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4533发布日期:2023-05-17 20:4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锚杆支护是一种为基坑体用加固支护的方式。

2、相关技术中,用于为基坑提供支撑的锚杆支护主要包括中空的杆体和钻头,钻头与杆体相固定,钻头上开设有与杆体连通的出浆孔,操作人员使用锚杆钻机控制杆体转动并使得钻头转动,钻头在基坑的侧面形成孔洞,钻取完成后,再通过杆体的空腔和钻头上的出浆孔将混凝土泥浆将通入孔洞内,以完成锚杆与基坑的固定。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最终形成的锚杆支护仅通过杆体自身的螺纹段增加接触面积,以提高锚杆对基坑的支撑能力,而在混凝土泥浆凝固的过程中,锚杆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偏移,易导致最终成型的锚杆支护与基坑的角度出现偏差,使得锚杆支护对基坑的支撑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基坑的稳定性下降,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提高基坑稳定性的锚杆支护结构,插设在基坑本体中,包括杆体和用于在基坑本体上钻取支护槽的钻头,所述杆体中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杆体上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若干与支撑槽相连通的第一支撑孔,所述支撑槽中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穿过各个第一支撑孔后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紧,所述杆体位于支护槽外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杆体倾斜角度的检测件。

4、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筒、控制件和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筒设置支撑槽中并与支撑槽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支撑筒沿自身的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二支撑孔,各个所述第二支撑孔均与一个第一支撑孔相连通,各个所述支撑板均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二支撑孔中,各个所述支撑板均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撑孔和第一支撑孔后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接,所述控制件与各个支撑板相抵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锚杆对基坑进行加固时,操作人员将杆体与锚杆钻机相固定,锚杆钻机控制杆体和钻头转动,以便钻出支护槽。操作人员再将支撑筒放入支撑槽中,再使用控制件对各个支撑板进行控制,使得支撑板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二支撑孔和第一支撑孔后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紧,以对杆体进行支撑,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检测件观察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在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达到设定范围内时,操作人员停止对支撑板的调节,此时在各个支撑板和检测件的作用下,使得锚杆整体与支护槽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从而提高了基坑本体的稳定性。

6、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控制柱和控制盘,所述控制柱转动连接在支撑筒中,所述控制柱的轴线与支撑筒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控制盘同轴设置在控制柱上,所述控制盘沿自身的周向设有若干控制板,各个所述控制板均对应一个支撑板,各个所述控制板上均开设有导向弧面,各个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与导向弧面相配合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弧面凸起的一面与对应的导向斜面相抵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支撑板对杆体进行支撑时,操作人员手动压住支撑筒,再转动控制柱,控制柱带动控制盘转动,控制盘带动各个控制板转动,各个控制板的导向弧面与对应的支撑板的导向斜面相接触,此时控制板挤压对应的支撑板,使得各个支撑板同时伸出对应的第二支撑孔和第一支撑孔,在各个支撑板与支护槽的内壁相抵接时,实现调节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的功能,提高了锚杆整体与基坑本体之间的位置准确度,从而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以便提高基坑本体自身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支撑槽的内壁沿杆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导向槽,各个所述导向槽沿杆体的圆周方向布设,各个所述第二支撑孔均对应连通一个导向槽,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导向槽中。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支撑筒放入支撑槽内时,操作人员控制各个支撑板部分伸出第二支撑孔,再将伸出的支撑板插入对应的导向槽中,再将支撑筒插入支撑槽中,此时在导向槽的作用下,为支撑筒和各个支撑板提供导向,使得各个支撑板移动至对应的第一支撑孔处,以便各个支撑板后续对杆体提供支撑。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槽中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卡扣,所述支撑筒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扣穿过卡接孔后与支撑筒的内壁相抵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支撑筒插入杆体上的支撑槽的过程中,在卡扣与支撑筒的卡接孔相接触时,卡扣发生形变,在卡扣插入支撑筒后,卡扣恢复形变并与支撑筒的内壁相卡紧,同时支撑筒与定位板相抵紧,以完成支撑筒与杆体之间的固定。此时,在卡扣对支撑筒的限位作用下,为操作人员后续转动控制柱提供了便利,且卡扣与导向槽相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与对应的第一支撑孔的位置准确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各个支撑板对杆体的支撑定位效果。

12、优选的,所述控制柱通过固定组件与支撑筒相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棘爪和内棘轮,所述固定板同轴设置在控制柱远离钻头的一端,所述棘爪固定在固定板与远离控制柱的一端,所述内棘轮嵌设在支撑筒的内壁上,所述内棘轮的轴线与杆体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棘爪与内棘轮相啮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柱时,控制柱带动固定板转动,固定板带动棘爪转动,棘爪与内棘轮相配合,为固定板提供限位,使得控制柱不易反向转动,以便支撑板较为稳定地对杆体进行支撑。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棘爪滑动连接在调节槽中,所述调节槽中设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与棘爪相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槽的槽底相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转动控制柱时,棘爪沿内棘轮转动,此时调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便棘爪较为稳定地与内棘轮啮合,提高了对控制柱的限位能力,从而提高了各个支撑板对杆体的支撑和限位能力。且在需要对控制柱反向转动时,操作人员朝向远离内棘轮的方向移动棘爪,使得棘爪与内棘轮分离,此时即可重新调节支撑板与支护槽之间的位置。

16、优选的,所述检测件包括测角器,所述测角器通过抱箍设置在杆体的外壁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使用抱箍将测角器与杆体的外壁相固定,此时操作人员即可通过测角器观察锚杆整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以便操作人员使用支撑板调节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角度,使得锚杆整体与支护槽之间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从而提高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18、优选的,所述钻头远离杆体的一端设有抗拔柱。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混凝土泥浆注入支护槽后,抗拔柱与混凝土泥浆混合,在混凝土泥浆凝固后,在抗拔柱的作用下,为锚杆整体提供限位,使得锚杆不易与基坑分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检测件,检测件检测杆体和支护槽之间的倾角,操作人员再使用支撑组件支撑杆体,以控制杆体与支护槽之间的倾角处于设定范围内,从而提高了锚杆整体后续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22、2.通过设置定位板和导向槽,在操作人员将支撑筒插入杆体时,导向槽为支撑板提供第一步定位,在支撑筒与定位板固定后,确定支撑筒与杆体之间的位置,为支撑筒和支撑板提供第二步定位,以便各个支撑板较为精准地从对应的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伸出,使得各个支撑板较为稳定地对杆体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锚杆整体对基坑的支撑能力;

23、3.通过设置棘爪和内棘轮,棘爪和内棘轮相配合,为控制柱提供限位,同时使得各个支撑板不易复位,提高了支撑板对杆体的支撑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