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2297发布日期:2024-03-01 12:4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维修,尤其涉及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海洋资源和能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海洋工程作业场区和工程设施建设逐渐向深水区发展,海底地质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且海底桩也极易受到海洋生物和海水的侵蚀,严重的侵蚀处,已出现较大的坑洞与缺口,需要维修人员在破损处焊接上保护套;

2、为了焊接的方便进行,需要先对焊接处进行清理与打磨,而现有的清理方式,仅是将海底桩外表面锈迹打磨干净,对于导致海底桩腐蚀的海洋生物并未达到有效的清除,如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海底桩修复效果;

3、且,因在海底作业,高难度与高危险性并存,长时间的海底作业易对维修人员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因此,需要频繁的更换维修人员下水作业,使得修复工作进展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对海底桩的清理方式,对于导致海底桩腐蚀的海洋生物并未达到有效的清除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

2、技术方案: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包括有锁环;还包括有刮板、转动轴、连接板、拨杆、第一滤网、第一弧形板、吸污管和移动组件;锁环连接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连接有刮板;刮板右侧设置有用于将海底桩外表面所吸附的大量海洋生物铲下的铲刮部;刮板内开有收集口;刮板左侧开有排出口,且排出口与收集口连通;刮板内固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输出轴固接有多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均固接有若干个用于将海洋生物上吸附的海泥和海藻打散的拨杆;收集口内固接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位于转动轴左方;刮板左侧固接有第一弧形板,且第一弧形板与移动组件连接;第一弧形板内为空腔设置,其该空腔与收集口连通;第一弧形板连通有至少一个吸污管;移动组件用于带动刮板、第一弧形板及其连接的零件进行转动。

3、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二滤网;收集口内固接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位于第一滤网左方。

4、更为优选的是,刮板一端为尖铲型设置。

5、更为优选的是,第一滤网为圆弧型设置。

6、更为优选的是,每相邻两个连接板之间的拨杆呈错位分布。

7、更为优选的是,每个拨杆远离对应的连接板一侧均设置有刷毛。

8、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杆、第一弹簧、第二连接杆和铁丝网;第一弧形板内固接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杆;每个第一连接杆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每个第一弹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杆;所有的第二连接杆共同固接有用于对将坑洞内的贝壳类生物进行去除的铁丝网。

9、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二弧形板、动力盘、第二弹簧、承载杆、第一打磨块、第二打磨块和连接帽;第一弧形板固接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内为空腔设置,且第二弧形板内的空腔与第一弧形板内的空腔连通;第二弧形板内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承载杆;第二弧形板上侧固接有与承载杆数量相匹配的动力盘,且动力盘的输出轴与对应的承载杆固接;第二弧形板内下侧固接有与承载杆数量相匹配的连接帽,且连接帽与对应的承载杆滑动且转动连接;每个连接帽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与对应的承载杆接触;每个承载杆均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打磨块,其活动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扭簧,第一打磨块为倾斜设置,其上侧为远离承载杆的状态,其下侧为靠近承载杆的状态;每个承载杆均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与第一打磨块相互配合对海底桩的外表面及坑洞进行打磨的第二打磨块,其活动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扭簧,第二打磨块为倾斜设置,其上侧为靠近承载杆的状态,其下侧为远离承载杆的状态。

10、更为优选的是,每个承载杆上的第一打磨块和第二打磨块呈交错设置。

11、更为优选的是,第一打磨块和第二打磨块远离对应的承载杆的一侧均设置有刷毛。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铲刮部将海底桩外表面所吸附的大量海洋生物铲下,然后通过拨杆将海洋生物上吸附的海泥和海藻打散,而被打散的海泥和海藻在外接的吸力泵的抽动下从吸污管内抽出,如此避免因清理时海洋生物上吸附的海泥和海藻四处漂散影响后续的焊接视线;

13、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一弹簧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配合将铁丝网与坑洞接触部分的铁丝网向坑洞内挤压,使得铁丝网能够将坑洞内的贝壳类生物夹持在铁丝网的空隙处,从而达到清除坑洞内贝壳类生物的效果;

14、通过第一打磨块和第二打磨块移动至坑洞内时,第一打磨块和第二打磨块受扭簧的作用向坑洞内弹入,且承载杆与连接帽转动且滑动连接,同时承载杆与第二弹簧接触,使承载杆也能带动第一打磨块和第二打磨块上下晃动,从而承载杆带动第一打磨块和第二打磨块转动的同时也反复的上下移动从而对海底桩外侧面的坑洞锈蚀处进行上下反复的打磨,以此自动清理打磨的操作,极大的减少了维修人员在海底的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了海底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包括有锁环(101);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刮板(201)、转动轴(202)、连接板(203)、拨杆(204)、第一滤网(205)、第一弧形板(301)、吸污管(306)和移动组件;锁环(101)连接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连接有刮板(201);刮板(201)右侧设置有用于将海底桩外表面所吸附的大量海洋生物铲下的铲刮部(201a);刮板(201)内开有收集口(201b);刮板(201)左侧开有排出口(201c),且排出口(201c)与收集口(201b)连通;刮板(201)内固接有转动轴(202);转动轴(202)的输出轴固接有多个连接板(203);每个连接板(203)均固接有若干个用于将海洋生物上吸附的海泥和海藻打散的拨杆(204);收集口(201b)内固接有第一滤网(205),第一滤网(205)位于转动轴(202)左方;刮板(201)左侧固接有第一弧形板(301),且第一弧形板(301)与移动组件连接;第一弧形板(301)内为空腔设置,其该空腔与收集口(201b)连通;第一弧形板(301)连通有至少一个吸污管(306);移动组件用于带动刮板(201)、第一弧形板(301)及其连接的零件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二滤网(206);收集口(201b)内固接有第二滤网(206),第二滤网(206)位于第一滤网(205)左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刮板(201)一端为尖铲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滤网(205)为圆弧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每相邻两个连接板(203)之间的拨杆(204)呈错位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拨杆(204)远离对应的连接板(203)一侧均设置有刷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杆(302)、第一弹簧(303)、第二连接杆(304)和铁丝网(305);第一弧形板(301)内固接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杆(302);每个第一连接杆(302)均固接有一个第一弹簧(303);每个第一弹簧(303)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杆(304);所有的第二连接杆(304)共同固接有用于对将坑洞内的贝壳类生物进行去除的铁丝网(3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第二弧形板(401)、动力盘(402)、第二弹簧(408)、承载杆(404)、第一打磨块(405)、第二打磨块(406)和连接帽(407);第一弧形板(301)固接有第二弧形板(401);第二弧形板(401)内为空腔设置,且第二弧形板(401)内的空腔与第一弧形板(301)内的空腔连通;第二弧形板(401)内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承载杆(404);第二弧形板(401)上侧固接有与承载杆(404)数量相匹配的动力盘(402),且动力盘(402)的输出轴与对应的承载杆(404)固接;第二弧形板(401)内下侧固接有与承载杆(404)数量相匹配的连接帽(407),且连接帽(407)与对应的承载杆(404)滑动且转动连接;每个连接帽(407)均固接有一个第二弹簧(408),且第二弹簧(408)与对应的承载杆(404)接触;每个承载杆(404)均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打磨块(405),其活动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扭簧,第一打磨块(405)为倾斜设置,其上侧为远离承载杆(404)的状态,其下侧为靠近承载杆(404)的状态;每个承载杆(404)均活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与第一打磨块(405)相互配合对海底桩的外表面及坑洞进行打磨的第二打磨块(406),其活动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扭簧,第二打磨块(406)为倾斜设置,其上侧为靠近承载杆(404)的状态,其下侧为远离承载杆(404)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承载杆(404)上的第一打磨块(405)和第二打磨块(406)呈交错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打磨块(405)和第二打磨块(406)远离对应的承载杆(404)的一侧均设置有刷毛。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技术问题:现有对海底桩的清理方式,对于导致海底桩腐蚀的海洋生物并未达到有效的清除。技术方案:一种海底桩维修用预处理装置,包括有锁环、刮板、转动轴和移动组件等;锁环连接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连接有刮板;刮板内固接有转动轴。通过铲刮部将海底桩外表面所吸附的大量海洋生物铲下,然后通过拨杆将海洋生物上吸附的海泥和海藻打散,而被打散的海泥和海藻在外接的吸力泵的抽动下从吸污管内抽出,如此避免因清理时海洋生物上吸附的海泥和海藻四处漂散影响后续的焊接视线。

技术研发人员:吴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升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