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壁钢围堰二次倒用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14422发布日期:2023-10-22 06:3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壁钢围堰二次倒用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壁钢围堰二次倒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渴望更多的交流,所以越发凸显交通运输等基建项目的重要性,其中建造大型桥梁是一种解决隔海陆地之间来往的重要方法,在建造大桥时,为了便于对桥梁的桥墩进行施工,则需要在水面以下施工,因此通常会使用到一种双壁钢围堰结构,其用于将施工区域内的水排除的临时性不透水围护结构。

2、现有的在对较短的桥梁施工时,则会在每一个预设桥墩的位置处使用双壁钢围堰,而由于一般水位会达到50米,因此会将双壁钢围堰分为若干段进行依次下放,在此以两段为例进行描述,而相邻两段之间则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然后再对双壁钢围堰内部将水抽出即可为桥墩的建造形成无水施工环境;完成所有桥墩建设后,则会将顶部一段沿焊缝割掉移除,而底部一段因吊出困难,体积较大,成本高则会留在水底。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针对较长的桥梁施工,并且桥墩数量较多时,若采用双壁钢围堰进行施工,则会导致使用的双壁钢围堰数量众多,单个的制造成本太高,体积过大,也难以将其运输至下一个使用地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减少需要使用的双壁钢围堰数量,降低造桥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钢围堰二次倒用施工方法。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围堰二次倒用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双壁钢围堰二次倒用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4、步骤一:在进行施工的桥墩位置处搭建吊装平台;

5、步骤二:将第一节双壁钢围堰吊运至第一座桥墩的吊装平台位置,对第一节双壁钢围堰底部焊接固定第一刃脚;

6、步骤三:将第一节双壁钢围堰通过吊装平台下放至部分超出水面处,然后将第二节双壁钢围堰吊运至第一节双壁钢围堰正上方,将第二节双壁钢围堰的底部焊接于第一节双壁钢围堰顶部;

7、步骤四:将两节双壁钢围堰整体下放至第一刃脚插入河床;

8、步骤五:将双壁钢围堰内的水排出,并在下一施工的桥墩位置处搭建吊装平台;

9、步骤六:当完成该桥墩的施工后,对双壁钢围堰沿焊缝处进行切割,将第二双壁钢围堰吊运至下一桥墩的施工区域正上方,将第二刃脚焊接于第二双壁钢围堰的底部,通过吊装平台将第二双壁钢围堰下放至顶部超出水面位置;

10、步骤七:将第一双壁钢围堰分割为上方的倒用部和下方的插入部,将倒用部吊运到下一桥墩的施工区域正上方,将倒用部底部与第二双壁钢围堰顶部焊接;

11、步骤八:将倒用部和第二双壁钢围堰整体下放至第二刃脚插入河床;

12、步骤九:重复步骤五-步骤八,在其余桥墩位置进行无水环境施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前先搭建吊装平台,便于对后续的双壁钢围堰进行吊运操作,然后先在第一座桥墩处,将第一刃脚焊接于第一节双壁钢围堰底部,将第二节双壁钢围堰底部焊接于第一节双壁钢围堰顶部,然后对双壁钢围堰围成的区域进行排水和建造施工;当完成前一座桥墩的施工,先将整座双壁钢围堰沿原本焊缝切割,分成两部分,方便后续的吊运和倒用操作;然后通过吊船将第二双壁钢围堰吊运到下一个桥墩的吊装平台,在第二双壁钢围堰底部焊接第二刃脚,使得第二双壁钢围堰能稳定插入且固定于河床;由于插入部体积过大且难以吊出,因此将第一双壁钢围堰切割为上方的倒用部和下方的插入部,吊起倒用部,将插入部留在河床中;将倒用部吊运到第二双壁钢围堰上方将两者焊接,上述施工方法通过重复吊运、切割和焊接,将双壁钢围堰从原先的施工地点转移到下一个施工地点达到双壁钢围堰的重复利用,减少了在建造较长桥梁时需要使用的双壁钢围堰数量,降低了桥梁建造的成本。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七将倒用部吊运到下一桥墩的施工区域正上方,将倒用部底部与第二双壁钢围堰顶部焊接的具体方法还包括:

15、将所述倒用部吊起,放置于第二双壁钢围堰正上方,将倒用部底面切割平整。

16、当需要将水下的第一双壁钢围堰进行切割时,会通过施工人员下至水下进行作业,由于水下作业能见度低,第一双壁钢围堰经切割后,底面呈不规则的波纹型,而且在水下时,施工人员无法长时间对倒用部底面进行切割工作,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倒用部吊运至水面上,在水面上对倒用部底面进行切割,提高作业时的能见度,从而提高了切割的准确性。

17、优选的,所述将倒用部吊起,放置于第二双壁钢围堰正上方的方法还包括:

18、在第二双壁钢围堰顶部外壁板与内壁板之间周向间隔安装有竖直向上的型钢,在倒用部的肋板处切割出支撑槽,将倒用部下放至型钢卡入支撑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倒用部在吊船上难以进行切割,因此在倒用部的肋板处切割形成支撑槽,与支撑件卡接;一来,不需要使用吊船一直吊起倒用部,降低了成本;二来,使倒用部排除了在吊船上受到复杂水文环境的影响,使得施工人员切割困难的情况,提高了倒用部放置于第二双壁钢围堰上方的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将倒用部底面切割平整的具体方法包括:

21、在所述型钢位置建造施工平台,在所述施工平台上安装划线装置,通过所述划线装置在所述倒用部外侧壁划出用于切割的切割线。

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划线装置在倒用部外侧壁划出水平的切割线,沿着切割线对倒用部进行切割,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使倒用部形成平整的底面,从而使倒用部与第二双壁钢围在堰焊时连接更紧密。

23、优选的,所述施工平台上沿倒用部周向延伸设置有水平导轨,所述划线装置包括沿所述水平导轨移动的移动小车、安装于所述移动小车上的划线刀和用于驱使划线刀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划线刀抵接于所述倒用部外侧壁;

24、所述通过所述划线装置在所述倒用部外侧壁划出用于切割的切割线的具体方法还包括:

25、移动小车驱使划线刀在沿倒用部周向移动的过程中,当划线刀受力降低至预定阈值时,通过驱动件驱使划线刀向上移动,调整划线高度,得出完整的切割线。

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开始划线时通过施工人员观察测量,在倒用部上找出相对位置较高的缺口,并以该缺口最高点处为起点,通过移动小车驱使划线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划线刀在倒用部外侧壁上沿水平方向移动,划出切割线;由于双壁钢围堰整体规格巨大,施工人员难以找出位置最高的缺口,当出现高于起点位置的缺口时,需要通过驱动件调节划线刀在倒用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避开倒用部上的缺口,划出切割线,使底面切割平整,提高了切割时的精确度。

27、优选的,所述划线装置还包括安装架和升降块,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升降块朝竖直方向滑移式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升降块滑移;所述升降块靠近所述倒用部的一端开设有滑移槽,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滑移槽的槽底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划线刀通过所述滑移槽滑移式安装于升降块,所述划线刀的一端抵接于压力传感器、另一端延伸于所述升降块且抵接于所述倒用部的外侧壁,所述划线刀位于所述升降块外的一端且朝上的一面设有斜面;所述划线刀位于所述滑移槽内的部分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均安装于所述滑移槽的槽壁;

28、所述当划线刀受力降低至预定阈值时,通过驱动件驱使划线刀向上移动的具体方法包括:

29、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划线刀受力降低至预定阈值时,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划线刀向上移动,直至通过斜面使刻线刀复位。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安装于移动小车上,升降块滑移式安装于安装架上,使得升降块在移动小车的带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划线刀通过滑移槽滑移式安装于升降块上,驱动件驱动升降块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划线刀沿竖直方向移动;划线刀抵接于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感应划线刀受力降低至预定阈值时,启动驱动件,使划线刀向上移动;划线刀在滑移槽内的部分套设有弹性件,使得划线刀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弹出滑移槽,划线刀不再抵接于压力传感器,改变划线刀受力情况,从而通过驱动件驱使划线刀向上移动,斜面使划线刀在驱动件作用下复位,重新抵接压力传感器;该方式不仅使划线刀可以自行调整划线时的高度,而且使得划线刀可以自动复位,继续沿倒用部外侧壁划出水平的切割线。

31、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划线刀向上移动,直至通过斜面使刻线刀复位的具体方法还包括:

32、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划线刀向上移动的同时,启动移动小车驱使所述划线刀沿所述倒用部周向移动,直至所述划线刀复位,停止所述驱动件;

33、所述调整切割高度,得出完整的切割线的具体方法包括:

34、每次所述划线刀复位时,则以所述划线刀所处位置为起点,沿所述倒用部周向移动,直至得出完整的切割线。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划线刀在驱动件和移动小车的作用下,同时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使得划线刀在遇到倒用部出现缺口时,沿着最短路径达到缺口最高点;该方式加快了划线刀通过缺口的速度,从而提高划线的效率;在每次调整划线刀所在高度后,移动小车驱使划线刀以最后的高度沿倒用部周向移动划出切割线,多次重复后避开倒用部上的所有缺口,得到完整的切割线。

36、优选的,在步骤九后,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37、当双壁钢围堰的整体高度低于防洪要求时,在倒用部上方加装单壁钢围堰,并在倒用部顶部安装用于加固单壁钢围堰的加固件。

38、当多次倒用双壁钢围堰后,双壁钢围堰的整体高度降低,难以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到来的洪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单壁钢围堰的建造成本低于双壁钢围堰,并且双壁钢围堰顶部所需承受水压较小,因此在双壁钢围堰上方建造一座单壁钢围堰来防洪,以达到在防洪的同时降低了建造项目的成本,同时通过加固件使单壁钢围堰具有更强的抗洪能力。

39、优选的,所述单壁钢围堰包括大径钢围堰单体和小径钢围堰单体;

40、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41、对安装有所述大径钢围堰单体的所述倒用部进行再次倒用时,将所述小径钢围堰单体套设于所述大径钢围堰单体内,并将所述大径钢围堰单体和所述小径钢围堰单体相互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次倒用后,双壁钢围堰总体高度低于水平面,难以形成无水施工环境,将小径钢围堰单体套设于大径钢围堰单体内相互焊接形成新的双壁钢围堰,与高度不足的双壁钢围堰焊接令桥墩处形成无水施工环境,该方案减少了需要建造的双壁钢围堰数量,节省了建造成本。

43、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将第二刃脚焊接于第二双壁钢围堰的底部,通过吊装平台将第二双壁钢围堰下放至顶部超出水面位置的方法还包括:

44、往第二刃脚内部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再往第二双壁钢围堰两壁之间灌水。

4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二刃脚位于河床所在位置,受到的水压比第二双壁钢围堰受到的水压强,因此在第二刃脚内灌注混凝土,在第二双壁钢围堰内灌水,该方案可提高第二刃脚的结构强度,平衡第二双壁钢围堰外壁板内外压强,同时在吊运第二双壁钢围堰时,可将第二双壁钢围堰内的水排出,减少对第二双壁钢围堰移动的影响。

4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47、1.通过将双壁钢围堰进行切割成第二双壁钢围堰、倒用部和插入部,方便后续的吊运和倒用操作,再重新将第二双壁钢围堰和倒用部焊接成一个整体,上述施工方法通过重复吊运、切割和焊接,将双壁钢围堰从原先的施工地点转移到下一个施工地点达到双壁钢围堰的重复利用,减少了在建造较长桥梁时需要使用的双壁钢围堰数量,降低了桥梁建造的成本。

48、2. 当需要将水下的第一双壁钢围堰进行切割时,会通过施工人员下至水下进行作业,由于水下作业能见度低,第一双壁钢围堰经切割后,底面呈不规则的波纹型,而且在水下时,施工人员无法长时间对倒用部底面进行修剪工作,通过将倒用部吊运至水面上,在水面上对倒用部底面进行修剪,提高作业的能见度,提高了修剪的准确性。

49、3.在施工过程中,为预防可能到来的汛期,通过在双壁钢围堰上方建造一座单壁钢围堰来防洪,单壁钢围堰的建造成本低于双壁钢围堰,在防洪的同时降低了建造项目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