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77817发布日期:2023-12-25 03:0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的,具体涉及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桥梁工程承台施工时,经常采用到围堰。在土地质下多采用钢板桩或钢管桩围堰阻水挡土。在地层为岩石的水域,一般不需要进行基坑开挖,多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而对于需要开挖且地层为岩石的水域若采用钢套箱围堰会导致围堰无法下放,且钢套箱围堰结构复杂,钢材用量大,制作后结构形式固定,加工周期长,通用性较差,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3、s1、在施工平台通过引孔设备在设计位置进行引孔,引孔完成后在钻孔内回填红黏土;

4、s2、在施工平台内侧安装多个导向机构,然后通过打桩设备插打钢板桩,插打过程中钢板桩抵靠在导向机构上定位;

5、s3、在钢板桩的底部往上进行高压旋喷注浆密封加固;

6、s4、在围堰内抽水,并由上往下逐层安装内支撑;

7、s5、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浇筑垫层并施工承台;

8、s6、在承台与钢板桩之间回填砂,拆除最下层内支撑后施工墩身;

9、s7、墩身逐层向上施工过程中,逐层拆除内支撑,并通过安装转换内支撑将钢板桩与墩身连接支撑。

10、优选的,导向机构在施工平台内设置双层,上层导向机构固定在施工平台的分配梁和主横梁上,下层的导向机构固定在钢管桩上。

11、优选的,导向机构中的下导梁上设有滑动调节的上导梁,上导梁上固设有限位梁,每层中的多个导向机构之间的限位梁首尾相连。

12、优选的,下导梁与上导梁上设有对应的锁紧孔,通过螺栓错位锁紧在不同的锁紧孔内,从而调节上导梁在下导梁上的距离。

13、优选的,上层导向机构中的下导梁一端固定在分配梁上,下导梁底部通过斜撑固定在主横梁上;

14、下层的导向机构中的下导梁一端固定在钢管桩上,下导梁底部通过斜撑固定在钢管桩上。

15、优选的,在墩身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内支撑阻碍时,在下层墩身两侧预埋有多个预埋件,转换内支撑一端固定在预埋件上,另一端固定在钢板桩上。

16、优选的,预埋件中的多根锚筋预埋在墩身中,多根锚筋的端部固设有锚板,锚板与转换内支撑固定连接。

17、优选的,锚板通过螺母和锥形套筒与锚筋固定连接,锚板外侧与墩身外侧同面。

18、优选的,转换内支撑周侧与锚板之间固设有多个加劲板。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采用引孔回填和高压旋喷注浆的施工方法,使钢板桩与岩石形成固结体系,在承台与钢板桩围堰之间回填砂来完成第一次体系转换。通过导向机构对钢板桩起到定位支撑作用,保证插打定位精准;通过转换内支撑能够在墩身施工受限时,拆除内支撑通过转换内支撑将钢板转抵靠支撑在墩身上,保证钢板桩的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工安全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导向机构(7)在施工平台(1)内设置双层,上层导向机构(7)固定在施工平台(1)的分配梁(103)和主横梁(104)上,下层的导向机构(7)固定在钢管桩(1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导向机构(7)中的下导梁(702)上设有滑动调节的上导梁(701),上导梁(701)上固设有限位梁(16),每层中的多个导向机构(7)之间的限位梁(16)首尾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下导梁(702)与上导梁(701)上设有对应的锁紧孔,通过螺栓(704)错位锁紧在不同的锁紧孔内,从而调节上导梁(701)在下导梁(702)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上层导向机构(7)中的下导梁(702)一端固定在分配梁(103)上,下导梁(702)底部通过斜撑(703)固定在主横梁(1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墩身(12)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内支撑(9)阻碍时,在下层墩身(12)两侧预埋有多个预埋件(13),转换内支撑(14)一端固定在预埋件(13)上,另一端固定在钢板桩(8)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预埋件(13)中的多根锚筋(1301)预埋在墩身(12)中,多根锚筋(1301)的端部固设有锚板(1302),锚板(1302)与转换内支撑(1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锚板(1302)通过螺母(1304)和锥形套筒(1303)与锚筋(1301)固定连接,锚板(1302)外侧与墩身(12)外侧同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转换内支撑(14)周侧与锚板(1302)之间固设有多个加劲板(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盖层较薄的岩石区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在施工平台通过引孔设备在设计位置进行引孔,引孔完成后在钻孔内回填红黏土;在施工平台内侧安装多个导向机构,然后通过打桩设备插打钢板桩,插打过程中钢板桩抵靠在导向机构上定位;在钢板桩的底部往上进行高压旋喷注浆密封加固;在围堰内抽水,并由上往下逐层安装内支撑;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浇筑垫层并施工承台;在承台与钢板桩之间回填砂,拆除最下层内支撑后施工墩身;采用引孔回填和高压旋喷注浆的施工方法,使钢板桩与岩石形成固结体系,在承台与钢板桩围堰之间回填砂来完成第一次体系转换。具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工安全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奎,冯小龙,陈柏町,马志青,唐仲强,柯所安,伍宁江,滕召新,田云,邱雪飞,王军,熊宇,张林,官佳豪,周达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航局(成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