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蓄加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7704发布日期:2023-03-15 02:5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蓄加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水的供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需要多级加压的高扬程供水装置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蓄加压系统。


背景技术:

2.调蓄加压装置主要应用于二次供水,是一种典型的二次供水设备,为了能够通过本技术的记载说明充分的理解到本技术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社会效益,以及与现有二次供水设备的不同,首先,需要清楚的了解二次供水设备的概念,其次,了解现有二次供水设备的方式和不足。
3.二次供水设备的概念:市政自来水管网设计压力为4.0kg左右,直供水压力最多只能满足7-8楼以下的日常用水需求,而现有的建筑物的楼层普遍在15-45层,其实际供水压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市政自来水的设计压力,故而产生了二次供水需求,各类型的二次供水设备应运而生。二次供水的应用主要有以下量方面:一是高层建筑必须进行二次增压供水,否则水将不能到达较高楼层;二是即使楼层低于8楼,但对供水保障度要求高或集中用水量大的场所,如院校、医院、宾馆等公众用水场所必须进行二次增压供水。
4.在房屋建设时同步建设二次供水设施,通常建在负二楼或负三楼生活水泵房内。二次供水设备主要分两大类型,一种是无负压(罐式叠压)供水设备,一种是配不锈钢生活水箱的箱式供水设备,它适用场景:自来水管网压力低的供水区域,如处于自来水管网末端,或地势比较高的建筑;集中用水量大或用水保障度高的场所:如院校、宾馆、医院等公众场所。对于供水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稳定性,需要保证二次供水系统365天,24小时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对于二次供水设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二次供水设备仍然会因为泵机故障、管路泄漏、阀门故障等导致供水设备不得不停止检修;以及储水罐/储水箱的清洁,都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时的将供水设备关停,用于解决清洁或者故障问题等。二次供水设备关停后,涉及的所有用水端都将停水,严重影响到用水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二次供水设备存在的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诸多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调蓄加压系统,用于替代现有的二次供水设备,满足不停机清洁,不停机检修的要求,最大程度的降低,甚至消除因故障或者清洁所导致的停水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调蓄加压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单元、加压调蓄单元和出水单元,所述加压调蓄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进水单元和出水单元密闭连通的进水母管和出水母管,所述进水母管至少连通有一个用于蓄水的调蓄管,任一所述调蓄管上密闭安装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调蓄管内的水进行加压并输送至所述出水母管的加压机构,以及分别与所述加压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加压机构执行/停止加压的控制器。
8.工作原理:
9.来自市政管网的自来水首先进入进水单元,进水单元对自来水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后送入加压调蓄单元中,加压调蓄单元将值具有初始压力,如kg-kg的自来水加压到预设供水压力,如kg-kg后通过出水单元送入涌水单位,如医院、宾馆、学校、家庭、工厂等。所述加压机构与调蓄管形成一体结构,避免了现有加压泵机管网与储水箱分别占用空间的问题。这一结构改进带来的有益效果有两点:
10.其一,在相同加压功率和送水流量的前提下,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免除了外置的泵机管网和机组占用,空间上能够极大的节省。
11.其二,由于省略了加压机构与调蓄管之间的连接管网,减少了大量的法兰连接的接头,降低了因接头密封问题导致整个供水设备发生渗漏故障的概率。
12.作为本技术最为简单的一种加压供水方案,优选地,所述调蓄管内安装有多个所述加压机构,任一加压机构的进水端设置在调蓄管内靠近底部位置,任一加压机构的出水端均通过带有止回阀的汇流管组与所述出水母管连通,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后续检修需要,所述汇流管组上分别安装一个可以独立关断的阀门,该阀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常开状态,紧急或者检修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进水母管通过导流管与所述调蓄管连通且导流管的出水端设置在远离所述加压机构进水端位置。上述方案适合于单一设计压力的使用群体,通过一套统一的供水管网实现集中加压供水。例如,小型医院、幼儿园、学校或者单一低层建筑物供水等应用场景。
13.在上述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加压供水布局优选方案,所述出水母管具有多根,任一根所述出水母管均通过汇流管组连接有多个加压机构。本方案具有多个设计压力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出水母管,分别对多个不同的用水区进行集中供水,由于任一出水母管由多个并联工作的加压机构共同对水加压后通过回流管组集中在出水母管中,故而与同一出水母管连通的多个加压机构之间互为备份,可以同时工作或者停止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加压机构,这样相较于传统的多备一,多备多的方式更加灵活,每个加压机构的使用频率和时间更加均衡,避免设备过度使用或者过度闲置带来的故障。
14.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加压供水布局优选方案,所述调蓄管具有多个,所述进水母管通过分流管组分别与任一个密闭贯穿所述调蓄管的导流管连通;所述出水母管具有多根,任一根出水母管均通过汇流管组分别与设置在任一个所述调蓄管内的所述加压机构连通。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调蓄能力强,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高,及时出现故障或者定期清洁都不需要停机,可在正常供水的前提下进行故障检修和调蓄管的清洁,无需停止供水,不会影响到用水端的正常使用,这一点是与现有技术中最为明显和本质的区别。
15.为了进一步增强本技术的实用性,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最大程度的满足供水需求和连续性,在上述方案中,任意两个所述调蓄管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或者关断的应急阀门,所述应急阀门两端与调蓄管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位置连通。
16.为了进一步实现精准控制,降低设备能耗,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单元或者出水母管上的用于将压力数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的压力传感器。
17.再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蓄管内用于读取调蓄管内实际水位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安装在对应调蓄管内任意所述加压机构执行/停止加压的液位传感器。
18.优选地,所述加压机构包括用于安装潜水泵的套管,所述套管顶部设置有与套管连通的防负压阀门,套管底部靠近所述调蓄管内底部安装,所述套管与调蓄管可拆卸密闭
连接;
19.其中,当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汇流管组与所述出水母管直接连通时,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设置在套管的任意位置;当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与汇流管组未直接连通时,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通过设置在套管底部的第三防逆流器与所述调蓄管连通。
20.优选地,所述进水单元包括与市政水源连通沿水流方向依次密闭连接的进水总阀,第一防逆流器和过滤器,所述出水单元包括与出水母管连接并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气压罐和出水总阀。
21.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加压调蓄单元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与所述调蓄管形状相适应并用于支撑调蓄管的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调蓄管的多根抱箍。
22.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在结构上,本技术将加压机构与调蓄管二合一设置,省略了现有二次供水设备复杂的泵机和泵机管网,减小了系统渗漏故障的概率,缩小了设备空间占用,同时,设备组装简单,可地埋安装,可机房安装,能够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24.2、本技术多个加压机构互为备份为同一出水母管加压供水,相互备份,能够对同一用水区根据不同用水量实现一备多、多备一、全备用和全加压的多种模式切换,将设备有效利用率提升到最大,将设备闲置率降低到最小。
25.3、本技术多个调蓄管之间独立调蓄供水,正常情况下互不影响,能够独立供应,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实现不停机检修和清洁,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供水的连续性,同时又有效的兼容了设备定期检修、清洁的需求,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降低了突发故障导致设备停运的概率。
26.4、本技术多个调蓄管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实现任一两个或者多个之间连通,能够单独关闭任一一个调蓄管,实现独立供应,独立检修互不影响和应急情况下蓄水调配的双重兼顾。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轴测图。
29.图2是图1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区结构放大图。
31.图4是加压机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加压机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一区一管布局方式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技术多区一管布局方式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本技术一区多管布局方式结构示意图。
3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37.图中:1-进水单元;11-进水总阀;12-第一防逆流器;13-过滤器;2-加压调蓄单元;21-进水母管;22-分流管组;23-加压机构;231-第一法兰;232-第二法兰;233-套管;234-液位传感器;235-防负压阀门;236-潜水泵;237-第三防逆流器;238-第三法兰;24-调蓄管;25-汇流管组;26-出水母管;27-安装组件;271-抱箍;272-底座;28-导流管;3-出水单元;31-出水总阀;32-流量计;33-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下面以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充分说明。
45.实施例1:
4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蓄加压系统,本实施例中以一区多管布局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3、以及图8所示;所述一区多管中的“一区”是指同一供水压力的用水区多共用的同一根高压水管,即本实施例中的出水母管26。“多管”是指向该用水区集中供水的出水母管26对应的水源是来自多个调蓄管24汇集而来,本技术将这种布局方式简称为一区多管布局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蓄加压系统以一区三管进行说明,当然,按照本实施例揭示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按照相同的连接方式布置一区两管、一区四
管、一区五管
……
一区十管都是可以的,同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完全依赖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即可完成。同一区对应的调蓄管24越多其稳定性越高,保障持续工作的能力越强,能够满足更大用水量需求,部分设备故障对于整体调蓄加压系统的影响就越小,当调蓄管24配备足够多的时,部分的设备故障几乎不会影响到正常的供水。由于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每个调蓄管24都能相互配合和独立使用,也能实现相互替代,因此,这将使得本实施例方案能够在建设初期,中期,末期,以及投入使用后进行扩容,并且扩容施工过程中无需停止当前加压系统的工作即可完成,这一点是现有二次供水设备无法实现的。
47.本实施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单元1、加压调蓄单元2和出水单元3,所述加压调蓄单元2包括分别与所述进水单元1和出水单元3密闭连通的进水母管21和出水母管26,所述进水母管21至少连通有一个用于蓄水的调蓄管24,任一所述调蓄管24上密闭安装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调蓄管24内的水进行加压并输送至所述出水母管26的加压机构23,以及分别与所述加压机构23电连接用于控制加压机构23执行/停止加压的控制器。所述调蓄管24具有3个,3个调蓄管24的安装和布置方式参见说明书附图1、图2和图8所示。所述进水母管21通过分流管组22分别与任一个密闭贯穿所述调蓄管24的导流管28连通;所述出水母管26具有3根,任一根出水母管26均通过汇流管组25分别与设置在任一个所述调蓄管24内的所述加压机构23连通。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调蓄能力强,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高,及时出现故障或者定期清洁都不需要停机,可在正常供水的前提下进行故障检修和调蓄管24的清洁,无需停止供水,不会影响到用水端的正常使用,这一点是与现有技术中最为明显和本质的区别。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调蓄管24进行清理,需要有较大的空间供清洁人员进入,因此,所述加压机构2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可拆卸密闭连接结构实现,具体地,所述调蓄管24上设置有第二法兰232,所述加压机构23固定且密闭连接有第一法兰231,所述第一法兰231与第二法兰232可拆卸密闭连接。
48.工作原理:
49.来自市政管网的自来水首先进入进水单元1,进水单元1对自来水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后送入加压调蓄单元2中,加压调蓄单元2将值具有初始压力,如4kg-5kg的自来水加压到预设供水压力,如15kg-20kg后通过出水单元3送入涌水单位,如医院、宾馆、学校、家庭、工厂等。所述加压机构23与调蓄管24形成一体结构,避免了现有加压泵机管网与储水箱分别占用空间的问题。这一结构改进带来的有益效果有两点:
50.其一,在相同加压功率和送水流量的前提下,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免除了外置的泵机管网和机组占用,空间上能够极大的节省。
51.其二,由于省略了加压机构23与调蓄管24之间的连接管网,减少了大量的法兰连接的接头,降低了因接头密封问题导致整个供水设备发生渗漏故障的概率。
52.进一步地,以本实施例为例其实际供水过程中相较于现有二次供水设备而言具有的有益效果远不止上述两点,下面就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对应的技术效果进行逐一阐述如下:
53.在正常供水时,根据实际用水量的多少,同一出水母管26对应的三个加压机构23工作的数量由控制器闭环控制,闭环控制的原理与现有的闭环控制一致,即通过监测出水母管26处的压力与预设供水压力的差值来确定实际用于增压的加压机构23工作的数量,供
水压力的监测可通过现有压力传感器实现,此部分并非本技术改进点,采用现有任一中满足本实施例控制要求的闭环控制即可,在此不做详述。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当用数量为0或者用水量极小时三个加压机构23均停止工作,或者间歇性交替工作;当用水量随之增加且持续时,出水母管26处的压力将会骤降,此时为了保持实际压力与预设压力相等,那么将会使一个加压机构23持续工作,持续加压直到出水母管26处的实际压力达到预设压力;若一个加压机构23工作仍然不能达到要求,那么就增加第二个加压机构23,第三个处于备用状态;若仍然不能满足,那么可三个加压机构23均加入加压状态,直到用水量减小为止。如此,三个加压机构23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工作,三者互为备份,没有真正的工作加压机构23和备份加压机构23之分,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备二,二备一的方式,克服了工作设备的过度磨损,备用设备的过度闲置导致故障的问题。
54.再者,现有技术中,若任一个加压设备或者备用设备故障需要检修时,需要将整个调蓄管或者水箱里的水排空或者根据故障位置,至少需要将自来水管路与水箱断开,将水箱内的水泄压后才能进行检修,否则在设备拆除时,在市政管网的压力下会导致自来水喷出的事故。而本实施例任一个加压机构23故障后,只需要将连接对应故障的加压机构23的分流管组22上的阀门关闭,断开当前故障加压机构23对应的调蓄管24与分流管组22即可进行正常检修,此时,另外两个调蓄管24和加压机构23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系统不停机,供水不间断的前提下进行排除故障,从而大大增加本系统的可持续性,满足不停水检修的需求,这一点是现有技术不能实现的。
55.最后,在调蓄管24需要定期清洗时,同样可以单独将任一个调蓄管24关断,并不会影响到任何其他调蓄管24和加压机构23的工作,避免了现有二次供水设备清洗水箱或者调蓄管时需要提前向用水单位发出通知,进行定期停机清洗,从而造成停水问题。本实施例可以实现逐步清洗,连续运转,对于用水单位而言丝毫不受停水影响,实现无感知清洗。
56.实施例2:
57.在实施例1所述的结构及供水原理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加压供水方案,本实施例以一区一管布局方式进行阐述,详见说明书附图6所示,所述调蓄管24内安装有多个所述加压机构23,任一加压机构23的进水端设置在调蓄管24内靠近底部位置,任一加压机构23的出水端均通过带有止回阀的汇流管组25与所述出水母管26连通,所述进水母管21通过导流管28与所述调蓄管24连通且导流管28的出水端设置在远离所述加压机构23进水端位置。导流管28的位置与加压机构23远离的目的是使得进入到调蓄管24内的水始终处于活水状态,避免先进来的水尚未被排除,后进来的水被先排出,从而在调蓄管24内造成“死水”,加速调蓄管24内水质变坏,水沉积的问题出现。值得说明的是,作为与上述方案实质相同的替代方案,可以通过改变导流管28的安装位置或者长度来实现同样的目的;例如,加压机构23若安装在调蓄管24内靠近左侧的位置,那么导流管28可安装在调蓄管24任一位置,但在调蓄管24内延伸至靠近调蓄管24右侧位置即可;同理,作为公知常识性问题,可以直接将导流管28设置在靠近调蓄管24靠近右侧的位置,从而以缩短导流管28的延伸长度;作为极端情况,可以将导流管28设置在加压机构23的相对侧,从而将导流管28深入调蓄管24内部的长度为零,这种情况下导流管28应理解为与调蓄管24连接用于进水的外部管路,若进水母管26与导流管28之间不存在分流,那么二者为一体结构;进水母管26则是靠近市政水源的一段,导流管28则为连接调蓄管24的一段。因此在本技术中,所述导流管28的理解应当
站在其提供的进水口与加压机构23的进水端相互远离实现调蓄管24内的水流动为理解的本质,不应机械的将其安装的位置,长度作为限制方案本质的因素。上述方案较为适合于单一设计压力的使用群体,通过一套统一的供水管网实现集中加压供水。例如,小型医院、幼儿园、学校或者单一低层建筑物供水等应用场景。这种布局方式是三区之间互为备用,任一一区对应的调蓄管24或者加压机构故障或者需要清理,清洁,杀菌等操作,可以全部关停,另外两区可不间断进行供应,互补影响,同样可以实现无感知供水,其他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58.实施例3:
59.在实施例1所述的结构及供水原理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加压供水布局优选方案,以多区一管为例进行说明,详见图7所示,所述出水母管26具有多根,任一根所述出水母管26均通过汇流管组25连接有多个加压机构23。本方案具有多个设计压力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出水母管26,分别对多个不同的用水区进行集中供水,由于任一出水母管26由多个并联工作的加压机构23共同对水加压后通过回流管组25集中在出水母管26中,故而与同一出水母管26连通的多个加压机构23之间互为备份,可以同时工作或者停止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加压机构23,这样相较于传统的多备一,多备多的方式更加灵活,每个加压机构23的使用频率和时间更加均衡,避免设备过度使用或者过度闲置带来的故障。该方案同样采用多区互为备份的方式进行供水,唯一需要停止供水的情况是对共用的调蓄管24清洁消毒是需要短暂停机,暂停供水。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方案一般是大型或者超大型调蓄管24的应用场景,这种情况一般用水是具有规律性的,及时在较长时间内需要停机进行清理调蓄管24,也能够找到非常多且充分的时间进行处理,因此,该问题在现实应用中并不会存在。
60.实施例4:
61.为了进一步增强本技术的实用性,本实施例是针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最大程度的满足供水需求和连续性,例如,当市政管网的自来水突然停水,同时,在这个时候某一个或者多个调蓄管24内的加压机构23又突发故障,导致调蓄管24内的水资源无法利用的问题。针对这一紧急情况,本实施例能够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方案中,任意两个所述调蓄管24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或者关断的应急阀门,所述应急阀门两端与调蓄管24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位置连通。从而实现一区多管与多区一管之间的模式切换,这样的好处在于既能够在停水和设备故障同时发生情况下充分利用调蓄管24里面的蓄水应急,同时又能够在需要应急检修时将任一个调蓄管24单独抽空单列处理,实现模式的变换,兼容并继承两种模式的所有优点,应当不同的紧急情况。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应急阀门安装在调蓄管24底部的位置,若本系统处于地埋式安装时,则需要将应急阀门的阀门控制杆加长,直到延伸至地面,以方便操作。
62.实施例5:
63.为了进一步实现精准控制,降低设备能耗,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上进一步优化,具体进一步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5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水单元3或者出水母管26上的用于将压力数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的压力传感器33。
6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蓄管24内用于读取调蓄管24内实际水位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安装在对应调蓄管24内任意所述加压机构23执行/停止加压的液位传感器
234。所述调蓄管(24)顶部设置有与调蓄管(24)连通的防负压阀门(235),所述加压机构23包括用于安装潜水泵236的套管233,所述套管233底部靠近所述调蓄管24内底部安装,所述套管233与调蓄管24可拆卸密闭连接;
65.其中,当所述潜水泵236的出水端通过汇流管组25与所述出水母管26直接连通时,如图5所示,所述潜水泵236的进水端设置在套管233的任意位置;当所述潜水泵236的出水端与汇流管组25未直接连通时,如图4所示,所述潜水泵236的进水端通过设置在套管233底部的第三防逆流器237与所述调蓄管24连通。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满足不同种类的潜水泵236,无论潜水泵236的吸水位置和出水位置位于何处,都能够在本技术得以完美安装,大大降低了因匹配特定配件或者自由单一型号配件导致的系统兼容性差,后期维保难度大的问题。
66.实施例6:
6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结合说明书附图8和图9所示,所述进水单元1包括与市政水源连通沿水流方向依次密闭连接的进水总阀11,第一防逆流器12和过滤器13,所述出水单元3包括与出水母管26连接并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压力传感器33,流量计32,气压罐和出水总阀31,进水总阀11与控制器电连接。同时作为实施例4的又一替代方案,能够在停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个调蓄池24内的储存水资源,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克服因停水情况下突发设备故障导致对应调蓄池24内水资源无法使用的问题。当出现停水,同时某一调蓄管24内的全部加压机构23又突发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则会导致该调蓄管24内的水资源无法利用,此时,可通过控制器关闭进水总阀11,同时,手动/自动关闭每一个正常的调蓄管24上的防负压阀门(235),使得多个调蓄管24内形成同一密闭空间,当任一调蓄管24内的水减少后,由于只有发生故障的调蓄管24的防负压阀门235能够将空气引入调蓄管24内,因此在多个调蓄管24之间可形成虹吸现象,从而首先将发生故障的调蓄管24内的水资源用尽。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现有的防负压阀门235有机械式的,如浮球滚珠结构;也有自动的,如电磁控制结构,故而防负压阀门235的开启、关闭可以手动,可以自动,这属于本领域公知的技术,也不是本实施例改进内容,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6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加压调蓄单元2的安装组件27,所述安装组件27包括与所述调蓄管24形状相适应并用于支撑调蓄管24的底座272,以及与所述底座272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调蓄管24的多根抱箍271。
6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