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施工的排水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15914发布日期:2024-01-26 16:2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施工的排水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基坑排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施工的排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坑底部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地下水以及泥土湿度较大或者雨水天气时,基坑挖掘后需要对渗入的积水进行排除,保证基坑内平整,从而进行后续施工。

2、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1608194a的文献提供一种基坑排水系统,该装置包括基坑侧壁排水单元和基坑底部排水单元;基坑侧壁排水单元包括设置于基坑侧壁的竖向支护板,竖向支护板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孔,用于将基坑侧壁土壤中的水排至基坑底部;基坑底部排水单元包括对应竖向支护板设置的集水沟,集水沟设置于基坑底部,集水沟的顶标高低于基坑坑底;集水沟两端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一端与集水沟连通,另一端设置于基坑侧壁上端,与水泵连接,用于将集水沟的水排出。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现有技术的结构可以实现与有关的有益效果,但是仍存在以下缺陷:

4、1、完全依靠积水自行流入集水沟内,而基坑中部的地面总会有坑洼,则基坑中部的积水无法完全流入集水沟内,并且基坑中部的泥土被积水浸泡后软化形成淤泥也会吸附大量水分,导致排水不彻底;

5、2、积水中会含有大量淤泥泥土,通过水泵直接抽取排出后容易堵塞市政排水系统。

6、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完全依靠积水自行流入集水沟内,而基坑中部的地面总会有坑洼,则基坑中部的积水无法完全流入集水沟内,并且基坑中部的泥土被积水浸泡后软化形成淤泥也会吸附大量水分,导致排水不彻底,积水中会含有大量淤泥泥土,通过水泵直接抽取排出后容易堵塞市政排水系统。

7、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施工的排水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施工的排水系统及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完全依靠积水自行流入集水沟内,而基坑中部的地面总会有坑洼,则基坑中部的积水无法完全流入集水沟内,并且基坑中部的泥土被积水浸泡后软化形成淤泥也会吸附大量水分,导致排水不彻底,积水中会含有大量淤泥泥土,通过水泵直接抽取排出后容易堵塞市政排水系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技术效果。

3、2.技术方案

4、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施工的排水系统,包含:

5、基坑;

6、集水槽,所述基坑的一端底部开有集水槽;

7、刮水机构,所述基坑的两侧顶部间安装有刮水机构;

8、处理箱,所述基坑靠近集水槽的一端顶面地面上安装有处理箱;

9、抽淤泵,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安装有抽淤泵,且抽淤泵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水管连接集水槽和处理箱的内腔;

10、处理机构,所述处理箱内安装有处理机构;

11、排水管,所述处理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

12、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刮水机构能够对基坑底部的积水和淤泥进行单向推动,使积水和淤泥集中到集水槽内,便于完全抽取,并且抽取的积水和淤泥通过处理机构压滤处理,使得水分排入市政排水系统,泥土被截留使用,避免泥土堵塞排水系统。

13、可选的,所述基坑的四周内壁均通过膨胀螺栓安装有围护板,所述围护板成l型结构,且围护板的顶部贴合地面,所述基坑两侧的围护板间安装有刮水机构。

14、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围护板提高基坑的边缘支撑性能,便于安装刮水机构。

15、可选的,所述刮水机构包括立板,所述基坑两侧的围护板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立板,所述立板相靠近的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卡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卡接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内滑动贯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水板,所述滑杆的顶部间转动套接有转轴,一个所述滑杆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转轴上套接有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立板的侧壁开有行走齿槽,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接有行走齿轮,所述行走齿轮啮合行走齿槽,所述行走齿槽的内端内壁开有支撑槽,所述转轴的端面滑动卡接在支撑槽内,所述限位槽和限位块的横截面为相配合的“中”字型结构,所述行走齿槽和支撑槽的两端均为半圆结构,中部为矩形结构,且支撑槽平行于行走齿槽,所述支撑槽的内壁间距等于转轴的直径,所述横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立板,所述横板的长度大于立板的长度,且横板的两端底面紧密压在基坑两端的围护板顶面,所述刮水板包括贴合板和弹性板,所述贴合板固定连接滑杆,所述贴合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弹性板。

16、通过上述方案,需要排水时,马达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端面通过支撑槽支撑和导向,同时转轴带动行走齿轮转动,行走齿轮沿行走齿槽滚动,从而带动转轴移动,转轴的移动方向为沿支撑槽的底部从远离集水槽的一端向靠近集水槽移动,此时弹性板贴合基坑的底面,对完全软化的淤泥和积水进行推动,使得积水和淤泥进入集水槽内,然后行走齿轮之间移动到行走齿槽顶部,转轴移动到支撑槽的顶部,从而逐渐远离集水槽,此时转轴发生上移,滑杆拉动刮水板上移脱离基坑底面,从而避免将淤泥向远离集水槽的一端推动,如此循环,使得积水和淤泥始终向集水槽聚集,在滑杆升降和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块沿限位槽滑动,从而保证滑杆的竖直状态,避免滑杆跟随转轴转动,从而保持刮水板竖直,达到对积水和淤泥的推动效果,便于完全抽取基坑内的积水和淤泥。

17、可选的,所述抽淤泵的入口端固定连接主管的一端,所述主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多个支管的一端,多个所述支管的另一端沿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支管的端部均伸至集水槽的内腔底部。

18、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均匀分布的多个支管,便于充分抽取集水槽内的积水和淤泥。

19、可选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主动带轴和从动带轴,所述处理箱的内壁间转动套接有两个主动带轴,所述主动带轴间套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壁固定贴附有滤布,所述输送带顶部的处理箱内壁间转动套接有三个从动带轴,所述从动带轴间套接有压滤带,所述压滤带的下行带顶部的处理箱内壁间转动套接有多个挤压辊,所述输送带的上行段底部的处理箱内壁间固定安装有支撑网板,所述处理箱远离基坑的一端开有出口槽,所述出口槽内固定安装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紧密贴合滤布的外壁。

20、通过上述方案,抽淤泵将积水和淤泥抽取进入处理箱内,积水和淤泥落到输送带的一端,滤布初步过滤,大量积水通过滤布和输送带的网孔落到处理箱的底部,含有大量水分的泥土被输送带携带向出口槽移动,压滤带通过同步齿轮同步转动,则压滤带的底部与输送带的顶部同向移动,则泥土经过倾斜的压滤带逐渐挤压,然后经过水平端的压滤带压紧压实,从而将泥土内的水分压滤出来,支撑网板和挤压辊提供挤压力支撑,挤出的水分经过滤布、输送带和支撑网板的网孔落入处理箱底部,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出到市政排水渠,达到基坑排水的目的,基坑内的积水和软化泥土清理干净,且刮水后的基坑底部保持平整,压滤后的泥土从刮泥板落出后能够回收利用,避免泥土排入市政系统导致堵塞。

21、可选的,所述输送带为不锈钢金属网状结构,所述输送带的顶部为水平状态,靠近所述出口槽的两个从动带轴底部的压滤带为水平结构,远离所述出口槽的两个从动带轴底部的压滤带为倾斜结构,所述处理箱的内腔底部为漏斗状结构,一个所述主动带轴的一端贯穿处理箱并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处理箱的外壁,靠近出口槽的主动带轴和从动带轴的一端贯穿处理箱并固定套接有相啮合的同步齿轮。

22、通过上述方案,通过逐渐倾斜至水平的压滤带底部便于逐渐挤压淤泥,达到水分充分排出的目的,同步齿轮便于压滤带和输送带同步移动。

23、本技术还公开了前述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施工的排水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在基坑的底部一端开设集水槽,便于抽淤泵的入口端抽取最后的残留水分,在基坑的四周安装围护板,对基坑边缘进行防护,并且为刮水机构提供安装支撑;

25、s2、需要排水时,马达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端面通过支撑槽支撑和导向,同时转轴带动行走齿轮转动,行走齿轮沿行走齿槽滚动,从而带动转轴移动,转轴的移动方向为沿支撑槽的底部从远离集水槽的一端向靠近集水槽移动,此时弹性板贴合基坑的底面,对完全软化的淤泥和积水进行推动,使得积水和淤泥进入集水槽内,然后行走齿轮之间移动到行走齿槽顶部,转轴移动到支撑槽的顶部,从而逐渐远离集水槽,此时转轴发生上移,滑杆拉动刮水板上移脱离基坑底面,从而避免将淤泥向远离集水槽的一端推动,如此循环,使得积水和淤泥始终向集水槽聚集,在滑杆升降和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块沿限位槽滑动,从而保证滑杆的竖直状态,避免滑杆跟随转轴转动,从而保持刮水板竖直,达到对积水和淤泥的推动效果;

26、s3、积水和淤泥推动到集水槽处,抽淤泵将积水和淤泥抽取进入处理箱内,积水和淤泥落到输送带的一端,滤布初步过滤,大量积水通过滤布和输送带的网孔落到处理箱的底部,含有大量水分的泥土被输送带携带向出口槽移动,压滤带通过同步齿轮同步转动,则压滤带的底部与输送带的顶部同向移动,则泥土经过倾斜的压滤带逐渐挤压,然后经过水平端的压滤带压紧压实,从而将泥土内的水分压滤出来,支撑网板和挤压辊提供挤压力支撑,挤出的水分经过滤布、输送带和支撑网板的网孔落入处理箱底部,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出到市政排水渠,达到基坑排水的目的,基坑内的积水和软化泥土清理干净,且刮水后的基坑底部保持平整,压滤后的泥土从刮泥板落出后能够回收利用,避免泥土排入市政系统导致堵塞。

27、3.有益效果

28、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9、1.本技术马达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端面通过支撑槽支撑和导向,同时转轴带动行走齿轮转动,行走齿轮沿行走齿槽滚动,从而带动转轴移动,转轴的移动方向为沿支撑槽的底部从远离集水槽的一端向靠近集水槽移动,此时弹性板贴合基坑的底面,对完全软化的淤泥和积水进行推动,使得积水和淤泥进入集水槽内,然后行走齿轮之间移动到行走齿槽顶部,转轴移动到支撑槽的顶部,从而逐渐远离集水槽,此时转轴发生上移,滑杆拉动刮水板上移脱离基坑底面,从而避免将淤泥向远离集水槽的一端推动,如此循环,使得积水和淤泥始终向集水槽聚集,便于完全抽取积水;

30、2.抽淤泵将积水和淤泥抽取进入处理箱内,积水和淤泥落到输送带的一端,滤布初步过滤,大量积水通过滤布和输送带的网孔落到处理箱的底部,含有大量水分的泥土被输送带携带向出口槽移动,压滤带通过同步齿轮同步转动,则压滤带的底部与输送带的顶部同向移动,则泥土经过倾斜的压滤带逐渐挤压,然后经过水平端的压滤带压紧压实,从而将泥土内的水分压滤出来,支撑网板和挤压辊提供挤压力支撑,挤出的水分经过滤布、输送带和支撑网板的网孔落入处理箱底部,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出到市政排水渠,达到基坑排水的目的,基坑内的积水和软化泥土清理干净,且刮水后的基坑底部保持平整,压滤后的泥土从刮泥板落出后能够回收利用,避免泥土排入市政系统导致堵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