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堤防洪闸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3311发布日期:2023-10-06 12:3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穿堤防洪闸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穿堤防洪闸桥结构。


背景技术:

1、城镇常滨临河流、湖泊或海洋,因此都受到不同类型洪水的威胁。堤防工程为保护背河侧城镇安全而建,堤防工程临河侧远离主河槽的滩地可能不上水,当滩地不上水时,堤内外及堤顶常存在双层交通需求,即原地面道路穿过堤防时需开口门以保证交通畅通、且堤防岸线本身也作为城镇或乡村的道路。

2、目前,为同时满足洪水期间的堤防全线挡水需求和非洪水期间的堤防口门双层交通需求,常见的做法是在堤防开口处设置涵闸建筑物。现有的堤防涵闸大多采用平板闸门垂直启闭结构或液压翻板结构等,在汛期闸门下入门槽可形成一道拦洪屏障满足挡水要求。然而这些闸门结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首先,这些闸门结构常需要设置较高较大的启闭机房有碍景观,闸门普遍只能适配较短长度的堤防缺口,运行管理维护也比较麻烦,对于实际需求为十几米甚至更长的堤防缺口业内一直没有更佳的涵闸结构以解决问题;

4、其次,垂直启闭形式的闸门结构装拆费时费力,洪水期无法满足大口门挡水要求,旱季闸址处不上水时无法满足堤内与堤外之间双向多车道交通要求。

5、综上,如何设计一种即适用于适用于大跨度堤防缺口,又能同时兼顾堤外之间双向多车道交通要求和堤防岸线交通要求,还能保证在工程质量的穿堤闸桥结构对水利工程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在堤防缺口处修建交通桥,紧邻交通桥的临河侧修建单孔水平移动式闸门,能够实现长达20多米的堤防缺口的防洪需求,还能保证堤外、堤内之间的交通以及堤防线上的交通。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3、本发明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包括设置在堤防缺口处的交通桥,还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交通桥临河侧的穿堤闸门,所述穿堤闸门为单孔水平移动式闸门,其包括架设在堤防缺口处的闸门室、位于所述闸门室一侧的闸门库、启闭机室和在所述闸门室、闸门库内的横向移动的闸门;

4、所述闸门室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墙,所述闸门库设置在堤防内,具有容纳所述闸门的存放腔室;闸门室和闸门库之间通过第三侧墙隔开,且所述第三侧墙上开设使所述闸门通过的通槽。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堤防缺口处修建交通桥,紧邻交通桥的临河侧修建单孔水平移动式闸门,能实现长达20多米的堤防缺口的防洪需求,还能保证堤外、堤内之间的交通以及堤防线上的交通,安全可靠。

5、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闸门包括钢闸门体、上台车和下台车,所述钢闸门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墙密封配合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正对的第二侧面和底面,所述上台车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上部,所述下台车设置在所述底面的一端部,且所述下台车和上台车呈对角布设;

6、所述第一底板和闸门库的第二底板具有贯通连接的底门槽,所述底门槽内具有横向设置的第一钢轨,所述下台车的第一滚轮适配卡在所述第一钢轨上;

7、所述闸门库内还具有一对横向设置的混凝土台,两所述混凝土台的间距大于钢闸门体的宽度,上台车的第二滚轮适配卡在混凝土台上的第二钢轨上。

8、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上台车和下台车对角布设,且上台车可沿着底门槽内的第一钢轨行走,上台车可沿着闸门库内的第二钢轨行走,确保钢闸门体的快速开闸和关闸,满足堤防缺口处的防洪需求。

9、优选的,所述钢闸门体还包括上游面和下游面;所述闸门还具有设置在钢闸门体上的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游面、下游面上部的上平衡轮和对称设置在上游面、下游面下部的下平衡轮,所述上平衡轮沿着所述混凝土台的侧面行走,所述下平衡轮沿着所述底门槽的槽壁行走。有益效果是:上平衡轮和下平衡轮呈对角布设且能进一步保证闸门的平稳移动。

10、优选的,所述钢闸门体还包括上游面和下游面;所述闸门还具有设置在钢闸门体上的辅助支撑结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上游面、下游面上部的上平衡轮和对称设置在上游面、下游面下部的下平衡轮,所述上平衡轮沿着所述混凝土台的侧面行走,所述下平衡轮沿着所述底门槽的槽壁行走。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墙上开设有与所述底门槽贯通的竖门槽,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竖门槽的顺河流面配合的缓冲防撞件。多个缓冲防撞件有效避免闸门关闭时钢闸门体与第一侧墙硬性接触。在实际安装时,缓冲防撞件可以采用橡胶缓冲块,可根据钢闸门体的高度布设四个或六个或八个等。

12、优选的,所述闸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牵引架,所述上台车通过一对竖向设置的支撑结构水平架设在所述牵引架的上方,上台车的一端部通过一对顶推结构与第二侧面固定,有效保证上台车的固定效果。

13、优选的,所述闸门还包括底止水结构和侧止水结构,所述底止水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下游面下边缘处的底止水带;所述侧止水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安装件、竖向设置在下游面的侧边缘处的第二安装件和固定在所述所述第一安装件上的侧止水条,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侧密封面贴设在所述侧止水条上。本发明闸门的下游面的侧止水条和底止水带围成u型止水,止水效果好。

14、优选的,所述直拉式启闭机还具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为环形布设,所述第一侧墙上设置有与直拉式启闭机的卷筒正对的定滑轮,钢丝绳绕设在所述卷筒和定滑轮上,所述钢闸门体固定在钢丝绳上,直线启闭机通过带动钢丝绳牵引钢闸门体横向往返移动。在实际工作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调整直线启闭机的工作方向即可实现钢丝绳牵引方向的调整。具体地:钢闸门体固定在钢丝绳的下行段。当直线启闭机的卷筒在正转时,钢丝绳的上行向闸门库方向直线移动且其下行向闸门室方向移动,钢闸门体在钢丝绳的下行段的牵拉下横向移动至闸门槽内,进而实现关闭;当卷筒反转时,钢丝绳的上行段向闸门槽方向移动而其下行段向闸门库方向移动,钢闸门体随钢丝绳的下行段向闸门库方向移动,实现开闸。

15、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钢闸门体的上部水平设置有带有牵引孔的牵拉轴,所述牵拉轴绑扎在所述钢丝绳上。当钢丝绳受力时,钢丝绳通过牵拉轴带动钢闸门体横向移动,以满足钢闸门体的启闭需求。更优选的,牵拉轴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且间隔设置在钢闸门体的上部,确保钢闸门体的平稳性。

16、优选的,所述闸门室的底门槽上活动盖设有盖板。在水位高度低于闸门室的第一底板时盖板盖设在底门槽内,保护第底门槽内的第一钢轨等预埋件;当水位高度上升至第一底板下方位置而需要关闭闸门时,提起盖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堤防缺口处修建交通桥,紧邻交通桥的临河侧修建单孔水平移动式闸门,能够实现长达20多米的堤防缺口的防洪需求,还能保证堤外、堤内之间的交通以及堤防线上的交通,既能兼顾防洪,又能兼顾桥下和桥上交通,安全性高。另外,本发明的钢闸门体整体性强,刚度大,钢闸门体受力平稳,能够在短时间进入闸门室内实现闭闸。



技术特征:

1.一种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包括设置在堤防缺口处的交通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交通桥临河侧的穿堤闸门,所述穿堤闸门为单孔水平移动式闸门,其包括架设在堤防缺口处的闸门室、位于所述闸门室一侧的闸门库、启闭机室和在所述闸门室、闸门库内的横向移动的闸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包括钢闸门体、上台车和下台车,所述钢闸门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墙密封配合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正对的第二侧面和底面,所述上台车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上部,所述下台车设置在所述底面的一端部,所述下台车和上台车呈对角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闸门体还包括上游面和下游面;所述闸门还具有设置在钢闸门体上的辅助支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上开设有与所述底门槽贯通的竖门槽,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竖门槽的顺河流面配合的缓冲防撞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牵引架,所述上台车通过一对竖向设置的支撑结构水平架设在所述牵引架的上方,上台车的左端部通过一对顶推结构与第二侧面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还包括底止水结构和侧止水结构,所述底止水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下游面底边缘处的底止水带;所述侧止水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安装件、竖向设置在下游面的侧边缘处的第二安装件和固定在所述所述第一安装件上的侧止水条,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侧密封面贴设在所述侧止水条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拉式启闭机还具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为环形布设,所述第一侧墙上设置有与直拉式启闭机的卷筒正对的定滑轮,钢丝绳绕设在所述卷筒和定滑轮上,所述钢闸门体固定在钢丝绳上,直线启闭机通过带动钢丝绳牵引钢闸门体横向往返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闸门体的上部水平设置有带有牵引孔的牵拉轴,所述牵拉轴绑扎在所述钢丝绳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室的底门槽上活动盖设有盖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堤防洪闸桥结构,包括设置在堤防缺口处的交通桥和设置在靠近交通桥临河侧的穿堤闸门,穿堤闸门为单孔水平移动式闸门,包括架设在堤防缺口处的闸门室、位于闸门室一侧的闸门库、启闭机室和在闸门室、闸门库内的横向移动的闸门;闸门室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墙,所述闸门库设置在堤防内,具有容纳所述闸门的存放腔室;闸门室和闸门库之间通过第三侧墙隔开,第三侧墙上开设使所述闸门通过的通槽。本发明在堤防缺口处修建交通桥,紧邻交通桥的临河侧修建单孔水平移动式闸门,能实现长达20多米的堤防缺口的防洪需求,还能保证堤外、堤内之间的交通以及堤防线上的交通,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董京艳,侯庆宏,蓝祖秀,杨应军,竹怀水,王永新,李洁,刘佳,杨晓箐,李晓娜,杨丹,胡夏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