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循环通风且可自清洁的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2069发布日期:2024-03-28 18:2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循环通风且可自清洁的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主要涉及预制泵站,具体为一种内外循环通风且可自清洁的预制泵站。


背景技术:

1、预制泵站,是一种集潜水泵、泵站设备、除污格栅设备、控制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的产品,用于为污水、雨水等的提升提供动力。由于预制泵站的建设周期短、安装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

2、预制泵站通常安装在地下,通风不好会使泵站内部散发臭气或有害气体,进而会对需要进入预制泵站内部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另外,预制泵站使用久了会引起淤泥堆积,进而导致预制泵站的排污功能越来越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外循环通风且可自清洁的预制泵站。

2、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外循环通风且可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包括:

3、主泵站壳;

4、第一辅助泵站壳,与主泵站壳的第一侧面板连接;

5、第二辅助泵站壳,与主泵站壳的第二侧面板连接,且主泵站壳的第二侧面板与主泵站壳的第一侧面板相对设置;

6、通风结构,包括:

7、第一抽风口,开设在第一辅助泵站壳的顶板上,且第一抽风口配设有第一抽风机,第一抽风机用于将第一辅助泵站壳外部的空气抽送至第一辅助泵站壳内部;

8、第二抽风口,开设在主泵站壳的第一侧面板上,且第二抽风口配设有第二抽风机,第二抽风机用于将第一辅助泵站壳内部的空气抽送至主泵站壳内部;

9、第三抽风口,开设在主泵站壳的第二侧面板上,且第三抽风口配设有第三抽风机,第三抽风机用于将主泵站壳内部的空气抽送至第二辅助泵站壳内部;

10、第四抽风口,开设在第二辅助泵站壳的顶板上,且第四抽风口配设有第四抽风机,第四抽风机用于将第二辅助泵站壳内部的空气抽送至第二辅助泵站壳外部;

11、清洁结构,与主泵站壳、第一辅助泵站壳、第二辅助泵站壳连接,用于清除主泵站壳内底部的淤泥;

12、控制器,与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第三抽风机、第四抽风机电性连接。

13、作为优选,清洁结构包括:

14、底垫,铺设在主泵站壳内底部,且底垫的长度大于主泵站壳内底部的长度,主泵站壳的第一侧面板开设有第一穿孔,底垫的第一长度方向端穿过第一穿孔以进入第一辅助泵站壳的内部,主泵站壳的第二侧面板开设有第二穿孔,底垫的第二长度方向端穿过第二穿孔以进入第二辅助泵站壳的内部;

15、第一底垫移动机构,安装在第一辅助泵站壳内部,且第一底垫移动机构与底垫的第一长度方向端连接;

16、第二底垫移动机构,安装在第二辅助泵站壳内部,且第二底垫移动机构与底垫的第二长度方向端连接,第二底垫移动机构与第一底垫移动机构配合带动底垫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17、淤泥铲除机构,安装在主泵站壳内部,用于将底垫上的淤泥刮除。

18、作为优选,第一底垫移动机构包括:

19、第一支撑板,与主泵站壳的第一侧面板连接;

20、第一绕卷筒,其轴向端设有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且第一绕卷筒与底垫的第一长度方向端连接;

21、第一绕卷筒驱动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绕卷筒转动;

22、第一辅助支撑辊,其轴向端设有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

23、第二底垫移动机构包括:

24、第二支撑板,与主泵站壳的第二侧面板连接;

25、第二绕卷筒,其轴向端设有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且第二绕卷筒与底垫的第二长度方向端连接;

26、第二绕卷筒驱动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连接,用于驱动第二绕卷筒转动;

27、第二辅助支撑辊,其轴向端设有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

28、控制器与第一绕卷筒驱动电机、第二绕卷筒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29、作为优选,第一底垫移动机构还包括:

30、第一限位板,与第一支撑板以及主泵站壳底板的第一侧面连接;

31、第一抵接槽口,开设在第一限位板与主泵站壳底板的连接处,且第一抵接槽口与第一穿孔连通;

32、第一抵接板,插装在第一抵接槽口中;

33、第一抵接板驱动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抵接板的底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抵接板在第一抵接槽口中上下移动;

34、第二底垫移动机构还包括:

35、第二限位板,与第二支撑板以及主泵站壳底板的第二侧面连接;

36、第二抵接槽口,开设在第二限位板与主泵站壳底板的连接处,且第二抵接槽口与第二穿孔连通;

37、第二抵接板,插装在第二抵接槽口中;

38、第二抵接板驱动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抵接板的底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抵接板在第二抵接槽口中上下移动;

39、控制器与第一抵接板驱动电机、第二抵接板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40、作为优选,淤泥铲除机构包括:

41、支撑圈,其圈口朝向主泵站壳的第一侧面板设置;

42、伸缩杆一,其轴向底端与支撑圈的顶部连接;

43、伸缩杆一驱动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伸缩杆一的轴向顶端连接,用于驱动伸缩杆一伸长或收缩,且伸缩杆一驱动电机的顶部设有限位导向滑块;

44、支撑座,与主泵站壳的顶板底部连接,支撑座开设有沿底垫长度方向设置并与限位导向滑块配合连接的限位导向滑槽;

45、伸缩杆二,贯穿主泵站壳的第一侧面板且伸缩杆二的轴向第一端与伸缩杆一驱动电机的外壳连接;

46、伸缩杆二驱动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伸缩杆二的轴向第二端连接,用于驱动伸缩杆二伸长或收缩;

47、淤泥容置袋,与支撑圈拆卸式连接;

48、控制器与伸缩杆一驱动电机、伸缩杆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49、作为优选,淤泥铲除机构还包括:淤泥辅助铲除部件;淤泥辅助铲除部件包括:

50、卡接套管,其开设有与支撑圈拆卸式连接的卡口;

51、淤泥铲除板,与卡接套管设置卡口的相对侧连接。

52、作为优选,底垫的厚度比第一穿孔的高度多1至3毫米;且底垫的厚度比第二穿孔的高度多1至3毫米。

53、作为优选,通风结构还包括:

54、过滤部件安装架,包括:

55、支撑框;

56、转动杆,其杆身与支撑框的一框边连接;主泵站壳的第二侧面板和/或第二辅助泵站壳的顶板开设有容置部分转动杆并与转动杆转动连接的杆槽;

57、转动卡板,其第一板端与支撑框的第一侧面转动连接,转动卡板的第二板端设有转动握把;主泵站壳的第二侧面板和/或第二辅助泵站壳的顶板还设有卡接柱,卡接柱开设有允许转动卡板卡入的卡接槽;

58、支撑框的第二侧面围绕支撑框的框口开设有限位连接槽,支撑框的第二侧面与支撑框的第一侧面相对设置;

59、过滤部件,包括:

60、过滤部件主体,穿设在支撑框的框口中;

61、限位连接板,围设在过滤部件主体的外周侧壁上,且限位连接板与限位连接槽装配连接。

62、作为优选,限位连接槽设有磁吸连接层,限位连接板设有与磁吸连接层配合连接的磁吸对接层。

63、作为优选,第一辅助泵站壳的顶板在第一抽风口处以及第二辅助泵站壳的顶板在第四抽风口均配设有通风罩,通风罩的底部与第一抽风口或第四抽风口连通,通风罩的侧壁开设有通风孔,通风罩在通风孔处设有挡板。

64、有益效果

65、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预制泵站设置了第一辅助泵站壳和第二辅助泵站壳,使得空气在第一辅助泵站壳、主泵站壳、第二辅助泵站壳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较大的风流循环,从而能够有效地将预制泵站内部的有毒有害臭气体排出预制泵站,进而保证了预制泵站的通风效果;另外通过清洁结构能够将主泵站壳内底部的淤泥清除,避免出现淤泥堆积而影响预制泵站的排污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