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7045173发布日期:2024-02-20 20:4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隧道基底桩筏,具体为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铁道工程需穿过隧道,隧道基底采用桩筏结构,桩筏基础是桩基和筏板基础的合称,桩基是人工地基,而筏板是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基础,对于隧道施工经常用筏板基础,如果荷载较大,地基土的承载力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或者沉降要求,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方式。

2、然而现有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未对基坑底部进行预处理,混凝土大量涌入基坑内,很大的重力,会带动部分混凝土钻入土层内,进而导致混凝土浇筑的量比预先计算好的量大,一旦出现混凝土不够的情况,会导致浇筑中断,影响后续的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混凝土会应不断浇筑,底部混凝土受到较大的重力,向基坑土层钻去,导致浇筑量与计算量不匹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3、(1)降低水位,对需要开挖的隧道下的水位进行下降,保证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

4、(2)人工开挖,对需要开挖的表面进行人工开挖,土层人工清理,避免超挖或破坏基土;

5、(3)机械开挖,表面人工开挖完成后,使用机械进行开挖,直至挖到计算好的位置;

6、(4)换填夯实,在开挖的过程中,遇到软弱土层或出现超挖,应进行换填,并夯实;

7、(5)预处理,浇注混凝土前,吊放钢筋笼,根据筏板状态是否预留贯通后浇缝带,是否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浇注入模的温度,再清理内部淤泥垃圾,在底部铺设钢板,根据浇筑高度选择浇筑方式;

8、(6)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当分层连续进行,每层厚度应尽量保持一致;

9、(7)观察位置,浇筑过程中可观察钢板位置是否偏移,钢筋和预留孔洞,管道是否有走动情况,出现偏移,停止浇筑,应在调整后再继续浇筑;

10、(8)搓平压光,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可用木抹子搓平,用铁抹子压光;

11、(9)覆盖养护,浇筑完毕后,可对表面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必要时应采取保温养护的方式,避免浸泡地基;

12、(10)观测分析记录,在基础底板上埋设好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分析,并做好记录。

13、优选的,所述降低水位可采取浅层地下水抽放法,通过在地下排水系统中设買抽水泵,可以有效地将浅层地下水抽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14、优选的,所述人工开挖只需要清理基坑底面以上20cm至40cm厚的土层,所述机械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步,可在基底以上留置150mm至200mm。

15、优选的,所述换填夯实时,需要将软弱土层全部铲出,再用事先准备的土层进行夯实,或对超挖的部分进行填埋夯实。

16、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应紧跟在换填夯实后,可先在开挖后吊放钢筋笼,清理内部的淤泥和垃圾,在基底上铺设钢板,筏板基础长度很长,应预留贯通后浇缝带,筏板厚度很厚,应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浇筑入模的温度。

17、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浇筑前,先用搅拌机完成混凝土的搅拌,并将混凝土按照要去进行调整,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

18、优选的,所述观察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可及时对偏移的钢筋、预留管道和孔洞进行调整,保证钢筋、预留孔洞和管道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位置保持不变。

19、优选的,所述搓平压光前可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燥不均匀的问题,待混凝土干燥均匀后,对混凝土进行搓平压光可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色差和花纹,影响整体美观度。

20、优选的,所述覆盖养护可用透明塑料膜进行覆盖,避免杂质落在混凝土上,或损坏浇筑好的混凝土,洒水养护可使得混凝土保持湿润,所述观测分析记录可对混凝土的状态进行分析,避免混凝土出现沉降的问题,可对混凝土进行补填。

21、本发明通过在基坑底部放置钢板,当混凝土被浇筑在钢板上,钢板与土层的接触面积远大于混凝土本体与土层的接触面积,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在受到上方混凝土同样的压力时,钢板难以向土层移动,混凝土被隔绝在土层外,做到了计算好的混凝土量与实际应用的混凝土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混凝土钻入土层中,混凝土不够用的情况,节省了预算,且减缓了混凝土的沉降。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水位可采取浅层地下水抽放法,通过在地下排水系统中设買抽水泵,可以有效地将浅层地下水抽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开挖只需要清理基坑底面以上20cm至40cm厚的土层,所述机械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步,可在基底以上留置150mm至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填夯实时,需要将软弱土层全部铲出,再用事先准备的土层进行夯实,或对超挖的部分进行填埋夯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应紧跟在换填夯实后,可先在开挖后吊放钢筋笼,清理内部的淤泥和垃圾,在基底上铺设钢板,筏板基础长度很长,应预留贯通后浇缝带,筏板厚度很厚,应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浇筑入模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前,先用搅拌机完成混凝土的搅拌,并将混凝土按照要去进行调整,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可及时对偏移的钢筋、预留管道和孔洞进行调整,保证钢筋、预留孔洞和管道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位置保持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搓平压光前可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燥不均匀的问题,待混凝土干燥均匀后,对混凝土进行搓平压光可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色差和花纹,影响整体美观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养护可用透明塑料膜进行覆盖,避免杂质落在混凝土上,或损坏浇筑好的混凝土,洒水养护可使得混凝土保持湿润,所述观测分析记录可对混凝土的状态进行分析,避免混凝土出现沉降的问题,可对混凝土进行补填。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隧道基底桩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铁道工程的隧道基底桩筏结构施工方法,包括降低水位,对需要开挖的隧道下的水位进行下降,保证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人工开挖,对需要开挖的表面进行人工开挖,土层人工清理,避免超挖或破坏基土;机械开挖。本发明通过在基坑底部放置钢板,当混凝土被浇筑在钢板上,钢板与土层的接触面积远大于混凝土本体与土层的接触面积,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在受到上方混凝土同样的压力时,钢板难以向土层移动,混凝土被隔绝在土层外,做到了计算好的混凝土量与实际应用的混凝土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混凝土钻入土层中,混凝土不够用的情况,节省了预算,且减缓了混凝土的沉降。

技术研发人员:戴良岩,张泽强,李润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