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雨污水管道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3264发布日期:2023-10-05 19:2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智慧城市雨污水管道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尤其涉及智慧城市雨污水管道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1、城市排水是由城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对于城市防洪有着重要作用。

2、相关技术中,为满足排水的需求,大多数市政排水系统采用排水效率较高的分流制,盘根错节的排水管能够有效增强市政排水的连通性,分担城市排水压力,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的排水方式。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进行排水时,雨水污水在进入排水管时,会冲刷部分杂质,导致杂质共同进入排水系统当中,分流制的排水系统中,因管道数量众多,如果因局部被杂质堵塞,便会致使整个排水系统的堵塞甚至瘫痪,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雨水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分离,降低分流系统堵塞的概率,维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技术提供智慧城市雨污水管道分流系统。

2、本技术提供的智慧城市雨污水管道分流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智慧城市雨污水管道分流系统,包括主井道,所述主井道内设置有一级滤网,所述主井道侧壁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背离主井道的一端连通有除杂井道,所述一级滤网表面的杂质通过连接管进入除杂井道内,所述除杂井道内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用于沥干进入除杂井道的杂质所携带的水分。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系统处于运作状态时,通过主井道排入系统内部的雨水或污水会经过一级滤网的阻拦,从而将水中的杂质留在一级滤网表面,进而通过连接管进入到除杂井道内,进入除杂井道的杂质将会落在滤板表面,经过滤板对水分的进一步沥干,将杂质与液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杂质聚集于除杂井道内,以备统一进行清理,从而有效改善了主井道内因水中杂质较多而发生堵塞,导致整个排水系统堵塞甚至瘫痪的问题,维持了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5、优选的,所述滤板表面朝向中心处凹陷并形成沥水腔,所述滤板背离连接管的一侧沿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滤板上设置有除杂组件,所述除杂组件用于将沥水腔内的杂质输送入排污管内,所述排污管背离滤板的一端穿出除杂井道并连接有除杂箱。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板表面朝向中心处凹陷,从而便能够形成锥形结构,在沥水腔内部的倾斜结构下,更加便于水分的沥出;当水分沥出后,通过除杂组件能够带动沥水腔内的杂物在沥水腔内部移动,当杂物移动至清理口处时,杂物便失去了滤板的抵接进而通过排污管进入除杂箱内,等待统一处理,本技术通过设置除杂组件能够增大除杂井道对于杂质的处理能力,改善了滤板因其表面杂质过多,而发生堵塞,无法进行沥水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扩大除杂井道能够承载的杂质容量,延长了对除杂井道的清理周期,降低工作强度。

7、优选的,所述除杂组件包括驱动件、连接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滤板底壁,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沥水腔内,所述连接轴竖直设置,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过滤板并与连接轴相连,所述驱动件带动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连接于连接轴周壁,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与沥水腔内壁相抵,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用于阻止沥水腔内的杂质进入清理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杂质进入沥水腔后,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阻挡,将清理口与沥水腔进行分隔,从而使得杂质能够在沥水腔内将水分充分沥干;待沥干水分后,驱动件便会带动连接轴以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转动,第一挡板将会推动沥水腔内的杂质转动,当转动至与清理口重合时,杂质便会通过排污管进入除杂箱内,便能够完成对杂质的清理,使得滤板能够恢复承载容量,进行更多的杂质的沥水工作,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9、优选的,所述除杂井道侧壁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背离除杂井道的一端与主井道连通,所述除杂井道内的积水通过回流管进入主井道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滤板对杂质夹杂的水分进行沥干后,积水将会沉积在除杂井道底部,当积水的高度升高至回流管的高度时,积水便会通过回流管进入主井道内,完成对积水的排放,使得本技术的除杂井道能够同时对杂质和积水进行处理,节省了对除杂井道进行清理的时间。

11、优选的,所述除杂井道底壁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内部中空,所述转动轴伸出隔板的周壁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内开设有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与转动轴内部中空部分连通,所述刮板侧壁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壁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隔板底壁设置有用于带动转动轴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轴位于隔板下方的周壁套设有通气盘,所述通气盘连通有气泵,所述转动轴周壁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通气盘内部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件带动转动轴及刮板转动,从而便能够对沉积在除杂井道底壁的沉积物进行刮动,有效改善了其在除杂井道内部凝固,对除杂井道清洁不变的问题;同时,在刮板转动的过程当中,气泵对通气盘内通入气体,气体经过转动轴进入通气腔内,在通过出气口离开刮板,从而形成气泡,生成的气泡则会裹挟着被刮板刮动的沉积物浮动至积水表面,使得泥土等沉积物易从回流管排出,改善了除杂井道底部产生沉积的问题。

13、优选的,所述排污管侧壁设置有清洁盒,所述清洁盒面向回流管的侧壁设置有清洁辊,所述清洁辊周壁设置有刷毛,所述清洁盒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清洁辊朝向回流管的方向移动并对回流管内壁进行清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回流管对积水进行回流时,部分污泥将会沾附于回流管内壁,长时间后将会造成回流管的堵塞,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清洁辊朝向回流管方向移动,便能够对回流管内壁进行清洁,从而有效降低回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5、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套管、驱动丝杆、花键轴和花键管,所述驱动管贯穿清洁盒设置,所述驱动丝杆螺纹连接于驱动套管内壁,所述清洁辊套设于驱动丝杆伸出清洁盒的周壁,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清洁盒内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花键轴相连,所述花键管连接于驱动丝杆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花键轴背离驱动电机的一端插设入驱动套管内壁,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花键轴和花键管的传动带动驱动丝杆转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花键轴转动,进而通过花键轴与花键管之间的配合关系,带动花键管进行转动,花键管将会进一步带动驱动丝杆发生转动,驱动丝杆因与驱动套管之间的螺纹配合关系,将会在转动的过程中朝向靠近或远离回流管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花键轴与花键管逐渐分离,使得驱动丝杆能够带动清洁辊朝向回流管的方向移动,清洁辊便也能够在旋转中对回流管内壁进行清理,从而提高清洁力度,降低回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

17、优选的,所述花键管端壁开设有若干通油孔,所述通油孔与花键管内腔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通油孔能够对花键管内部进行润滑,从而降低花键轴与花键管之间的摩擦,使得驱动组件能够更加流畅地对清洁辊进行驱动。

19、优选的,所述一级滤网下方设置有二级滤网,所述一级滤网与二级滤网平行设置,所述一级滤网底壁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背离一级滤网的一端与二级滤网相连,所述主井道内壁开设有供连杆嵌设并滑动的滑移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一级滤网和二级滤网能够对雨水或污水进行分级过滤,从而将雨水或污水中较小的杂质进行筛分,进而提高过滤效果,进一步降低主井道发生堵塞的概率;当一级滤网与二级滤网之间存在杂质时,通过滑移槽对连杆进行滑动,便能够将一级滤网与二级滤网之间的空间对准连接管,从而进行排污。

21、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侧壁设置有驱动管,所述驱动管与连接管连通,所述驱动管内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底座与驱动管内壁铰接,所述驱动管与连接管的连通处铰接有开合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连接于开合门侧壁,所述开合门用于阻隔主井道与除杂井道。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开合门用于阻隔主井道与除杂井道,从而在进行大排量的排水时,能有效改善液体直接冲入除杂井道内,导致除杂井道内水位升高,灌入除杂箱,导致除杂箱内的杂质回灌进入除杂井道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排水系统处于运作状态时,通过主井道排入系统内部的雨水或污水会经过一级滤网的阻拦,从而将水中的杂质留在一级滤网表面,进而通过连接管进入到除杂井道内,进入除杂井道的杂质将会落在滤板表面,经过滤板对水分的进一步沥干,将杂质与液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杂质聚集于除杂井道内,以备统一进行清理,从而有效改善了主井道内因水中杂质较多而发生堵塞,导致整个排水系统堵塞甚至瘫痪的问题,维持了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5、2.滤板表面朝向中心处凹陷,从而便能够形成锥形结构,在沥水腔内部的倾斜结构下,更加便于水分的沥出;当水分沥出后,通过除杂组件能够带动沥水腔内的杂物在沥水腔内部移动,当杂物移动至清理口处时,杂物便失去了滤板的抵接进而通过排污管进入除杂箱内,等待统一处理,本技术通过设置除杂组件能够增大除杂井道对于杂质的处理能力,改善了滤板因其表面杂质过多,而发生堵塞,无法进行沥水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扩大除杂井道能够承载的杂质容量,延长了对除杂井道的清理周期,降低工作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