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38190发布日期:2024-04-18 17:57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钻孔灌注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钻孔灌注桩一般为实心结构,但在钻孔灌注桩的桩基的直径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水化热的影响,就须将桩基设计成空心形式,即:在桩基的中心位置设置内钢管和内钢筋笼,由于桩基的直径过大以及中间的内钢管、内钢筋笼的阻滞,采用传统的单导管灌注法送料,混凝土流动至中心的内钢管背面的难度较大,无法保证首灌混凝土在短时间内扩展覆盖整个桩底,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高程偏差大,容易造成单导管的埋深达不到要求,或者桩基的混凝土翻浆时夹泥,造成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它能解决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混凝土浇筑时内钢筋笼和内钢管对混凝土流动至中心的内钢管背面的阻滞问题。

2、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4、a、在空心桩的钻孔工作完成后,在钢护筒内安装桩基的内钢筋笼和外钢筋笼,悬挂在孔口;

5、b、灌注系统准备:配置两个小方量料斗、一个大方量料斗及两根导管,大方量料斗的出料口处配置双滑槽;连接时,方量大料斗的进料口与双溜槽连接,方量大料斗的双滑槽各对应连接一个小方量料斗,小方量料斗各对接一根导管;导管采用无缝钢管,接头形式为丝扣连接,将导管按配节顺序安装好后进行水密承压试验;

6、c、灌注系统安装:采用双导管拔球法进行混凝土灌注,在灌注平台上焊接两块翻板,保证两块翻板均能开关与闭合,两块翻板的作用是闭合时夹紧导管,防止导管下落用以固定导管;之后依次安装若干节导管,在每节导管内放置一个略小于导管内径的泡沫隔水球,以起到隔离泥浆作用;然后每个小方量料斗的出料口与每个导管的入料口连接,大方量料斗的滑槽的底口须比小方量料斗的入料口略高,保证混凝土落入小方量料斗内,且下落高度满足要求;

7、d、混凝土灌注:通过天泵或地泵通过双溜槽至向大方量料斗内泵送混凝土,大方量料斗储满后向小方量料斗内泵送混凝土,待首灌方量满足要求后打开大方量料斗、小方量料斗的出料口,开始混凝土灌注;

8、e、首灌完成后,继续进行混凝土灌注,导管埋深达到要求后,提升并拆除单节导管,后续重复此步骤,直至桩基灌注完成;

9、f、进行桩基混凝土养护及成桩检测。

10、所述步骤d中,采用双导管方法灌注,混凝土灌注的总方量须能满足首灌方量需求;混凝土从大方量料斗经小方量料斗最终通过导管流下,两根导管呈180°布置,各分担一半的区域。

11、所述步骤e中,采用双导管拔球法灌注时,两根导管埋深均须达到设计深度后方可拆除。

12、本发明的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是针对大直径空心桩的结构进行设计,利用一个大方量料斗,两个小方量料斗,设置两根导管,采用双导管的形式进行桩基的混凝土灌注,混凝土一经开盘,由大方量料斗经两个小方量料斗,最后通过两根导管同时进入空心桩的孔底,在埋深达到要求后,进行两根导管的同步拆除工作,如此循环,完成桩基混凝土灌注施工。混凝土从大方量料斗经小方量料斗最终通过导管流下,两根导管成180°布置,各分担一半的区域,从而解决了单导管布置情况下混凝土受内钢管的阻滞流动不到背面的问题。

13、本发明与传统的单导管灌注的施工方法相比,采用了双导管设计形式灌注混凝土,解决了大直径空心桩由于桩基直径过大以及中间的内钢管和内钢筋笼的阻滞、混凝土无法流动至中心的内钢管背面以及桩基同一标高的混凝土面高差较大的问题,保证了桩基的施工质量,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双导管灌注法施工存在非常可靠的实用价值,尤其对未来大直径桩基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了方向。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采用双导管方法灌注,混凝土灌注的总方量须能满足首灌方量需求;混凝土从大方量料斗经小方量料斗最终通过导管流下,两根导管呈180°布置,各分担一半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双导管灌注大直径空心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采用双导管拔球法灌注时,两根导管埋深均须达到设计深度后方可拆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导管灌注大直径钻孔空心桩的施工方法,它利用一个大方量料斗、两个小方量料斗和两根导管,采用双导管的形式进行桩基的混凝土灌注,混凝土一经开盘,由大方量料斗经两个小方量料斗,最后通过两根导管同时进入空心桩的孔底,在埋深达到要求后同步拆除两根导管,如此循环,完成桩基混凝土灌注施工。两根导管呈180°布置,各分担一半的区域。本发明解决了大直径空心桩由于桩基直径过大以及中间的内钢管和内钢筋笼的阻滞、混凝土无法流动至中心的内钢管背面以及桩基同一标高的混凝土面高差较大的问题,保证了桩基的施工质量,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发明有非常可靠的实用价值,尤其对未来大直径桩基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了方向。

技术研发人员:彭颇,焦小军,袁杰,妥鹏,叶绍其,刘洋,李亚东,彭博,曾高,吴强,朱建阳,谢彬彬,邓艺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