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6224发布日期:2023-05-13 17:2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1、造成道路和沿线构筑物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作用,危害道路的水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是雨雪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因此及时对市政道路的积水进行排泄很有必要。

2、现有的市政道路排水大多是挖设下水井道,用过滤井盖盖住井口,道路积水沿着井口进入下水道进行排出,而且传统的下水井多为直井,在降雨量较多的时候,雨水夹杂着树叶或者路面其他杂物进入过滤井盖时,容易造成井口堵塞,导致积水排不出去,需要打开井盖加速排水,但是直井的设计,加上雨水堆积,很容易对行人产生危险,此外雨水长期带着杂物进入下水道,杂物不好取出,容易在下水道腐烂发臭,还容易造成堵塞,因此,亟需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排水结构打开井盖排水时很容易对行人产生危险和杂物不容易取出容易腐烂发臭还会造成堵塞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

3、市政道路和下水道,所述市政道路的内部开设有所述下水道,便于道路积水最终通过下水道进行排出;

4、井盖,所述井盖装配在市政道路的表面,一是进行防护,防止行人掉入,其次是可以对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造成内部堵塞,所述井盖所在位置的市政道路内部开设有缓流槽,通过缓流槽的设计,可以将积水输送到右侧的排水结构内,同时即使行人不小心掉入其中也不会有危险;

5、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装设在市政道路的内部,且排水结构与下水道和缓流槽相连通。

6、优选的,所述缓流槽的底端与市政道路的水平面向下呈三十度的夹角,便于道路积水穿过井盖在缓流槽内自然流入排水结构内。

7、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槽,且进水槽与缓流槽的右侧相连通,便于缓流槽内的水流通过进水槽进行排泄处理。

8、优选的,所述处理腔内装设有过滤箱,且过滤箱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与缓流槽的右侧相对应,所述过滤箱的侧面和底面皆装设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以将过滤箱内的水进行过滤,杂物会保留在过滤箱内,过滤后的水穿过滤网流到处理腔的底端。

9、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顶端开设有通槽,所述过滤箱的顶端盖有箱盖,且箱盖的表面设置有握把,便于向上拉动握把来打开箱盖,进而穿过通槽将过滤箱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10、优选的,所述处理腔的底端表面为斜面结构,且处理腔的底端左侧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与下水道相连通,便于处理腔底端的水通过出水槽排入到下水道内,最终完成道路积水的排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相比较传统的排水方式,通过缓流槽的斜面设计,可以将积水输送到右侧的排水结构内,同时即使行人不小心掉入其中也不会有危险,相比传统的直井设计,安全系数更高,通过过滤箱可以将积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而且不会造成井口堵塞,排泄的过程更加顺畅,通过杂物过滤收集,方便清理,防止其进入下水道内腐烂堵塞,提高排水效率,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槽的底端与市政道路的水平面向下呈三十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槽,且进水槽与缓流槽的右侧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腔内装设有过滤箱,且过滤箱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与缓流槽的右侧相对应,所述过滤箱的侧面和底面皆装设有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的顶端开设有通槽,所述过滤箱的顶端盖有箱盖,且箱盖的表面设置有握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腔的底端表面为斜面结构,且处理腔的底端左侧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与下水道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市政道路和下水道,所述市政道路的内部开设有所述下水道,便于道路积水最终通过下水道进行排出;井盖,所述井盖装配在市政道路的表面,一是进行防护,防止行人掉入,其次是可以对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造成内部堵塞。本技术缓流槽的斜面设计,可以将积水输送到右侧的排水结构内,同时即使行人不小心掉入其中也不会有危险,相比传统的直井设计,安全系数更高,通过过滤箱可以将积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而且不会造成井口堵塞,排泄的过程更加顺畅,通过杂物过滤收集,方便清理,防止其进入下水道内腐烂堵塞,提高排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倩,郑璇璇,郑雷,蔡延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华宏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