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54834发布日期:2023-08-18 08:2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采用基坑挖槽设备在泥浆护壁下,沿着开挖区域的纵向轴线,开挖出狭长的地下槽,成槽后,清槽,吊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单元,连续的地下连续墙单元形成钢筋混凝土墙壁,形成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的地下连续墙。由于地下连续墙是主要的阻挡结构,且为逐段施工作业,地下连续墙单元的段数越多则接缝越多,而接缝越多则意味着产生渗漏的几率越大。相邻的地下连续墙单元如果采用现有的竖缝、插杆插接的形式,即使放置了土工布,仍然容易导致接缝渗漏漏水,会对基坑开挖以及后期使用造成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其能够增强地下连续墙的抗弯程度和抗变形能力,具有防渗透能力强的优点,延长地下连续墙的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包括:

3、钢筋笼;

4、钢模板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钢筋笼的内、外侧;

5、第一工字架,所述第一工字架的腹板连接所述钢筋笼的下游端,所述第一工字架的一对翼板连接所述钢模板组件的下游端;

6、第二工字架,所述第二工字架的腹板连接所述钢筋笼的上游端,所述第二工字架的一对翼板连接所述钢模板组件的上游端;

7、上连接件,其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工字架、第二工字架围合的狭小空间内,所述上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滑动块、第一插接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工字架的腹板,所述第一滑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工字架的腹板,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滑动块滑动配合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块连接;

8、下连接件,其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工字架、第二工字架围合的狭小空间内,所述下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工字架的腹板,所述第二滑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工字架的腹板,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二滑动块滑动配合;

9、所述钢模板组件与其上游端、下游端的第一工字架、第二工字架围合的钢筋笼空间内,以及相邻的第一工字架、第二工字架围合的狭小空间内,铺设土工布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

10、优选的是,所述钢模板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内侧的可拆卸模板,以及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外侧的固定模板。

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工字架的一对翼板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二工字架的一对翼板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块。

12、优选的是,所述上连接件包括:

13、第一固定块,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纵向剖面为匚字型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的纵向剖面为方型结构,所述第三部分的纵向剖面为类z字型结构,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横向长度相等、纵向长度比为2:1:3、高度比为3:1:2,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底面一体成型;

14、第一滑动块,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纵向剖面为类z字型结构,所述第四部分的纵向剖面为方型结构,所述第五部分的纵向剖面为匚字型结构,所述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的横向长度相等、纵向长度比为3:1:2、高度比为2:1:3,所述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的顶面一体成型;

15、第一插接块,其与所述第二部分、第四部分规格一致;

16、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滑动块滑动配合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块连接时,拼接成完整的长方体结构。

17、优选的是,所述下连接件包括:

18、第二固定块,其顶面具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自上游至下游方向贯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横向剖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槽体的横向剖面为方型结构,所述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的底面的横向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的纵向长度、深度均相等;

19、第二滑动块,其底面具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的横向剖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槽体相配合;

20、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槽体滑动配合时,第二固定块、第二滑动块拼接成完整的长方体结构;

21、其中,当所述滑动部插入所述第二槽体时,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面平齐且纵向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插接块的宽度,当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槽体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滑动块滑动配合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块连接。

2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面下游端沿纵向凹陷形成一限位槽,所述第四部分的顶面上游端沿纵向凸出形成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2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

24、步骤一、吊放一个第一工字架,使第一工字架的一对翼板的上游端连接地下槽的始端接头,铺设土工布并浇注混凝土;

25、步骤二、在钢筋笼的内、外侧设置钢模板组件,在所述钢筋笼和钢模板组件的上游、下游端分别设置第二工字架、第一工字架,形成钢筋笼组件;

26、步骤三、吊放所述钢筋笼组件,并将所述钢筋笼组件的第二工字架与上游方向已安装的第一工字架连接,所述钢筋笼空间内以及所述狭小空间内,铺设土工布并浇注混凝土;

27、步骤四、重复步骤二、步骤三直至地下槽的终端,吊放一个第二工字架,使第二工字架与上游方向已安装的第一工字架连接,然后使第二工字架的一对翼板的下游端连接地下槽的终端接头,于第二工字架的腹板两端铺设土工布并浇注混凝土。

28、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9、第一、本发明通过在钢筋笼的内、外侧设置钢模板组件,不受外侧土层的影响,形成表面平整、光滑的混凝土结构,通过第一工字架和第二工字架围合钢筋笼,同时通过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增强地下连续墙单元的接头稳固性,增强地下连续墙的抗弯程度和抗变形能力,具有防渗透能力强的优点,延长地下连续墙的使用寿命。

30、第二、钢筋笼的大小根据基坑的纵向长度、横向长度、深度选择,钢筋的数量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在钢筋笼的内、外侧设置钢模板组件,形成表面平整、光滑的混凝土结构,第一工字架、第二工字架,均包括腹板和一对翼板,腹板沿横向设置,一对翼板均沿纵向设置,对于一个钢筋笼、钢模板组件构成的分总成,下游、上游端分别设置第一工字架、第二工字架,相邻两个分总成,上游的一个分总成的第一工字架与下游的一个分总成的第二工字架通过上连接件、下连接件紧密连接,上连接件的第一固定块与第一滑动块滑动配合,下连接件的第二固定块与第二滑动块滑动配合,上连接件的第一插接块还实现插接定位,进一步实现接头稳固性和防渗透能力,通过在钢筋笼空间和狭小空间内分别浇注混凝土,增强地下连续墙的抗弯程度和抗变形能力。

31、第三、可拆卸模板的设置便于回收重复利用,固定模板的设置便于形成混凝土防护层。定位槽和定位块的设置便于吊放由钢筋笼、钢模板组件、第一工字架、第二工字架构成的钢筋笼组件,起自上至下导向定位的作用。上连接件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均为异形结构,且为相同尺寸规格但倒置的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底面一体成型,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的顶面一体成型,第一部分形成的凹部、第四部分形成的凸部相配合,第三部分形成的凸部、第五部分形成的凹部相配合,当吊放时,第一滑动块的底面与第一固定块的底面平齐即可,然后第一滑动块朝向第一固定块滑动至抵触,通过第一插接块插入空隙,实现第一固定块、第一滑动块的纵向、竖向的相对固定,从而通过上连接件实现相邻两个钢筋笼组件的固定。

32、第四、下连接件的第二固定块、第二滑动块的主体均为长方体结构,第二固定块开设滑槽,第二滑动块设置滑动部,滑槽包括上游的梯形槽和下游的方型槽,滑动部的尺寸与梯形槽匹配,当吊放时,滑动部的底面插入方型槽的底面平齐即可,然后第二滑动块朝向第二固定块滑动至抵触,此时滑动部滑动至梯形槽,由于其上小下大的结构,实现第二固定块、第二滑动块的横向、竖向的相对固定,从而通过下连接件实现相邻两个钢筋笼组件的固定。限位槽与限位块的设置,进一步实现上连接件的横向的相对固定,增强地下连续墙的抗弯程度和抗变形能力。

33、第五、施工时,自地下槽的始端至终端方向连续施工,分节段施工,每一节段为一个钢筋笼组件,始端施工时,单独吊放一个第一工字架,使第一工字架的一对翼板的上游端连接始端接头,实现始端固定,固定完毕浇注混凝土,然后依次组装钢筋笼组件,吊放钢筋笼组件,上游端固定,下游端固定,分别于钢筋笼空间和狭小空间浇注混凝土,完成一个地下连续墙单元的施工,终端施工时,单独吊放一个第二工字架,使第二工字架的一对翼板的上游端连接相邻的第一工字架,然后使第二工字架的一对翼板的下游端连接终端接头,实现终端固定。

34、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