋板6呈120
°
分布在泄水管2外表面。
43.施工时,套管1带孔侧向上,通过液压机静压进入预钻孔内。预钻孔与水平面应设置3%~5%的坡度,便于泄水孔排水,同时泄水孔出水口设置排水沟,将泄水孔渗水引排至平台排水沟。
44.难以避免的,套管1外侧的第一透水土工布8与孔内岩土体摩擦,局部易破坏,当破坏处与套管1透水孔重叠时,部分细小黏粒随孔隙水渗透至套管1内,此时包裹在泄水管2外侧的第二透水土工布5可有效的将细小黏粒阻挡在套管1与泄水管2之间的隔腔内。
45.长时间泄水后,套管1内壁、第二透水土工布5上将黏附细小黏粒,影响透水孔的渗透能力,此时可旋转拧开固定管塞102,施加一定外力抽出泄水管2,此时螺旋状胶圈3可将套管1内侧泄水管2外侧的细小黏粒一并带出套管1,达到清理泄水孔的效果。
46.取出泄水管2后,结合泄水管2外侧第二透水土工布5透水效果可选择是否替换第二透水土工布5,替换后重新将泄水管2静压入套管1内,安装密封垫圈103和固定管塞102。
47.当套管1、泄水管2产生一定弯曲变形后,泄水管2无法从套管1中取出,可在固定管塞102端口处设置鼓风机,采用压力注入风压或者对泄水孔进行压风、抽气交替作业,便于将透水孔外侧吸附细小黏粒吹离第二透水土工布5,使其重新恢复透水能力。
48.实施例2
49.以下将参照附图9~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
50.当泄水孔长度较长时,在套管1与泄水管2之间的隔腔内可能存在大量渗透黏粒,此时实施例一中螺旋状胶圈3将推移大量黏粒,局部可能卡管,泄水管2抽出困难。
51.此时可将胶圈结构设有为多个沿泄水管2长度方向、分段卡固在泄水管2外侧的密封清理胶圈4,且密封清理胶圈4的外径与套管1内径匹配,采用分段排水设计,将肋板6通过密封清理胶圈4分段固定。通过设置的密封清理胶圈4,可有效增加泄水管2的排水及排淤能力的同时,实现分段推移黏粒,避免局部卡管。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保密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