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

文档序号:37429554发布日期:2024-03-25 19: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步骤s6.在湖泊内水源保护区设置水下浅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所述步骤s6中浅滩的位置选择方式为:在风浪扰动强度大于1.5、湖流输移路径垂直方向上、污染底泥淤积厚度大于0.2m、中值粒径值小于该地区平均值、污染物含量大于区域平均值中至少三个因素的重合区域中设置水下浅滩,浅滩高程为不高于湖泊平均水位,宽度不少于五倍盛行风下平均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所述步骤s6中浅滩顶部及边坡上布置挺水植被和/或浮叶植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步骤s7.在大于水源保护区内平均流速值的湖流输移路径的截面处设置流泥捕获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流泥捕获槽的深度大于2m,宽度不小于20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每月不少于一次,获取若干组一个完整水文年内湖泊水源保护区和入湖河流的水质数据;对水质数据展开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建立方程: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消浪设施的设置方式为:获取湖泊近岸1km水域内利于水生植被生长的有利风浪强度或有利水域面积,对有利风浪强度或有利水域面积、以及消浪设施的高程、宽度数据展开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建立方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有利于水生植被生长的有利水域面积为波高小于0.24m、湖底扰动强度小于1.5的水域,该水域内对应的风浪强度为有利风浪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有利水域面积的获取方法为:获取湖泊的风浪数学模型,将湖泊的盛行风向以及10%保证率风速代入风浪数学模型,得到不同盛行风向下湖泊及其近岸带的波高、以及风浪对湖底的扰动强度,获取水生植被在湖泊内的有利水域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回填的土质自陆地和消浪设施处由水体携带向植被恢复区缓慢过渡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回填土质的选择方式为:获取湖泊内不同类型水生植被出现频率和个体数,按照频率大小和个体数占比排序,选择前若干名出现频率高和个体数占比高的水生植被作为优势物种,获取优势物种的适宜生存湖底高程、底质粒径和营养盐水平条件,根据该湖底高程、底质粒径和营养盐水平选择回填土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水生植被类型的选择方式为:在优势物种中选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并引入其它耐污的水生植被。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湖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包括步骤:S1.分析入湖河流对湖泊水源保护区水质的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的排序筛选出若干河流,作为重点河流;S2.在湖泊的近岸水域内设置消浪设施;S3.清理消浪设施内侧的高污染湖底沉积物,并回填土质作为植被恢复区,植被恢复区在延伸方向上覆盖所有重点河流的入湖口;S4.在植被恢复区内种植水生植被;S5.在消浪设施内侧设置导流槽;S6.在水源保护区附近设置水下浅堤和流泥捕获槽。本发明公开的构造方案,可形成适用于湖泊水源保护区的外源缓冲隔离,同时具有内源长效限制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怡辉,胡维平,朱金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