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19264发布日期:2023-08-24 19:0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施工,具体为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


背景技术:

1、单侧钢模工艺一般常用于地铁车站的外墙浇筑,但随着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单侧钢模也逐渐应用到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外墙中。然而,在该类施工场景下,需要解决地铁车站中不常见的复杂节点的处理难题,其中,楼梯洞口节点的处理为关键节点之一。

2、针对已浇筑地连墙或者施工操作界面狭小的条件,需采用单边支模工艺,为保证混凝土成形质量,降低爆模风险,常采用单侧钢模工艺进行施工;

3、单侧钢模施工工艺已有较多应用,但截至目前,单侧钢模施工工艺主要应用于地铁车站等施工场景,该类场景的显著特点为施工支模条件优质、操作面平直且不富于变化,没有过于复杂的施工关键节点需要处理,施工难度较低;

4、但是,随着对地下空间的开拓使用,工民建也常会出现深基坑的情况,其地下室一次性浇筑高度也可达到甚至超过地铁车站外墙浇筑高度。相比于木模板,单侧钢模由于在施工时对爆模等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更加,因此在工民建工程中,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5、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钢模的应用虽然无疑会提高尤其是像高度较高、厚度较大的外墙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但针对于工民建地下室外墙,会存在多处楼梯间与外墙相交的位置;

6、在该位置处,由于支撑楼板的缺失和钢模较大荷载施加,双重因素的叠加导致钢模的架设极为困难,若无合适方法,将会影响钢模的连续支设,进而产生三种后果:

7、1、楼梯洞口处的相关结构后做,这极大降低了施工进度;

8、2、钢模不能连续支设处只能用木模替代,增加了该位置处的爆模风险;

9、3、由于大型建筑地下室楼梯间较多,在楼梯洞口处的频繁断开将会增加外墙的渗漏风险。

10、显然,无论上述哪一种后果均会为施工带来极为显著的成本增加。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针对基于单侧钢模的地下室外墙的楼梯间钢模支设方法进行研究,相关结果可为类似工民建工程的钢模板使用提供建议与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具备施工优化、楼梯井连续施工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包括外墙,还包括

5、位于外墙外侧的三个钢模板,三个所述钢模板的高度分别为3.8m、1.2m、1.1m,且三个钢模板根据施工高度需求组成一块整体钢模;

6、以及设置于三个模板外侧的多个三榀支架,且多个三榀支架之间的架设间距为770mm。

7、优选的,于钢模上段的其一模板的外侧设置有作为施工平台的挑架,且多个三榀支架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其连接的横向连接钢管。

8、优选的,多个所述三榀支架的下端基于外墙垂直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座平台,且支座平台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增强其稳定性的配重块。

9、优选的,所述支座平台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用于移动的行走轮(6),且支座平台的下端亦设置有多个支撑,多个所述支撑与支座平台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其高度调节的调节支座。

10、优选的,于钢模下段的另一模板与支座平台的相接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其暂时性固定的埋件,所述支座平台包括分别位于其顶层、底层的多个工字钢、双槽钢,且多组工字钢、双槽钢于水平方向呈横竖交叉架设。

11、优选的,于支座平台后侧的多组工字钢与双槽钢均附带有多个脚手架,且于支座平台前侧的多组工字钢、双槽钢之间均设置有多组双方钢管、立杆。

12、优选的,基于支座平台横向架设的多个所述立杆的间距为600mm,且基于支座平台竖向架设的多个立杆的间距小于1200mm。

13、一种用于单侧钢模支撑结构的架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s100、拉结脚手架,立杆采用60系盘扣式脚手架;

15、s200、沿竖向架设双槽钢,两根双槽钢均放置在脚手架的顶托内;

16、其中,双槽钢为18a槽钢;

17、s300、沿横向架设工字钢,将其置于双槽钢梁跨度中点位置处。

18、优选的,所述盘扣式脚手架、工字钢、双槽钢与双方钢管的具体型号参数以及上述结构之间的间距均需经过公式σ=n/an≤[f]与的稳定性和强度验算方法验算后进行确定。

19、优选的,所述架设方法用于楼梯井阴角节点时,其一侧的钢模背侧无法支设三榀支架,此时,需采用钢管支撑的方式对钢模板进行固定,其受力需满足3个关键点:

20、1、钢管顶托受力小于设计值40kn;

21、2、底层双槽钢满足所述公式σ=n/an≤[f]的验算需求;

22、3、顶层工字钢满足所述公式的验算需求。

23、(三)有益效果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该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单侧钢模支架前支座处的受力主要由预埋地脚螺栓系统承担,后支座处产生的竖向荷载可达158.5kn,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荷载。

26、2、该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通过本结构的施工方法,可保证盘扣立杆、工字钢、槽钢、方钢管等主要支撑构件不发生强度或稳定性破坏,基于此,可以有效完成民用建筑地下室外墙楼梯井节点处的连续施工,避免结构后做项的产生,有利于优化施工进度,同时减少施工缝和渗漏风险,相关做法及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建议与指导。



技术特征:

1.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外墙(001)的支撑结构和用于楼梯洞口节点的支座支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外墙(001)外侧的三个不同高度的模板(1),且三个模板(1)组成钢模,以及设置于三个模板(1)外侧的三榀支架(2),且三榀支架(2)之间设有预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于钢模上段的其一模板(1)的外侧设置有作为施工平台的挑架(3),且多个三榀支架(2)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其连接的横向连接钢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三榀支架(2)的下端基于外墙(001)垂直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座平台,且支座平台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增强其稳定性的配重块(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平台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用于移动的行走轮(6),且支座平台的下端亦设置有多个支撑(7),多个所述支撑(7)与支座平台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其高度调节的调节支座(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于钢模下段的另一模板(1)与支座平台的相接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其暂时性固定的埋件(10),所述支座平台包括分别位于其顶层、底层的多个工字钢(11)、双槽钢(12),且多组工字钢(11)、双槽钢(12)于水平方向呈横竖交叉架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支座平台后侧的多组工字钢(11)与双槽钢(12)均附带有多个脚手架(13),且于支座平台前侧的多组工字钢(11)、双槽钢(12)之间均设置有多组双方钢管(14)、立杆(15)。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单侧钢模支撑结构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侧钢模支撑结构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扣式脚手架、工字钢(11)、双槽钢(12)与双方钢管(14)的参数满足下述公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侧钢模支撑结构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设方法用于楼梯井阴角节点时,其一侧的钢模背侧无法支设三榀支架(2),则采用钢管支撑的方式对钢模板进行固定,其受力需满足以下条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外墙和位于外墙外侧的三个不同高度的模板,且三个模板组成钢模;以及设置于三个模板外侧的多个三榀支架,且多个三榀支架之间设有预定间距。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单侧钢模支撑结构及其架设方法,单侧钢模支架前支座处的受力主要由预埋地脚螺栓系统承担,后支座处产生的竖向荷载可达158.5kN,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荷载,且通过本案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完成民用建筑地下室外墙楼梯井等楼板开洞节点处的连续施工,避免结构后做项的产生,有利于优化施工进度,同时减少施工缝和渗漏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王鹏,王嘉裕,梁斌,邰冶,翟英帅,陈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