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44234发布日期:2023-08-25 09:4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道路排水,具体为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1、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方式主要有自然下渗、道路两侧设盲沟引流或铺设防渗膜收集等方法,常规做法为自然下渗,无任何排水设施,排水量有限,不适用于多雨且一次降雨量较大地区,对于城市低洼路段,也不能及时排除汇集于道路低处的路面积水,对于地下水丰富地区,路床处于地下水位内,自然下渗排除较慢且对路床产生危害。

2、2、设盲沟可一定程度快速排除路面下渗雨水,但对于城市低洼路段,盲沟内积水汇集无法流动,如积水较多亦会溢出路面并下渗至路床,对路床结构产生危害,且透水混凝土道路的盲沟设置于路面结构的面层与基层内,不能排除路床内地下水,故同样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路床的排水。

3、3、铺设防渗膜则适用于路面雨水的排除并收集,其主要目的在于将路面雨水收集并二次利用,且仅能排除路面雨水,对于路面以下地下水无法排除也无法利用,铺设防渗膜对道路雨水的收集利用多用于城市道路平坦路段,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防渗膜需在道路底基层全覆盖铺设,且在上层路面结构施工过程中防渗膜易遭到破坏,施工难度较大,总体应用效果亦不理想。

4、综上诉述,透水混凝土道路主流的排水方法均存在同样的四个问题:

5、1、不能排除或不适用于城市低洼路段路面雨水及积水的排除;

6、2、不能排除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路段路床层的地下水;

7、3、不能在保证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的条件下排除透水混凝土路面下渗雨水;

8、4、不能同时有效收集并利用透水混凝土路面下渗雨水和路床地下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及施工方法,在控制施工成本、减小施工难度且能保证排水效率的情况下,解决现有透水混凝土路面下渗水及地下水引流排除并汇集利用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是由十字管件a、十字管件b、连接件、主管、盲管、反滤装置、下水管和封盖共同组成的在道路结构横截面及长度方向形成的空间内横、纵、竖向互为垂直的三维空间排水管网装置,装置主体的横截面呈u字形,其底部覆盖下路床水平全断面并沿道路长度方向顺道路设计横坡布置,两侧位于道路盲管正下方沿道路长度方向垂直布置,装置主体纵坡根据道路雨水管井位置、标高确定。

4、更进一步地,所述十字管件a由接头a、支管组成,接头a与支管互为垂直贯通且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两侧接头a长度相同且有两种规格,两侧支管长度不同,且相邻平行主管接头、支管接头之间互相错开。

5、更进一步地,所述十字管件b由接头b、支管组成,接头b与支管互为垂直贯通且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两侧接头b长度相同只有一种规格,两侧支管长度相同。

6、更进一步地,所述主管管径与接头a管径相同并通过连接件连接,长度、管径可定制选配,并可根据需要切割,用于根据要求设置十字管件a在车行方向间距。

7、更进一步地,所述盲管管径与接头b管径相同并通过连接件连接,长度、管径可定制选配,并可根据需要切割,用于根据要求设置十字管件b在车行方向间距;盲管的管身分布有一排平行且垂直于盲管的接头c,接头c分布密度根据需求定制。

8、更进一步地,所述盲管正上方分布有垂直于盲管的一排下水管,下水管与接头c的管径相同并通过连接件贯通连接,其长度、管径可定制选配。

9、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规格有四种,分别连接接头a、主管、接头b、盲管、支管、下水管和接头c;所述封盖规格有三种,分别将不再连接需要封堵的接头a或主管、接头b或盲管、支管一侧进行封盖处理。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接头a及主管沿管身上侧三分之二管径范围内梅花状分布有反滤装置,其分部密度可根据需求定制选配。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反滤装置为圆锥台形上下贯通,大口在外并稍凸出于接头a及主管管面,其圆锥台上下面均垂直于接头a及主管管径方向,圆锥台内填充反滤层。

12、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在透水混凝土道路路床施工过程中,将引流的十字管件a与主管通过连接件组装并沿道路设计横坡预埋于下路床内,并使主管平行于车行方向,支管垂直于车行方向,排水管网宽度根据下路床宽度设定;

14、s2:组装引流的十字管件a和主管的同时,确定道路设计盲沟平面位置,将排水的十字管件b与盲管通过连接件平行居中设置于道路两侧盲沟正下方,并使排水的十字管件b的支管与两侧相邻引流的十字管件a的支管对齐并通过连接件贯通连接;

15、s3:在排水管网装置位于下路床平面部分组装完成后,路床地下水通过布置在排水的十字管件b的接头b及主管管身的反滤装置,在防止发生管涌和流土的情况下流入主管内,再经支管引流进入盲管;

16、s4:在道路进行分段施工时,将管网装置两端引流十字管件a最外侧支管口及装置起始端主管口、盲管口使用配套规格封盖进行防漏、防渗封口处理,再进行部分路床回填摊铺,回填完成后,将与盲管管身接头c同直径的下水管通过连接件与接头c连接,并保证下水管竖直且顶面高度在路床顶面高度以上,继续进行路床施工至路床设计顶标高,并在后续道路盲沟施工时将路床顶面伸出的下水管从盲沟底部接入盲沟并切割多余部分,使管顶与盲沟底面齐平,同时做好管周密封处理;

17、s5:在排水管网装置位于路床两侧立面部分组装并与盲沟连接完成后,即本段施工道路的整个排水管网装置安装完成。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及施工方法,在经济合理、施工便捷的情况下,能快速有效的同时将路面下渗雨水及路床地下水引流排除并汇集,适用于多雨地区、城市低洼路段、地下水丰富路段,采用此排水管网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地上、地下水资源,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是由十字管件a(1)、十字管件b(2)、连接件(3)、主管(4)、盲管(5)、反滤装置(6)、下水管(7)和封盖(8)共同组成的在道路结构横截面及长度方向形成的空间内横、纵、竖向互为垂直的三维空间排水管网装置,装置主体的横截面呈u字形,其底部覆盖下路床水平全断面并沿道路长度方向顺道路设计横坡布置,两侧位于道路盲管(5)正下方沿道路长度方向垂直布置,装置主体纵坡根据道路雨水管井位置、标高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管件a(1)由接头a(9)、支管(10)组成,接头a(9)与支管(10)互为垂直贯通且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两侧接头a(9)长度相同且有两种规格,两侧支管(10)长度不同,且相邻平行主管接头、支管接头之间互相错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管件b(2)由接头b(11)、支管(10)组成,接头b(11)与支管(10)互为垂直贯通且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两侧接头b(11)长度相同只有一种规格,两侧支管(10)长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4)管径与接头a(9)管径相同并通过连接件(3)连接,长度、管径可定制选配,并可根据需要切割,用于根据要求设置十字管件a(1)在车行方向间距。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5)管径与接头b(11)管径相同并通过连接件(3)连接,长度、管径可定制选配,并可根据需要切割,用于根据要求设置十字管件b(2)在车行方向间距;盲管(5)的管身分布有一排平行且垂直于盲管(5)的接头c(12),接头c(12)分布密度根据需求定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5)正上方分布有垂直于盲管(5)的一排下水管(7),下水管(7)与接头c(12)的管径相同并通过连接件(3)贯通连接,其长度、管径可定制选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规格有四种,分别连接接头a(9)、主管(4)、接头b(11)、盲管(5)、支管(10)、下水管(7)和接头c(12);所述封盖(8)规格有三种,分别将不再连接需要封堵的接头a(9)或主管(4)、接头b(11)或盲管(5)、支管(10)一侧进行封盖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a(9)及主管(4)沿管身上侧三分之二管径范围内梅花状分布有反滤装置(6),其分部密度可根据需求定制选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装置(6)为圆锥台形上下贯通,大口在外并稍凸出于接头a(9)及主管(4)管面,其圆锥台上下面均垂直于接头a(9)及主管(4)管径方向,圆锥台内填充反滤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管网装置及施工方法,是由十字管件A、十字管件B、连接件、主管、盲管、反滤装置、下水管和封盖共同组成的在道路结构横截面及长度方向形成的空间内横、纵、竖向互为垂直的三维空间排水管网装置,装置主体的横截面呈U字形,其底部覆盖下路床水平全断面并沿道路长度方向顺道路设计横坡布置,两侧位于道路盲管正下方沿道路长度方向垂直布置,装置主体纵坡根据道路雨水管井位置、标高确定。在经济合理、施工便捷的情况下,能快速有效的同时将路面下渗雨水及路床地下水引流排除并汇集,适用于多雨地区、城市低洼路段、地下水丰富路段,采用此排水管网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地上、地下水资源,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徐夏东,何兆芳,孙宏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