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5774发布日期:2023-11-22 07: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给排水系统通过建筑给排水装置来实现,所述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100)包括电动机(101),所述电动机(101)与壳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10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2),所述转轴(102)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3),所述固定杆(103)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配合杆(106),所述固定杆(103)与配合杆(106)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拉杆(104),所述拉杆(104)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运动杆(105),所述配合杆(106)上方固定连接有螺纹轴(107),所述螺纹轴(107)表面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纹轴(107)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杆(108),所述滑杆(108)上方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收集板(1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板(114)内部转动连接有限位销(116),所述限位销(116)与壳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板(11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套(115),所述限位套(115)内部与螺纹轴(107)为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轴(107)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109),所述凸轮(109)两侧设置有限位板(110),所述限位板(110)前方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11),所述支撑杆(111)与壳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11)下方的销轴表面固定连接有扫杆(112),所述扫杆(1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毛刷(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组件(200)包括连板(201),所述连板(201)与运动杆(105)一端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板(201)前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板(203),所述第一挤压板(203)后方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折形杆(204)一端,所述折形杆(204)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205)一端,所述连杆(205)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下摆杆(206),所述下摆杆(206)上方设置有上摆杆(209),所述上摆杆(209)一端与下摆杆(206)一端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下压杆(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201)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滑柱(202),所述上摆杆(209)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限位杆(207),所述下摆杆(206)一端通过销轴也转动连接有限位杆(207),所述限位杆(207)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推动杆(208),所述限位杆(207)与壳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杆(210)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挤压板(211),所述连板(201)至第二挤压板(211)沿转轴(102)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推动杆(208)的下端形状为楔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300)包括连接柱(301),所述连接柱(301)与连板(201)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301)上方设置有两组有楔形块,其中一组楔形块固定连接有活塞杆(302),所述活塞杆(302)上方滑动连接有活塞筒(303),所述活塞筒(303)表面通过铰接球活动连接有喷气管(304),所述喷气管(304)与扫杆(112)为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303)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05),所述支撑架(305)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筒(308),所述储水筒(308)上方设置有过滤板(306),所述过滤板(306)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板(3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筒(303)内部设置有复位元件,所述储水筒(308)的前方可拆卸连接有垃圾槽(309),所述垃圾槽(309)下端与壳体(1)为滑动连接,所述储水筒(308)的前方固定连通有排水口(310),所述排水口(310)与壳体(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排水口(310)与垃圾槽(309)为滑动连接,所述储水筒(308)侧面设置有挤压槽(315),所述挤压槽(315)与壳体(1)为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槽(315)侧面滑动连接有卡柱(311),所述卡柱(311)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卡柱(311)一端固定连接有侧杆(312),所述侧杆(312)前方固定连接有弧形块(313),所述弧形块(313)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块(313)内部弧形槽的位置滑动连接有l形杆(314),所述l形杆(3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316),所述挤压槽(3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17),所述支撑柱(317)后方固定连接有充气阀(3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318)的进气口位于挤压块(316)的上方,所述充气阀(318)开关与推动杆(208)的下端连接,所述喷气管(304)的高度与过滤板(306)的高度一致,所述下料板(307)内部通过销轴与储水筒(308)为转动连接,所述下料板(307)的下方设置有复位元件,所述下料板(307)沿储水筒(308)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垃圾槽(309)的进料口高度低于过滤板(306)的高度,所述滑柱(202)与挤压槽(315)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挤压板(203)与挤压槽(315)也为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杆(206)与上摆杆(209)沿下压杆(210)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卡柱(311)至充气阀(318)沿储水筒(308)轴线镜像设置有两组,所述挤压槽(315)的前方底部开设有下料口,下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5),所述滑杆(108)在螺纹轴(107)表面的螺旋槽内部滑动,所述收集板(114)呈倾斜状态设置,所述壳体(1)的底部呈四角分布设置有伸缩腿(2),所诉伸缩腿(2)的下方呈四角分布设置有万向轮(3),所述壳体(1)的后方固定连接有推手(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给排水系统,具体涉及给排水相关技术领域,建筑给排水系统通过建筑给排水装置来实现,建筑给排水装置包括壳体,通过运动杆摆动带动连板前后运动,连板带动滑柱运动,滑柱推动第一挤压板前后运动,第一挤压板运动带动折形杆运动,折形杆运动带动连杆运动,连杆通过销轴带动下摆杆运动,同时下摆杆与上摆杆配合能够带动下压杆上下运动,下压杆运动带动第二挤压板运动,能够对挤压槽内部的杂质进行挤压,将内部的水分挤压出来,再由下摆杆通过销轴带动限位杆摆动,限位杆摆动带动充气阀对挤压槽的下料口处进行吹气,能够对挤压后的树叶等杂质进行风干处理,能够避免杂质长时间处于收集箱内部发生腐烂。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春,王晓梅,陈家松,高军峰,郭忠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军峰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