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7870发布日期:2023-07-23 23:1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基坑采用降水井进行降水。降水井的井管大多数采用透水混凝土制作而成。传统的降水井井管安装主要依赖于人工,使用溜绳器和钢丝绳搭设工作平台进行安装放置。由于井管是竖向安装,在操作过程中收放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倾斜、碰撞等问题,致使混凝土材质的井管发生破碎,同时安装效率低下,最终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2、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降水井的井管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包括:

3、吊柱,所述吊柱的中部可活动地套设有滑动套管;

4、多根顶管杆,所述顶管杆包括平直段和折弯段,所述平直段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所述折弯段连接于所述平直段的尾端,所述平直段与所述折弯段呈角度设置,所述平直段的头端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吊柱的下端,多根所述顶管杆沿所述吊柱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平直段和所述折弯段的相对侧朝向所述吊柱设置,所述平直段的相对侧与所述滑动套管的下端之间铰接有推杆,在所述滑动套管沿所述吊柱的轴向下滑后,所述推杆撑开所述平直段,使得多根顶管杆的折弯段斜向支撑于降水井的井管的下端口;

5、扶管架,固设于所述滑动套管的上端,所述扶管架的外径适配于所述井管的内径。

6、进一步的,所述吊柱的下端连接有承托盘,所述平直段的头端铰接于所述承托盘,多根所述顶管杆的平直段沿所述承托盘的圆周方向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于所述平直段的尾端和所述滑动套管的下端。

8、进一步的,所述扶管架包括:

9、第一内撑环,套设于所述滑动套管的上端;

10、与所述第一内撑环同轴设置的第二内撑环,套设于所述滑动套管的中部,所述第一内撑环的尺寸适配于所述井管的内径,所述第二内撑环的尺寸小于所述井管的内径;

11、支撑辐条,所述第一内撑环以及所述第二内撑环与所述滑动套管之间分别连接有多根支撑辐条。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辐条沿所述滑动套管的径向方向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撑环与所述第二内撑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安装井管及拆卸方便,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能够达到井管快速高效安装,有效解决降水井井管安装过程中的倾斜、破碎和不易操作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降水井井管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柱的下端连接有承托盘,所述平直段的头端铰接于所述承托盘,多根所述顶管杆的平直段沿所述承托盘的圆周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于所述平直段的尾端和所述滑动套管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管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辐条沿所述滑动套管的径向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撑环与所述第二内撑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水井井管安装装置,包括:吊柱,吊柱的中部可活动地套设有滑动套管;多根顶管杆,顶管杆包括平直段和折弯段,平直段具有相对的头端和尾端,折弯段连接于平直段的尾端,平直段与折弯段呈角度设置,平直段的头端可翻转地安装于吊柱的下端,多根顶管杆沿吊柱的圆周方向设置,平直段和折弯段的相对侧朝向吊柱设置,平直段的相对侧与滑动套管的下端之间铰接有推杆,在滑动套管沿吊柱的轴向下滑后,推杆撑开平直段,使得多根顶管杆的折弯段斜向支撑于降水井的井管的下端口;扶管架,固设于滑动套管的上端,扶管架的外径适配于井管的内径。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降水井的井管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禄,赵德龙,潘鹏,秦丹丹,王争气,李大伟,黄奕铭,邱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