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72598发布日期:2023-11-09 14:0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井盖,具体为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


背景技术:

1、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码头、小巷等。

2、目前现有的井盖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井盖进行开启时,需要人员利用工具手动依靠人力对其进行开启,开启的效率较慢,且浪费人力较为严重,即现有的井盖存在无法自动开启的缺陷,同时现有的井盖在使用时,会在其表开设一个排水通气孔,进行排水以及通气,但是当雨水较大时,往往需要人工手动将井盖打开后进行排水,而开启井盖进行排水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即现有的井盖存在无法在不开启井盖的情况下进行迅速排水的缺陷。

3、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包括安装框,以及转动设置在安装框内壁的井盖本体,所述安装框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驱动井盖本体自动开启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框内底壁的两个对称的条形槽,以及分别固设在两个条形槽内壁的同步电机,且两个同步电机的输出端均固设有丝杠,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条形槽内壁的滑块,以及分别转动设置在滑块上表面的顶杆;

4、所述井盖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开设在井盖本体下表面的圆形孔,以及固设在井盖本体下表面并与圆形孔相对应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为上开口结构,且安装筒的顶端外表面呈圆周阵列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开口,所述排水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筒内壁的滑动柱,以及固设在滑动柱顶端的密封盘,所述安装筒的内底壁转动设置有螺纹柱,所述滑动柱的底端开设有与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的柱形螺纹槽,所述安装筒的内底壁固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设有主动齿轮,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固设有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与两个丝杠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且两个所述顶杆远离两个所述滑块的一端均与井盖本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井盖本体的下表面固设有与两个顶杆相对应的两个对称的安装块,且安装块和滑块的表面均开设有转动槽,且两个转动槽的内壁均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筒的内壁固设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内壁固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面与螺纹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盘的上表面固设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柱,且滑动柱的底端外表面固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两个限位柱滑动的滑动孔,且两个所述限位柱的顶端均固设有用于对限位盘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孔的顶端内壁开设有环形密封槽,且密封盘与环形密封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框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槽,且两个安装槽的内壁均转动设置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均固设有转块,两个所述转块的表面均与井盖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内侧壁固设有用于对井盖本体进行限位的限位条。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框的内侧壁固设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的下表面固设有用于对井内气压进行检测的气压检测仪,所述气压检测仪和驱动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井盖本体包括与安装框内壁转动连接的空心金属板,以及设置在空心金属板内部的bmc材料层,所述bmc材料层是由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收缩以及低轮廓添加剂、引发剂、内脱模剂、矿物填料等预先混合成糊状,再加入增稠剂、着色剂等,与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在专用的料釜中进行搅拌,进行增稠,并形成团状的中间体材料后,通过模压成型的,且bmc材料层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使该井盖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其进行开启时,能够通过外部配电柜中的开关启动同步电机,同步电机的转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的转动带动两个滑块在条形槽的内壁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顶杆将井盖本体向上顶起,使井盖本体转动,从而实现井盖本体自动开启的目的,进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自动开启井盖的缺陷。

15、2、本发明通过设置排水机构,在雨水天气时,能够通过外部配电柜中的开关启动驱动电机,并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作用下带动螺纹柱转动,螺纹柱的转动在柱形螺纹槽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柱向上移动,从而将密封盘从环形密封槽内向上顶起,进而便于雨水进入安装筒内,并通过安装筒上的若干个排水开口排出,实现自动排水的目的,避免了需要将井盖本体开启进行排水,提高了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在不开启井盖的情况下进行迅速排水的缺陷,而且当井内的气压压力较大时,气压检测仪将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自动控制驱动电机开启,从而便于井内的气体排出,实现对井内的气体进行自动泄压的目的,保证了井内的安全性。

16、3、本发明通过在井盖本体的内部设置bmc材料层,且在bmc材料层的内部设置钢筋网,有效的降低了该井盖本体的重量,同时使该井盖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水和溶剂性、耐热性、耐老化性以及良好的耐电弧性。



技术特征:

1.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包括安装框(1),以及转动设置在安装框(1)内壁的井盖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驱动井盖本体(2)自动开启的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框(1)内底壁的两个对称的条形槽,以及分别固设在两个条形槽内壁的同步电机(301),且两个同步电机(301)的输出端均固设有丝杠(302),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条形槽内壁的滑块(303),以及分别转动设置在滑块(303)上表面的顶杆(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块(303)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与两个丝杠(302)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且两个所述顶杆(304)远离两个所述滑块(303)的一端均与井盖本体(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本体(2)的下表面固设有与两个顶杆(304)相对应的两个对称的安装块,且安装块和滑块(303)的表面均开设有转动槽,且两个转动槽的内壁均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顶杆(30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401)的内壁固设有固定盘(409),且固定盘(409)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内壁固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环面与螺纹柱(4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409)的上表面固设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柱(4010),且滑动柱(403)的底端外表面固设有限位盘(4011),所述限位盘(4011)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两个限位柱(4010)滑动的滑动孔,且两个所述限位柱(4010)的顶端均固设有用于对限位盘(4011)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孔的顶端内壁开设有环形密封槽(4012),且密封盘(404)与环形密封槽(4012)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槽,且两个安装槽的内壁均转动设置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均固设有转块(5),两个所述转块(5)的表面均与井盖本体(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1)的内侧壁固设有用于对井盖本体(2)进行限位的限位条(6)。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的内侧壁固设有plc控制器(7),且plc控制器(7)的下表面固设有用于对井内气压进行检测的气压检测仪(8),所述气压检测仪(8)和驱动电机(406)均与plc控制器(7)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本体(2)包括与安装框(1)内壁转动连接的空心金属板(201),以及设置在空心金属板(201)内部的bmc材料层(202),所述bmc材料层(202)是由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收缩以及低轮廓添加剂、引发剂、内脱模剂、矿物填料等预先混合成糊状,再加入增稠剂、着色剂等,与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在专用的料釜中进行搅拌,进行增稠,并形成团状的中间体材料后,通过模压成型的,且bmc材料层(202)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203)。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井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BMC新材料复合井盖,包括安装框,以及转动设置在安装框内壁的井盖本体,所述安装框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驱动井盖本体自动开启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框内底壁的两个对称的条形槽,以及分别固设在两个条形槽内壁的同步电机,且两个同步电机的输出端均固设有丝杠。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机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自动开启井盖的缺陷;通过设置排水机构,能够实现自动排水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在不开启井盖的情况下进行迅速排水的缺陷,而且当井内的气压压力较大时,能够实现对井内的气体进行自动泄压的目的,保证了井内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健,吴文萍,凌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宏忆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