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65709发布日期:2023-09-08 04:0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房屋建筑领域,特殊需求条件的地下结构越来越多,其往往以大体积混凝土形式出现,一方面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浇筑方法和浇筑顺序也至关重要,关系到混凝土施工质量。常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式,虽然可以释放混凝土浇筑初期的温度应力,但是施工步骤繁琐,工期较长,尤其双拱结构,浇筑质量更加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能够保证拱形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满足高质量施工和安全施工的要求,同时施工简单,节省工期,降低造价。

2、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步骤为:

4、s1.搭设拱形顶板模板支撑架体:以盘扣架形式设置双拱形支撑架体;

5、s2.双拱顶板分区并确定浇筑顺序:两拱形顶板以内墙与双拱形顶板的施工缝处设置的超高止水钢板为界,两侧分区划分互不影响,单侧拱形顶板沿长度方向上划分为若干浇筑分区,每个浇筑分区长度不同,即每个分区大小不同;两侧拱形顶板的分区错开布置,即分区实现错缝布置,保证间隔浇筑时两拱形顶板同时浇筑的区域无任何交叠;

6、s3.确定浇筑顺序:单侧拱形顶板沿长度方向按照分区浇一隔二的规律间隔浇筑;两侧拱形顶板同时浇筑,但沿长度方向浇筑的位置不同,即同一断面上的两侧拱形顶板不同时进行浇筑,使得混凝土充分释放初期应力;

7、s4.单侧拱形顶板沿断面的浇筑顺序:由竖墙和拱形顶板之间的施工缝处开始,由下向上,先竖向浇筑混凝土,和墙体连成整体,到拱脚位置后暂停浇筑;再由拱顶位置向两侧拱脚开始浇筑,混凝土由于自身流动性,向拱脚位置流动,控制浇筑速度。

8、所述的支撑架体先设置支撑立杆,支撑立杆顶部连接可调托撑,可调托撑上电焊连接楔形主楞,楔形主楞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焊接弧形次楞,弧形次楞上设置拱形面板,拱形面板上设置拱形顶板。

9、所述的s4步骤中控制浇筑速度要保障流动顺畅,同时又不会溢出拱形顶板上表面标高。

10、所述的s4步骤中在双拱之间的内墙浇筑混凝土时,于内墙与双拱顶板的施工缝处设置的超高止水钢板,超高止水钢板的上顶面与两拱的拱脚上顶面平齐,可实现错缝间隔浇筑时两侧单拱互不影响。

11、所述的s2步骤中各分区之间用施工网布隔开。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得每一分区的混凝土充分释放初期应力,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同时考虑到流水施工,两拱的混凝土同时浇筑,但位置不同,加快工期。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体先设置支撑立杆(6),支撑立杆(6)顶部连接可调托撑(5),可调托撑(5)上电焊连接楔形主楞(4),楔形主楞(4)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焊接弧形次楞(3),弧形次楞(3)上设置拱形面板(2),拱形面板(2)上设置拱形顶板(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步骤中控制浇筑速度要保障流动顺畅,同时又不会溢出拱形顶板(1)上表面标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步骤中在双拱之间的内墙(7)浇筑混凝土时,于内墙(7)与双拱顶板(1)的施工缝(10)处设置的超高止水钢板(8),超高止水钢板(8)的上顶面与两拱的拱脚上顶面平齐,可实现错缝间隔浇筑时两侧单拱互不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步骤中各分区之间用施工网布隔开。


技术总结
一种地下双拱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步骤为:S1.搭设拱形顶板模板支撑架体;S2.双拱顶板分区并确定浇筑顺序;S3.确定浇筑顺序;S4.单侧拱形顶板沿断面的浇筑顺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得每一分区的混凝土充分释放初期应力,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同时考虑到流水施工,两拱的混凝土同时浇筑,但位置不同,加快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刘晓敏,薛铖,周俊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